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23)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23)

1. 應出不出

痘瘡之證,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泄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大法)加升麻,或東垣黍黏子湯(本條),兼服代天宣化丸(預防)。

服藥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初熱)。小便不利連翹湯(小便不利)。小大便俱不通八正散(小便不利)。自利者黃芩湯(自利)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毒解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逆證,勿治。

白話文:

痘瘡這種病,初期難免會發燒,這是因為毒邪還在身體裡面,煎熬氣血,蒸發臟腑所導致的。等到痘瘡顯現出來,毒邪排出,熱就會退。所以痘瘡出來後熱就退了,是因為痘瘡本來就應該是疏散的。如果痘瘡已經出來了,發熱卻沒有減少,這表示毒素還積聚在體內,而且正擴散開來,這種痘瘡一定會長得很密集。這時應該趕快解毒,可以用連翹升麻湯,加上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者用解毒防風湯,加上升麻;或者用東垣黍黏子湯。同時可以服用代天宣化丸來預防。

吃藥之後,痘瘡可能沒有出來,或者又長出來,如果發熱明顯減退,就表示身體的氣已經調和。如果發熱沒有減少,痘瘡反而越來越多,就要進一步觀察大小便的情況。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吃七物升麻丸(用於初期發熱時)。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吃連翹湯(用於小便不利時)。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可以吃八正散(用於小便不利時)。如果腹瀉,可以吃黃芩湯(用於腹瀉時),加上白頭翁、酒黃連,調和赤石脂末。當身體裡面的氣調和,毒素解掉,就沒事了。如果還出現口渴、煩躁不安,甚至胡言亂語、腹脹氣短、腹瀉不止、手腳冰冷,這些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就不要再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