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5)
集之四·心臟部二 (5)
1. 證治大法
治血熱壅遏有五法,表熱盛則痘必乾枯,表太涼則冰伏,內熱盛則秘結,內太涼則泄瀉,氣壅盛則腹脹喘滿,熱毒為所抑而不得伸越、則腹脹狂亂,毒氣彌盛則表裡受重、而嬰童難任,是故治痘之法,在安表、和中、勻氣、透肌、解毒五者而已。安其表,使無干枯冰伏之患。
和其中,使無便結泄瀉之變。勻其氣,使無壅盛喘滿之過。透其肌,使熱毒得以伸越而達表。解其毒,使內外有所分消。五者不失,則血熱壅遏之證勢雖綿密,亦不足憂矣。
參耆飲(即保元湯),專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面青㿠白,飲食少進,睡臥寧靜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皆治。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
楊仁齋謂其能補益元氣,更名保元湯,蓋為元氣虛弱者立也。後世治痘者多主之,不分元氣虛實之異,概用於血熱毒壅之證,是為以實攻實,豈不誤哉。
上,用水一鍾,姜一片,煎四五分,不拘時服。
參耆飲加減禁忌法
如前虛證,辨認不瘥,以此方為主,前後始終,皆不可易,中間雜證兼見,雖或不同,要皆氣虛所致,則以本方而斟酌加減之,毋得過投發散、苦寒、之劑。初熱未出之際,只可少濟以開提勻氣之功如桔梗、川芎、之類。漿足之後,助以收斂如白朮、芍藥、茯苓、焉爾。
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用蟬蛻、鼠黏子、人牙、紫草。小便赤,加大腹皮、茯苓。禁用車前、滑石、瞿麥、山梔。大便溏,加白朮、茯苓、肉果。禁用豬苓、訶子、龍骨、礬石。小便短澀,加大腹皮、木通。禁用滑石、瞿麥。大便實秘,加酒炒當歸。禁用大黃、枳殼、生地。
泄瀉,加白朮、肉果、木香。禁用龍骨、石脂、枯礬。嘔吐,加乾薑、丁香、橘皮。禁用半夏。煩渴,加麥門冬、芍藥、五味子。禁用天花粉、葛根、烏梅、半夏。減食,加白朮、人參、神麯。禁用山楂、砂仁。傷食,加神麯、麥芽、山楂。禁用枳實、蓬朮、三稜、巴豆、大黃。
喘急在三四日前者,加桔梗、蟬蛻、杏仁。風,則微散之,加紫蘇、防風、枳實。痰,則從痰治,加杏仁、貝母。有虛證見者,決非實喘,不過是毒不得外達,上乘於肺耳,禁用麻黃、萊菔、蘇子、枳殼下氣等藥。六七日後,或先曾泄瀉而後氣喘者,虛之極也,加人參則喘自止。
腹脹,加大腹皮、厚朴,兼發散開提。禁用枳殼、萊菔寬中下氣等藥,仍視小便秘、與傷食否,亦有傷於生冷,或寒氣鬱遏而然,從內傷外感而治。內傷,用丁香、官桂、神麯、木香。外感,用防風等藥發散治之。當熱不熱,四五日間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香、官桂、炙黃耆、川芎。
夏月減丁香。四肢不起,加肪風,減川芎。漿不足,加白朮、當歸、川芎。灌水泡,加白朮、防風、白芷、芍藥。灌清漿,加白朮、茯苓。喘嗽,加五味子、杏仁、麥門冬。禁用天花粉、桑白皮。發癢,加川芎、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禁用殭蠶、蒺藜。癢甚,外用茵陳燒煙燻之。
白話文:
治療血熱壅塞有五種方法。如果表面的熱太盛,痘瘡就會乾枯;如果表面的熱太涼,熱就會像冰一樣潛伏;如果內部的熱太盛,就會便秘;如果內部的熱太涼,就會腹瀉;如果氣壅塞太盛,就會腹脹喘滿。熱毒被壓制而無法向外發散,就會腹脹狂亂。如果毒氣瀰漫更加嚴重,表裡都會受到重創,嬰幼兒難以承受。因此,治療痘瘡的方法,在於安撫表面、調和中焦、勻調氣機、疏通肌膚、解散毒素這五個方面。安撫表面,使之沒有乾枯冰伏的憂患。
調和中焦,使之沒有便秘腹瀉的變化。勻調氣機,使之沒有壅盛喘滿的過錯。疏通肌膚,使熱毒能夠向外發散而到達表面。解散毒素,使內外毒素有所分消。如果這五方面都不失誤,那麼血熱壅塞的病勢即使再綿密,也不必擔憂了。
「參耆飲」(即保元湯),專門治療元氣虛弱,精神疲倦,肌肉鬆軟,面色青白,食慾不振,睡臥安靜而不振作的人,無論痘瘡是否發出都可以治療。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剛開始發熱用生的,痘瘡穩定後用炙過的)
楊仁齋說這個方子能補益元氣,因此更名為保元湯,本來是為元氣虛弱的人設立的。後世治療痘瘡的人大多用這個方子,不區分元氣虛實的差異,都用在血熱毒壅的病症上,這就好像是用實症來攻擊實症,難道不是錯了嗎?
