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二·肝臟部 (1)
集之二·肝臟部 (1)
1. 肝
〔錢〕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呵欠項急頓悶。虛則咬牙多欠。氣熱則外生,氣溫則內生。肝病,哭叫目直視,呵欠頓悶項急。外生感風,呵欠頓悶,口中氣熱,當發散,大青膏主之。若能食,飲水不止,當大黃丸微下之。余不可下。肝熱,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
白話文:
肝主風。實熱時,眼睛瞪得大大的,大喊大叫,打呵欠,脖子僵硬,悶塞。虛寒時,咬牙切齒,經常打哈欠。肝氣熾熱時,病在體表;溫熱時,病在體內。肝病時,哭喊,眼睛直視,打呵欠,悶塞,脖子僵硬。外感風邪時,打呵欠,悶塞,口中氣熱,應該發散治療,可用大青膏為主藥。如果還能吃東西,一直喝水,應該用大黃丸輕微瀉下。其他情況不可以用瀉法。肝熱時,手在衣領處亂摸,亂捻東西,可以用瀉青丸為主藥。
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肝有風,目連札,不搐,得心熱則搐,治肝瀉青丸,治心導赤散。肝有熱,目直視,不搐,得心熱則搐,治肝瀉青丸,治心導赤散。肝有風甚,身反折強直,不搐,心不受熱也,當補腎治肝,補腎,地黃丸;治肝,瀉青丸。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風動而上於頭目,目屬肝,風入於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定,兒不能任,故目連札也。若熱入於目,牽其筋脈,兩眥俱緊,不能轉視,故目直也。
白話文:
-
發高燒、喝水、喘息、嘔悶,服用瀉白散可以治療。
-
肝臟有風邪,眼睛張開無法閉合,不抽搐,但心臟有熱則會抽搐,治療肝臟的病症服用瀉青丸,治療心臟的病症服用導赤散。
-
肝臟有熱氣,眼睛直視,不抽搐,但心臟有熱則會抽搐,治療肝臟的病症服用瀉青丸,治療心臟的病症服用導赤散。
-
肝臟風邪嚴重,身體反折強直,不抽搐,心臟沒有熱,應當補腎並治療肝臟,補腎服用地黃丸,治療肝臟服用瀉青丸。
-
所有疾病不論新舊,都會引發肝風,風邪向上攻至頭部和眼睛,眼睛屬肝,風邪進入眼睛,上上下下左右左右搖擺不定,像風吹一樣無法穩定,孩子無法忍受,所以眼睛張開無法閉合。
-
如果熱氣進入眼睛,牽扯其筋脈,兩眼眥都緊繃,無法轉動眼睛,所以眼睛直視。
若得心熱則搐,以其子母俱有實熱,風火相搏故也。(潔古曰,肝主謀勇,熱則尋衣捻物、目連札、直視不能轉視,或極則身反強直折,皆風熱也,目者肝之竅,屬木,木性急,故如是。)肝病秋見(一作日晡,)肝強勝肺,肺怯不能勝肝,當補脾肺,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實故也。
白話文:
如果發生心熱導致抽搐,是因為心肝母子都有實熱,風火相互激發的緣故。(《潔古》上說,肝主謀略和勇敢,肝熱的人會尋衣捻物、眼睛發直,直視不能轉視,或者極端情況下,身體反常地僵直抽搐,這些都是風熱的症狀。眼睛是肝的竅,屬於木,木性急躁,所以會出現上述症狀。)肝病在秋季發作(另一種說法是在傍晚發作),肝臟強盛勝過肺臟,肺臟虛弱不能控制肝臟,應該補養脾肺,治療肝臟。補益脾臟,是讓母親讓兒子強壯起來的意思。
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丸主之。肝病春見(一作早晨),肺勝肝,當補腎肝,治肺臟,肝怯者受病也。補肝腎、地黃丸,治肺、瀉白散,主之。五臟相勝輕重,肝病見秋,木旺肝勝肺也,宜補肺瀉肝,輕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
白話文:
