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1)
集之五·心臟部三 (11)
1. 灌漿證治
觸犯,宜熏解,內服紫草飲,外用茵陳熏法(起發)。若煩躁昏悶者,龍腦膏(黑陷)。薛氏云:若灰白色,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四君、木香。色赤,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木通湯(出不快)。貫而膿清稀,用參耆內托散(癢𤹀)。不應,加附子,緩則不救。《秘要》云:頂陷無膿為逆,急用保元加川芎、肉桂、歸、芍、木香、糯米、煎熟加人乳、好酒溫服。色白如水晶,內無膿者,宜保元加糯米,人乳好酒進之。
按:病者元氣素弱。或出痘時因稠密故,服解毒之藥太多。或起發時曾有吐利等證。俱傷元氣,雖用參耆等助發膿漿,而猶恐元氣薄弱,止灌清漿,或缺而不滿,且有癢𤹀、癰毒、之慮,宜於煎藥內加上好鹿茸,及咽紫河車丸藥,仍進八味二花散為妙。曾見痘瘡初出磊落,起發亦透,只待結膿窠之時,卻不作膿,往往變為壞證者。
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虛,又自利不知調理者。或出未勻,發未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疏者。此皆人事之不修,非干時毒而然也。
六一湯,專發痘瘡之膿。
黃耆(六錢),甘草(炙,一錢)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入酒二分同煎至半盞,溫服。更加橄欖同煎尤好。加山藥亦得。
助漿丸,治痘瘡七八日,漿稀不來者,急服。
黃耆(蜜炙,三兩),白芍藥(酒炒),當歸(酒洗。各一兩半),鹿茸(鮮潤、色如琥珀,作鹿角膠香者,乳炙),紫河車(酒洗去紅筋,炙乾),白朮(煨),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丸,炒糯米煎湯,化下。
參耆四聖散(起發),秘傳大透肌散(見形)
昇天散,即灌膿起頂散。治痘灰白,或紅紫黑陷乾枯,或清水不成漿,八九日十日皆可服。
人參(六分),黃耆,山楂(各八分),白朮(土炒),當歸,川芎,橘紅(各五分),甘草(三分),淫羊藿,穿山甲(土炒黃),木香(各二分),肉桂(三釐,此引經之藥,多則癢)
上,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或為末服亦可。如嘔吐,生薑湯下。瀉,米飲下。肚痛,神麯煎湯下。煩躁,麥門冬湯下。渴,用麥門、五味子煎湯下。吐瀉,藿香、陳皮湯下。痘不成漿,多服數帖,無妨。
補漿湯,痘灰白不起壯,或漿清。
淫羊藿(三分,多則發癢),人參,當歸,山楂(各八分),穿山甲(土炒,三分),黃耆(一錢半),枸杞子(一錢),川芎,甘草,陳皮(各五分),木香(二分),白朮(土炒,六分),官桂(三釐),黃豆(三十粒),筍尖(三個)
上,加薑棗糯米,水煎服。一方,有白芷、防風。
治痘白色帶寒戰方,痘標六七朝,正要翕會膿漿,遽乃色白洋洋,無紅活鼎峻之美,有土鐵塌陷之凶,火熱不退,而有寒戰之狀宜服。田單火牛湯
白話文:
灌漿證治
如果痘瘡觸犯到,應該用熏法來解毒,內服紫草飲,外用茵陳熏法(幫助痘瘡發出)。如果出現煩躁昏悶,可以使用龍腦膏(塗抹在痘瘡陷下處)。
