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4)

1. 攻裡

〔錢氏〕,葶藶丸,治乳食沖脾,傷風咳嗽,面赤痰盛,身熱喘促。

甜葶藶(去土,隔紙微炒),黑牽牛(微炒),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如膏),漢防己(各一兩)

白話文:

  • 甜葶藶(除去土,用紙包著小火炒)

  • 黑牽牛(小火炒)

  • 杏仁(去皮和尖端,炒熟,另磨成膏狀)

  • 漢防己(各一兩)

上為末,研入杏膏拌勻,蒸陳棗肉和,再搗為劑,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薑湯下,乳食後,或臨夜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面材料磨成細粉,與杏膏充分混合。再與蒸熟的棗肉和在一起,進一步搗碎,捏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淡生薑湯送服。在吃完奶後,或在睡前服用。劑量可根據患兒年齡大小調整。

〔潔〕,人參荊芥散,治身熱痰嗽,胸膈不利,宜下痰去熱。

人參(半兩),荊芥穗(一兩),大黃(二錢)

白話文:

人參(半兩):

人參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具有補氣、益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半兩約為3克。

荊芥穗(一兩):

荊芥穗是荊芥的果實,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咽、止咳化痰等功效。一兩約為15克。

大黃(二錢):

大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瀉熱、通便、清肝明目、涼血消炎等功效。二錢約為3克。

上為細末,水煎,調檳榔木香,細末五分,輕粉一字,乳後服。如身熱潮熱,宜服清涼飲子去大黃,三服之後,一二日,卻入大黃服之,令疏利則愈,不可便動臟腑。

白話文:

上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研磨成細末的檳榔、木香五分、輕粉一字配水煎服,在吃母乳後服用。如果身體發熱、潮熱,宜服用清涼飲子去除大黃,服用三次後,一二日後,再服用大黃,使大便通暢則可痊癒,不可隨意損傷臟腑。

褊銀丸,治風涎膈實上熱,及乳食不消,腹脹喘粗。

巴豆(去油膜皮心,細研,半兩),水銀(五錢),黑鉛(二錢半,同水銀炒結沙),麝香(另研,五分),好墨(火燒,醋焠,研,八錢)

白話文:

巴豆(去除油膜和皮心,細細研磨,半兩),水銀(五錢),黑鉛(二錢半,與水銀一起炒結沙),麝香(另研,五分),好墨(火燒,醋淬,研磨,八錢)

上將巴豆末並墨再研勻,和入砂子麝香,陳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捻褊。一歲兒一丸,三二歲二三丸,五歲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湯,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虛實加減,並食後服。(虛人先以益黃散,實脾後,以此方下之,下後補肺。)

白話文:

取巴豆末和墨汁研磨混合均勻,再添加砂子、麝香,用陳米粥糊和丸,丸子的體積要像綠豆般大小,並且表面光滑。一歲的小孩吃一丸,二至三歲的小孩吃二至三丸,五歲以上的小孩吃五至六丸。先將薄荷煎成湯藥,待其冷卻後再讓小孩服用,不要融化丸子。依據小孩的體質虛實酌情增減藥量,並在飯後服用。(針對身體虛弱的人,先服用補氣血的「益黃散」,補益脾臟後再服用此藥方來幫助排便,排便後再用補肺的藥方。)

2. 涼劑

瀉肺湯,主傷風后五心煩熱,咳嗽喘促,唇紅頰赤,發渴引飲。

桑白皮(銼,炒),地骨皮(淨洗,焙乾。各一兩),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 桑白皮(切碎,炒熟)

  • 地骨皮(洗淨,烘乾。各一兩)

  • 甘草(炙烤,三錢)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粳米百粒,煎七分,食後、臨臥溫服,或不拘時。

《聖惠》,天門冬散,治小兒心胸煩悶,體熱咳嗽。

天門冬(去心,焙),桑根白皮(銼),赤茯苓柴胡(去苗),百合紫菀(洗,去苗土),藍葉,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掉根莖核心的部分,烘焙),桑根的白色樹皮(切碎),赤茯苓,柴胡(去掉苗部),百合,紫菀(浸洗,去掉根莖泥土),藍葉,甘草(烤至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前面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放入少量的生薑,煮到只剩五分之一。過濾藥渣,根據兒童的大小,酌量減量,溫熱服用。

《聖惠》,百部散,治小兒咳嗽煩熱,令乳母服。

百部,貝母(煨微黃),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銼。各一兩),石膏(二兩)

白話文:

百部、貝母(微火烘烤至淡黃色)、紫菀(洗淨根部泥土)、葛根(切碎。各一兩)、石膏(二兩)

上件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服。令兒飲乳甚佳。

白話文:

把上等的藥材搗碎,然後過濾成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一小杯水和二七片竹葉,煎煮至液體只剩三分之二,除去渣滓,在每餐飯後服用。讓小孩服用此藥,並搭配喝母乳,效果會更好。

黃芩散,治小兒嗽。

黃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銼碎,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白湯少許調下,乳食後服。

柴胡石膏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疼體疼鼻塞,心胸煩滿,寒熱往來,咳嗽涕唾稠黏。

白話文:

柴胡石膏湯,用於治療流行瘟疫,症狀為壯熱怕冷、頭痛、身體疼痛、鼻子不通、胸悶煩躁、寒熱往來、咳嗽、痰液黏稠。

桑白皮,黃芩(各三錢半),升麻(二錢半),石膏,前胡赤芍藥,乾葛,柴胡(各五錢),荊芥穗(三錢)

白話文:

  • 桑白皮 21 克

  • 黃芩 21 克

  • 升麻 15 克

  • 石膏 30 克

  • 前胡 30 克、

  • 赤芍藥 30 克

  • 乾葛 30 克

  • 柴胡 30 克

  • 荊芥穗 18 克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姜二片,淡豉十粒,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