以上藥材,用水一碗,加生薑一片,煎煮四五分,不拘時間服用。
「參耆飲加減禁忌法」
如果前面說的虛證,辨證後仍然沒有好轉,就以這個方子為主,從頭到尾都不能更換。中間如果出現其他兼雜的病症,雖然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是氣虛引起的,就用這個方子來斟酌加減,千萬不能過度投用發散、苦寒的藥劑。剛開始發熱痘瘡還沒發出來的時候,只能稍微用些開提、勻氣的藥物,如桔梗、川芎之類。痘漿充足之後,可以用些收斂的藥物,如白朮、芍藥、茯苓之類。
如果痘瘡發不出來,可以加川芎、官桂。禁用蟬蛻、鼠黏子、人牙、紫草。小便赤黃,可以加大腹皮、茯苓。禁用車前子、滑石、瞿麥、山梔子。大便溏瀉,可以加白朮、茯苓、肉豆蔻。禁用豬苓、訶子、龍骨、白礬。小便短少澀痛,可以加大腹皮、木通。禁用滑石、瞿麥。大便乾結便秘,可以加酒炒當歸。禁用大黃、枳殼、生地。
如果腹瀉,可以加白朮、肉豆蔻、木香。禁用龍骨、石脂、枯礬。如果嘔吐,可以加乾薑、丁香、橘皮。禁用半夏。如果煩渴,可以加麥門冬、芍藥、五味子。禁用天花粉、葛根、烏梅、半夏。如果食慾減少,可以加白朮、人參、神麯。禁用山楂、砂仁。如果傷食,可以加神麯、麥芽、山楂。禁用枳實、蓬朮、三稜、巴豆、大黃。
如果喘急發生在三四天前,可以加桔梗、蟬蛻、杏仁。如果是外感風邪,可以微微發散,加紫蘇、防風、枳實。如果是痰,就從痰來治療,加杏仁、貝母。如果出現虛證,絕對不是實喘,只不過是毒素無法向外發散,向上侵襲到肺部而已,禁用麻黃、萊菔子、蘇子、枳殼等降氣的藥物。如果六七天之後,或者先腹瀉後又出現氣喘,就是虛弱到了極點,加人參後喘氣自然會停止。
如果腹脹,可以加大腹皮、厚朴,同時配合發散、開提的藥物。禁用枳殼、萊菔子等寬中下氣的藥物,還要觀察是否小便不暢或傷食,也有可能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或者寒氣鬱結引起的,要從內傷、外感兩個方面來治療。內傷可以用丁香、官桂、神麯、木香。外感可以用防風等藥物發散治療。如果應該發熱的時候反而不發熱,四五天內手腳冰冷,僵硬無法溫暖,可以加丁香、官桂、炙黃耆、川芎。
夏天可以減少丁香的用量。如果四肢難以活動,可以加防風,減少川芎。如果痘漿不足,可以加白朮、當歸、川芎。如果痘瘡有水泡,可以加白朮、防風、白芷、芍藥。如果痘瘡流出清稀的漿液,可以加白朮、茯苓。如果出現喘嗽,可以加五味子、杏仁、麥門冬。禁用天花粉、桑白皮。如果痘瘡發癢,可以加川芎、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禁用殭蠶、蒺藜。如果癢得很厲害,可以用茵陳燒煙熏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