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2)

1. 起發證治

痘至四五,停住不甚起者,少後力,宜助之,用生黃耆三五錢,人參二三錢,當歸、鹿茸一二錢,煎服,或磨入木香少許,兒大者倍之,俟漿滿足而止。

十宣散(見形)

活血散(即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紅花湯調服。

消毒飲見形)十全大補湯汁)勻氣散見形)參苓白朮散渴)無價散(倒靨)

參耆四聖散,治痘瘡已出六七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

當歸,芍藥(炒),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伏苓,紫草(如無紅花代之),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母同服。

胎元散,痘不起發,不紅潤,是血氣俱虛。

胎元焙乾為末,加麝香少許,酒調服三五分。

獨參湯,治陽氣虛弱,痘瘡不起發,不紅活,或膿清不滿,或結痂遲緩,或痘痕色白,或嫩軟不固,或膿水不幹,或時作癢,或畏風寒。

用好人參一兩、生薑五片、大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亦服。

〔乾枯灰白紅紫青黯〕〔丹〕如將出成就之際,卻色淡不正者屬血虛,宜用補血藥當歸、川芎、白芍酒洗之類,或加紅花。如將成就之際,卻色紫不正者屬熱,宜用涼藥解毒,升麻、芩、連、桔梗、連翹之類,甚者用犀角屑(如用後項諸藥,色仍不正者,宜兼用二法治之。)

痘瘡之毒,必氣以呴之、血以濡之,而後可得成熟也,故於起發之時光壯者,氣有餘也。肥澤者,血有餘也。氣血有餘,表裡俱和,不須服藥。如形長大而色枯燥者,此氣至而血不榮也,宜四物湯(失血)加人參、麥門冬。色紅潤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氣不充也,宜四君子湯(不能食)加黃耆、官桂、川芎。

形平陷,色枯萎者,此氣血俱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汗)合無價散(倒靨)主之。色灰白者,氣虛也,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官桂。色紅紫者,血熱也,四物湯加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凡痘瘡起發遲滯,頂平,色灰白者,氣虛也,其人平日食少,脾胃不足,人參白朮散(渴)去葛根、加桂,十全大補湯(汗)去地黃、加木香主之。如曾有吐瀉,以致氣弱者,四君子湯(不能食)合益黃散(脾)主之。瀉未止者,四君子湯吞肉豆蔻丸(泄利),甚者陳氏木香散主之(泄利)。

若紅紫色焮腫者,血熱也,四物湯(失血)合消毒飲(見形)加紅花,外用胭脂塗法(見形)解之。乾枯者,血虛也,四物湯加人參、麥門冬、地骨皮,外用胭脂塗法、水楊湯浴法。(灰白另立門在下卷。)

起發之時,根窠紅活,形色潤澤者,此血隨氣行,灌注諸瘡,自然紅活肥澤,不須服藥。如雖起發,乾枯無水,謂之不肥澤。帶青紫黯色,謂之不紅活。其變為黑陷,乃血虛也,四物湯(失血)加人參及麥門冬、紫草、紅花,間進,調無價散(倒靨)或吞服奪命丹(見形),外用胭脂塗法(見形)。

白話文:

起發證治

如果痘疹長到四五顆就停住不再長,而且長得不夠力,這是後續發力不足,應該幫助它繼續長。可以用生黃耆三到五錢,人參二到三錢,當歸、鹿茸各一到二錢,加水煎服,或者磨一點木香粉末加入一起服用。如果小孩比較大,用量可以加倍。等到痘疹的漿液飽滿了就可以停止服藥。

十宣散 (請參考相關說明)

活血散(即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取等量,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紅花湯調服。

消毒飲(請參考相關說明) 十全大補湯汁 勻氣散(請參考相關說明) 參苓白朮散(針對口渴) 無價散(針對痘疹凹陷)

