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8)

1. 嗽膿血

錢氏曰:有喘而咯膿血者,乃肺熱,食後服甘桔湯。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膠散主之。(即補肺散見前。)咳而痰實,不甚喘,而面赤飲水者,褊銀丸下之。(方見前),段齋郎子四歲,病嗽,身熱吐痰,數日而咯血。前醫以桔梗湯及防己丸治之,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請錢氏,下褊銀丸一大服,復以補肺湯、補肺散、治之。或問段氏子咯血肺虛,何以下之。

白話文:

錢氏說:有咳嗽並咳出膿血者,是由於肺熱,飯後服用甘桔湯。長時間咳嗽的人,肺部缺少津液,服用阿膠散治療。(即補肺散,見前面。)咳嗽且痰多,不怎麼喘,面紅飲水者,服用褊銀丸治療。(藥方見前面。)段齋的兒子四歲咳嗽,身體發熱吐痰,幾天後咳出血。之前的醫生用桔梗湯和防己丸治療他,沒治好,痰涎上攻,吐喘不止,請錢氏看病,服用一大劑褊銀丸,再用補肺湯、補肺散治療。有人問段氏的兒子咳血是肺虛引起的,為什麼還要瀉下治療。

錢曰肺雖咯血,有熱故也,久則虛痿,今涎上潮而吐,當下其涎,若不,吐涎則不甚便,蓋吐涎能虛,又生驚也,痰實上攻,亦能發搐,故依法只宜先下痰而後補脾肺,必涎止而吐愈,為順治也。若先補其肺為逆耳。此所謂識病之輕重,先後為治也。

白話文:

錢氏說肺部出現咯血,是體內有熱邪引起的,久而久之就會虛弱消瘦。現在涎液上湧,出現嘔吐,應該及時清除涎液。如果不清除,由於嘔吐涎液,就不會很舒服,因為嘔吐涎液會損耗正氣,又會引起驚厥。痰液上湧到肺部,也可引起抽搐,所以依照治療方法,首先應該清除痰液,然後再補益脾肺,等涎液停止、嘔吐痊癒後,才開始調養。如果先補益肺部,就是逆其病機了。這就是辨別疾病的輕重緩急,先後治療。

甘桔散

桔梗(米泔浸一宿,焙乾),甘草(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大盞,入阿膠半兩,炮,煎至五分,食後溫服。

〔海〕甘桔湯,仲景少陰咽痛藥也,孫真人治肺癰吐膿血,用生甘草加減二十餘條。

白話文:

甘桔散

桔梗(用米泔浸泡一夜,然後烘焙乾燥),甘草(炒制。各二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一大盞,加入半兩阿膠,煎煮至五分,飯後溫服。

甘桔湯是張仲景為治療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所開的方劑,孫思邈用來治療肺癰並伴有吐膿血的情況,並且在原方基礎上進行了二十多種加減變化。

《王氏手集》,解肌丸,治外搏風邪,內挾痰飲,寒熱往來,煩渴頰赤,心忪減食,熱在上焦,咳嗽有血方。

白話文:

《王氏手抄本》,解肌丸:治療外感風邪,內有痰飲,寒熱交替,煩渴、臉頰發紅、心煩意亂、食慾不振,熱在肺胃以上,咳嗽有血的症狀。

防風,地骨皮(各一分)

上件,燒沙糖為丸。每服一丸,食後、煎紫蘇湯下。

團參丸,治嗽血。

阿膠,皂子黃,人參(各半兩)

上除膠,為細末,湯少許,洋膠和雞頭大。白湯化下。

雞清散(朱氏),治咳嗽出血,下涎。

白話文:

防風和地骨皮各取一份。

將上述藥材與燒制的沙糖一起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一丸,在飯後用煎好的紫蘇湯送服。

團參丸用於治療咳血。

阿膠、皂子黃、人參各取半兩。

將上述藥材除去阿膠後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熱水,用融化的阿膠調和至雞頭大小。用白開水化開後服用。

