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7)

1. 收澀

細辛五味子湯,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倚息,不得安臥,胸滿短氣,乾嘔作熱,嗽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痛引胸脅,不問新久,並宜服之。

白話文:

細辛五味子湯,治療肺經氣血不足,胃氣虛弱,或者遭遇風邪,或有寒飲停滯,咳嗽倚息,不能安臥,胸中滿悶,氣短,乾嘔發熱,咳嗽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痛沉重,說話聲音低微,疼痛牽引到胸脅,不論新病或久病,都適宜服用。

細辛(去苗土),半夏(湯泡。各一兩),罌粟殼(去帶蓋,炒),五味子(各三兩),烏梅(去核),甘草(炙。各一兩半),桑白皮(炒,六錢)

白話文:

細辛(去除根須和泥土),半夏(用沸水燙過,各一兩),罌粟殼(去除蒂頭和蓋,炒熟),五味子(各三兩),烏梅(去除果核),甘草(炙烤,各一兩半),桑白皮(炒熟,六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加一盞水,五片生薑,煎至六分之量,將藥渣濾去,溫服即可。

2. 分經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膽腑咳嘔苦水若膽汁。

白話文:

黃芩半夏生薑湯用來治療膽腑引起的咳嗽和嘔吐苦水,像是膽汁一樣的情況。

黃芩,生薑(各一錢),甘草(炙),芍藥(各六分),大棗(二個),半夏(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黃芩、生薑(各一錢),甘草(炙)、芍藥(各六分),大棗(二個),半夏(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甘桔湯,治心臟咳,咳而喉中如梗,甚則咽腫喉痹。

粉草,苦梗(各一錢)

上,水煎,食後服。

芍藥甘草湯,治小腸腑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白話文:

甘桔湯,治療心臟引起的咳嗽,症狀包括咳嗽時喉嚨像有異物卡住,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咽喉腫痛、喉嚨堵塞。

材料:粉草和苦梗各一錢。 做法: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

芍藥甘草湯,治療小腸引起的咳嗽,症狀包括咳嗽伴隨放屁。

材料:芍藥和炙甘草各一錢。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升麻湯,治脾臟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涎。(方見傷寒)

烏梅丸,治胃府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白話文:

升麻湯,用於治療脾臟引發的咳嗽,咳嗽時右脅下疼痛,疼痛延伸至肩背,嚴重時不能活動,活動則會咳出黏痰。(藥方見《傷寒論》)

烏梅(三十個),細辛,附子(制),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黃連(各一兩),當歸,蜀椒(各四兩)

白話文:

烏梅(三十個),細辛、附子(已炮製)、桂枝、人參、黃柏(每種藥材六錢),乾薑、黃連(每種藥材一兩),當歸、蜀椒(每種藥材四兩)。

上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大腸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每服二錢,水煎。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浸泡烏梅一夜,去掉核後蒸煮,然後與米飯一起搗碎混合,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用於治療大腸咳,即咳嗽時會遺屎的情況。

使用赤石脂和禹餘糧(各二兩,並且打碎)。

每次取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白話文:

麻黃附子細辛湯: 可治療因腎臟引起的咳嗽,而這種咳嗽會引起腰背的疼痛。也用於治療寒邪侵犯牙齒,引起的牙齒疼痛。應儘快使用,否則延誤而無法挽救。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每服一錢,水煎。

茯苓甘草湯,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半),生薑(五大片)

上,每服二錢,水煎。

白話文:

麻黃和細辛各使用二錢,附子使用一錢。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茯苓甘草湯用於治療膀胱咳,症狀是咳嗽時會遺尿。

茯苓使用二錢,桂枝使用二錢半,生薑使用五大片。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

3. 百晬內嗽

此名乳嗽,實難調理,亦惡證也,當審虛實而施治焉,實者散之,虛者補之。其證氣粗痰盛,口瘡眼熱,發散後,可利之,比金丸(驚癇)等藥主之,散其實也。其證嘔吐,嗽後驚悸,困倦自汗者,當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補其虛也。大抵治驚嗽,琥珀散主之。

白話文:

