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0)
集之五·心臟部三 (10)
1. 灌漿證治
萬痘瘡初出一點血,只成小小血疱,起發則漸長大,血化成水為水疱,至水疱轉作膿疱,始成實矣,成實之時,卻要個個成膿,肥澤飽滿,根腳紅活又蒼蠟色,如此者,可以刻定日數,而知收靨之期。
痘瘡初出,或中心陷下者,或頂平者,或根窠白色者,其人能食,或治不乖方,以至起發之後,陷者盡起,平者復尖,白淡者變紅活,窠中血水,已化為膿,夫陷起平尖,起發可謂透矣,紅活飽滿,氣血可謂足矣,水化為膿,毒亦解矣,表無癢痛之證,里無吐瀉之證,是表裡又無病矣,如此者,坐待收靨,不可妄投湯劑。
痘子輕者,常作三四次出,有大小,有先後,起發亦作三四次,先出者先起,後出者後起,大者自大,小者自小,亦如初出之樣,待至養漿,則先長者先作漿,後長者後作漿,大小亦如之,磊落分明,不相黏連者上也。痘子密者,長大胖壯,以至作漿,未有不相串者,只要陷者盡起,無處不透,轉成膿漿,次也。膿成之後,毒氣已解,無復留伏矣。
人言痘瘡只到成膿,則毒氣化解,便稱無患,不知膿亦有凶有吉,如瘡皮堅厚,膿漿渾濁,約束完固,無少破損,此真吉兆。若瘡皮軟薄,膿水清淡,滲漏淫濕,易於破損,此猶凶也。惟瘡久熟,時日已過,當靨不靨者,則膿復化為水,皮亦易破,勿依此論。
痘瘡起發之初,已當避風寒,遠人物,節飲食,守禁戒,到此養漿之時,比之起發,尤加謹焉可也。蓋前此,人病未久,氣血猶強,足以御乖戾之變,至此則氣耗血虧,精神減損,少有乖戾,不能任之,況瘡始成就,尤易觸犯,不可不加謹矣。如天大熱,則徹去衣被,令常清涼,但謹門窗帷帳,勿使邪風透入。
天大寒,則添厚蓋覆,令常溫暖,更用親人左右夾之。房室中可明亮勿絕燈火,常燒闢穢香加乳香,令香氣襲入,日夜常用一人看視,互相更代,勿令疲倦,恐或作癢,為之撫摩,莫使誤破,以致灌爛,結痂不美。
闢穢香
蒼朮(一斤),大黃(半斤)
上銼細。捻放火爐中燒之,不可間斷。
〔不作膿〕凡痘瘡出欲盡,發欲透,至於養膿,便要成膿。飽滿者,膿已成也。渾濁者,膿之形也。黃白者,膿之色也。若當作膿之時,猶是空殼,此氣載毒行,血不附氣,毒者血也,血既不至,則毒猶伏於血中而不出,四物湯(失血)合紫草飲(見形)加蟬蛻主之。如已成水,清淡灰白,不能作膿,此氣血俱虛,所有之水,乃初時一點血,氣解而為水,非自內潮起之水,十全大補湯(汗)主之。此二證者,為癢𤹀,為癰毒,不可不知也。
痘瘡初發之後,正待作膿,卻不作膿者,此與不起發而黑陷者分四證同論。如感風寒,則當溫散,桂枝葛根湯(初熱)加黃耆、白芷、防風。毒氣盛,則宜托裡解毒利小便,紫草飲子(起發)、連翹湯(便悶)相間服之。大便秘者,宣風散(痘發熱)。內虛,宜溫里,十全大補湯、陳氏木香散(瀉)。
白話文:
灌漿證治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血點,變成小血泡,接著逐漸長大。血會化成水,變成水泡,水泡再轉變成膿泡,這時才算真正形成。在形成膿泡時,要每個痘子都化膿,而且飽滿有光澤,根部呈現紅潤或帶點蠟黃的顏色,這樣就可以預測痘瘡痊癒的時間。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有的中心凹陷,有的頂部平坦,有的根部呈白色。如果這個人食慾正常,或是治療方法正確,等到痘子發出來後,凹陷的會隆起,平坦的會變尖,顏色蒼白的會變得紅潤。痘子根部的血水也會化成膿。如果凹陷變隆起、平坦變尖,就表示痘子已經發透;如果紅潤飽滿,就表示氣血充足;如果水泡化成膿,就表示毒素已經解開。如果身體沒有發癢疼痛的症狀,也沒有嘔吐腹瀉的情況,表示身體內外都沒問題,這時候就靜待痘瘡結痂痊癒,不要隨意服用藥物。