薛氏說:如果痘瘡呈現灰白色,或者發癢但沒有膿液貫穿,可以使用紫草、四君子湯、木香。如果痘瘡呈現紅色,或者發癢但沒有膿液貫穿,可以使用紫草木通湯(幫助膿液排出)。如果膿液貫穿但清稀,可以使用參耆內托散(治療發癢的情況)。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加入附子,如果拖延病情就難以救治。《秘要》記載:痘瘡頂部陷下沒有膿液,這是逆症,要趕緊使用保元湯,再加入川芎、肉桂、當歸、芍藥、木香、糯米,煎好後加入人乳、好酒溫服。如果痘瘡顏色白如水晶,內部沒有膿液,可以使用保元湯加入糯米,以人乳好酒服用。
這裡要注意:病患本身元氣就虛弱。或者在出痘時因為痘瘡過於密集,服用了太多解毒的藥物。或者在痘瘡發出時有過吐瀉等症狀。這些都會損傷元氣,即使使用人參、黃耆等藥物來幫助發出膿漿,仍然可能因為元氣太過虛弱,導致只出現清稀的漿液,或者膿液不足不飽滿,而且有發癢、長癰毒的顧慮。因此,在煎藥時最好加入好的鹿茸,並服用紫河車丸藥,同時服用八味二花散效果更好。我曾見過痘瘡剛出來時顆粒分明,發出也很順利,但到快要結膿的時候,卻沒有膿液,往往會轉變成壞證。
有的情況是因為患者不能進食,脾胃虛弱,又拉肚子卻不知道調理。或者痘瘡出得不均勻,沒有徹底發出,毒氣潛伏在體內,還妄談痘瘡稀疏。這些都是因為人為調理不當所造成的,並不是因為時疫之毒引起的。
六一湯,專門用於發出痘瘡的膿液。
- 黃耆(六錢)
- 甘草(炙,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六分煎煮,加入酒二分一同煎煮至半盞,溫服。如果加入橄欖同煎效果更好。也可以加入山藥。
助漿丸,治療痘瘡七八天,漿液稀少不來的情況,應急服用。
- 黃耆(蜜炙,三兩)
- 白芍藥(酒炒,一兩半)
- 當歸(酒洗,一兩半)
- 鹿茸(鮮潤、顏色像琥珀,做成鹿角膠香者,乳炙,一兩)
- 紫河車(酒洗去紅筋,炙乾,一兩)
- 白朮(煨,一兩)
- 人參(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做成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兩丸,用炒糯米煎湯送服。
參耆四聖散(幫助痘瘡發出),秘傳大透肌散(幫助痘瘡顯現)。
昇天散,又名灌膿起頂散。治療痘瘡呈現灰白色,或者紅紫黑色陷下乾枯,或者只有清水而沒有膿漿的情況,八九天或十天都可以服用。
- 人參(六分)
- 黃耆(八分)
- 山楂(八分)
- 白朮(土炒,五分)
- 當歸(五分)
- 川芎(五分)
- 橘紅(五分)
- 甘草(三分)
- 淫羊藿(二分)
- 穿山甲(土炒黃,二分)
- 木香(二分)
- 肉桂(三釐,此為引經藥,用量多則容易發癢)
將以上藥材,加入生薑一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或者研磨成粉末服用也可以。如果出現嘔吐,用生薑湯送服。如果出現腹瀉,用米湯送服。如果肚子痛,用神曲煎湯送服。如果煩躁,用麥門冬湯送服。如果口渴,用麥門冬、五味子煎湯送服。如果又吐又瀉,用藿香、陳皮湯送服。如果痘瘡沒有膿漿,可以多服用幾帖,沒有妨礙。
補漿湯,治療痘瘡呈現灰白色、沒有活力,或者漿液清稀的情況。
- 淫羊藿(三分,用量多則容易發癢)
- 人參(八分)
- 當歸(八分)
- 山楂(八分)
- 穿山甲(土炒,三分)
- 黃耆(一錢半)
- 枸杞子(一錢)
- 川芎(五分)
- 甘草(五分)
- 陳皮(五分)
- 木香(二分)
- 白朮(土炒,六分)
- 官桂(三釐)
- 黃豆(三十粒)
- 筍尖(三個)
將以上藥材,加入生薑、紅棗、糯米,用水煎服。另有一個配方,加入白芷、防風。
治療痘瘡呈白色帶寒戰的方子,痘瘡出現六七天,本應結聚膿漿,卻突然呈現白色,沒有紅潤生機,呈現塌陷的凶象,發熱不退,而且有寒戰的症狀,應該服用田單火牛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