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2)
集之五·心臟部三 (12)
1. 灌漿證治
人參,黃耆,蓼子(擇細葉者是,若川蓼則大葉,葉中有青點,宜細辨之,和穿山甲炒,甲氣盡、去甲),當歸(各二錢),附子(一錢),甘草(五分),桂(三分),橘紅(八分)
上,水煎服。
〔脾胃〕痘瘡已長,膿漿欲成之時,專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氣血充實,自然膿漿易成,飽滿堅厚,不須服藥。脾胃弱則氣血衰少,不能周灌於身,使之作漿,虛軟清淡,雖有漿亦水而已,宜十全大補湯(汗)去地黃加木香,或人參白朮散(渴)去葛根加黃耆、官桂,多服乃佳。
然脾胃強弱,於食多少,大便堅利求之,食少大便堅者,脾胃之氣猶足也,若泄瀉則脾胃益虛,四君子湯(不能食)送下豆蔻丸(瀉)利止,復以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耆、官桂、服之。便清,要能食,不能食者亦依上法。如能食大便堅,數日未更衣者,用膽導法(大梗秘)通之,使氣得疏通,榮衛和暢,不致癍爛也。
〔泄瀉〕痘瘡出形起發,並不宜泄瀉,恐裡氣虛,毒邪不出,反成陷伏,故以泄利非佳兆也。若成漿之時,尤不宜利,比之於前,殆有甚焉。蓋前此為病未久,脾胃尚強,足以任之,今則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若復泄瀉,則僅存之氣,重竭於內,方張之毒,不能成於外,或為癢𤹀,或為倒靨,或寒戰咬牙,虛憊而死,輕則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木香、官桂、黃耆,甚則陳氏木香散(瀉)異攻散(出不快)肉豆蔻丸(瀉)可以並進。不效,亟服不二散(起發)。
〔便秘手足厥冷〕痘瘡手足和暖為貴,養漿之時,手足發熱,手足必有汗,此毒熱鬱於中,必大小便不通,脈沉滑數疾,宜利之,三乙承氣湯(大便秘)去芒硝主之。手足厥逆者,此陽氣欲脫,必白利不止,或吐,脈沉細微弱,或浮大而虛,宜急溫之,理中湯(瀉)加熟附子,或陳氏異攻散(出不快)。服藥後手足和暖者生,厥者死。
若大便秘,小便不通,煩躁狂妄,腹脹喘而渴,脈沉滑數,瘡不起者,此陷伏之證,為陽厥,百祥丸(黑陷)三乙承氣湯主之。
〔煩躁〕瘡痘始終貴於安靜,膿成之時,毒已化解,臟腑平和,神宇爽快,尤宜安靜也。若忽加煩躁不得眠者,但就痘子上辨之,如膿多清淡,尚不滿足,此毒猶在裡,未得盡出也,龍腦膏主之(黑陷)。如膿已成,又飽滿,因發熱干漿而煩者,此宜利小便,導赤散主之(心)。
如瘡子太密,膿成之後,心血虧虛,虛煩不得眠者,四物湯(失血)去川芎,加人參、麥門冬、梔子仁。又,酸棗仁湯(煩躁)主之。
〔錯喉嘔噦〕凡痘瘡密,咽中亦有之,成漿之時,咽瘡早熟,肉虛皮薄,易致破損,瘡瘢新嫩,觸之即痛,痂皮沾滯,痰涎纏裹,所以堵塞,飲食難入,勉強吞嚥,則為疼痛所苦,痰涎所隔,是以水入則嗆,谷入則嘔也。如語言清亮者可治,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天花粉利咽膈,化痰涎,惟多飲之,自然平愈。若聲啞嗄,語言不出者,咽喉潰爛,不可治矣。
白話文:
[灌漿證治]
藥方:
人參、黃耆、蓼子(選擇細葉的,如果是川蓼則葉子較大,葉中有青色斑點,需要仔細辨別,和穿山甲一起炒,去除穿山甲的藥氣後再去掉甲殼)、當歸(各用二錢)、附子(一錢)、甘草(五分)、桂枝(三分)、橘紅(八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脾胃]
