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20)
集之八·脾臟部(下) (20)
1. 疳熱
漢東王先生論小兒發熱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肉者,謂之疳熱。湯氏云:疳熱當服進食丸(方見癖)磨積,仍間服化蟲丸,後服鱉甲散退熱,次服肥兒丸(疳瘦)。
湯氏鱉甲散,治疳勞骨熱。
鱉甲(九肋者,湯浸,用童便塗炙),黃耆(蜜炙),白芍藥(各一兩),生熟地黃,地骨皮,當歸,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服。
化蟲丸,治疳熱。
白蕪荑,黃連,神麯,麥芽(各炒,等分)
上末,糊丸如黍米大。空心米飲下。豬膽汁尤佳。
豬肚丸,治骨蒸疳勞,肌體黃瘦。
木香(半兩),黃連,生地黃,鱉甲(九肋者,湯浸,用童便塗炙),銀柴胡(去蘆),青皮(各一兩)
上為末,豬肚一枚,入藥於內,以線纏之,於砂罐內懸胎煮熟,取出細研,豬肚為丸,如麻子大。米飲送下,量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龍膽丸(三因),治疳病發熱。
龍膽草,黃連,使君子肉,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熟水下,量兒加減。
〔世〕,烏犀丸,治小兒疳熱,腹內生蟲,肚大手足疲弱,丁奚尫羸。(此方治疳熱如神。)
黑牽牛(二兩),使君子(肉,七錢半),青皮(二兩),雷丸(二錢半),苦楝皮(一方不用楝皮,用蘆薈二錢半),鶴蝨(各半兩)
上,同入鍋內炒焦,為末,麵糊丸黍米大。三歲兒二十丸,米飲下,食前。
二丁丸,治乳癖、食癖、疳熱。
白丁香(半兩),丁香,密陀僧(各一兩),韶粉(一錢),硫黃(三錢)
上為細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兒十丸,日晡時米飲下,飲乳者乳汁下。次日當取下惡物,熱即隨退,加黃鶯屎一錢,尤妙。
《譚氏殊聖》,金瓜丸,治小兒疳熱,身多壯熱,黃瘦。久服令肥。
黃連,黃柏,甘草(微炮),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用豶豬膽一枚,入藥膽內,線扎定,入石器中,漿水煮五七沸取出,風吊一宿,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量兒加減。《玉訣》方同,外以硃砂為衣,仍治脾疳。《博濟方》同,《劉氏家傳方》亦同,云:或添胡黃連,若早晨服使君子丸,晚服金瓜丸,永無疾,消食長肌肉。《莊氏家傳方》同,仍加夜明砂一味,等分。
《趙氏方》亦同,名涼疳藥,長沙朱司理以為有神效。
蘆薈丸,治小兒驚熱疳不思食。
蘆薈,熊膽,硃砂(各二錢半),青黛(七錢半),訶梨勒(煨取肉,三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糯米飯為丸,如麻子大。空心隨歲數與之,用沙糖水嚥下五、七丸。
〔茅先生〕,柴胡散,治小兒疳熱,四肢如柴,不能起止。
柴胡,知母,貝母(去心),茯苓,茯神,乾葛,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用小麥一匙頭,藥一匙頭,水一盞,同煎六分。去滓服。
六物黃芩湯,治少小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之不化。
黃芩,大青,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石膏(碎。各半兩),桂皮(三錢)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莊氏〕,青黛丸,治疳熱。
青黛(研,一兩),胡黃連,宣連,天竺黃(研。各半兩),硃砂(水飛,二錢半),麝香(研,一錢),肉豆蔻(二個),牛黃(半錢,研),乾蟾(一枚,端午日取者,酒浸,洗去腸肚,塗酥炙黃)
上件,除研藥外,為末再同研勻,綠豆粉煮糊、丸如芥子大。每服空心、夜後,熟水下三丸。恐綠豆粉難和丸,綠豆麵作糊亦得。
〔王氏〕,使君子散,治疳熱。
上用使君子不以,多少曝乾,為末。空心米飲下。大者一錢,小者半錢,取蟲出為度。
豬肚黃連丸(直指),治疳熱流注,遍身瘡蝕,或潮熱肚脹,或渴。
用雄豬肚(淨洗,一具),宣連(淨五兩),銼細,水和潤,納肚中,線縫,放五升粳米上蒸至爛,入臼中,加少蒸飯,搗千杵,丸小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仍服調血清心之劑佐之。(凡兒病,不出於疳,則出於熱,熱則生痰,常須識此。)
柴胡飲,治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盛,口乾無味,渴多身瘦,胸滿痰緊,小便黃色,食減神昏。
北柴胡(去蘆,淨洗),人參(去蘆),當歸(酒洗),黃芩,赤芍藥,甘草(炙。各一兩),大黃(生用),桔梗(去蘆,銼,炒),北五味子(去梗),半夏(湯煮透,去滑。各半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疳熱]
東漢時期的王先生討論到兒童出現體溫升高、身形消瘦且口渴頻繁,即使攝取食物卻無法增長肌肉的情況,他稱這種症狀為疳熱。湯氏指出,對於疳熱應服用進食丸(該方在癖篇中有詳細介紹)來消除積食,同時間歇性服用化蟲丸,之後再服用鱉甲散以降低體溫,接著服用肥兒丸(適用於疳瘦的兒童)。
