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15)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15)

1. 初熱證治

苦桔梗,細辛(去葉),人參,甘草(炒),白茯苓(去皮),栝蔞根,白朮(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二葉,同煎至三分,去滓,溫服。要和氣,入姜煎,不拘時候。身雖壯熱,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海藏云: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

荊芥散,治麻痘子兼瘙癢,或癮疹,大便自過。

上,用荊芥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將布帛濾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青膠水乃牛皮膠也。)荊芥治血風,麻子是疹子,常言風瘙癮疹,則皆出皮膚,其毒輕而浮,又以麻油打勻,此滑竅之理,又以黃蠟煎青膠水服則安,此滋血行榮衛,榮衛既順,麻疹出矣。《指迷方》荊芥湯,乃消毒飲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瘡痘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栝蔞,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盞內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減藥水。此藥,詳其藥味治風、治寒、治驚、下痰、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實熱發,無所不治。如稟受怯弱、或脾胃弱、或外熱目白睛青色,皆里無熱,不可輕用。

薄荷散,小兒才覺是瘡疹,宜服之。

薄荷葉(一兩),麻黃(去節),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棗二枚,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日三兩次服。此是小兒稟受壅實,毒氣甚者宜服之,蓋此方云:小兒才覺是疹痘便服之。服之而汗出者,服調中散。服薄荷散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詳其理,非下藥之法也,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用之必危殆。

參蘇飲(方見急驚),人參羌活散(方見急驚)

羌活散,此方,初熱暫用,兼治驚搐。

羌活(一錢二分),獨活,荊芥(各八分),前胡,防風(各一錢),柴胡,白芷,蟬蛻,甘草(各四分),細辛(一分)

上,加薄荷三葉,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發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煎熟用制砂調下,治搐如神。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

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咳嗽鼻塞,聲重寒熱,並治之。

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薑薄荷煎。

李氏敗毒散,治初熱壯盛等證。

即前敗毒散加升麻、荊芥、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蘇、紫草。

減獨活、柴胡、茯芩、人參。

如熱甚,加柴胡、黃芩。夏,加香薷。冬,加麻黃。瀉,加豬苓、澤瀉。

白話文:

初熱證治

這個方子是用苦桔梗、去除葉子的細辛、人參、炒過的甘草、去皮的白茯苓、栝蔞根、白朮,各取一兩半,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加入兩片薄荷葉,一起煎煮到剩下三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為了調和氣血,可以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時間不限。如果身體雖然發熱,但大便正常順暢,就不適合服用這個藥。

海藏說:惺惺散這個方子是治療風熱的,對於咽喉不適、脾胃不和、少陽口渴、小便不利的情況有效。

荊芥散,這個方子是治療麻疹或痘疹時兼有皮膚搔癢、出現蕁麻疹,或者大便次數過多的情況。

用法:取少量荊芥,搗爛研磨,用新汲取的井水,用布濾過,滴入一滴麻油,攪拌均勻後給患者飲用,這樣可以避免患者煩躁不安。麻疹或痘疹已經出來後,用黃蠟煎煮牛皮膠水給患者飲用,就能夠痊癒(牛皮膠水就是用牛皮熬製的膠)。荊芥可以治療血風,麻疹或痘疹都屬於疹子,常說的風瘙癢和蕁麻疹,都是從皮膚表面發出來的,毒性比較輕且浮於表面,所以用麻油攪勻,是利用滑利竅道的原理,再用黃蠟煎煮牛皮膠水服用使其痊癒,這是因為滋養血液、運行營衛,營衛調順後,麻疹就能順利發出。《指迷方》中的荊芥湯,其實就是消毒飲加上薄荷煎服。

羌活散,這個方子可以解熱散毒,治療風邪壅盛、即將要發瘡痘的情況。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炙甘草、栝蔞、炙天麻、荊芥、防風,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三分之一杯,加入薄荷三片,煎煮到剩下五分之一杯,直接服用,藥量大小可以根據患者情況增減。這個藥方,詳細看它的藥性,可以治療風邪、寒邪、驚嚇、化痰、調和脾胃、治療血熱、透發肌表,只要是實熱引起的病症,幾乎都可以治療。但如果患者體質虛弱、脾胃虛弱,或是外熱卻見眼白發青,這些都是體內沒有熱的表現,不能隨便使用此藥。

薄荷散,這個方子適合小兒剛開始出現瘡疹時服用。

藥材包含:薄荷葉一兩、去除節的麻黃、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加入兩枚紅棗、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半多一點,去除藥渣,放溫後,每天服用兩到三次。這個方子適合小兒體質壅盛、毒氣很重的情況,因為此方說「小兒剛開始出現疹痘就應該服用」。如果服用後發汗,就應該服用調中散。如果服用薄荷散後出現寒熱、脈象反而遲緩,就應該服用脫齒散來溫補。仔細分析它的道理,這個藥不是瀉下的方法,體質強盛的人服用不一定會好,體質虛弱的人使用一定很危險。

參蘇飲、(藥方在急驚篇)、人參羌活散(藥方在急驚篇)

羌活散,這個方子,在剛發熱時可以暫時使用,兼治驚搐。

藥材包含:羌活一錢二分、獨活、荊芥各八分、前胡、防風各一錢、柴胡、白芷、蟬蛻、甘草各四分、細辛一分。

用法:加入三片薄荷葉,用一杯水煎煮到剩下一半,服用時間不限。如果出現抽搐或者高熱不退的情況,可以暫時服用。煎煮好後用製砂調服,治療抽搐效果很好。

人參敗毒散,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傷風、瘟疫、風濕,引起的頭暈目眩、四肢疼痛、怕冷發熱、脖子僵硬、眼睛疼痛。

一般風邪引起的頭暈乏力、風痰、身體脖子疼痛,以及咳嗽鼻塞、聲音嘶啞、怕冷發熱,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

藥材包含: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薄荷煎煮後服用。

李氏敗毒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剛發熱且病情嚴重的情況。

這個方子是在原來的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了升麻、荊芥、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蘇、紫草。

減少了獨活、柴胡、茯苓、人參的用量。

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柴胡、黃芩。夏天可以加入香薷。冬天可以加入麻黃。腹瀉可以加入豬苓、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