雞清散(朱氏方),用於治療咳嗽出血及止涎。

鬱金(半兩,用皂莢漿水一盞,或酸菜汁亦得,煮乾為度),滑石(半兩,生),雄黃(半兩,醋煮,半乾用)

白話文:

鬱金(半兩,用皁莢漿水一盞,或酸菜汁也可以,煮乾為度)。

滑石(半兩,生用)。

雄黃(半兩,用醋煮,半乾時使用)。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常服,薄荷湯調下。止嗽,螺粉水下。嗽血,雞子清調下。

白話文:

· 研磨成細小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字(0.3克)的量。

· 日常服用,用薄荷湯送下。

· 咳嗽,用螺粉水送下。

· 咳嗽出血,用雞蛋清送下。

2. 嗽作呀呷聲

《聖惠》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咳嗽本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藥,以此為異爾。

《聖惠》,射干散,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聲。

白話文:

《聖惠》兒童咳嗽時發出「呀呷」的聲音,是由於胸膈之間痰液過多,咳嗽時痰液在喉嚨之間震動,痰液與氣體相互碰撞,隨着咳嗽動作的停止而停止,發出「呀呷」的聲音。雖然咳嗽的本質是相同的,但治療方法卻需要加入化痰和利尿的藥物,這是不同的。

射干,麻黃(去根節),紫菀(洗去苗土),桂心(以上各半兩),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白話文:

射干、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紫菀(洗去根部上的泥土)、桂心(以上各半兩),半夏(半分,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感),甘草(烤至微赤,切碎,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攪令勻,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陳橘皮散,治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和少許生薑,煮到剩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加入半茶匙的蜂蜜,攪拌均勻,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或增加劑量,溫熱服用。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甘草(炙微赤,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烘乾),桑樹根的樹皮(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金黃色),甘草(烤至微紅,切碎),甜葶藶(隔著紙炒至紫紅色。以上各取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

蘿蔔子散,治小兒咳嗽喘急,作呀呷聲。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量,用水一小杯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掉渣滓後放溫,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重調整服用量。

此方為蘿蔔子散,可用來治療小兒咳嗽、喘息急促以及發出呀呷聲的症狀。

蘿蔔子(微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分),燈心(一大束),皂莢子(十枚,煨,去皮),甘草(炙微赤,銼,半分)

白話文:

蘿蔔子(稍微炒一下),麻黃(去掉根和節。各一份),燈心草(一大把),皁莢子(十顆,炙烤,去除外皮),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蟬殼散,治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聲。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水半杯煎煮至剩四分之一,濾去渣滓,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後溫熱服用。

此方[蟬殼散]用於治療小兒心胸部位痰多壅塞、咳嗽以及咽喉不適,常伴有異常聲音的症狀。

蟬殼(微炒),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銼),漢防己(各一分),桔梗(去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白話文:

蟬殼(微炒),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甘草(炙至微紅,切碎),漢防己(各取一份),桔梗(去除蘆頭),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各取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粥飲調下一字,三歲以上,加之半錢。

《聖惠》又方(《太醫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白話文:

按照以上的藥方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生薑粥調服一錢的藥粉,三歲以上的孩子,增加至一錢半的藥量。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硃砂(細研,飛),五靈脂(各半分)

白話文:

  • 半夏:用清水洗滌七次,除去黏滑。

  • 甜葶藶:用紙包起來,炒至變成紫色。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切成兩半,用麩皮炒至微黃。

  • 硃砂:研磨成細末,再用火飛過。

  • 五靈脂:用量各為半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麻黃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張渙〕,桔梗湯,治小兒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白話文:

將上一項藥物搗成細末,用生薑汁煮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煎麻黃藥湯時,同時服用三顆丸劑,一天服用三次。兒童患者的劑量應根據年齡和體重酌情增減。

桔梗,半夏(泡七次),紫蘇葉(炒),石膏,甘草(炙。各半兩),皂莢(燒灰存性,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五分,放溫,時時與兒服。

白話文:

桔梗、半夏(浸泡七次)、紫蘇葉(炒過)、石膏、甘草(炙烤。各半兩)、皁莢(燒成灰,保留其特性,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