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16)

1. 灌膿吉凶

灌膿時根窠紅潤,膿漿滿足,如黃蠟色,二便如常,飲食不減,此為吉證,不須服藥。

灌膿時純是清水,皮白而薄,與水泡相似,三四日後、抓破而死。

灌膿之時痘中乾枯,全無活血,此名空倉,不治。

灌膿時吐利不止,或二便下血,乳食不化,痘爛無膿者死。(或二便不下血,猶可用止瀉健脾之藥。)

灌膿時二便閉,目閉聲啞,腹中脹滿,肌肉變黑者死。

白話文:

灌膿的時候,如果膿包根部周圍紅潤,膿液飽滿,像黃色的蠟一樣,大小便正常,食慾也沒有減少,這是好的現象,不需要吃藥。

灌膿的時候,如果流出來的都是清水,皮膚蒼白又薄,像水泡一樣,三四天後,可能會因為抓破而死亡。

灌膿的時候,如果痘瘡裡面乾枯,完全沒有活的血液,這叫做「空倉」,無法醫治。

灌膿的時候,如果一直吐又拉肚子,或者大小便出血,吃下的東西無法消化,痘瘡潰爛卻沒有膿液,這種情況會死亡。(或者大小便沒有出血,還可以用止瀉和健脾的藥物。)

灌膿的時候,如果大小便不通暢,眼睛閉著,聲音沙啞,肚子脹滿,肌肉變黑,這種情況會死亡。

2. 收靨證治

痘瘡成膿之後,鮮明肥澤,飽滿堅實,以手拭之,瘡頭微焦硬者,此欲靨也,大小先後,以漸收靨,不失太急,不失太緩,已靨者痂殼周圓無有突凸陷凹者,乾淨無淫濕破濺者,此為正靨,否極泰來之象也。凡痘瘡收靨,不可以日數拘也,大抵痘本稀,元氣實者,自然易出易靨,若瘡本稠密,元氣虛者,難出難靨也,只要先後有次,疾徐得中,飲食如常,便無他證。

如收太急者,毒邪未盡,煎熬津液,以致速枯,非正收也,必為目病,為癰毒,為諸怪疾,甚則夭亡,微則殘廢,宜微利之,以徹其毒,當歸丸主之(大便秘)。如收太遲者,中氣已虛,脾胃太弱,不能榮養肌肉,使之完就,以致潰爛,內服十全大補湯(汗),外用敗草散(潰爛)襯之。

海藏云:癍疹膿而不焦,此本治失清涼之氣,有如五穀得陽氣而成熟,非涼風至則不能實也,天地嚴肅之氣一加,則萬物秀而實矣,與癍疹何異,須察何經而清涼之,或下而成嚴肅之氣,則瘡氣必不至於膿而不痂矣。要當知之,餘毒不盡而疾作,蓋出於此(當是清涼飲子下之是也。

)非陽和則苗不秀,非嚴肅則秀不實。錢氏云: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發熱,蒸於外,故不得焦痂也,宜宣風散(痘發熱)導之,用生犀磨汁解之,必著痂矣。劉洙瘡子訣云:痘發,如膿窠不肯靨者,但調沙糖水與吃。劉提點云:亦曾試用,但後來結瘢痕白。

〔薛〕陳文宿先生云:痘欲靨不靨,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脹煩渴,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轉渴而死,急與木香散救之。如身熱煩渴者,宜服人參麥門冬散。身熱大渴,人參白朮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竊謂前證乃脾胃氣虛,津液不足所致,非實熱為患也,如身熱煩躁,手足發熱,脾胃有熱也,用人參麥門冬散。身熱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

腹脹泄瀉,或寒戰咬牙,脾胃虛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瀉氣促,手足並冷,脾氣脫陷也,用十二味異功散。凡瘡結痂作靨,皆由元氣充實而內融也,若審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無虧,可保終吉,若見不靨而投補劑,恐無及矣。一小兒出痘,貫膿不靨,證如實熱。余謂血氣虛甚之假熱也。

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漸愈。忽又惡寒,余又曰,此邪氣退,而真氣遂見虛象也,仍用前藥,內參、耆各五錢,數劑而愈。一小兒痘不結痂,用補中益氣湯、地黃丸料,煎服而愈。次年畢姻後,寒熱作渴頭運,脈洪數,按之微細。此脾腎虛火上炎也,以前藥各加肉桂五分,引火歸經而愈。

治痘日久不靨。歌曰:防風銼五錢,炒術與茯苓,當歸大腹皮,煎服得安寧。昔古杭俞氏,專以四制白朮散治痘瘡日久不肯結痂收膿者,亦此方之遺意也。但回蚤之痘,元氣充托者則可,若元氣不足,而回速必宜保護,不如痘之隨期而遲迴,何必勉強用藥,以速其收功也。

白話文:

