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1)

1. 集之五·心臟部三

2. 痘瘡(中)

3. 起發證治

〔萬〕痘瘡之證,熱三日,出三日,後方起發,此常論也。蓋先出者先起,後出者後起,痘疏毒輕,氣稟厚者,自易出易發易靨。痘密毒重,氣稟薄者,自難出難發難靨,未可拘定日數。時師不知虛實補瀉之理,但於起發之初,便用補脾,果內氣不足少食者,用之允當,若內實便秘能食之人,寧不黨邪為惡乎,非徒無益,而反害之。痘瘡之出,有輕有重,觀其形狀,即可知之,如一發便出盡者必重也。

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也。出稀者輕。裡外微紅者輕。外黑裡赤微重也。外白里黑者至重也。瘡端里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乾紫陷,昏睡汗出,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善用藥者,能使輕者易安,重者不致大困,斯可謂之十全矣。凡痘瘡疏則無毒,密則有毒,痘疏毒少者,邪不勝正,其氣和,其勢順,不須服藥。

痘疏密布散,邪正相持,其氣病,其勢險,此宜抑邪扶正,使邪氣亟奪,不為正氣之賊。痘稠密無縫,正不勝邪,其氣乖,其勢逆,善治者什可救其二三,不善治者束手待斃而已。故順者不必治,逆者不可治,險者貴治,此以下專言險逆者之證治也。痘子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其起發亦先後循次,大小分明,不相連串,顆粒尖圓,根窠紅活,光壯肥澤,此表無病。飲食如常,小大便清潤,此里無病。

表裡無病,大吉之兆,不須服藥。凡痘密者,多難起頂,但欲皮厚有膿,漿色以燈影之,苟非皮薄水泡光潤,雖平,亦無傷。

凡痘子出得稀疏者,自然易發易靨,不可妄治,若瘡稠密,常患其發不能透,宜細視之,但紅活不甚長大者,氣不足也,用四君子湯合勻氣散、加燒人屎治之。如焮腫色帶紅紫者,血熱也,用四物湯(失血)合消毒飲(見形)加燒人屎治之。如不潤澤而乾者,此血弱也,用活血散加消毒飲與之。

如不起發,不紅活,平𤹀灰白者,此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汗)加燒人屎、牛蒡子與之。如有青乾者,內服快癍湯(見形)加燒人屎、合奪命丹(見形)與之,外用四聖散(痘疔)合胭脂塗法,或用胡荽酒(俱見形),或用水楊湯浴法,務求光壯紅活而後已。如中間有成水泡者,防其癢𤹀,宜先補脾胃,疏風瀉火,使肌肉實,不作癢可也,十全大補湯(汗)加防風、大力子主之。

瘡子起發,只以出勻為期,不可拘定日數,瘡出以漸,其發亦以漸,謂之適中,若已一齊湧出,便皮肉虛腫,一齊焮發者,此表氣虛,毒氣奔潰而出,表虛不能收斂,必生癢𤹀,或成潰爛,急宜救表,十宣散調無價散、活血散合消毒飲相間服之。若出已盡,當起不起,或起不透,此裡氣虛,毒氣留伏壅遏而不出,必增煩躁腹滿喘促,或後為癰毒,急宜救里,十全大補湯合勻氣散,或參苓白朮散調無價散服之。

白話文:

一般來說,痘瘡的病程是發熱三天,出疹三天,然後才開始起發。通常,先出的疹子會先開始起發,後出的疹子則會後起。疹子稀疏、毒性輕微、身體素質好的人,疹子容易長出、容易起發、容易消退;疹子密集、毒性強、身體素質差的人,疹子難以長出、難以起發、難以消退,不能只按照固定的天數來判斷。

有些醫生不了解虛實寒熱的道理,在起發的初期就使用補脾的藥物。如果患者本身體內氣虛、食慾不振,這樣用藥還算恰當;但如果患者體內實熱、便秘、食慾旺盛,這樣用藥不就等於幫助邪氣作惡嗎?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傷害。