湯氏的鱉甲散,主要用於治療由疳勞引起的骨頭發熱。成分包括:九肋鱉甲(需先浸泡在湯中,再塗上童尿炙烤)、黃耆(蜜炙)、白芍藥(以上各一兩),以及生熟地黃、地骨皮、當歸、人參(去蘆)(以上各半兩)。所有材料研磨後混合,每次服用二錢,以半盞水煎煮後飲用。
化蟲丸,適用於治療疳熱。成分包括:白蕪荑、黃連、神麯、麥芽(以上均需炒制,份量相同)。所有材料研磨成末後,以糊丸製成黍米大小,空腹時以米飲送服,豬膽汁更為理想。
豬肚丸,適用於治療骨蒸疳勞,身體黃瘦的症狀。成分包括:木香(半兩)、黃連、生地黃、九肋鱉甲(需先浸泡在湯中,再塗上童尿炙烤)、銀柴胡(去蘆)、青皮(以上各一兩)。所有材料研磨成末後,放入豬肚中,用線縫合,然後放入砂罐中懸掛烹煮至熟,取出後細研,以豬肚為丸,大小如麻子。以米飲送服,根據年齡調整劑量,不限時間服用。
龍膽丸,適用於治療由疳病引起的發熱。成分包括:龍膽草、黃連、使君子肉、青皮(以上各等分)。所有材料研磨成末後,以豬膽汁和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睡前以熱水送服,根據年齡調整劑量。
烏犀丸,適用於治療兒童的疳熱,腹部生蟲,肚子大,手腳疲弱,身材矮小瘦弱。此方對於治療疳熱效果顯著。成分包括:黑牽牛(二兩)、使君子(肉,七錢半)、青皮(二兩)、雷丸(二錢半)、苦楝皮(另一方未使用楝皮,改用蘆薈二錢半)、鶴蝨(各半兩)。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炒焦,研磨成末,以麵糊丸成黍米大小。三歲兒童服用二十丸,以米飲送服,飯前服用。
二丁丸,適用於治療乳癖、食癖、疳熱。成分包括:白丁香(半兩)、丁香、密陀僧(各一兩)、韶粉(一錢)、硫磺(三錢)。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以糊丸製成小豆大小。三歲兒童服用十丸,下午時以米飲送服,哺乳兒童以乳汁送服。次日應會排出惡物,熱度隨之降低,加入黃鶯屎一錢效果更佳。
《譚氏殊聖》中的金瓜丸,適用於治療兒童的疳熱,身體多處高熱,黃瘦。長期服用能使兒童變得健壯。成分包括:黃連、黃柏、甘草(微炮)、青皮(以上各等分)。所有材料研磨成末,加入少量麝香,放入豶豬膽中,用線縫合,放入石器中,以漿水煮沸五至七次後取出,晾曬一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至七丸,以米飲送服,根據年齡調整劑量。
蘆薈丸,適用於治療兒童驚熱、疳症、食慾不振。成分包括:蘆薈、熊膽、硃砂(各二錢半)、青黛(七錢半)、訶梨勒(煨取肉,三錢)、麝香(一錢)。所有材料研磨成末,以糯米飯製成麻子大小的丸。空腹時根據年齡服用,以沙糖水送服五至七丸。
茅先生的柴胡散,適用於治療兒童四肢瘦弱如柴,無法站立行走的疳熱。成分包括:柴胡、知母、貝母(去心)、茯苓、茯神、乾葛、甘草(炙)(以上各等分)。所有材料研磨成末,每次服用時,取一小匙頭的小麥和藥材,加入一盞水,同煎至六分熟。去渣後服用。
六物黃芩湯,適用於治療兒童腹部腫大、呼吸困難、體溫時高時低、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的情況。成分包括:黃芩、大青、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石膏(碎)、桂皮(以上各半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溫服。
莊氏的青黛丸,適用於治療疳熱。成分包括:青黛(研,一兩)、胡黃連、宣連、天竺黃(研)、硃砂(水飛,二錢半)、麝香(研,一錢)、肉豆蔻(二個)、牛黃(半錢,研)、乾蟾(一枚,端午日取得,用酒浸泡,清洗乾淨後去腸肚,塗上酥油炙黃)。除了研磨藥材外,其餘藥材研磨成末後再次混合研勻,以綠豆粉煮糊製成芥子大小的丸。每次空腹或夜後服用三丸,以熱水送服。如果綠豆粉難以和丸,可使用綠豆麵糊代替。
王氏的使君子散,適用於治療疳熱。使君子不限量,曬乾後研磨成末。空腹時以米飲送服。大者服用一錢,小者服用半錢,直到排出蟲子為止。
豬肚黃連丸,適用於治療由疳熱引發的全身潰瘍、潮熱、肚子脹大或口渴。成分包括:雄豬肚(清潔後一具)、宣連(淨五兩)。將宣連切細,用水和潤後放入豬肚中,用線縫合,放在五升粳米上蒸至軟爛,然後放入臼中,加入少量蒸飯,搗千杵,製成小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以米飲送服。同時服用調血清心的輔助藥物。
柴胡飲,適用於治療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盛、口乾無味、口渴多汗、身體瘦削、胸部滿悶、痰多緊繃、小便黃色、食慾減退、精神恍惚。成分包括:北柴胡(去蘆,淨洗)、人參(去蘆)、當歸(酒洗)、黃芩、赤芍藥、甘草(炙)(以上各一兩)、大黃(生用)、桔梗(去蘆,銼,炒)、北五味子(去梗)、半夏(湯煮透,去滑)(以上各半兩)。所有材料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水,烏梅一亞,兩片薑,煎至七分熟。無時限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