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2)

1. 發表

麻黃湯,治太陽證頭疼發熱,身痛惡風,無汗喘滿,脈浮緊,八九日不解,當發汗,汗已,煩悶瞑目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甘草(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個)

上每服三錢,水煎。

三拗湯,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頭疼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

上各等分,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一方,加荊芥、桔梗。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又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治喘嗽尤妙。加減在乎活法,有熱加前胡。傷風加荊芥。有痰加半夏。

加減三拗湯

麻黃(去根節,三錢,水煮去沫,焙乾),桂枝(二錢),杏仁(七個,去皮尖,炒黃,另研如膏),甘草(炙,一錢)

上為粗末,入杏膏拌勻。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以汗出為度,量大小加減。若自汗者,不宜服之。

五拗湯,治感風濕及形寒飲冷,痰嗽咳逆,連聲不已。

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荊芥(不去梗),桔梗(蜜水拌,炒。各五錢),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百部丸,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有痰。

百部(炒),麻黃(去節。各三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微炒,研入)

上為末,煮熟棗子,丸如皂子大。溫水下二三丸,無時,日三四服。此本方也,仲景加松子仁五十個,蜜丸,更加胡桃肉,含化大妙。一方加甘草二錢。

九寶飲,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須表散,卻服嗽藥。

麻黃(去節),薄荷,大腹皮,紫蘇(各半兩),陳皮,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肉桂,枳殼(各二錢半),甘草(一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生薑、烏梅煎服。冷證,去薄荷。熱證,去陳皮、桂。

華蓋散,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悶,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昏眩,痰氣不利。

麻黃(去節),紫蘇子(隔紙炒),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去皮),陳橘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量大小加減,食後溫服。

金沸草散,治傷風化痰,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黏,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荊芥(四兩),前胡(去蘆),麻黃(去節),旋覆花(各三兩),甘草(炙),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赤芍藥(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有寒邪則汗出嗽甚,加杏仁、五味子。

麥煎散,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麻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並治之。

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知母,甘草,葶藶子(炒),人參(各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如初生牙兒感冒風冷,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湯調下。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水停心下,乾嘔發熱而嗽,或渴或利,小便不利,或噎,小腹滿喘。

麻黃(去節,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半錢炮,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赤芍藥,半夏(泡,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細辛,乾薑(炮),肉桂(去粗皮),甘草(各七錢半),五味子(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

清肺飲,治肺受風邪客熱,嗽聲不斷,氣促喘悶,痰壅鼻塞,流涕失音。及解時行疹毒豆瘡,涎多咳嗽,咽痛煩渴。

柴胡(淨洗,二兩),人參(去蘆,半兩),杏仁(湯泡,去皮尖),桔梗(銼,炒),赤芍藥,荊芥,枳殼(去穰,麩炒微黃),桑白皮(銼,炒),北五味子,麻黃(去節,湯泡濾過,銼,焙),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各一兩),旋覆花(五錢),甘草(一兩半)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薄荷同煎。

解表散,主傷風感冷,咳嗽痰喘,嘔吐瀉利,驚悸,有熱證在表裡,並宜可投。

麻黃(製法同上),杏仁(湯泡,去皮尖),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川芎,防風(去蘆),枳殼(製法同上。各一兩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錢半)

上銼。每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白一莖,煎七分,溫服無時。有熱,入薄荷同煎。

和解湯,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羌活,防風,人參,川芎(各一兩),乾葛,升麻,甘草,芍藥(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加荊芥。無汗,加麻黃,咳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白話文:

[發表]

【麻黃湯】,治療太陽病證狀,包括頭痛發燒,全身疼痛,畏風,無汗且呼吸困難,脈搏浮緊,八九天未見好轉,應發汗治療。發汗後,若出現煩躁、閉眼的情況,可能會有鼻血,但鼻血後病情會緩解,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的原因。

配方:甘草(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桂枝(一兩),杏仁(去皮,三十五個)。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

【三拗湯】,治療感冒風邪,鼻塞聲音重,說話困難,或因風感冒導致頭痛目眩,四肢疲倦,咳嗽多痰,胸悶氣短。

配方: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等量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三片生薑,煮至剩三分之二,去渣溫服,以出汗為度。

【加減三拗湯】

配方:麻黃(去根節,三錢,水煮去泡沫,烤乾),桂枝(二錢),杏仁(七個,去皮尖,炒黃,另研如膏),甘草(炙,一錢)。混合成粗粉,加入杏仁膏拌勻。每次服用一錢,六分水,煮至剩四分,去渣,溫服,以出汗為度,根據年齡調整用量。如果自己出汗,不適合服用。

