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3)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3)

1. 證治大法

〔錢氏法〕瘡疹惟用溫平藥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受風冷。(海藏云:溫平者、非熱劑,如荊芥、薄荷、防風、牛蒡子、甘草之類。《活人》鼠黏子湯,與潔古解毒防風湯相兼選用是也。丹溪云:鼠黏子、連翹、山楂、甘草,此四味,痘瘡始終必用之藥。)診睦親宮中十大王瘡疹云:瘡疹始終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

如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鼠黏子湯之類),如瘡發後不多出,即加藥(如一日一帖即加至二帖),加藥不出,即大發之,(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之類。)如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證,即瘡本稀,不可更發也。有大熱者當利小便,小熱者當解毒。(利小便、四聖散之類。

)若不快,勿發,勿下攻,止用抱龍丸治之。瘡疹若起,能食者大黃丸下一二行即止。有大熱者當利小便。有小熱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身熱煩躁,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也。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發熱氣,蒸於皮中,故瘡不得焦痂也,宜宣風散導之,用生犀角磨汁解之,使熱不生,必著痂矣。

〔東垣師弟法〕〔潔〕論曰:癍疹之病,其為證各異。瘡發焮腫於外,屬少陽三焦相火也,謂之癍。小紅靨行皮膚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癍疹,若自吐瀉者,不可妄治而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癍疹首尾皆不可下。(云云,詳前汗下條。)

安里,解毒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四五錢服。若能食而大便實,宜當歸丸微利之。

當歸丸棗變百祥丸(並大便秘)

〔垣〕,消毒救苦湯,治癍證悉具,消化便令不出,若已出,稀者再不生癍。十一月立此方,隨四時加減,惟通造化、明藥性者能之。

麻黃根,羌活,防風,升麻,黃柏(酒炒。各五分),柴胡,川芎,細辛,藁本,葛根,黃芩(酒炒),蒼朮(各二分),黃連,歸身(各三分),蘇木,白朮,甘草(生),橘皮(各一分),吳茱萸(半分),紅花(少許),連翹(半錢,初出者減,出大者加),生地黃(五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癍疹者,因內傷必出,癍乃榮氣逆故也,大禁牽牛、巴豆、峻藥,宜半夏、枳實、大黃、益智仁、之類去瀉止吐,若耳尖冷、呵欠、睡驚、嚏噴、眼澀,知必出癍也,宜: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歸身,連翹(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此定法也,後、隨證加減:

如肺出膿癍,先顯喘嗽,或氣高而喘促,少加人參黃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如心出小紅癍,必先見嗌乾驚悸,身熱肌肉腫,脈弦洪,少加黃連。如命門出癮疹,必先骨痛身熱,其疼痛不敢動搖,少加生地、黃柏。諸癍疹皆為陰證瘡,皆因內傷乳食,脾胃不足,榮氣逆行,雖火勢內熾,陰覆其外,故錢氏制四物升麻湯發之,如有傳變證,依加減法服之。

白話文:

[證治大法]

[錢氏的療法] 治療瘡疹只能用溫和、平和的藥物,不能隨意使用瀉藥,也不可妄自用藥發散,要注意避免受風寒。這裡的溫和、平和並非指熱性藥,而是像荊芥、薄荷、防風、牛蒡子、甘草之類的藥物。《活人》中的鼠黏子湯,以及李杲的解毒防風湯可以互相搭配選用。朱丹溪說:鼠黏子、連翹、山楂、甘草這四味藥,是治療痘瘡從始至終都必須使用的藥物。錢乙診治宮中十大王子的瘡疹時說:瘡疹必然會出完,如果沒有其他病症,就不能使用瀉藥,只要用平和的藥,經常餵食乳汁,注意不要受風寒就可以了。