病情較輕的痘瘡,常常會分三、四次長出,有大有小,有先有後。發出來的時間也分三、四次,先長出來的先發,後長出來的後發。大的自會長大,小的自會變小,和剛開始長出來時的樣子一樣。等到痘瘡養漿的時候,先長的先化漿,後長的後化漿,大小也和長出來時一樣。如果痘子排列分明,不互相黏連,是最好的情況。如果痘子長得很密,長得肥大飽滿,甚至化膿,就難免會互相串連,只要凹陷的痘子都隆起,沒有發不透的地方,而且都化成膿漿,也算是其次好的情況。膿液形成後,毒氣就已經解開,不會再潛伏體內了。
有人說痘瘡只要化膿,毒氣就已經解開,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但其實膿也有好壞之分,如果痘瘡的皮厚而堅硬,膿液混濁,包裹得緊密完整,沒有一點破損,這就是好兆頭。如果痘瘡的皮薄而柔軟,膿液清淡,容易滲出而潮濕,容易破裂,這就不是好現象。只有痘瘡長得很久,時間已經過了,應該結痂卻沒結痂的,膿液才會再化成水,皮也容易破,這種情況就不能這樣判斷了。
痘瘡剛開始發出來的時候,就應該避開風寒,遠離人群,節制飲食,遵守禁忌。等到養漿的時候,更要比剛開始發的時候更加謹慎。因為之前生病時間不長,氣血還比較強盛,可以抵禦一些異常的變化,這時候氣血消耗、精神虧損,一旦稍有不慎,就無法承受,何況痘瘡才剛長成,尤其容易受到影響,一定要更加小心。如果天氣很熱,就要把被子衣服都拿掉,讓身體保持涼爽,但要小心門窗帷幕,不要讓邪風吹進來。
如果天氣很冷,就要多蓋被子,讓身體保持溫暖,還要用親人在兩旁夾著。房裡要保持明亮,不要熄滅燈火,要經常燒可以去除穢氣的香,像是加入乳香的香,讓香氣瀰漫整個房間。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顧,輪流換班,不要讓人感到疲倦。如果感到發癢,要輕輕撫摸,不要讓它誤破,導致潰爛,結痂不好看。
辟穢香
蒼朮(一斤),大黃(半斤)
把藥材切碎,放在火爐中燒,不要間斷。
(不化膿)
痘瘡快要長完、快要發透,到了養膿的時候,就一定要化膿。如果飽滿,就表示膿已經形成;如果混濁,就表示膿的樣子;如果黃白色,就表示膿的顏色。如果到了應該化膿的時候,痘子還是空殼,表示這是氣帶著毒在運行,血沒有附著在氣上。毒就是血,血既然沒有到達,毒就潛伏在血中而沒有發出來。這種情況可以用四物湯(治療失血)加上紫草飲(顯現形狀),再加上蟬蛻來治療。如果已經變成水,清淡灰白,無法化膿,表示這是氣血都虛弱,所有的水,是剛開始一點血,因為氣解而變成水,不是身體內部產生的水。這種情況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治療出汗)來治療。這兩種情況,會引起發癢、潰爛、癰毒,不可不知。
痘瘡剛發出來,正要化膿,卻不化膿,這個情況和沒有發出而呈現黑陷的狀況一樣,可以分成四種情況來討論。如果是因為感受風寒,就要用溫熱的藥物來疏散,可以用桂枝葛根湯(初期發熱)加上黃耆、白芷、防風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毒氣旺盛,就應該用藥物來托毒、解毒、利小便,可以用紫草飲子(痘子發出)、連翹湯(小便不順)交替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用宣風散(痘子發熱)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內部虛弱,就要用溫補的藥物,可以用十全大補湯、陳氏木香散(腹瀉)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