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3)

1. 發表

麻黃,治太陽證頭疼發熱,身痛惡風,無汗喘滿,脈浮緊,八九日不解,當發汗,汗已,煩悶瞑目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白話文:

麻黃,用來治療太陽證的頭痛、發熱、身體疼痛、怕風寒、沒有汗、喘急、脈搏浮緊,如果病症8、9天還未治癒,這時應該讓病人發汗,發汗之後,或煩悶不寧、或閉目昏蒙,或流鼻血,當流鼻血後,病症就會解除。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陽氣過重所造成的。

甘草(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個)

上每服三錢,水煎。

白話文:

甘草(半兩),麻黃(去除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顆)。

三拗湯,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頭疼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

白話文:

三拗湯,用於治療感冒風寒,症狀包括鼻塞、聲音沙啞、無法言語,或因傷風而頭痛、頭暈,四肢僵硬、沉重,咳嗽多痰,胸悶氣短。

上各等分,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一方,加荊芥、桔梗。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又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治喘嗽尤妙。加減在乎活法,有熱加前胡。傷風加荊芥。有痰加半夏。

加減三拗湯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等分,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取汁,溫服,服藥後出汗即可。另一種方法,加入荊芥、桔梗。咳嗽嚴重時,加入五味子、細辛,各減半。另外一種方法,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稱為三和湯,治療喘嗽尤為出色。加減藥材在於靈活運用,有熱加前胡。傷風加荊芥。有痰加半夏。

麻黃(去根節,三錢,水煮去沫,焙乾),桂枝(二錢),杏仁(七個,去皮尖,炒黃,另研如膏),甘草(炙,一錢)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和節,三錢重,用水煮沸後去除浮沫,烘乾),桂枝(二錢重),杏仁(七顆,去掉外皮和尖端,炒至金黃色,然後另行研磨成膏狀),甘草(炒製過的,一錢重)

上為粗末,入杏膏拌勻。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以汗出為度,量大小加減。若自汗者,不宜服之。

白話文:

將上藥搗碎成粗末,加入杏仁霜拌勻。每次服用一錢,加水六分,煎至四分,去除滓,溫服,無時間限制,以汗出為度,根據體質大小增減藥量。如果患者有自發性出汗的症狀,則不宜服用。

五拗湯,治感風濕及形寒飲冷,痰嗽咳逆,連聲不已。

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荊芥(不去梗),桔梗(蜜水拌,炒。各五錢),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百部丸,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有痰。

百部(炒),麻黃(去節。各三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微炒,研入)

白話文:

五拗湯,用於治療感受風寒濕邪以及因寒冷飲食引起的咳嗽、痰多、連續不斷的咳逆。

麻黃(不除去根和節),杏仁(不除去皮和尖),荊芥(不除去梗),桔梗(用蜜水拌後炒制。每種各五錢),甘草(二錢半)。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滿,隨時溫服。

百部丸,用於治療兒童肺部受寒導致的咳嗽、輕微氣喘及有痰的情況。

百部(炒制),麻黃(去節。每種各三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微炒後研磨入藥)。

上為末,煮熟棗子,丸如皂子大。溫水下二三丸,無時,日三四服。此本方也,仲景加松子仁五十個,蜜丸,更加胡桃肉,含化大妙。一方加甘草二錢。

九寶飲,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須表散,卻服嗽藥。

白話文:

取上一個方劑的藥渣研成細末,加入煮熟的紅棗,搓成皁角大小的丸劑。用溫水送服兩到三丸,一天三次或四次,不限時間。這個就是藥方的本意,仲景加了50顆松子仁,做成蜜丸,再加入核桃肉,含化非常有效。另一個藥方加了2錢的甘草。

麻黃(去節),薄荷,大腹皮,紫蘇(各半兩),陳皮,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肉桂,枳殼(各二錢半),甘草(一錢半)

白話文:

麻黃(去節):15 克

薄荷:15 克

大腹皮:15 克

紫蘇:15 克

陳皮:15 克

杏仁(去皮尖):7.5 克

桑白皮(炙):7.5 克

肉桂:7.5 克

枳殼:7.5 克

甘草:15 克

上銼散。每服二錢,生薑、烏梅煎服。冷證,去薄荷。熱證,去陳皮、桂。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烏梅煎服。如果是寒症,去掉薄荷。如果是熱症,去掉陳皮、桂枝。

華蓋散,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悶,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昏眩,痰氣不利。

白話文:

「華蓋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引起的咳嗽、氣促、胸膈煩悶、項背拘急、聲音沙啞、鼻塞、頭暈目眩以及痰氣積滯等症狀。

麻黃(去節),紫蘇子(隔紙炒),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去皮),陳橘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量大小加減,食後溫服。

白話文:

  • 麻黃:祛除莖節

  • 紫蘇子:隔著紙炒熟

  • 桑白皮:用蜂蜜炙烤

  • 杏仁:去除皮和尖端,炒熟

  • 赤茯苓:去除外皮

  • 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各半兩

  • 甘草:炙烤,二錢

金沸草散,治傷風化痰,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黏,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白話文:

「金沸草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痰多、頭暈頭痛、脖子僵硬、忽冷忽熱、四肢痠痛、胸悶、痰液難以排出、咳嗽氣喘、鼻涕和唾液黏稠等症狀。此外,它還可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熱、怕冷等症狀。

荊芥(四兩),前胡(去蘆),麻黃(去節),旋覆花(各三兩),甘草(炙),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赤芍藥(各一兩)

