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27)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27)

1. 出不快

〔張〕瘡已出而不遍勻者,聞人氏云:惟透肌解毒,無壅塞之患,則自然出勻,以必勝散、大紫草飲、胡荽酒之類主之。痘出不長,隱於肌膚者,人參透肌散主之。出不快,有數證不同,內虛熱極而不發者,朱汝明用四君子加黃耆、紫草發之。有內虛甚而生寒,大便利而出不快者,宜理中姜附輩以溫之,則氣不消剝,自不伏陷。

有內實而兼諸熱證出不快者,用四聖散、加味四聖散、紫草飲子、紫草木香湯、紫草木通湯、快斑散、絲瓜湯,俱可選用。或氣實痰鬱而發不出者,蒼朮、白芷、防風、升麻、黃芩、芍藥、連翹、當歸(孰為主痰鬱之藥乎)等分煎服,兼化抱龍丸。若毒根在裡,或血氣虛弱,或邪穢沖觸內陷而出不快者,托裡散。

彭氏云:疹痘發未透,宜四君子湯加黃耆、紫草、糯米煎,凡醫百病,不可損胃氣,故用四君子及糯米等助其胃氣。服此藥後,若患者身全不熱,又以菟絲子醋製為末(方在後),大人一錢,小兒七分或三分托之,則痘疏疏出矣。此藥大補助火,不可多,多則托出太多矣。

隱於肌肉不起,宜紫草飲子煎服,又不可過用,候三日,齊後,以保元湯加好酒人乳一二服,最穩。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沃之,以器合定,勿令泄氣,量兒大小,溫溫服。

〔微發〕

消毒散,治瘡未出,或已出未能勻遍,又治一切瘡,涼膈去痰,治咽喉痛。

牛蒡子(炒,三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二錢半)

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海藏云:此藥皆溫平之劑。一云加防風薄荷)

鼠黏子湯,治小兒痘瘡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氣攻咽喉,眼赤心煩。

鼠黏子(炒,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防風(半兩)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臨臥。大利咽喉,化痰涎,止嗽,皆宜(海藏云,太陽、少陽之劑,首論溫平者此也)

又法,用牛蒡子炒熟為末,同荊芥煎服。

上三方,消毒飲加減法也。

化毒湯,治小兒痘瘡,已出,未出,並宜服之。

紫草茸,升麻,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水二鍾,粳米五十粒同煎。此陽明之藥也。

(海藏云,出不快者、化毒湯。《本事方》用糯米、去粳米)

〔丹〕亞玉痘出兩日,不甚透,食稍進,汗微出,熱略減,但食物口中覺有惡味,此出得遲,發未透,須微微表之。

升麻,甘草(炙),紫草,白朮,陳皮,芍藥(炒,半錢)

作一帖,加少酒同煎,白芍須炒。見其大便雖出不多,卻白、帶溏滑。

透肌湯,治痘不透。

紫草,白芍藥,升麻,秫米粉(炒。各半兩)

上三方,皆化毒湯加減法也。

〔大發〕頭面出不快,此太陽經也,當用荊芥、甘草、羌活、防風、天麻共煎。胸脅出不快,此少陽經也,當用柴胡、黃芩、紫草、木通、紫蘇共煎。四肢出不快,此陽明經也,當用升麻、葛根、紫蘇、芍藥、甘草、連須蔥白共煎。遍身都出不快,當用九味羌活湯。以上四證,藥味內各加薑蔥為佐,連進二服,痘出快矣。

白話文:

出不快

痘瘡已經發出來,但分布不均勻,聽說有人說,只要能讓藥力穿透皮膚、解除毒素,沒有阻塞的狀況,痘瘡自然就會均勻地發出來,可以用必勝散、大紫草飲、胡荽酒之類的藥方。如果痘瘡發不出來,隱藏在皮膚下,可以用人參透肌散。痘瘡發不出來的情況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體內虛熱很嚴重,導致痘瘡發不出來,朱汝明會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紫草來幫助發出。另一種是體內虛弱又產生寒氣,導致大便不順暢,痘瘡也發不出來,這種情況適合用理中湯或加附子的藥方來溫補身體,這樣氣血才不會被消耗,痘瘡也就不會被壓制在體內。