調理脾胃,服用益黃散;治療肝病,使用瀉青丸。肝臟疾病在春天發作(另一種說法是在早上),肺臟抑制肝臟,應當補益腎臟和肝臟,治療肺臟,肝膽虛弱的人易受疾病侵襲。補益肝腎,服用地黃丸,治療肺臟,使用瀉白散,為主藥。五臟相勝制約,肝臟疾病在秋天發作,木旺肝臟抑制肺臟,應當補益肺臟,治療肝臟。肝臟疾病輕微的,服用藥物後會改善;嚴重的會嘴脣發白而死亡。
〔婁〕五臟相勝,病隨時令,乃錢氏擴充《內經》藏氣法時論之旨,實發前人所未發者也,假如肝病見於春及早晨,乃肝自病於本位也,今反見於秋及日晡肺之位,知肺虛極,肝往勝之,故當補脾肺瀉肝也,余仿此。
白話文:
〔婁〕五臟相勝,疾病會隨著時令變化而發生,這是錢氏在擴充《內經》藏氣法時論述的宗旨,也是前人沒有發現的。假設肝臟疾病出現在春天的早上,是肝臟本身發生了病變。現在卻出現在秋天的傍晚,肺臟當值的時段,知道肺臟虛弱極了,肝臟去勝過肺臟,所以應該補脾臟、肺臟、瀉肝臟。我仿照這個例子來說明。
〔潔〕肝主風,自病則風搐拘急,急食甘以緩之,佐以酸苦,以辛散之。實則風搐力大,瀉青丸主之。虛則風搐力小,地黃丸主之。心乘肝,實邪,壯熱而搐,利驚丸、涼驚丸主之。肺乘肝,賊邪,氣盛則前伸呵欠微搐,法當瀉肺,先補本臟,補肝,地黃丸主之;瀉肺,瀉白散主之。脾乘肝,微邪,多睡體重而搐,先當定搐,瀉青丸主之,搐止,再見後證,則別立法治之。
白話文:
【解釋】肝臟主管風氣,如果肝臟本身生病,就會導致風搐,抽搐拘急,此時應該急用甘味食物來緩解,佐以酸味、苦味來宣發。如果肝臟實證,風搐的力量大,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如果肝臟虛證,風搐的力量小,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心臟病邪侵犯肝臟,出現實邪,壯熱而抽搐,可以用利驚丸、涼驚丸來治療。如果肺臟病邪侵犯肝臟,出現賊邪,氣盛則前伸呵欠微搐,應該先瀉肺,再補肝,可以用地黃丸來補肝,瀉白散來瀉肺。如果脾臟病邪侵犯肝臟,出現微邪,多睡體重而抽搐,應該先定搐,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抽搐停止後,再根據後續的證狀分別立法治療。
腎乘肝,虛邪,增寒呵欠而搐,羌活膏主之。〔劉〕凡肝得病,必先察其肺腎兩臟,根其病之所起,然後審其肝家本臟之虛實,方可治療,然腎者肝之母,金者木之賊,今肝之得病,若非腎水之不能相生,必是肺金之鬼來相攻擊,不得不詳審而求之,故其來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來在腎,先補其腎,滋其根也。
白話文:
腎水不足、肝木偏旺,邪氣得以入侵人體,加重寒症,使人呵欠連連,甚至抽搐,羌活膏是治療此病的主要藥物。〔劉〕凡是肝臟有病,一定要先了解肺臟和腎臟這兩個臟器的狀況,探究出疾病的根源,然後才能確認肝臟本身的虛實,才能進行治療,但腎臟是肝臟的母親,金屬是木頭的剋星,現在肝臟生病了,要不就是腎水不足,不能生養肝木,要不就是肺金之氣太盛,來侵襲肝木,所以不得不詳細檢查和尋求病因,因此,如果是從肺臟來的,就先治療肺臟,驅走肺金之氣。如果是從腎臟來的,就先補腎,滋養腎水。
然後審其肝家本臟之虛實而寒溫之。〔薛〕若肝經實熱而外生風者,宜用大青膏散之。若既服而前證仍作,或益甚者,此邪氣已去,而脾氣虧損也,宜用異功散加芎、歸補之。若肝經虛熱,或因克伐而內生風者,宜用異功散、地黃丸補之。若風邪入臟,能食飲冷、大便秘結者,此邪氣內實也,宜用大黃丸下之。
白話文:
在辨別肝臟虛實和寒熱的基礎上,決定是採用溫補還是清熱瀉火的方法治療。(薛氏認為)如果肝經實熱,且風熱之邪從體外侵入,宜用大青膏散來驅散。如果服用了藥但之前症狀仍然存在或加重,這說明邪氣已經祛除,但是脾氣已經虧損,宜用異功散加芎、歸補氣活血。如果肝經虛熱,或因克伐而導致內生風熱,宜用異功散、地黃丸滋陰補血。如果風邪侵入臟腑,導致飲食生冷、大便祕結,這是邪氣內盛的表現,宜用大黃丸瀉下。
