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36)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36)

1. 針灸

小兒癖氣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各七壯。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脅肋端,側臥,曲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從𩩲骭下取病人四指定穴,並炙臍後脊骨中二七壯,無不驗。

白話文:

對於小孩子頑固的癖氣長期無法改善的,灸中脘穴一個穴位,章門穴兩個穴位,各七壯。章門穴在大橫穴的外側,直對臍,季脅肋端的部位,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穴。中脘穴在上脘穴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的中心,從幽門下取病人四個手指確定的穴位,同時灸臍後脊骨中央的兩個七壯,沒有不靈驗的。

2.

潔古論渴有三種一者,實熱積於心脾,煩躁大渴引飲,宜白虎湯。謂不因吐瀉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轉過度,致脾虛引飲,宜白朮散。三者,因患濕熱病,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飲,有表裡證者,宜五苓散主之。《百問》云:小兒唇紅如丹,即發渴,紅甚焦黑,則危篤,若三焦虛煩作渴者,用三黃湯

白話文:

古代中醫認為口渴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實熱積累在心脾,煩躁口渴,想喝水,適合用白虎湯治療。所謂不因嘔吐腹瀉等大病,突然發作的口渴。

第二種是因久病,或因治療過度,導致脾虛而口渴,適合用白朮散治療。

第三種是因患濕熱病,熱邪積聚在膀胱,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有表裡證狀的,適合用五苓散治療。《百問》中說:小兒嘴脣紅得像丹藥,就會口渴,紅色變成焦黑色,則病情危重。若三焦虛煩而口渴,可用三黃湯治療。

傷寒後唇口焦者,用白虎湯、竹葉湯。瀉痢作渴者,用四苓散之類。常治暑積心脾煩渴引飲者,用白虎湯。下利脾虛作渴,用七味白朮散。熱結膀胱小便秘,渴者,用五苓散。上焦虛熱者,用四君子湯。膏粱積熱者,用清胃散。脾胃積熱者,用瀉黃散。中氣虛熱者,用異功散

白話文:

  1. 傷寒後嘴脣乾裂的,可以使用白虎湯、竹葉湯。

  2. 腹瀉口渴的,可以使用四苓散之類的藥物。

  3. 長期治療因暑熱積聚在心脾而導致煩渴想喝水的,可以使用白虎湯。

  4. 脾虛而腹瀉口渴的,可以使用七味白朮散。

  5. 熱積膀胱引起小便不通暢、口渴的,可以使用五苓散。

  6. 上焦虛熱的,可以使用四君子湯。

  7. 膏粱厚味積熱的,可以使用清胃散。

  8. 脾胃積熱的,可以使用瀉黃散。

  9. 中氣虛熱的,可以使用異功散。

腎水虛熱者,用六味丸。其餘疳證發熱,各詳本證。胎稟所致者,當各審其因,若誤用寒涼降火,脾胃復傷,則腹脹而為敗證矣。

白話文:

腎水中陰虛火熱的,用六味丸。其餘的小兒疳證發熱,各詳本證。是胎稟所導致的,應當各審其原因,如果誤用寒涼藥物降火,脾胃再次受損,那麼腹脹就成為嚴重的證候了。

3. 實熱

白虎湯(發熱)

三黃湯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

白話文: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份)

上,水煎服。

《聖惠》,黃連散,治小兒心肺積熱,渴不止,咽喉干痛。

黃連(去須),射干,川升麻,白茯苓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甘草(炙微赤,銼),桑根白皮,黃芩(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掉鬚根),射干,川升麻,白茯苓,麥門冬(去掉心,焙製),玄參,甘草(烤至微紅,切碎),桑根白皮,黃芩(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青竹葉七片,煎五分,去渣,入蜜半合,更煎一兩沸,放溫,時時與兒呷之。

白話文:

把上一種藥搗碎,用粗羅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小杯,放入青竹葉七片,煎到水量只剩五分之一,去渣,加入半勺蜂蜜,再煎一兩沸,放溫後,隨時給孩子喝一點。

麥門冬散,治小兒心肺熱壅,口渴不止。

麥門冬(去心),梔子仁,犀角(屑),知母,甘草(炙),黃芩(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部分),梔子仁,犀角(研磨成粉末),知母,甘草(炙烤過的),黃芩(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煎五分,不計時候服,亦可量兒大小、分減服。

《聖惠》,銀飲子,治小兒熱渴不止。

銀(五兩),石膏寒水石蠶蛹繭(各二兩)

白話文:

1、銀:5兩

2、石膏:2兩

3、寒水石:2兩

4、蠶蛹繭:2兩

上件藥,以水三升,入銀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銀石,次下蛹繭,煎至七合,去渣,每服半合,不計時候,溫溫服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把上件藥材,加入三升水,放入銀石三種藥材,煎煮至剩下一升,去除銀石,然後放入蛹繭,繼續煎煮至剩七合,去除渣滓,每次服用半合,不需要計較時間,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栝蔞根散,治小兒熱渴不止,煩悶。

栝蔞根(三分),黃芩,知母(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小麥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渣,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邊的藥物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一百粒小麥和粟米,煎到五分之一,把渣滓去掉,不拘時間,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加減藥量。

又方

栝蔞根(三分),黃芩(半兩),小麥(半合)

上件,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去渣,不計時服,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生葛汁,竹瀝(各二合)

上件汁相和令勻,不拘時,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

〔茅先生〕,胡黃連散,治小兒諸渴,及疳渴,解諸般熱。

胡黃連,麥門冬,乾葛,玄參,甘草(炙),枇杷葉(炙,去毛)

白話文:

胡黃連:具有清熱燥濕、消炎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疾病,例如痢疾、腸炎等。

麥門冬: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乾葛: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吐血、便血等症狀。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引起的瘡瘍癤腫、咽喉腫痛等症狀。

甘草(炙):具有補氣和中、益氣健脾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疲乏無力、消化不良等症狀。

枇杷葉(炙,去毛):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七分一盞。生薑一片,同煎五分,後放蜜三五滴同煎,至四分、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各藥材的重量等份混和均勻,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藥末,加七分一盞水一起煎煮,再加入一片生薑,煎至五分之四,最後滴入三到五滴蜂蜜,繼續煎煮至四分之三即可;待藥汁溫熱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