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6)
集之四·心臟部二 (6)
1. 證治大法
禁用沐浴發散之藥,恐成氣脫。
十神解毒湯,專治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以前痘點煩紅,燥渴欲飲,睡臥不寧,小便赤澀者,此熱盛也,並皆治之。
當歸尾,生地黃,紅花,牡丹皮,赤芍藥,桔梗,木通,大腹皮,連翹,川芎
此方,治血熱痘疹,以涼血行血為主,佐以桔梗、川芎,有開提發散之功,引以大腹皮、木通,有疏利熱毒之效,臣以連翹、牡丹皮,有解毒之良,用此以治血熱痘疹,則能內外分消,熱毒雖盛,庶幾解散,表裡自然和平矣。
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及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抑,則鬱於臟腑,或肚痛腹脹,內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用之為穩當,若不得已而用黃連芩檗,亦須酒炒,一以制其寒涼之性,一以助其上行之勢,借連、檗以解毒耳。
十神解毒湯加減法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加荊芥、鼠黏子。渴,加天花粉、竹葉、滑石。小便尿血,加犀角、山梔。大便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吐血乾嘔,加黃連、犀角。發紅癍,加犀角、黃芩、黃柏、山梔、玄參。小便赤,加山梔。小便短澀,加豬苓、澤瀉。小便秘,加滑石、瞿麥。
大便秘,加枳殼、前胡。大便秘,喘,加枳殼、前胡、大黃。煩躁,加麥門冬、天花粉。煩渴,狂亂譫語,加知母、麥門冬、石膏。嘔吐,加豬苓、澤瀉、黃連。咽喉痛,加甘草、鼠黏子、荊芥。泄瀉,加豬苓、澤瀉、防風。嘔,加橘皮。
以上,並用燈心十四根,水煎服。
血熱痘證,熱毒彌盛,然毒氣無所分消,只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引以滲泄,使熱得以潤下而從內消,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之劑,則痘雖稠密,亦能消散,自易漿而易化也,所謂輕其表而涼其內,此方蓋得安表、和中、解毒、三法盡善,誠痘科之神方也。丹溪曰:熱者清之,實者平之,其此方之謂歟。
是故發熱至見點之後,三日以前,毒氣未盡達表,內外彌盛,血熱之證悉具,辨認不瘥,並只以本方處治之,切不得下參、耆、白朮、茯苓補氣之藥於熱證,未漿之前,如誤而用之,是謂以實攻實,腹脹氣喘,狂亂譫語,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變證百出,所謂邪得補而愈盛也。
嘔吐泄瀉,慎不得用半夏、丁、桂、乾薑、木香、藿香、訶子、肉果,如誤而用之,則是以熱助熱,氣得熱而愈亢也,燥證,必至咽疼狂亂,失血便秘,無所不至矣。至於龍骨、枯礬、澀滯之物,且能使氣道阻塞,是欲其出而閉之門也,腹脹之患生,而喘急之勢至矣,尤宜戒之。及至血疱已成,氣血定位,頭頂白光,勢將行漿,又宜易方,另行別議。
羌活散郁湯,專治實熱壅盛,郁遏不得達表,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譫語,睡臥不寧,大小便秘,毛豎面浮,眼張若怒,並有神效。併為風寒外搏,出不快者同治。
白話文:
證治大法
絕對禁止使用發汗的藥物來治療,以免導致元氣耗散。
十神解毒湯: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身體發高燒、臉頰腮部發紅、臉色赤紅、頭髮焦枯、皮膚乾燥,痘疹已經長出或還沒完全長出,痘疹發紅且令人煩躁不安,口渴想喝水,睡覺不安穩,小便發紅澀痛的狀況,這些都是熱邪旺盛的表現,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方組成:當歸尾、生地黃、紅花、牡丹皮、赤芍藥、桔梗、木通、大腹皮、連翹、川芎。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血熱引起的痘疹,以清涼血液、活血化瘀為主,輔以桔梗、川芎,有開通和向上發散的作用;用大腹皮、木通來引導,有疏通和排除熱毒的效果;再用連翹、牡丹皮來輔助,有解毒的功效。用這個方子治療血熱痘疹,可以讓熱毒從內外兩個方面消散,即使熱毒很盛,也能逐漸消退,使身體內外恢復和平。
