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34)
集之八·脾臟部(下) (34)
1. 虛中積
其候渾身微熱,不思飲食,昏昧神緩,抱著一似睡未覺,肚熱足冷者。多因吐瀉大病及攻擊之後而得此候,茅先生先用青金丸取積,後用勻氣、醒脾散調理。常服萬靈丸、保童丸即愈。
白話文:
症狀是全身微熱,不想吃東西,昏昏沉沉,精神不振,似睡非睡,肚子熱、腳冷。多數是因為嘔吐、腹瀉等大病或攻伐之後而得此病症。茅先生先用青金丸來去除積食,再用勻氣、醒脾散調理。經常服用萬靈丸、保童丸即能痊癒。
〔王先生〕,靈砂丹,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取轉,裡急後重,久積惡痢暴瀉久不止,神效。
通明硇砂(一錢),顆塊辰砂(通明、有牆壁者,二錢半。各細研)
白話文:
〔王先生〕,靈砂丹,適用於虛症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取轉、裡急後重、久積惡痢暴瀉久不止等症狀,效果顯著。
上二味,袞研極細,用黃蠟半兩,先於盞內熔化,入去皮全巴豆三七粒煎,候巴豆紫色為度,漉豆出,細研,入前二味再研勻,於黃蠟內三分取一,再熔成汁,傾藥入內,急攪令勻,刮入瓷合收之。每服,暴瀉惡痢,旋絕三丸如綠豆大。濃煎艾湯,先呷三五口,然後吞下。水瀉,冷水吞下。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半兩黃蠟,先在茶盞中熔化,放入去皮的全巴豆三到七粒煎煮,等到巴豆變成紫色就可以撈出,研磨成細粉,再和前面兩種藥物混合均勻,取出三分之一黃蠟,再次融化成汁,將藥物倒入,快速攪拌均勻,刮入瓷罐中收好。每次服三丸,大小如綠豆,用濃煎艾葉湯送下,先喝三到五口,然後吞下藥丸。如果是水瀉,則直接用冷水吞下即可。
如取積,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濃煎甘草湯,放冷吞下,臨臥服。其久積藥隨積下,其小可不動便安。
白話文:
如果服治療積食的藥,每次服用三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濃煎的甘草湯送服,等到藥液冷卻後吞服。在臨睡前服藥。這樣堅持服用,長久的積食將隨藥排出。如果是小積食,則不必服用藥物,即可康復。
按:既是虛,即不宜用峻劑取積,仍須用四君子、益黃散之類,相兼服之。
白話文:
既然是虛弱的體質,就不適合用猛烈的藥物去攻治積聚,還是應該用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的藥物,一起服用。
2. 實積
其候大便不通,風毒瘡癤,喉閉痄腮,咽中涎響。茅先生先用奪命散(急驚)吐下熱涎,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常服牛黃膏、天竺黃散(並實熱)鎮心丸即愈。
白話文:
症狀為大便不通、毒瘡癤、喉嚨阻塞、腮腺炎、咽喉中有涎響。茅先生先用奪命散(急驚散)催吐出熱涎,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經常服用牛黃膏、天竺黃散(以及實熱)鎮心丸,即可痊癒。
3. 積痛
仲陽云:積痛,口中氣溫,面色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而痛自除,宜下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後和胃氣,用白朮散(渴)、小沉香丸、感應丸治之。又有食積肚痛,有熱者芍藥甘草湯(腹痛)加乾葛。吐者加半夏、生薑,或加枳實亦效。
小沉香丸,和中順氣,進食消痰。
白話文:
仲陽說:長期疼痛,口腔裡的氣是溫熱的,面色黃白,眼睛沒有神采,或白眼球多或喜歡睡覺且厭食,或大便酸臭的人,應該研磨積食而疼痛會自動消除,應該服用下積丸,嚴重的,用白餅子通便,然後調和胃氣,服用白朮散(口渴)、小沉香丸、感應丸治療。另外還有食物積滯導致的肚子痛,有熱的人服用芍藥甘草湯(腹痛)並加入葛根。嘔吐的人服用半夏、生薑,或加入枳實也有效。
砂仁,蓬朮(各四錢,煨),香附子(去毛,炒,一兩八錢),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沉香(六錢),甘松(去土,三兩六錢),益智仁(微炒,一兩二錢),甘草(炙,一兩四錢)
白話文:
砂仁、蓬朮(各四錢,烘烤過),香附子(去毛,炒過,一兩八錢),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沉香(六錢),甘松(去土,三兩六錢),益智仁(微炒,一兩二錢),甘草(炙烤過,一兩四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或四十丸,食後溫薑湯下,或嚼破更妙。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蒸餅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或四十丸,在飯後用溫薑湯送服,或直接嚼破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