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38)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38)

1. 黃疸

錢乙論黃相似云: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疼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看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疸也。二證多病於大病後。別有一證,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

白話文:

錢乙論黃相似說:全身皮肉眼睛都黃的人,得了黃病。身體疼痛、肩背僵硬、大小便不通暢,全身都發黃,臉色、手指甲都黃了,小便像屋頂的塵土顏色,看東西都發黃,口渴難以治癒,這是黃疸。這兩種證候多在患了大病之後。還有一種證候,不是因為病後而引起的,身體微微發黃,這是胃熱,大人也是這樣。還有的人臉色發黃、肚子大、吃土而且口渴,這是脾臟長了腫瘤。還有人一出生就身體發黃,這是胎疸。

古書云:諸疸皆熱也,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難知》云:色如熏黃,乃濕病也。一身盡痛。色如橘子黃者,黃病也,身不痛。干黃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者,梔子柏皮湯。濕黃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者,大茵陳湯

白話文:

古書上說:所有的疸,都是熱病引起的,症狀表現為皮膚深黃;如果皮膚是淡黃色,兼有白色,這是因為胃虛弱,胃功能失調。

《難知》書上說:如果皮膚顏色像被煙燻過的黃色,這是濕病引起的,全身都會疼痛。

如果皮膚顏色像橘子黃,這是黃疸,身體不疼痛。

皮膚發黃、乾燥,小便自動通暢,四肢不沉重,感到口渴想喝水,這可以用梔子柏皮湯來治療。

皮膚發黃、潮濕,小便不通暢,四肢沉重,雖然感到口渴,但不想喝水,這可以用大茵陳湯來治療。

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子湯。潔古云:陽黃則大小便赤澀身熱,是脾土與心火相搏,為陽病,法當先利小便,後下大便。陰黃則清便自調,面目及身黃,四肢冷,是脾虛不能制腎水,當用益黃散,下使君子丸(益黃散方見脾,使君子丸方見疳。)凡治黃病腹脹,當用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黃

白話文:

  1. 若大便能自通,且糞便為黃色,適用茵陳、梔子、黃連三味湯。

  2. 若有往來寒熱、全身發黃的症狀,可用小柴胡湯合梔子來治療。

  3. 古代醫學家潔古說:陽性黃疸患者的大小便會發紅、澀痛,身體也會發熱,這是脾土與心火相搏擊引起的陽性疾病,治療方法應先讓小便通暢,再讓大便通暢。

  4. 陰性黃疸患者的大便會自動調整,面部和身體發黃,四肢發冷,這是脾氣虛弱無法制約腎水引起的,可用益黃散來治療,再服用下使君子丸(益黃散的配方在「脾」的章節中,下使君子丸的配方在「疳」的章節中)。

  5. 治療所有黃疸引起的腹脹疾病,都可用茵陳蒿湯來調制,再服用五苓散,若想讓小便通暢,則需要除去大黃。

欲利大便,則加大黃之類。有陽證可服,謂面赤飲水者是也。湯氏云:身疼膊背疼,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利者易治,澀者難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陳煎湯調,又宜服導赤散加茵陳煎。或身熱,宜服小柴胡湯,甚者服承氣湯。〔曾〕凡黃病者,不可一概而論,標本不同,證治亦異,乃脾胃氣虛,感受濕熱,鬱於腠理,淫於皮膚,蘊積成黃,熏發於外,故有此證。或脾胃虛弱,內因症癖,攻之而成。

白話文:

想要利於大便的話,就加大黃這類的藥。有陽證,就可以服用,陽證的症狀是臉赤並且喜歡喝水。湯氏說:身體疼痛、肩膀背部疼痛、大小便不通暢、皮膚、臉色、牙齒、指甲都發黃、小便像屋子的灰塵顏色,能夠通暢的大便比較容易治療,不通暢的大便難以治療,應該服用五苓散加上茵陳煎煮的水來調和,又應該服用導赤散加上茵陳煎來治療。或者身體發熱,可以服用小柴胡湯,症狀嚴重的服用承氣湯。凡是黃病,不能一概而論,標本不同,症狀和治療也不一樣,屬於脾胃氣虛、感受濕熱、鬱結於肌肉皮膚之間、侵入於皮膚、積聚成黃、薰發於外,所以出現了這樣的症狀。或者脾胃虛弱、內因病症,攻伐而形成。

