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32)
集之八·脾臟部(下) (32)
1. 乳積
其候但是吐下乳來有酸臭氣,因啼叫未已,遽與乳吃,停滯不化而得。茅先生先用丁香散(吐瀉)調胃,後下牛黃丸取下奶積,後下勻氣散(不乳食),常服健脾散(不乳食)即愈。
白話文:
如果症狀只是吐出酸臭的奶,因啼哭不止,立即餵奶,停留在胃裡沒有消化,就得了這個病。茅先生先用丁香散,使胃部功能恢復正常,再喝下牛黃丸取出積乳,接著喝下勻氣散(不要再喝奶),並經常服用健脾散(不要再喝奶),就能痊癒了。
《聖惠》乳癖之候,面色青黃,發歇壯熱,吐乳多睡,口內生瘡,漸漸黃瘦,腹內結塊不散,由乳母食飲無常,醉飽過度,便即乳兒,或乳母偏臥一向,乳兒不能迴轉,兒亦睡著,乳滯偏於脅下,因茲結聚成塊而痛者是也。
白話文:
《聖惠》中記載,乳癖的症狀是:面色青黃,發燒壯熱,嘔吐乳汁,嗜睡,口內生瘡,逐漸消瘦,腹內有塊而不散。這是由於乳母飲食不節,醉酒飽食後,立即餵乳;或者乳母偏向一邊睡覺,嬰兒不能轉身,他也跟著睡著,造成乳汁積滯在脅下,導致結聚成塊而疼痛。
《聖惠》,京三稜散,治乳癖結實,或有滯惡停積不化,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春夏多發,不欲乳食。
白話文:
《聖惠方》,京三稜散,治乳癖結實,或有滯惡停積不化,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多見於春夏季節,孩子不欲吃母乳。
京三稜,川大黃(微炒),檳榔,鱉甲,赤茯苓(各半兩),枳殼(麩炒微黃,二錢半)
白話文:
京三稜、川大黃(略微炒一下)、檳榔、鱉甲、赤茯苓(各半兩)、枳殼(用炒麩炒至微黃,二錢半)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惡物為度。
〔張渙〕,三稜散,治小兒乳癖結實不瘥。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煮至剩一半,去掉渣滓,分成兩次服用,每天可以服三四次。直到排出體內的不良物質為止。
張渙的三稜散,用來治療小兒乳癖結實不愈的情況。
京三稜(炮,銼),赤茯苓,當歸(洗,焙乾),鱉甲(醋炙黃,去裙。各一兩),枳殼(麩炒,去穰),木香,白朮(各半兩)
白話文:
-
京三稜(炮製,切碎):30克
-
赤茯苓:30克
-
當歸(洗淨,烘乾):30克
-
鱉甲(用醋炙至黃色,去裙邊):30克
-
枳殼(用麩皮炒製,去瓤):15克
-
木香:15克
-
白朮:15克
上搗羅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聖惠》,化癖丸,治乳癖結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
白話文:
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一杯水和七片生薑,煎煮至剩一半水量,去渣後放溫,隨時給患者服用。
出自《聖惠》,化癖丸,用於治療乳腺結塊長期不消散,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
巴豆霜(半兩),膩粉,硃砂(各一錢,研),黃鷹糞(二錢半),硇砂,雄雀糞(各一字)
白話文:
巴豆霜(二錢),滑石粉,硃砂(各一錢,研磨),黃鷹糞(二錢半),青金石,雄雀糞(各一錢)
上件都研如粉,用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一歲兒每服空心煎皂莢仁湯下二丸。取下惡物為度。
丁香化癖散(丹溪),治乳癖。
白話文:
將上件藥研磨成粉末,用糯米飯和成丸狀,大小像黍米。一歲兒每次空腹服用,用皁莢仁湯送服二丸。服用至排出惡物為止。
白丁香,密陀僧,硫黃(以上各二錢),硇砂(五分),輕粉(少許)
白話文:
-
白丁香:2錢
-
密陀僧:2錢
-
硫黃:2錢
-
硇砂:0.5錢
-
輕粉:少許
上研細末。每一歲兒服五分,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出下黑糞為度,後用通膈丸泄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一個小孩服用五分,如果男童患病,用母乳調服;若女童患病,用牛乳調服。服藥到排出黑色的糞便為止,隨後再服用通膈丸來通泄。
二丁丸(見疳門疳熱條。)
青礞石丸,治證同前。
白話文:
二丁丸(見疳症中的疳熱部分。)
青礞石丸,治療的症狀與前面相同。
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黑(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白話文:
硫黃(15公克),青礞石、五靈脂、鍋底黑(各7.5公克),白丁香(5公克,須去除泥土)
為末。米飯丸綠豆大,捻餅子。每服二十餅,溫水下。
《玉訣》,銀白散,生胃氣,取下後宜服此方。
白話文:
磨成粉末。用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然後壓成餅狀。每次服用二十個餅,用溫水送服。
《玉訣》中的銀白散可以生胃氣,在排便後適宜服用此方。
人參,茯苓,甘草(炙),白朮(麥麵炒),白扁豆(去皮),藿香葉
白話文:
-
人參: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
茯苓:健脾利濕
-
甘草(炙):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
白朮(麥麵炒):健脾益氣、祛濕止瀉
-
白扁豆(去皮):健脾益氣、化濕消暑
-
藿香葉:解暑化濕、消積止瀉
上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下。
〔張氏〕治小兒奶癖方
用芫花(一兩,醋浸,三日,淨洗),大黃(半兩)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均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紫蘇湯調服。
張氏治療小兒奶癖的方子:
使用芫花(一兩,用醋浸泡三天後清洗乾淨),大黃(半兩)。
為末,入蒜一斤,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塗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如聞得患人口中出藥氣,即時取了,立效。
《董氏家傳》治小兒奶癖極效方
紫河車(二兩),寒食麵(三兩)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放入蒜頭一斤,和藥粉一起研磨均勻。如果是男嬰就塗抹在左側,女嬰就塗抹在右側,將藥物塗抹在乳母的手心,並按摩在患處。如果聞到患兒口中散發出藥物氣味,立即取下,立竿見影。
上同為細末。每用一匙許,水調塗足心,病在左塗左,病在右塗右,塗於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多矣,大便盡洗去。
《孔氏家傳》治小兒奶癖方
白話文:
以上的方法都都是一些細小的步驟。每次用一匙左右的藥粉,用水分開,塗抹於腳掌部位,疾病在左邊就塗左腳,在右邊就塗右腳,將藥粉塗抹於紅布上,然後將腳掌包裹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疾病會在排便過程中排出,救治了許多人。排便完後,將患處清洗乾淨。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以大蒜自然汁調稠稀得所,塗於有奶脾處,據其大小周遍,又不可塗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子細以手揉之,覺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用溫漿水洗去,切須量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干,即以溫水潤之。
《譚氏殊聖》治月里孩兒奶癖方
紫河車(草),人參(各等分)
白話文:
首先,使用適量密陀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大蒜的天然汁液調和,調整到適當的稠稀度,然後塗抹在有奶脾的地方,要覆蓋整個奶脾,但不可塗抹太多。過一會兒,等到孩子的口中出現蒜味,這就表示藥物已經滲透了,這時要仔細用手揉捏,如果感覺到奶脾已經消散了五、六分,就可以用溫熱的漿水清洗乾淨。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藥物的用量,不要讓奶脾完全消失,以免藥物的毒性損傷孩子的正氣。如果奶脾還沒有完全消散,而藥物已經幹了,則可以用溫水潤濕。
上為末,用好醋調,拍成餅子,如大錢大。如左畔有癖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扎,干後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粉末狀,用上好的醋調和,拍打成像大錢般大小的藥餅。如果左腳有疼痛,就將藥餅貼在左腳腳心,用紅色絲帛扎緊,等藥餅乾後就會見效。左右腳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