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8)
集之五·心臟部三 (8)
1. 起發證治
歌曰:男兒陽破痘來臨,不遇奇方坐視沉,天元接髓丹功捷,世上醫家盡不明,真正酒漿澄十碗,一毫酸苦莫相侵,人參黃耆各二兩,橘蟬歸地半加贏,鹿茸乳炙一兩半,附桂半兩要調停,慢火甕中煨熟後,去滓出火莫胡斟,每鍾人乳三杯和,薄薄生薑二片存,再勻一沸仍溫服,立建奇功若有神。
此方,屢獲明效,但製法要詳明,當歸去頭尾,懷地揀粗軟,人參覓清河,黃耆選綿白,橘紅連本蒂,蟬蛻要身全,附子連皮臍,官桂削外皮,煨時度候,只以米熟驗之,人乳取來就不宜過夜入塵。辛酉年杭城邵語溪子年二十六歲,平素寡弱,患痘,痘勢沉匿不起,單以此方倍加人參服之,竟後保全。
內托散,痘不起發,根窠不紅,或灰白色,咬牙寒戰等證。
人參,黃耆,甘草,川芎,當歸,防風,白芷,桔梗,白芍,厚撲,木香,肉桂
上,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色紅紫者,去肉桂、木香,加紫草、蟬蛻。漿不滿,水酒各半煎服。色淡白者,去防風、白芷,加糯米。大便燥,加人乳。治孩兒百日裡痘。歌曰:全蠍要身全,五個蜜焙乾,蟬蛻不可脫,完身又完足,五個酒漿洗,和炒研細末,再加酒芍藥,砂糖調來服,自然痘森森,那怕月不足。月里患痘,稀美者多,密惡者少,變蒸未逾,猛浪之劑不宜妄投,是方斟酌,百投百效。
痘至五六朝,忽然手腳牽縮一團,不知者以為驚使然耳,豈知陽明受梟毒之熬鑠,而筋絡不能榮血以滋養故也,謂之一把縛,須服羚羊散。歌曰:
白玉羚羊一兩霜,木通紫草生地黃,芍藥殭蠶全蠍桔,橘紅甘草荊芥防,按法服來隨妥貼,誤看驚治即多傷。此痘多起於四五六朝則為是,若起於兩三朝則為驚縮,若起於八九朝則作寒戰,治之可也,羚羊角必取其銳尖處用之。
〔陽毒〕七日前陽毒者,凡瘡也,以兒未出痘之先,或生疥瘡,有形窠而成膿,因而發熱出痘者。或凡瘡未痊,因而出痘者。或凡瘡方結成瘢,因而出痘者。蓋凡瘡未痊,及初結瘢處,肉分必虛,毒趨虛處而出,故陽瘡陽毒,雜為一黨,氣血俱盛,則易成漿,氣血衰弱,則枯燥乾紅,與諸瘡俱不成漿,治法與頂陷同。
起發最忌泄瀉,故特著之,其他證候如發熱、痛癢、腹脹、煩躁、譫妄等,各有本門,宜就彼中查之,茲不贅敘。
〔起發吉凶〕痘瘡放標以後,漸漸起脹,先出者先起,後出者後起,微紅光澤,根窠明潤,面目漸腫,能食無雜證者吉。大抵痘脹一分,則毒出一分,至六七日不盡脹,又黑色者死。鼻有涕,口有涎,眼有淚者,可治,俱無者,大凶。凡痘子已出,自放標之日算起,如當起發,不應有漿先有戴漿者。
如當作漿,不應收靨便有干收者。此皆惡候,治之無功。口唇者,脾之外候,人以脾胃為本,不宜受傷,如初發熱,唇焦裂者,此毒發於脾,便宜用瀉黃散解之,不知早治,痘子之出,叢集於唇,及至起發之初,諸痘尚未試漿,此痘已熟,內帶黃漿者,此惡候也,待諸痘成漿,此瘡已靨,唇皮搗脫,漸變嘔食嗆水,昏睡而死矣。
白話文:
[起發證治]
有首歌這樣說:男孩子長痘時陽氣受損,如果沒遇到奇妙的藥方就會病重身亡,天元接髓丹的功效快速有效,但世上的醫生都不明白。真正要用酒漿澄清十碗,一點酸味苦味都不能有。人參和黃耆各用二兩,橘紅、蟬蛻、當歸、熟地黃要加一半的分量。鹿茸要用乳汁炙烤過,用一兩半,附子和肉桂用半兩,把這些藥材調配好。用小火在瓦罐中慢慢煨熟,去渣取藥汁,不要隨便倒出。每次要用三杯人奶調和藥汁,再放兩片薄薄的生薑。把藥汁稍微煮滾後溫服,馬上就能見到神奇的功效。
這個藥方,屢次見到顯著的療效,但是製作方法要詳細說明,當歸要去掉頭尾,懷地黃要挑選粗壯柔軟的,人參要選用清河產的,黃耆要選用棉白的,橘紅要連著蒂頭,蟬蛻要選擇完整無缺的,附子要連著皮臍,肉桂要削去外皮,煨藥時要掌握火候,用米飯煮熟來判斷是否熟透,人奶取來後不宜過夜沾染灰塵。辛酉年,杭州的邵語溪先生,二十六歲,平時身體虛弱,得了痘症,痘子潛藏在皮膚下難以發出,只用這個方子加倍人參服用,最後保住了性命。