白話文:

荊芥(四兩),前胡(去除蘆葦),麻黃(去除節),旋覆花(各三兩),甘草(炙),半夏(用湯洗七次,並浸入薑汁中),赤芍藥(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有寒邪則汗出嗽甚,加杏仁、五味子。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兩錢,加水一杯,生薑三片,棗子一個,一起煎煮到六分之一,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拘時間。如果有寒邪,則會出汗咳嗽加劇,可加入杏仁、五味子。

麥煎散,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麻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並治之。

白話文:

麥煎散,用於治療小兒夾驚傷寒,嘔吐、發高燒,身體內外都不舒服,呼吸急促,臉紅出汗,或者胡言亂語、驚叫,或者不說話不流汗,以及皮膚上癮疹遍佈、全身發紅發癢、潮熱往來,麻疹、痘疹流行時,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者發展為急、慢驚風,手足抽搐,眼睛向上看,以及傷風頭痛,都能治療。

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知母,甘草,葶藶子(炒),人參(各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

白話文:

  • 滑石: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止血降壓的功效。

  •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涼血解毒的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白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 杏仁:具有降氣止咳、平喘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益氣生津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葶藶子:具有利水滲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生津、益氣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

  • 麻黃:具有發散風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如初生牙兒感冒風冷,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湯調下。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麥子湯沖服。如果初生牙兒童因感冒風寒引起鼻塞、發燒、噴嚏頻繁,可以給他們服用每一字的藥粉,也用麥子湯沖服。另一種藥方可以去除地骨皮和滑石,加入羌活、川芎、薄荷,煎成湯後服用。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水停心下,乾嘔發熱而嗽,或渴或利,小便不利,或噎,小腹滿喘。

白話文:

小青龍湯,用來治療傷寒表證未解,出現惡寒、體熱、水液停積在心下,乾嘔、發熱且咳嗽,有時口渴、有時腹瀉,小便不利,或有噎膈感,小腹滿脹且喘促的症狀。

麻黃(去節,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半錢炮,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赤芍藥,半夏(泡,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細辛,乾薑(炮),肉桂(去粗皮),甘草(各七錢半),五味子(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

白話文:

麻黃(去除莖節,如果稍微利便的人去掉麻黃,加入炒到有赤色的蕘花,像彈珠大小,如果感到窒息的人去掉麻黃,加入半錢炮附子,如果小便不利的人加入一兩茯苓,如果喘的人去掉麻黃,加入去皮尖杏仁)

赤芍藥

半夏(浸泡,如果口渴的人,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

細辛

乾薑(炮製)

肉桂(去除粗皮)

甘草(各七錢半)

五味子(半兩)

清肺飲,治肺受風邪客熱,嗽聲不斷,氣促喘悶,痰壅鼻塞,流涕失音。及解時行疹毒豆瘡,涎多咳嗽,咽痛煩渴。

白話文:

清肺飲,用於治療肺部受到風寒邪氣侵襲,導致咳嗽不斷、氣短胸悶、痰液堵塞鼻孔、流涕失聲。以及解除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疹子和水痘,出現流涎咳嗽、咽喉疼痛、口渴等症狀。

柴胡(淨洗,二兩),人參(去蘆,半兩),杏仁(湯泡,去皮尖),桔梗(銼,炒),赤芍藥,荊芥,枳殼(去穰,麩炒微黃),桑白皮(銼,炒),北五味子,麻黃(去節,湯泡濾過,銼,焙),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各一兩),旋覆花(五錢),甘草(一兩半)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薄荷同煎。

白話文:

柴胡(洗淨,二兩),人參(去蘆頭,半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桔梗(切碎,炒),赤芍藥,荊芥,枳殼(去瓤,用麩皮炒至微黃),桑白皮(切碎,炒),北五味子,麻黃(去節,用熱水浸泡後濾掉,切碎,焙乾),半夏(用熱水煮透,濾掉水,再切碎,焙乾。各一兩),旋覆花(五錢),甘草(一兩半)

解表散,主傷風感冷,咳嗽痰喘,嘔吐瀉利,驚悸,有熱證在表裡,並宜可投。

白話文:

解表散,主要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喘,嘔吐腹瀉,驚悸,以及有熱證在表裡的症狀,都可以服用。

麻黃(製法同上),杏仁(湯泡,去皮尖),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川芎,防風(去蘆),枳殼(製法同上。各一兩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錢半)

白話文:

麻黃(製法同上),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川芎,防風(去蘆),枳殼(製法同上。各一兩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錢半)。

上銼。每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蔥白一莖,煎七分,溫服無時。有熱,入薄荷同煎。

白話文:

上銼方劑:取每二錢的藥材,加一杯水,二片生薑,一根蔥白,煎到七分熟,溫熱服用,沒有時間限制。如果有熱症,可以加入薄荷一起煎服。

和解湯,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白話文:

和解湯,用於治療兒童四季感冒引起的寒邪,出現高熱煩躁,鼻塞流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等症狀。以及瘡疹已經發作或尚未發作,都可以服用這種湯藥。

羌活,防風,人參,川芎(各一兩),乾葛,升麻,甘草,芍藥(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加荊芥。無汗,加麻黃,咳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白話文:

羌活、防風、人參、川芎(各一兩),乾葛、升麻、甘草、芍藥(各半兩)。

以上材料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薑和棗煎煮後服用。如果需要可以加入荊芥。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加麻黃;如果有咳嗽症狀,可以加杏仁、五味子和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