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22)
集之八·脾臟部(下) (22)
1. 疳渴
《聖惠》,天竺黃散,治小兒疳,多渴體熱煩躁,少得睡臥。
天竺黃(細研),黃連(去須),馬牙硝,梔子仁,葛根(銼,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牛黃(細研),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犀角(屑),土瓜根(各二錢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疳熱煩渴不止方
乾蟾頭(二枚,塗酥,炙焦黃),蝸牛殼(微炒),胡黃連,栝蔞根(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竹葉湯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五膽丸(聖惠),治小兒渴疳。
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蝟膽(以上各一枚)
上件藥四膽汁,併入牛膽內,在灶北後懸,候稍干,可丸即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以飲水足為度,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胡黃連散,治小兒疳,熱渴乾瘦。
胡黃連,犀角(屑。各二錢半),生地黃汁(一合),羊子肝(一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研),蜜半合
上件藥,搗胡黃連、犀角,細羅為散,入麝香研勻,以羊肝汁、地黃汁、蜜等調令勻。每服,煎竹葉湯調下藥汁一茶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黃連丸,治小兒疳熱煩渴。
黃連(去須),天竺黃,牛黃(各細研),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款冬花,葛根(銼),紫菀(洗,去苗),犀角(屑。各二錢半),川朴硝(半兩),竹瀝(二合)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用竹瀝拌和,更入熟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新汲水研破五丸服之,日四五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又方
上用蝸牛三五十枚,淨盤內以物蓋,令行,即有似銀泥處,以膩粉和,揩取便丸之如黍米大。不計時候,以溫湯下二丸。
又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二錢半),膩粉(一錢)
上件藥,研杏仁如膏,入膩粉相和令勻,用麵糊和丸,綠豆大。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錢乙〕,龍粉丸,治疳渴。
草龍膽,定粉(微炒),烏梅肉(焙秤),黃連(各二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青香丸(張氏),治小兒疳渴,引飲不休,肌體羸劣。
胡黃連,青黛,硃砂,鶴蝨(各等分)
上為末,豶豬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劉氏〕治小兒疳渴方
豬胞(一個,大者),甘草(一兩,寸斷劈破,入胞內)
上以水一斗煮至三升,去甘草,將胞焙乾,末之。每服二錢或三錢,熟水調下,大人亦可服。
〔莊氏〕治小兒渴疳方
上用蛤粉,取生大鮎魚一尾,以粉塗頂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雞頭大。每服一丸,更用活小鮎魚一尾,水半盞浸涎水一藥注子,化下一丸,立止,便與和氣散(方見前)一二服補之。
又方,治疳渴不止。
井泉石(又名石甘遂),太陰玄精石,馬牙硝
上各等分為末,入生硫黃少許。每服半錢,以生米泔水調下。
《吉氏家傳》方
乾葛,胡黃連,甘草(炙),黑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煎四分服。
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
干蝦蟆(二枚,長流水內刮去肚腸,以法酒三升,瓶內煮令爛,去骨,研如粉),黃連(淨四兩,別為末),硃砂(一錢半),麝香(一錢,研)
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後,更與麝香、硃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米飲下。如患疳,用黃蠟茶清下。如難丸,入些少酒、麵糊不妨。
治小兒一切疳熱渴方
蚧蝦蟆(大者,兩枚),蝸牛蟲(半升,用井水淘,洗淨為度,然後用新瓦罐子一具,入二物在內,用鹽泥固濟了,不得透風,更進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二物,不用罐子),大黃,黃連(各半兩),麝香(二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莊氏第十六候用此方)
治小兒疳渴方
人參,乾葛,黃芩,柴胡,甘草(炮。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候冷,分為五服,每吃藥時更點鉛白霜、寒水石共研一字服之,方治疳。(莊氏第二十候先用此止渴)
白話文:
標題:[疳渴]
內容:
根據《聖惠》記載,使用天竺黃散可以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的口渴、體熱煩躁以及睡眠困難。具體配方爲:細研的天竺黃、去須的黃連、馬牙硝、梔子仁、銼碎的葛根(各半兩)、炙紅並銼碎的甘草、細研的牛黃、款冬花、洗淨去根的紫菀、磨碎的犀角和土瓜根(各二錢半)。將上述藥材搗碎後,過篩成爲粉末,再混合均勻。無論何時,都可以用蜂蜜水調下半錢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另一個用於治療兒童疳疾引起的持續性熱渴的方子如下:乾燥的蟾頭(二枚,塗上酥油烤至焦黃)、微炒的蝸牛殼、胡黃連、栝蔞根(各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爲粉末。每次服用時,用竹葉湯調下半錢,不計時間,依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臨時調整劑量。