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是擔心驟然使用寒涼的藥物,不但會把熱毒冰封起來,讓痘疹出不來,而且熱毒還會因為受到抑制而鬱積在臟腑內,可能導致肚子痛、腹脹,甚至內臟潰爛而死亡。哪裡比得上這個方子的穩妥呢?如果不得已要用黃連、黃芩、黃柏,也必須要用酒炒過,一是為了減弱它們寒涼的性質,二是為了幫助藥性向上走,只是借用黃連、黃柏來解毒而已。
十神解毒湯加減法:
- 身熱很嚴重,加葛根、前胡。
- 毒邪很盛且痘疹密密麻麻,加荊芥、鼠黏子。
- 口渴,加天花粉、竹葉、滑石。
- 小便帶血,加犀角、山梔子。
- 大便發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
- 吐血、乾嘔,加黃連、犀角。
- 痘疹發紅成斑塊,加犀角、黃芩、黃柏、山梔子、玄參。
- 小便發紅,加山梔子。
- 小便短少澀痛,加豬苓、澤瀉。
- 小便不暢通,加滑石、瞿麥。
- 大便不暢通,加枳殼、前胡。
- 大便不暢通,且呼吸急促,加枳殼、前胡、大黃。
- 煩躁不安,加麥門冬、天花粉。
- 煩渴,精神錯亂,說胡話,加知母、麥門冬、石膏。
- 嘔吐,加豬苓、澤瀉、黃連。
- 咽喉疼痛,加甘草、鼠黏子、荊芥。
- 腹瀉,加豬苓、澤瀉、防風。
- 噁心想吐,加橘皮。
以上這些藥方,都要用燈心草十四根,用水煎服。
血熱引起的痘疹,熱毒很盛,但毒氣沒有辦法分散消散,所以應該多用升提發散的藥物,讓毒素能夠從體表排出;同時用滲泄的藥物,讓熱毒從體內消退,再輔以清涼解毒、活血涼血的藥物,這樣即使痘疹密集,也能消散,容易化膿結痂。這就是所謂「輕其表而涼其內」的治療原則。這個方子可以說是做到安穩體表、調和脾胃、解毒三方面都做得很好,確實是治療痘疹的良方。朱丹溪說過:「熱者清之,實者平之」,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方子吧。
所以,發燒到出現痘疹後的三天內,毒氣還沒有完全從體表透發出來,內外熱毒都很旺盛,各種血熱的症狀都會出現。如果辨證沒有錯誤,就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治療。絕對不能在這種熱證時使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等補氣的藥物,在痘疹還沒有化膿前,如果誤用了補氣的藥,就像是火上加油,反而會導致腹脹、氣喘、精神錯亂、說胡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各種變證,這就是所謂的「邪得補而愈盛」。
嘔吐、腹瀉時,絕對不能用半夏、丁香、肉桂、乾薑、木香、藿香、訶子、肉豆蔻等藥物,如果誤用,就像是火上澆油,氣機受到熱氣的助長反而會更加亢奮。這樣會導致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精神錯亂、出血、便秘等各種情況。至於龍骨、枯礬等澀滯的藥物,會使氣機阻塞,就像是想讓毒素出來,卻把門關上,會導致腹脹、呼吸急促等症狀,尤其要注意避免使用。等到痘疹化膿,氣血定位,頭頂出現白光,痘疹即將結痂時,就應該換方,另作考慮。
羌活散郁湯: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實熱壅盛,熱邪鬱積在體內無法從體表發散出來,導致呼吸急促、胸悶氣喘、腹脹煩躁、精神錯亂、說胡話、睡不安穩、大小便不通、汗毛豎起、臉色浮腫、眼睛睜大像要發怒的症狀,效果顯著。同時也能治療風寒外襲,導致痘疹無法順利發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