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24)
集之四·心臟部二 (24)
1. 出太密
〔潔〕一發便密如針頭,形勢重者,合輕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主之。然稠密之處,各有經絡部分所屬,額主心,面主胃,腹與四肢主脾,脅主肝,兩腋主肺,下部主腎,肩背主膀胱,當隨見證治之。若面色黃,大便黑,煩躁喘渴,或腹脹者,瘀血在內也,用犀角地黃湯,或抱龍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滿者,無妨。〔薛〕前證,若屬心經,用導赤散之類,胃經用犀角散之類,肝經用柴胡湯之類。
大凡稠密者,熱毒熾盛也,若密而不痛,用東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飲。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氣湯。若密而惡寒發熱,用麻黃甘草湯。
連翹升麻湯(潔古連翹升麻湯,即升麻葛根湯、加連翹一分是也,此又萬氏所增定)
連翹(一錢),升麻,葛根,桔梗,甘草(各七分),牛蒡子(一錢),木通(八分),白芍藥(五分),薄荷葉(少許)
上銼細。加淡竹葉、燈心,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東垣鼠黏子湯,治癍疹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此藥防後青乾黑陷。
鼠黏子(炒,二錢),當歸身(酒浸),甘草(炙),柴胡,連翹,黃芩,黃耆(各一錢),地骨皮(二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去滓溫服。空心服藥畢,且勿與乳食。
犀角消毒散,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證。
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鎊,二分),金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東垣消毒散,(即消毒救苦湯,見大法),仙方活命飲(餘毒)
〔發表〕痘出太盛,煩喘甚者,麻黃黃芩湯。痘出太盛,煩喘咽痛而嗽者,麻黃湯,入麝香尤妙。
麻黃甘草湯,治表實,痘毒焮盛稠密。
麻黃,生甘草
上,水煎服。
〔攻裡〕潔古云:癍已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也,用去風藥微下之。滄洲翁云: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龐氏地黃膏,外以黃柏膏塗面,佳。痘出太盛,喘促腹滿,小便赤,手足心並腋下有汗,或狂言妄語,大便不通,宜四順飲、小承氣湯,下後諸證悉退,不可再下。
〔表裡〕
田氏調肝散,治瘡疹太盛宜服,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草龍膽,麻黃(去節),釣藤鉤(各一錢),黃耆,桑白皮(炒黃),石膏(各半兩),大黃,栝蔞仁(去皮),甘草(炒。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溫服。微利,效。
〔涼血〕
海藏云:出太多者,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黏子湯(即地骨皮散。加鼠黏子)
龐氏地黃膏
生地黃(四兩),豆豉(半升),雄黃(一錢),麝香(半錢)
上以豬膏一斤和勻,露一宿,煎五六沸,令三分去一,絞去,下雄黃、麝香、攪均,稍稍飲之。毒從皮膚中出,即愈。
白話文:
[出太密]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中醫對於密集型疹子的治療方法。
如果疹子剛一出現就非常密集,形狀大小如同針頭,情況嚴重的話,應當採取輕微發汗和清涼內臟的方法,通常會使用連翹升麻湯來治療。然而,疹子稠密的位置不同,它們各自對應著人體不同的經絡部位,例如額頭反映心臟狀況,面部反映胃部狀況,腹部和四肢反映脾臟狀況,肋側反映肝臟狀況,腋下反映肺部狀況,下腹部反映腎臟狀況,肩膀背部反映膀胱狀況,應根據這些部位的症狀來進行治療。
若患者臉色泛黃,大便呈黑色,並且感到煩躁、呼吸急促、口渴,或者腹部膨脹,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或抱龍丸和生犀角汁來治療,但如果疹子的根部清晰、飽滿,則通常無大礙。
若是屬於心臟問題,可用導赤散;若是胃部問題,可用犀角散;若是肝臟問題,可用柴胡湯。這些都是針對不同部位的常用藥方。
對於疹子密集且伴有高熱的情況,若疹子密集但不疼痛,可使用東垣消毒散;若疹子密集且疼痛,可用仙方活命飲;若疹子密集且小便不通,可用八正散;若疹子密集且大便不通,可用承氣湯;若疹子密集且伴隨惡寒發熱,可用麻黃甘草湯。
連翹升麻湯由連翹、升麻、葛根、桔梗、甘草、牛蒡子、木通、白芍藥和薄荷葉組成,用於治療疹子密集的病情。將藥材切細,加入淡竹葉和燈心,用水煎煮後溫服。
東垣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疹子已經出現且密集,身體表面熱度急劇升高,此藥可以預防後續疹子變得更嚴重。
犀角消毒散用於治療疹子、丹毒發熱、疼痛和瘙癢等症狀。
東垣消毒散和仙方活命飲是另外兩種治療疹子密集的藥方。
田氏調肝散用於治療疹子過多的情況,有助於防止疹子進入眼睛。
龐氏地黃膏和解瘡毒藥也是用於治療疹子的藥物。
總的來說,文中詳細描述了中醫治療疹子密集的各種方法,包括根據不同病因和症狀選擇相應的藥方,以及具體的煎煮和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