接下來是“五膽丸”,同樣出自《聖惠》,用於治療兒童渴疳。使用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和蝟膽(各一枚),將四個膽汁合併入牛膽內,懸掛在爐竈後面,待其稍幹後,即可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新鮮抽取的水送服兩丸,以孩子喝夠水爲準,空腹和午後各服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胡黃連散”可以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的熱渴和消瘦。配方包括:胡黃連、磨碎的犀角(各二錢半)、生地黃汁(一合)、羊子肝(一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研)和蜂蜜(半合)。首先將胡黃連和犀角搗碎並過篩成爲粉末,加入麝香混合均勻,然後用羊肝汁、地黃汁和蜂蜜調勻。每次服用時,用煎好的竹葉湯調下一茶匙藥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黃連丸”可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引起的熱渴。藥材包括:去須的黃連、細研的天竺黃、牛黃(各細研)、炙紅並銼碎的甘草、梔子仁、款冬花、銼碎的葛根、洗淨去根的紫菀、磨碎的犀角(各二錢半)、川朴硝(半兩)和竹瀝(二合)。將藥材搗碎後過篩成爲粉末,先用竹瀝拌和,再加入熟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新鮮抽取的水研碎五丸送服,每日四到五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聖惠》還提供了一種方法,使用三十到五十隻蝸牛,將其放在乾淨的盤子裏,用東西蓋住,讓它們爬行,之後會有類似銀泥的分泌物,與膩粉混合,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無論何時,都可以用溫水送服兩丸。
另一種方子使用湯浸去皮尖雙仁的杏仁(二錢半)和膩粉(一錢)。首先將杏仁搗成膏狀,加入膩粉混合均勻,再用麪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空腹時,用粥飲送服三丸。
錢乙提出的“龍粉丸”可用於治療疳渴。藥材包括:草龍膽、定粉(微炒)、烏梅肉(烘焙並稱重)和黃連(各二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米飲送服一二十丸,無時限制。
張氏的“青香丸”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引起的持續性口渴和身體虛弱。藥材包括:胡黃連、青黛、硃砂和鶴蝨(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豶豬膽汁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米飲送服。
劉氏提供的方子用於治療兒童疳渴。使用一個大的豬胞,將一兩切段並劈開的甘草放入其中。將豬胞和甘草一起用水煮至剩下三升,去掉甘草,將豬胞烘乾並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用溫水調服,大人也可服用。
莊氏提供了一種治療兒童渴疳的方法。使用蛤粉和一條活的大鮎魚,將粉塗抹在魚頂上,刮下涎液與粉一同研磨,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同時使用活的小鮎魚一條,用水半盞浸泡涎水,將藥注子中的藥丸溶化後服用,立即止渴,隨後給予和氣散(方見前)一二服進行補養。
另一種方子用於治療持續性的疳渴。使用井泉石(又稱石甘遂)、太陰玄精石和馬牙硝,各等分研磨成末,加入少許生硫磺。每次服用半錢,用生米泔水調服。
《吉氏家傳》的方子包括:幹葛、胡黃連、炙甘草、黑參和麥門冬(去心,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盞,加入一片姜,煎至四分後服用。
用於治療兒童疳渴的方子,長期服用可預防五疳的發生。使用兩枚長流水內颳去肚腸的幹蝦蟆,將三升法酒倒入瓶中煮爛,去掉骨頭,研磨成粉;淨黃連(四兩,另研成末)、硃砂(一錢半)和麝香(一錢,研)。首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混合研磨,再加入麝香和硃砂,混合均勻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陳米飲送服。如果患有疳疾,可用黃蠟茶清送服。如果難以製成丸藥,可以加入少量酒和麪糊。
用於治療兒童所有類型的疳熱渴的方子如下:蚧蝦蟆(大者,兩枚)、半升蝸牛蟲(用井水淘洗,洗淨後放入新瓦罐中,用鹽泥封口,燒至通紅,冷卻後取出,棄掉瓦罐)、大黃、黃連(各半兩)和麝香(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麪糊製成芥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至五丸,用米飲送服。(莊氏第十六候使用此方)
最後,用於治療兒童疳渴的方子如下:人參、幹葛、黃芩、柴胡和炙甘草(各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渣後待涼,分爲五次服用,每次吃藥時再點鉛白霜和寒水石共同研磨成一字量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疳疾。(莊氏第二十候先使用此方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