然疳瀉亦主皮黃髮豎,肚大青筋,肌肉消瘦,外無色澤,身必發黃,此又本於疳病而作,致有是證。治法,若感濕熱而得,身黃如煙燻之色,以㕮咀五苓散加麻黃、水姜煎投,汗之即愈。或用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亦好。

白話文:

疳瀉也是以皮膚發黃、頭髮豎立,肚子很大,青筋清晰可見,肌肉消瘦,外表沒有光澤,身體一定發黃為主要表現,這是由於疳病而引起的,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治療方法,如果是因感受濕熱而引起,身體發黃像煙燻的顏色,就用煆咀五苓散加麻黃、水姜煎煮後服用,發汗後就會痊癒。或者用茵陳蒿湯送服五苓散效果也不錯。

若得於疳癖者,其形如黃土相類,以醒脾散(慢驚)、化癖丸(積)醒脾快胃,磨積理疳,胃氣既和,飲食倍進,運化精微,榮養百骸,灌溉臟腑,五色各見於本部,精華乃形於面貌,其黃自除。〔薛〕經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故黃疸者,脾之色也,夫人身之神,貴於藏而默,用見於外,則內虛矣。

白話文:

如果患有疳積,其症狀與黃土相類,用醒脾散(緩解驚嚇)、化癖丸(消除積滯)來醒脾快胃,磨積理疳,使胃氣和順,飲食倍增,運化精微,榮養百骸,灌溉臟腑,五種顏色各見於其部位,精華就形於面貌,自然能消除黃疸。《黃帝內經》中說:中央(脾)的顏色是黃的,與脾相通,所以黃疸是脾的顏色所致。人的精神貴在內藏而呈現默然,如果表現在外,那麼就是內虛了。

其證皆因脾氣有虧,運化失職,濕熱留於肌膚,發而為疸,錢仲陽所謂身痛背強,二便澀滯,遍身面目爪甲皆黃是也,小便褐色者難治。療法宜固脾為先,如專用克伐寬中,澹泄利水之藥,則鮮有不至危者矣。若初生及百日半年之間,不因病而身黃者,胃熱胎黃也,腹大食土為脾疳,兼作渴飲冷者,用瀉黃散(脾)。小便不利者,茵陳湯

白話文:

所有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濕熱留滯在皮膚,發為黃疸。正如錢仲陽所說的身體疼痛、背部強硬、二便不通暢,全身、面部、指甲都黃是黃疸的症狀,如果小便呈褐色,則難以治療。治療方法應該以健脾為先,如果只使用清熱祛濕、利水通便的藥物,那麼很少有不危及生命的。

如果新生兒或半歲以內的嬰兒,不是因為生病而身體發黃,那麼可能是胃熱胎黃。如果肚子大、吃土,那就是脾疳,兼有口渴、喜歡喝冷飲的症狀,可以用瀉黃散(脾)來治療。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使用茵陳湯來治療。

病後發黃,肢體浮腫者用白朮散(渴)。清便自調,肢冷嗜臥者益黃散(脾)。身澹黃白者調中丸(腹痛)及補中益氣湯(虛熱)加茵陳。身熱膈滿,肌膚面目皆黃者加減瀉黃散。辨其所以,若閉目壯熱,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澀,口中熱氣者,乃妊娠厚味,胎毒之候也,母子並服生地黃湯(胎黃),仍忌酒面五辛熱物。

白話文:

  1. 病後發黃,肢體浮腫者使用白朮散(口渴)。

  2. 大便清稀,自己調整,四肢冰冷,喜歡臥牀休息者使用益黃散(脾)。

  3. 身體蒼白、黃色者使用調中丸(腹痛)及補中益氣湯(虛熱)加上茵陳。

  4. 身體發熱、胸悶,肌膚和麪部都發黃者使用加減瀉黃散。

  5. 分辨其原因,如果閉著眼睛、壯熱,哭鬧不止,大小便赤紅澀痛,口中熱氣者,是懷孕過量食用肥甘厚味,胎毒的時候。母子都服用生地黃湯(胎黃),並忌諱酒、麵食、五辛熱物。

設不自慎,誤傷脾土,急則變為驚風吐瀉,緩則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目障閉,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虛發黃者,當於脾胃中求之。

白話文:

如果自己不注意保養,誤傷了脾臟,急症會變成驚風吐瀉,緩症則會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睛看不見,大多會演變成疳疾。還有一種脾虛發黃的,應從脾胃中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