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9)
集之五·心臟部三 (9)
1. 起發證治
大抵起發之初,瘡頭便戴白漿者,不分何處,並非佳兆,不特口唇為然,蓋痘瘡初出一點血,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膿成而毒解,此自然之序也。若初出之時半是水疱,或才起發,便有帶漿者,或未成膿,即干收者,火性躁急,失其自然之序,不應至而至,所謂早發還先萎也,此毒火所為,倏忽之間,焰息氣盡而死矣。
痘瘡最要以漸起發,磊落紅活,如一發都起,無復顆粒,模糊串連,不紅活,帶灰白色,面上浮腫如錫餅形,此惡候也,其人能食,大小便如常,無它證候者吉,若食頓減,或原不能食者凶。凡起發之時,痘瘡稠密,又見陷伏、煩躁、狂叫之證,或口中出臭氣者,此毒火熏煎,肺爛胃敗之氣也。或不飲食失聲者,此咽喉腫爛也。
寒戰咬牙者,邪傳腎也。或悶亂者,神已喪也。或體寒者,陽脫也。或嘔或瀉者,腸胃俱敗也。經云: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止,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厥。凡見以上諸證者,皆不可治。
白話文:
大體上,痘瘡剛開始長的時候,如果瘡頭就帶著白色的漿液,不論長在哪裡,都不是好現象,不只嘴唇是這樣。因為痘瘡剛開始出現時,應該是先出現一點血,血會變成水,水再變成膿,等到膿形成後毒素才會解除,這是自然的過程。如果剛開始長出來時,半個是水泡,或者才剛冒出來,就帶著漿液,或者還沒變成膿就乾枯收縮,這是因為火氣太過急躁,失去了自然形成的順序,不應該這麼快出現卻提早出現,就是所謂的「早發還先萎」。這是毒火造成的,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像火焰熄滅一樣,氣息斷絕而死亡。
痘瘡最重要的,是要慢慢地長出來,一顆顆清楚分明,呈現紅潤有活力的樣子。如果一下子全部都長出來,沒有一顆顆的樣子,模糊不清地連在一起,不紅潤有活力,帶著灰白色,臉上浮腫像錫餅的形狀,這是很不好的徵兆。這個人如果還能吃東西,大小便也正常,沒有其他症狀,就是好的現象;如果食慾突然下降,或者原本就不能吃東西,就是凶險的徵兆。凡是痘瘡剛開始長的時候,如果痘瘡長得又密又多,又出現凹陷、煩躁、大聲喊叫的症狀,或者口中發出臭氣,這是因為毒火煎熬,導致肺部腐爛、胃部衰敗的徵兆。或者不吃東西、聲音沙啞,這是因為咽喉腫脹腐爛的緣故。
如果出現發冷顫抖、咬牙切齒的症狀,是邪氣傳到腎臟的表現。如果出現胸悶心慌,表示精神已經喪失了。如果身體冰冷,表示陽氣已經脫離。如果嘔吐或腹瀉,表示腸胃都衰敗了。經書說:「五臟的氣在體內耗盡,就會一直腹瀉不止;六腑的氣在體外耗盡,就會手腳冰冷。」凡是出現以上這些症狀的,都是無法醫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