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14)

1. 喉間有聲

《千金》,射干湯,治小兒咳嗽,喘急如水雞聲。

射干,麻黃紫菀甘草生薑(各半兩),半夏(三錢),桂心(二錢),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射干、麻黃、紫菀、甘草、生薑(各 25 公克),半夏(15 公克),桂心(10 公克),大棗(15 枚)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入蜜少許服。

梅花飲子,治小兒驚潮,五臟積熱,上焦蘊熱,手足心熱,喉中多痰涎,面色或紅或白,嗞呀鼻流清涕,氣急肝肺壅熱,目赤咳嗽,或被人驚,夜啼不安,或傷寒漸安,尚有餘熱,亦宜服化痰退熱。

白話文:

梅花飲子可以治療小兒驚嚇引起的潮熱、五臟積熱、上焦蘊熱、手足心熱、喉嚨裡多痰液、面色忽冷忽白、流清涕、呼吸急促、肝肺壅熱、眼睛發紅、咳嗽,或因受到驚嚇而夜啼不安,或患傷寒後好轉仍在的餘熱。也可以用來化痰、退熱。

硼砂馬牙硝,芒硝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梅花腦子,辰砂,麝香(各一字)

白話文:

硼砂、馬牙硝、芒硝、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梅花腦子、辰砂、麝香(各一錢)

上八味,為末,以瓷器收貯。遇有此證,麥門冬湯調下,氣喘咳嗽,桑白皮湯下。常服,薄荷湯調下。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瓷器盛裝保存。如果有以下症狀,可以用麥門冬湯送服藥粉;如果氣喘咳嗽,可以用桑白皮湯送服藥粉;平常服用時,可以用薄荷湯送服藥粉。

2. 失音

二聖散,治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似搐非搐。

訶子(十枚大者,半生半炙,去核),大腹皮(淨洗,焙乾,五錢)

白話文:

訶子(10顆大個的,一半生的一半烤熟的,去掉核)、大腹皮(清洗乾淨,焙乾,5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3. 通治

定喘飲,治夾風痰喘氣促,不拘冷熱二證。

人參(去蘆頭),麻黃(不去根節),防己(去黑皮),訶子(去核),半夏(湯洗,去滑),甘草(六味各五錢)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麻黃(不去除根部和節點),防己(去除黑色外皮),訶子(去除果核),半夏(用湯水清洗,去除粘滑物質),甘草(六種藥材各取五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總治十六般哮嗽。出《本事方》

阿膠(銼,炒),馬兜鈴,甘草(炙),半夏(薑汁浸三日),杏仁(去皮尖。各一兩),人參(半兩)

白話文:

  1. 阿膠(切碎並炒):活血補血,滋陰潤燥。

  2. 馬兜鈴:宣肺化痰,祛風除濕。

  3. 甘草(烤過的):補中益氣,潤肺止咳。

  4. 半夏(泡過薑汁三天):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5. 杏仁(去皮和尖):止咳平喘,潤肺通便。

  6. 人參(半兩):補氣益血,提神醒腦。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隨病湯使,煎至七分,臨臥食後服。湯使於後。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加入一盞水(約200毫升),根據病情配伍湯藥,煎至七分熟,在睡覺前飯後服用。湯藥的配伍如下:

心嗽,面赤,或汗流,加乾葛煎。肝嗽,眼中淚出,入烏梅一個,糯米十四粒煎。脾嗽,不思飲食,或噁心,入生薑二片煎。胃嗽,吐逆,吐酸水,入蚌粉煎。膽嗽,令人不睡,用藥半錢,茶清調下。肺嗽,上氣喘急,入桑白皮煎。膈嗽,出痰如丸塊,生薑自然汁調藥嚥下。

白話文:

  1. 心嗽:出現心悸、臉色發紅,或出汗的症狀時,可加入乾葛煎服。
  1. 肝嗽:出現眼睛流淚的症狀時,可加入烏梅一個,糯米十四粒煎服。

  2. 脾嗽:出現不思飲食,或噁心的症狀時,可加入生薑二片煎服。

  3. 胃嗽:出現嘔吐,吐酸水的症狀時,可加入蚌粉煎服。

  4. 膽嗽:讓人無法入睡的症狀時,可加入半錢的藥,用茶清調和後服用。

  5. 肺嗽:出現上氣喘急的症狀時,可加入桑白皮煎服。

  6. 膈嗽:吐出像丸塊樣的痰時,可將藥粉和生薑汁混合,然後嚥下。

勞嗽,秦艽末同煎。冷嗽,天晚嗽甚,蔥白三寸同煎。血嗽,連頻不住,當歸末、棗子同煎。暴嗽,涕唾稠黏,入烏梅、生薑煎。產嗽,背甲痛,甘草三寸、黃蠟少許煎。氣嗽,肚疼脹滿,青皮同煎。哮喘聲如拽鋸,入半夏二個同煎。腎嗽,時復三兩聲,入黃耆、白飴糖煎。

白話文:

勞嗽:秦艽研成末同煎服。

冷嗽:天晚咳嗽厲害,蔥白三寸同煎服。

血嗽:連續不止,當歸研成末、棗子同煎服。

暴嗽:涕唾稠黏,加入烏梅、生薑煎服。

產嗽:背部疼痛,甘草三寸、黃蠟少許煎服。

氣嗽:肚疼脹滿,青皮同煎服。

哮喘:聲音如拽鋸,加入半夏兩個同煎服。

腎嗽:時不時咳嗽三兩聲,加入黃耆、白飴糖煎服。

以上十六般嗽疾,依法煎服,無不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