如果瘡疹三天都沒出來,或者出得不順暢,就稍微用藥發散一下(像鼠黏子湯之類)。如果瘡疹發出後不多,就增加藥量(例如一天一帖就增加到兩帖)。增加藥量後還是出不來,就用強力的藥發散(像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之類的藥)。如果發出後不多,且脈象平和沒有其他症狀,就表示瘡疹本來就很少,不需要再發散了。如果有高熱,就應該利小便;如果只有低熱,就應該解毒。(利小便可用四聖散之類的藥)。

如果病況沒有好轉,不要用發散或攻下的方法,只能用抱龍丸來治療。瘡疹如果已經發出來,而且病人能吃東西,可以用大黃丸來通便一兩次就停止。如果有高熱,就應該利小便。如果有低熱,就應該解毒。如果瘡疹呈現黑紫色且乾癟凹陷,可以用百祥丸攻下,如果沒有呈現黑色,就不要使用攻下之法。如果出現身熱煩躁、腹脹氣喘、大小便不暢、面色發紅、精神昏亂、大吐等症狀,應該利小便。如果病況沒有好轉,可以用宣風散來攻下。如果五到七天瘡痂還不結焦,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蒸發到皮膚,導致瘡痂無法結焦,應該用宣風散來疏導,並用生犀角磨汁來解毒,讓熱氣不產生,瘡痂自然就會結焦。

[李東垣師兄弟的療法]

李杲說:斑疹這種病,其症狀各不相同。瘡疹發出來時紅腫在外,屬於少陽三焦的相火,稱作斑。小紅點在皮膚中出現卻不發出來,屬於少陰的君火,稱作疹。如果出現明顯的斑疹,而且有自發性嘔吐或腹瀉,就不要亂治,這樣反而吉利,因為這表示邪氣從上下排出。總之,斑疹從開始到結束都不能用攻下的方法。(詳細內容,請參見之前的汗、下篇。)

[安里] 解毒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四五錢服用。如果病人能吃東西而且大便正常,可以服用當歸丸稍微通便。

當歸丸棗變百祥丸(這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大便秘結)。

[李東垣] 消毒救苦湯,治療所有斑疹症狀,可以幫助消化,使大便通暢,如果斑疹已經發出來,而且數量很少,就不會再長出斑疹。此方是在十一月制定,可以根據四季變化增減藥材,只有通曉天地自然變化、明白藥性的人才能運用此方。

麻黃根、羌活、防風、升麻、黃柏(用酒炒過,各五分)、柴胡、川芎、細辛、藁本、葛根、黃芩(用酒炒過)、蒼朮(各二分)、黃連、當歸身(各三分)、蘇木、白朮、甘草(生的)、橘皮(各一分)、吳茱萸(半分)、紅花(少量)、連翹(半錢,剛開始出疹子時減少,出得多的時候增加)、生地黃(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去除藥渣,稍熱服用。斑疹是因為體內有損傷而發出來的,斑是因為榮氣逆行所導致。切記禁用牽牛、巴豆等峻烈藥物,宜用半夏、枳實、大黃、益智仁之類來止瀉止吐。如果出現耳尖發冷、打呵欠、睡覺時驚跳、打噴嚏、眼睛乾澀等症狀,就表示必定會長斑疹,應該使用: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當歸身、連翹(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這是基本的治療方法,之後再根據具體症狀增減藥材:

例如肺部出現膿性斑疹,一開始會出現喘咳,或者氣喘急促,可以少量加入人參和黃芩來瀉伏火,並補益元氣。如果心臟出現小紅斑疹,必定會先出現咽喉乾燥、驚悸、身體發熱、肌肉腫脹、脈象弦洪,可以少量加入黃連。如果命門出現癮疹,必定會先出現骨痛身熱,且疼痛得不敢動彈,可以少量加入生地和黃柏。各種斑疹都屬於陰證瘡,都是因為體內有飲食損傷、脾胃不足,導致榮氣逆行,雖然體內有火熱,但外面卻被陰氣所覆蓋。所以錢乙制定四物升麻湯來發散,如果出現其他變化,再根據加減法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