內托散,用來治療痘子發不出來,根部不紅,或是呈現灰白色,發冷打顫等症狀。
藥材包括:人參、黃耆、甘草、川芎、當歸、防風、白芷、桔梗、白芍、厚朴、木香、肉桂。
用法:加一片生薑、一顆紅棗,用水煎服。如果痘子的顏色呈現紅紫色,就要去掉肉桂、木香,加入紫草、蟬蛻。如果膿漿不飽滿,就用水和酒各一半來煎藥。如果痘子的顏色呈現淡白色,就要去掉防風、白芷,加入糯米。如果大便乾燥,就加入人奶。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嬰兒百日內的痘症。 有首歌這樣說:全蠍要用身體完整的,五個用蜂蜜焙乾,蟬蛻也要完整,身體和腳都要完整,五個用酒漿洗過,和藥材一起炒過再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炒過的白芍藥,用砂糖調和服用,痘子自然會冒出來,不怕還沒滿月。月子裡的痘症,稀疏的比較多,稠密的比較少,如果還沒經歷變蒸,不適合隨便使用猛烈的藥劑,這個藥方可以斟酌使用,幾乎每次都有效。
痘子到了五六天的時候,忽然手腳蜷縮成一團,不知道的人以為是驚嚇造成的,其實是因為陽明經受到毒邪的煎熬,導致筋絡無法得到氣血滋養所導致,這叫做「一把縛」,必須服用羚羊散來治療。有首歌這樣說:
白玉羚羊角用一兩,木通、紫草、生地黃、芍藥、殭蠶、全蠍、桔梗、橘紅、甘草、荊芥、防風,按照這個方法服用會很妥當,如果誤認為是驚嚇來治療就會造成傷害。這種痘症大多在四五六天的時候出現,如果是兩三天就出現則是驚嚇造成的,如果是八九天出現則是寒顫,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羚羊角必須取其尖銳的部分使用。
[陽毒] 七天前就出現陽毒的人,通常是長瘡,在還沒出痘之前,或是長了疥瘡,有膿包形成,因此發熱出痘。又或是瘡還沒痊癒,就又出痘。再者就是瘡剛結痂,就又出痘。通常是瘡還沒痊癒,或是剛結痂的地方,肌肉一定虛弱,毒邪就會往虛弱的地方跑出來,因此陽瘡和陽毒混雜在一起,如果氣血旺盛,就容易化膿成漿,如果氣血衰弱,就會乾枯發紅,和其他的瘡一樣都無法化膿,治療方法和痘子凹陷一樣。
痘子發出時最忌諱腹瀉,所以特別說明,其他症狀例如發熱、疼痛發癢、腹脹、煩躁、胡言亂語等,都有它們各自的治療方法,應該參考相關的書籍,這裡就不再贅述。
[起發吉凶] 痘子在放標之後,會慢慢的隆起,先長出來的先隆起,後長出來的後隆起,呈現微紅色,有光澤,根部明顯潤澤,臉部慢慢腫脹,能吃東西而且沒有其他雜症,就是好現象。大致來說,痘子脹起一分,毒素就散出一分,如果到了六七天還沒脹盡,而且呈現黑色就是死症。如果鼻涕、口水、眼淚都有,還可以治療,如果都沒有,就非常凶險。凡是痘子已經長出來了,從放標那天開始算起,如果應該起發的時候,還沒化膿就先出現帶膿的現象。
如果應該化膿的時候,還沒收痂就先出現乾燥收縮的情況,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治療也沒有效果。嘴唇是脾胃的外在表現,人以脾胃為根本,不應該受損,如果剛發燒的時候,嘴唇就焦裂,這表示毒素是從脾臟發出來的,應該儘早用瀉黃散來治療,如果不知道及早治療,痘子就會集中在嘴唇上,等到起發的時候,其他的痘子都還沒化膿,這個痘子卻已經熟了,裡面帶有黃色的膿液,這是很糟糕的徵兆,等到其他痘子都化膿的時候,這個瘡卻已經結痂了,嘴唇的皮脫落,漸漸會開始嘔吐、嗆到水,昏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