痘瘡的發作有輕有重,觀察它的形狀就能知道。如果一發作就全部長出來,情況必定嚴重;疹子夾雜著其他皮疹,情況則屬於半輕半重;疹子稀疏,情況較輕;疹子裡外都呈現淡紅色,情況較輕;外表黑色裡面赤紅,情況稍微嚴重;外表白色裡面黑色,情況非常嚴重;疹子頂端有像針孔一樣的黑點,情況危急。如果出現疹子青紫乾癟、塌陷、昏睡、流汗、煩躁口渴、腹脹、啼哭喘息、大小便不通等情況,則非常危險。

善於用藥的醫生,能使病情輕微的患者容易痊癒,使病情嚴重的患者不至於太過危險,這才算是醫術高明。一般來說,痘瘡稀疏則毒性較小,密集則毒性較大。疹子稀疏、毒性較少,邪氣無法戰勝正氣,體內氣血平和,病情發展順利,不需要服用藥物。

疹子稀疏散布,邪氣和正氣勢均力敵,體內氣血不調,病情發展較為危險,這時應該抑制邪氣、扶助正氣,使邪氣迅速被擊退,不危害正氣。疹子密集無間隙,正氣無法戰勝邪氣,體內氣血失調,病情發展不利,善於治療的醫生或許能救活兩三成,不善於治療的醫生則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病情順利的可以不用治療,病情危險的不可治療,病情兇險的則必須積極治療。接下來主要討論病情兇險不利的情況和治療方法。

輕微的痘瘡會分三四次長出,大小不一,起發的時間也有先後順序,大小分明,不相互連串,疹子顆粒飽滿尖圓,根部紅潤有活力,看起來光亮肥厚,這表示身體表面沒有問題。如果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則表示體內沒有問題。

體表和體內都沒有問題,是個好兆頭,不需要服用藥物。凡是疹子密集的,大多難以起頂,但只要皮膚厚實,有膿液,膿液的顏色在燈光下呈現光澤,即使表面平坦,只要不是皮膚薄弱、水泡光潤,也不會造成傷害。

疹子長得稀疏,自然容易起發、容易消退,不需要隨意治療。如果疹子稠密,常常擔心無法順利起發,需要仔細觀察,如果疹子紅潤有活力,但不怎麼長大,這是體內氣血不足的表現,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合勻氣散,再加入燒人屎來治療。如果疹子紅腫、顏色帶有紅紫色,這是血熱的表現,可以使用四物湯(針對失血)合消毒飲(針對外形),再加入燒人屎來治療。如果疹子不潤澤而乾燥,這是血虛的表現,可以使用活血散加消毒飲來治療。

如果疹子不起發、不紅潤、呈現灰白色且扁平,這是氣血俱虛的表現,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針對出汗)加入燒人屎、牛蒡子來治療。如果出現疹子青紫乾癟的情況,可以內服快癍湯(針對外形)加入燒人屎,再配合奪命丹(針對外形),外用四聖散(針對痘疔)配合胭脂塗法,或者使用胡荽酒(都針對外形),或者用水楊湯沐浴,務必使疹子變得光澤紅潤,然後才能停止治療。如果中間有形成水泡的情況,要注意它可能引起的搔癢,應該先健脾胃、疏風瀉火,使肌肉變得結實,就不會產生搔癢了,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針對出汗)加入防風、大力子來治療。

疹子起發,只要能均勻長出就好,不必拘泥於固定的天數。疹子慢慢長出,起發也慢慢進行,這就是適中的情況。如果疹子一下子全部湧出,導致皮膚虛腫,同時起發,這是體表氣虛,毒氣潰散而出,體表虛弱無法收斂,必定會產生搔癢或潰爛,急需治療體表,可以使用十宣散調無價散、活血散配合消毒飲交替服用。如果疹子已經全部長出,卻遲遲不起發,或是起發不透,這是體內氣虛,毒氣鬱積而無法排出,必定會加重煩躁、腹脹、喘息,或是之後形成癰疽毒瘡,急需治療體內,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配合勻氣散,或參苓白朮散調無價散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