痘瘡化膿後,如果膿包看起來顏色鮮明、飽滿有光澤,摸起來堅實,用手輕拭,膿頭微微焦硬,這表示痘瘡即將結痂。無論痘瘡大小或出現的先後順序,它們都會慢慢地結痂,速度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已經結痂的痘瘡,其痂殼應該是圓潤完整的,沒有突起或凹陷,表面乾燥乾淨,沒有濕潤或破裂的現象,這才是正常的結痂,代表身體狀況轉好。

痘瘡結痂的時間不能用天數來限定。一般來說,如果痘瘡本身稀疏,且身體元氣充足,自然容易發出也容易結痂。如果痘瘡本身密集,且身體元氣虛弱,則較難發出也較難結痂。只要痘瘡的發出和結痂都有一定的順序,速度適中,飲食正常,就沒有其他問題。

如果結痂太快,表示體內的毒邪沒有完全清除,會煎熬體液,導致痘瘡迅速乾枯,這不是正常的結痂。這樣可能會導致眼睛疾病、癰腫毒瘡或其他怪病,嚴重者甚至會死亡,輕微的也會留下殘疾。應該稍微用藥疏通,以徹底清除毒邪,可以使用當歸丸來治療(如果大便秘結)。如果結痂太慢,表示中氣已經虛弱,脾胃太過虛弱,無法滋養肌肉,使其完整恢復,導致潰爛。可以內服十全大補湯(如果容易出汗),外用敗草散(如果潰爛)敷在患處。

海藏說:癍疹如果化膿卻沒有結痂,是因為身體失去了清涼之氣,就像五穀得到陽氣才會成熟,如果沒有涼風吹拂就無法飽滿。當天地間的肅殺之氣增加,萬物才會茂盛結實,這與癍疹的道理相同。需要仔細觀察是哪條經脈出了問題,並以清涼之氣調理,或是用瀉下的方式來產生肅殺之氣,這樣痘瘡就不會化膿而不結痂了。要知道,如果體內餘毒沒有完全清除,就會引發疾病,這就是原因(應該服用清涼飲子來疏通)。

沒有陽氣的溫暖,苗就不會茂盛;沒有肅殺之氣,茂盛的苗就不會結實。錢氏說:如果痘瘡五、七天都沒有結痂,是因為體內有熱,蒸發到體外,所以無法結痂。應該用宣風散(如果痘瘡發熱)來疏導,並用生犀牛角磨汁來解熱,這樣一定能結痂。劉洙在《瘡子訣》中說:痘瘡發出後,如果膿包不肯結痂,只要調配一些沙糖水給患者喝即可。劉提點說:他也曾試過這種方法,但後來會留下白色的疤痕。

薛己引用陳文宿先生的話說:痘瘡想要結痂卻不結痂,痂殼想要脫落卻不脫落,如果患者還出現腹脹、煩渴的症狀,就要禁食水蜜、生冷食物。如果吃了這些東西,會更加口渴而死亡,要趕緊用木香散來救治。如果身體發熱煩渴,可以服用人參麥門冬散。如果身體發熱而且非常口渴,可以使用人參白朮散。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仍然要服用木香散。

我認為以上這些情況是因為脾胃氣虛、津液不足所導致,並非實熱引起的。如果身體發熱煩躁,手腳也發熱,這是脾胃有熱,可以使用人參麥門冬散。如果身體發熱口渴,但手腳微微發冷,這是脾胃氣虛,可以使用人參白朮散。

如果出現腹脹、腹瀉,或寒戰咬牙的症狀,這是脾胃虛寒,可以使用十一味木香散。如果腹瀉、氣喘,手腳冰冷,這是脾氣虛脫,可以使用十二味異功散。凡是痘瘡結痂癒合,都是因為元氣充沛而產生的。如果仔細觀察發現身體虛弱,就要給予滋補,使血氣充足,這樣才能確保平安無事。如果發現痘瘡不結痂就馬上使用補藥,可能就來不及了。

有個小孩出痘,膿包化膿後不結痂,症狀像實熱。我認為這是血氣虛弱導致的假熱。使用十全大補湯幾劑後逐漸好轉。後來又出現怕冷的症狀,我又說,這是邪氣退去,而真氣顯現虛弱的現象。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將人參、黃耆各加到五錢,服用幾劑後就好了。有個小孩痘瘡不結痂,用補中益氣湯、地黃丸的藥材煎服後痊癒。隔年結婚後,又出現忽冷忽熱、口渴、頭暈的症狀,脈搏洪大而快,但按下去卻很細弱。這是脾腎虛火上炎,用之前的藥方,各加肉桂五分,引火歸經後就痊癒了。

治療痘瘡很久不結痂,有個歌訣說:「防風五錢,炒白朮和茯苓,當歸、大腹皮,煎服後就安寧。」以前杭州的俞氏,專門用四制白朮散來治療痘瘡很久不肯結痂化膿的患者,也是這個方子的意思。但是痘瘡迅速痊癒,如果元氣充足還可以,如果元氣不足而迅速痊癒,反而需要保護,不如讓痘瘡按照自然規律慢慢痊癒。何必勉強用藥,來加速結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