參耆四聖散,用來治療痘疹已經長出六七天,卻無法繼續生長、不化膿,或是發癢塌陷的情況。

當歸、炒過的芍藥、黃耆、川芎,各取五分;白朮、茯苓、紫草(如果沒有紫草可以用紅花代替)、木通、防風,各取三分,再加糯米二百粒。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讓母親和小朋友一起服用。

胎元散,用來治療痘疹無法順利長出,顏色也不紅潤,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

將胎元焙乾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酒調服三到五分。

獨參湯,用來治療陽氣虛弱,導致痘疹無法順利長出、顏色不紅潤,或是膿液稀薄不飽滿、結痂遲緩、痘疤顏色蒼白、痘疤軟弱不堅固、膿水無法收乾、時常發癢,或者怕冷畏寒的情況。

用好的人參一兩、生薑五片、大棗五枚,加兩碗水煎煮到剩八分,慢慢溫服。嬰兒的哺乳母親也可以服用。

痘疹的顏色變化,如果痘疹將要成熟之際,顏色卻變得淡而不正,表示是血虛,應該使用補血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芍等用酒洗過後再使用,或加入紅花。如果痘疹將要成熟之際,顏色卻變成紫色不正,表示是熱,應該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如升麻、黃芩、黃連、桔梗、連翹等,嚴重的話使用犀角屑。(如果用了這些藥,痘疹顏色仍然不正,應該同時使用兩種方法治療。)

痘疹的毒素,必須依靠氣的滋養、血的濡潤,才能夠成熟,所以在發出來的時候長得強壯,代表氣充足。長得肥厚潤澤,代表血充足。如果氣血充足,身體內外都調和,就不需要吃藥。如果痘疹長得很大,顏色卻乾燥枯槁,表示是氣足夠,但血無法滋養,應該服用四物湯(針對失血)加上人參、麥門冬。如果痘疹顏色紅潤,但形狀卻平坦凹陷,表示是血充足,但氣不足,應該服用四君子湯(針對食慾不佳)加上黃耆、肉桂、川芎。

痘疹形狀平坦凹陷,顏色枯萎,表示是氣血都不足,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針對盜汗)合併無價散(針對痘疹凹陷)。如果痘疹顏色灰白,表示是氣虛,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當歸、肉桂。如果痘疹顏色紅紫,表示是血熱,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上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凡是痘疹長出來的時候遲緩、頂端平坦、顏色灰白,表示是氣虛,這個人平時食量少,脾胃功能不足,應該服用人參白朮散(針對口渴),去掉葛根,加入肉桂,或是服用十全大補湯(針對盜汗),去掉地黃,加入木香。如果曾經有嘔吐或腹瀉,導致氣虛,應該服用四君子湯(針對食慾不佳)合併益黃散(針對脾胃虛弱)。如果腹瀉沒有停止,應該服用四君子湯配上肉豆蔻丸(針對腹瀉),嚴重的話服用陳氏木香散(針對腹瀉)。

如果痘疹紅腫發熱,表示是血熱,應該服用四物湯(針對失血)合併消毒飲(請參考相關說明),加上紅花,外用胭脂塗抹(請參考相關說明)。如果痘疹乾燥枯槁,表示是血虛,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麥門冬、地骨皮,外用胭脂塗抹,並用加入水楊的藥水洗澡。(如果痘疹顏色灰白,有另外的治療方法,在下卷說明。)

痘疹長出來的時候,根部紅潤有活力,形狀顏色潤澤,表示氣血運行順暢,能夠充分滋養痘疹,自然就會紅潤肥厚,不需要吃藥。如果痘疹雖然長出來了,卻乾燥沒有水分,就叫做不肥澤。如果痘疹顏色帶青紫黯淡,就叫做不紅活。如果痘疹變成黑色塌陷,就是血虛,應該服用四物湯(針對失血)加上人參、麥門冬、紫草、紅花,間隔服用,同時調配無價散(針對痘疹凹陷)或吞服奪命丹(請參考相關說明),外用胭脂塗抹(請參考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