這病名為小兒乳嗽,實際上是難以調理的一種疾病,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治療時應該審查虛實證狀而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實證的可以散熱,虛證的應該補益。 這種病的證狀是呼吸粗重痰多,口瘡眼目紅赤。在發散後,就可以用利法治療,和金丸等藥物的主治方法一樣,散掉體內的實熱。 這種病的證狀是嘔吐,咳嗽後驚悸、睏倦、自汗。應該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來補益虛症。總體來說,治療小兒驚嗽,琥珀散是主藥。

天麻丸乃要藥也,用天麻、蟬蛻、殭蠶、人參、川芎、甘草、硼砂、天竺黃、膽制南星、白附子、坯、雄黃、金箔末之,煉蜜丸如雞頭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治未滿百晬,咳嗽不止,遠勝諸藥。〔曾〕百日內嬰孩,偶咳嗽痰壅,睡中不寧,亦因產後感風而得,但不可過用發散之劑,先以解表散(見前)一二服,次投貝母湯及惺惺散治。〔薛〕若脾胃內熱者用抱龍丸(驚)。

白話文:

天麻丸是重要的藥物,使用天麻、蟬蛻、殭蠶、人參、川芎、甘草、硼砂、天竺黃、膽制南星、白附子、坯、雄黃、金箔末,煉成蜜丸,大小如同雞頭,金箔包覆外層,每次服用一丸,以薄荷湯送服,治療未滿百天的嬰兒咳嗽不止,療效遠勝其他藥物。〔曾〕百日內嬰兒偶爾咳嗽、痰液壅塞,睡眠不安寧,也是因為生產後受到風寒所引起的,但不要過度使用發散藥劑,先以解表散(見前章)一、兩次,然後服用貝母湯和惺惺散治療。〔薛〕若是脾胃內熱者,則使用抱龍丸(驚風丸)。

風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痘初熱)。痰熱既去,而氣粗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吐瀉)加桔梗。口瘡眼熱,大便堅實者用三黃丸(裡熱)。大便不實者用白朮散(渴)。若嘔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脹者,脾胃氣虛也,用六君子(吐瀉)加柴胡。若驚悸困倦,痰盛不乳者,心脾血虛也,四君(吐瀉)加芎、歸、酸棗仁。

或因乳母食五辛厚味,致兒為患者,仍參喘嗽諸證。

白話文:

  1. 風邪外感者服用惺惺散(痘疹初期的發熱)。

  2. 痰熱去除,但氣虛痰多,或流口水者,是脾肺氣虛所致,服用異功散(具有催吐、瀉下的作用)加上桔梗。

  3. 口瘡眼熱,大便堅硬者服用三黃丸(針對內熱)。

  4. 大便不成形者服用白朮散(針對口渴)。

  5. 若嘔吐後不喝奶,睏倦自汗,或腹脹腹瀉者,是脾胃氣虛所致,服用六君子(具有催吐、瀉下的作用)加上柴胡。

  6. 若經常驚悸、睏倦,痰多不喝奶者,是心脾血虛所致,服用四君子(具有催吐、瀉下的作用)加上川芎、當歸、酸棗仁。

補肺散(又名阿膠散),治小兒久患咳嗽,氣急有痰,噁心喘虛。(見前)

天麻散,治嬰兒咳嗽有痰,氣壅面紅。

白話文:

補肺散(又名阿膠散),用於治療小兒長期咳嗽,呼吸急促有痰,噁心虛喘。(見前)

南星(水浸,春秋五日、冬七日、夏三日,半兩),天麻(三錢),辰砂(一錢),麝香(一字)

白話文:

南星(先浸泡在水中,春秋季節浸泡五天,冬季浸泡七天,夏季浸泡三天,用量為半兩),天麻(三錢),辰砂(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每服一字,用杏仁湯調下,人參湯亦可。

天麻丸,治小兒未滿百晬,咳嗽不止,名曰乳嗽。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的量,用杏仁湯調服,也可以用人參湯調服。

天麻,蟬蛻,殭蠶,人參(各一錢),川芎(一錢半),甘草(二錢),硼砂(半錢),辰砂,天竺黃,牛膽南星(各二錢),白附子,坯,雄黃(各一錢),金箔(五片)

白話文:

  • 天麻、蟬蛻、殭蠶、人參:各 1 錢。

  • 川芎:1.5 錢。

  • 甘草:2 錢。

  • 硼砂:0.5 錢。

  • 辰砂、天竺黃、牛膽南星:各 2 錢。

  • 白附子、坯、雄黃:各 1 錢。

  • 金箔:5 片。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琥珀散,治急慢驚風,涎潮昏冒,目瞪驚搐,內釣腹痛,或驚癇時發。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用金箔把藥丸包裹起來。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水送服。

辰砂(一錢半),琥珀,牛黃,殭蠶(炒,去絲嘴),牛膽南星,全蠍,白附子,代赭石,天麻,乳香,蟬殼(各一錢)

白話文:

辰砂(1.5錢)、琥珀、牛黃、殭蠶(炒熟,去頭和嘴)、牛膽南星、全蠍、白附子、代赭石、天麻、乳香、蟬殼(各1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分,白湯調下。

貝母湯,主百日內嬰孩,咳嗽有痰。

貝母(一兩),甘草(半炙半生,二錢)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用陳米煎湯,空心調服,痰盛,淡薑湯調下。

惺惺散,主傷風傷寒,痰嗽咳逆,理虛和氣,寧心清肌,止啼去煩,利咽解失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分,用白開水調服。

貝母湯適用於百日內的嬰兒,治療咳嗽伴有痰的情況。

配方為:貝母一兩,甘草二錢(一半炒炙,一半生用)。

將上述材料切碎烘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使用陳米煎煮的湯,在空腹時調服。如果痰多,可以用淡薑湯調服。

惺惺散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痰多咳嗽、呼吸困難,可以補虛和氣、安神清肌、止哭去煩、利咽解失音。

人參(去蘆,半兩),桔梗(銼,炒),白茯苓(去皮),白朮,天花粉(四味各一兩),細辛(去葉,二錢),防風(去蘆),川芎,南星(生用,三味各二錢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錢)

白話文:

人參(去蘆,半兩):去蘆指的是去除人參的細毛。

桔梗(銼,炒):銼是切成小片,炒至略焦。

白茯苓(去皮):去除白茯苓的外皮。

白朮:白朮是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

天花粉(四味各一兩):天花粉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

細辛(去葉,二錢):去葉指的是去除細辛的葉子,二錢是重量單位,相當於3克。

防風(去蘆):去蘆指的是去除防風的蘆頭。

川芎:川芎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南星(生用,三味各二錢半):南星是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的功效,生用是指不經過炮製直接使用。

甘草(半生半炙,七錢):半生半炙指的是一半生甘草,一半炙甘草,七錢是重量單位,相當於10.5克。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葉,慢火煎七分,無時溫服。《外臺·小品》療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

四物湯

白話文:

上等貝母,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片,用慢火煎煮七分之少,隨時溫服。可以治療兒童十天以上到五十天突然發生的劇烈咳嗽,吐乳、嘔吐不止,晝夜都不得休息的症狀。

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炙,一分),麥門冬(去心,七分)

白話文:

桔梗、紫苑(各三分),甘草(炙,一分),麥門冬(去心,七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節哺乳。

〔張渙〕,雄黃膏,治月里兒咳嗽,並三歲以下皆可服。

白話文:

藥材切碎,用一升水煮取六合,去掉渣滓。分成五次服用,以痊癒為止。《千金》中記載的方子有桂心,沒有桔梗,用二升水煮取一升,用棉花浸在湯中,把棉花滴入小孩口中,一天四五次,間隔餵奶。

雄黃(一錢,細研),杏仁(七粒,去皮尖),半夏(七個,童子小便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為末)

白話文:

雄黃(一錢,研磨成細末),杏仁(七粒,去皮和尖端),半夏(七個,浸泡在童子尿中一夜,切成片狀,烘乾,研磨成粉末)

上一處研勻,用生薑自然汁半兩、蜜半兩,一處入藥末於罐子內重湯中熬,用柳枝子攪成膏。每服一皂子大,塗奶頭,與兒吮,或糯米飲調下。

〔趙氏〕治小兒未晬咳嗽方

白殭蠶(直者)

上,為細末,塗少許奶頭上,令兒吃,立效。

白話文:

在一個地方研磨均勻,加入半兩生薑汁和半兩蜂蜜,在另一個地方將藥末放入罐子裡用沸水熬煮,用柳枝子攪拌成膏狀。每次服用一皁子大小,塗抹在乳頭上,讓孩子吮吸,或者用糯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