【五拗湯】,治療感受風濕,以及身體受寒,飲冷,咳嗽不止。

配方: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荊芥(不去梗),桔梗(蜜水拌,炒。各五錢),甘草(二錢半)。每次服用二錢,一杯水,煮至剩七分,無時溫服。

【百部丸】,治療小孩肺寒咳嗽,微喘有痰。

配方:百部(炒),麻黃(去節。各三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微炒,研入)。混合成粉末,煮熟棗子,做成皁子大的丸子。溫水吞服二三丸,無時,每日三四次。

【九寶飲】,治療小孩咳嗽,肺臟感受寒冷,需表散,不可單純服用止咳藥。

配方:麻黃(去節),薄荷,大腹皮,紫蘇(各半兩),陳皮,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肉桂,枳殼(各二錢半),甘草(一錢半)。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二錢,薑、烏梅煎服。寒證,去掉薄荷。熱證,去掉陳皮、肉桂。

【華蓋散】,治療肺受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悶,項背拘急,聲音重鼻塞,頭目昏眩,痰氣不利。

配方:麻黃(去節),紫蘇子(隔紙炒),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去皮),陳橘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二錢)。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半杯水,煮至剩三分,去渣,根據年齡調整用量,飯後溫服。

【金沸草散】,治療傷風化痰,頭目昏痛,頸項強直,往來寒熱,肢體疼痛,胸膈滿,痰涎不利,咳嗽喘滿,鼻涕濃稠,以及治療流行性感冒,高熱怕風。

配方:荊芥(四兩),前胡(去蘆),麻黃(去節),旋覆花(各三兩),甘草(炙),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赤芍藥(各一兩)。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二錢,一杯水,三片薑,一個棗,同煮至剩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麥煎散】,治療小孩感冒,吐逆高熱,表裡不調,呼吸急促,臉紅自汗,或狂言驚叫,或不言無汗,以及癬疹全身瘙癢,往來潮熱,流行性麻疹,餘毒未盡,全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性驚風,手腳抽搐,眼目上翻,以及感冒頭痛,均可治療。

配方: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知母,甘草,葶藶子(炒),人參(各半兩),麻黃(去節,一兩半)。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麥子煎湯調服。新生兒感冒風寒,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次服用一字,用麥子煎湯調服。

【小青龍湯】,治療感冒表證不解,怕冷體熱,水滯心下,乾嘔發熱咳嗽,或口渴或腹瀉,小便不通暢,或噎,小腹脹滿喘息。

配方:麻黃(去節,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半錢炮,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赤芍藥,半夏(泡,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細辛,乾薑(炮),肉桂(去粗皮),甘草(各七錢半),五味子(半兩)。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三錢,一杯水,煮至剩七分,去渣,根據病情加減服用。

【清肺飲】,治療肺受風邪客熱,咳嗽不停,氣促喘悶,痰塞鼻塞,流涕失音。以及治療流行性疹毒豆瘡,痰多咳嗽,咽喉疼痛,煩渴。

配方:柴胡(淨洗,二兩),人參(去蘆,半兩),杏仁(湯泡,去皮尖),桔梗(銼,炒),赤芍藥,荊芥,枳殼(去穰,麩炒微黃),桑白皮(銼,炒),北五味子,麻黃(去節,湯泡濾過,銼,焙),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各一兩),旋覆花(五錢),甘草(一兩半)。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二錢,一杯水,二片薑,一根蔥,煮至剩七分,無時溫服。或者加入薄荷一起煮。

【解表散】,主要治療風感寒,咳嗽痰喘,嘔吐瀉利,驚悸,有熱證在表裡,都適用於此方。

配方:麻黃(製法同上),杏仁(湯泡,去皮尖),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川芎,防風(去蘆),枳殼(製法同上。各一兩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錢半)。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二錢,一杯水,二片薑,一根蔥白,煮至剩七分,無時溫服。如果有熱,加入薄荷一起煮。

【和解湯】,治療小孩四季感冒寒邪,高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以及瘡疹已發未發,都可服用。

配方:羌活,防風,人參,川芎(各一兩),乾葛,升麻,甘草,芍藥(各半兩)。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三錢,薑棗煎服。可加入荊芥。無汗,加入麻黃,咳嗽者,加入杏仁、五味子、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