還有體內火氣旺盛、兼有其他熱症而導致痘瘡發不出來的,可以用四聖散、加味四聖散、紫草飲子、紫草木香湯、紫草木通湯、快斑散、絲瓜湯等藥方,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如果是因為體內氣太盛、痰液鬱積而發不出痘瘡,可以用蒼朮、白芷、防風、升麻、黃芩、芍藥、連翹、當歸(哪一個是主要治療痰液鬱積的藥呢?)等藥材一起煎服,同時服用化痰的抱龍丸。如果毒根在體內深處,或是因為氣血虛弱,或是因為受到邪氣侵襲導致痘瘡內陷而發不出來,可以用托裡散。

彭氏認為,疹子、痘瘡發不出來,適合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紫草、糯米一起煎煮,因為治療疾病時,最重要的是不能傷害胃氣,所以用四君子湯和糯米等藥材來幫助恢復胃氣。服用這個藥方後,如果病人全身不發熱,可以用醋泡製過的菟絲子磨成粉(藥方在後面),成人服用一錢,小孩服用七分或三分來幫助痘瘡發出來,但這種藥大補火氣,不能過量使用,否則會導致痘瘡發太多。

如果痘瘡隱藏在肌肉裡面發不出來,適合用紫草飲子煎服,但也不能過量使用,等三天後,痘瘡如果發出來了,可以用保元湯加上好酒、人乳服用一、兩次,這樣最穩妥。紫草二兩,切碎後用一大杯滾燙開水沖泡,用器皿蓋住,不要讓熱氣散失,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溫服。

微發

消毒散,可以治療痘瘡發不出來,或是發出來不均勻的情況,也可以治療各種瘡,能清熱去痰,治療咽喉疼痛。

藥材:牛蒡子(炒過,三兩)、甘草(炙過,半兩)、荊芥穗(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半,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張元素說:這個藥方裡的藥材藥性都溫和。)(也有人說可以加防風和薄荷。)

鼠黏子湯,可以治療小兒痘瘡想發出來但卻透不出皮膚,熱氣攻到咽喉,眼睛紅腫,心煩意亂。

藥材:鼠黏子(炒過,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防風(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滾燙開水沖泡服用,睡前服用。這個藥方對咽喉有很好的療效,能化痰、止咳,都適合使用。(張元素說,這個藥方屬於太陽經和少陽經的藥,首先要考慮藥性溫和。)

還有一種方法,用炒熟的牛蒡子磨成粉,和荊芥一起煎煮服用。

以上三個藥方,都是消毒飲的加減用法。

化毒湯,可以治療小兒痘瘡,無論是已經發出來還是沒發出來,都適合服用。

藥材:紫草茸、升麻、甘草(炙過,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兩杯水和五十粒粳米一起煎煮。這個藥方屬於陽明經的藥。(張元素說,如果痘瘡發不出來,可以用化毒湯。《本事方》用糯米,不用粳米)

一位病患,痘瘡發出兩天,但不怎麼透出來,食慾稍有恢復,微微出汗,發熱稍微減退,但是吃東西時覺得嘴裡有不好的味道,這表示痘瘡發得慢,還沒有完全透發出來,需要微微地用藥來發散。

藥材:升麻、甘草(炙過)、紫草、白朮、陳皮、芍藥(炒過,半錢)。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帖,加少許酒一起煎煮,白芍藥必須炒過。觀察到病患雖然排便不多,但大便卻是白色、稀溏的狀況。

透肌湯,可以治療痘瘡發不出來。

藥材:紫草、白芍藥、升麻、秫米粉(炒過,各半兩)。

以上三個藥方,都是化毒湯的加減用法。

大發

頭部、臉部痘瘡發不出來,這是太陽經的問題,應該用荊芥、甘草、羌活、防風、天麻一起煎煮。胸部、脅部痘瘡發不出來,這是少陽經的問題,應該用柴胡、黃芩、紫草、木通、紫蘇一起煎煮。四肢痘瘡發不出來,這是陽明經的問題,應該用升麻、葛根、紫蘇、芍藥、甘草、連須蔥白一起煎煮。全身痘瘡都發不出來,應該用九味羌活湯。以上四種情況,藥方裡都要加入薑和蔥作為輔助,連續服用兩次,痘瘡就會很快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