當痘瘡已經長出,膿漿快要形成的時候,應該特別重視脾胃的功能。脾胃強健,則氣血充足,膿漿自然容易形成,而且會飽滿堅實。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服用藥物。如果脾胃虛弱,則氣血衰少,不能滋養全身,使膿漿形成困難,即使有膿漿也是虛軟清淡,如同水一般。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出汗的話),去掉地黃,加入木香;或者服用人參白朮散(如果口渴的話),去掉葛根,加入黃耆和官桂,多服幾次效果更好。
觀察脾胃強弱,可以從食量和排便情況來判斷。如果食量少但大便堅硬,說明脾胃之氣還算充足。如果出現腹瀉,則說明脾胃更加虛弱。這時可以用四君子湯(如果吃不下東西)送服豆蔻丸(止瀉),等腹瀉停止後,再服用人參白朮散,去掉葛根,加入黃耆和官桂。如果大便清稀,就要讓病人能夠進食。如果不能進食,也按照上述方法治療。如果能夠進食且大便堅硬,幾天沒有排便,可以用膽導法(針對大便秘結)來疏通,使氣機疏通,營衛調和,避免出現痘瘡潰爛。
[泄瀉]
痘瘡剛出現時,不應該發生腹瀉,因為腹瀉會導致體內正氣虛弱,毒邪無法順利排出,反而會陷伏在體內。所以,腹瀉並不是好現象。尤其在膿漿形成的時候,更不應該腹瀉,情況比之前更加嚴重。因為之前生病時間不長,脾胃還算強健,可以承受,現在生病時間長了,津液已經虧損,脾胃也變得虛弱。如果再次發生腹瀉,僅存的元氣會消耗殆盡,即將發出的毒邪無法發於體外,可能會出現瘙癢、痘瘡倒陷、寒戰咬牙等情況,導致虛弱而死。輕微的可以服用人參白朮散,去掉葛根,加入木香、官桂和黃耆。嚴重的則可以考慮陳氏木香散(止瀉)、異功散(幫助痘瘡發出)和肉豆蔻丸(止瀉)一起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就趕緊服用不二散(幫助痘瘡發出)。
[便秘、手足厥冷]
痘瘡期間,手足溫暖是好的現象。在養膿漿的時候,如果手足發熱,而且有汗,說明毒熱鬱積在體內,必然會出現大小便不通,脈象沉滑數疾。這時應該用瀉下的方法,可以使用三乙承氣湯(針對大便秘結),去掉芒硝。如果出現手足冰冷,說明陽氣將要脫失,一定會出現腹瀉不止,甚至嘔吐,脈象沉細微弱,或者浮大而虛。這時應該趕緊溫陽,使用理中湯(針對腹瀉)加入熟附子,或者陳氏異功散(幫助痘瘡發出)。服藥後如果手足變得溫暖,說明病情好轉,手足冰冷則預後不良。
如果出現大便秘結,小便不通,煩躁不安,腹脹喘氣而且口渴,脈象沉滑數,痘瘡不起,這是毒邪陷伏的表現,屬於陽氣衰竭,可以用百祥丸(針對黑陷痘瘡)或三乙承氣湯來治療。
[煩躁]
痘瘡發病的整個過程都應該保持安靜。在膿漿形成的時候,毒邪已經化解,臟腑平和,精神清爽,更應該保持安靜。如果突然出現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的情況,應該觀察痘瘡的變化。如果膿液多而清淡,說明毒邪還沒有完全排出,應該使用龍腦膏(針對黑陷痘瘡)。如果膿液已經形成,而且飽滿,因為發熱導致膿液乾燥而煩躁,應該利小便,使用導赤散(針對心火旺盛)。
如果痘瘡太過密集,膿漿形成後,心血虧虛,出現虛煩無法入睡,可以用四物湯(針對失血)去掉川芎,加入人參、麥門冬和梔子仁。也可以使用酸棗仁湯(針對煩躁)。
[錯喉、嘔噦]
如果痘瘡太過密集,咽喉中也會長出痘瘡。在膿漿形成的時候,咽喉的痘瘡會提早成熟,因為肉質虛弱、表皮薄,容易破裂。新生的瘡疤很嬌嫩,碰觸就會疼痛,結痂後會黏住,痰涎包裹,造成堵塞,飲食難以進入。如果勉強吞嚥,會因為疼痛而痛苦,被痰涎阻隔,所以喝水會嗆到,吃飯則會嘔吐。如果說話聲音清晰洪亮,則可以治療,可以使用甘桔湯(針對咽喉疾病)加入牛蒡子和天花粉,來利咽膈、化痰涎,多喝一些湯藥,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聲音嘶啞,說不出話,說明咽喉潰爛,無法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