若既下而食少飲湯,或腹作脹者,此脾氣內虛也,宜用白朮散補之。氣血素弱,或因病後,或服攻伐之劑,而手尋衣領,咬牙呵欠,目淡青者,乃肝經虛甚也,急用地黃丸以補腎肝。哽氣,短氣,長出氣,乃肺經虛甚也,急用異功散以補脾肺。若申酉時叫哭直視,呵欠頓悶,項急驚悸,手足搖動,發熱飲水者,此風火相搏而勝肺金也,用柴胡梔子散以治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補脾土,生肺金。
若唇白者,為脾絕不治。
白話文:
如果已經痊癒,但是吃東西減少並且喝很少的水,或者肚子脹氣的話,這是脾氣虛弱,應該用白朮散來補。氣血一直虛弱,或者是因為生病之後,或者是服用攻伐身體的藥物,而手在尋找衣領,咬牙打呵欠,並且眼睛淡青色,這是肝經虛弱嚴重了,趕快用地黃丸來補腎肝。喉嚨裡有異物感、呼吸短促、吸氣長吐氣短,這是肺經虛弱得很嚴重了,趕快用異功散來補脾肺。如果在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候大喊大哭、直視著、打呵欠、悶悶不樂、頸部僵硬、驚悸、手腳顫動、發熱、喝水的話,這是風火互相攻擊,而勝過肺金,用柴胡梔子散來治療肝火,生肝血。用異功散來補脾土、生肺金。
〔海〕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廿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細辛。以酸瀉之,芍藥。肝虛以生薑、陳皮之類補之。虛則補其母,腎者肝之母也,以熟地、黃柏、補腎,如無他證,錢氏地黃丸補之。補肝丸,四物湯內加防風、羌活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是也。
白話文:
肝屬木,性急,如果飲食不節制,容易肝火旺盛,可以用甘味來緩解,可以用廿草。肝氣鬱結,可以用辛味來疏散,可以用川芎。肝虛弱,可以用辛味來補養,可以用細辛。肝火旺盛,可以用酸味來瀉火,可以用芍藥。肝虛弱,可以用生薑、陳皮等來補養。虛則補其母,腎是肝的母親,可以用熟地、黃柏等來補腎,如果沒有其他證狀,可以用錢氏地黃丸來補。補肝丸,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防風、羌活等分,研成細末,煉蜜為丸即可。
鎮肝丸,即瀉青丸去梔子、大黃是也。治肝虛,錢氏補腎地黃丸,肝實,以白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瀉青丸(錢氏),又名,瀉肝丸
白話文:
鎮肝丸,也就是瀉青丸去掉梔子、大黃而成。治療肝虛,使用錢氏的補腎地黃丸,肝火旺盛,就用白芍藥來瀉下。若沒有其他症狀,就使用錢氏的瀉青丸為主。肝實則瀉其子,心是肝的兒子,用甘草來瀉心火。
當歸(去蘆,焙),龍膽(焙),川芎,山梔子(仁),川大黃(濕紙裹,煨),羌活,防風(去蘆。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去除蘆頭,炒熟),龍膽草(炒熟),川芎,山梔子(取果仁),川大黃(用濕紙包起來,煨熟),羌活,防風(去除蘆頭,各取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芡實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葉湯、同沙糖溫水化下。
白話文:
研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同芡實。每次服用半丸到一丸,用煎好的竹葉湯,與砂糖和溫熱的水混合後服用。
〔薛〕前方,足厥陰經解散肌表,疏通內熱之藥也,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者,屬形病俱實,宜用此以瀉之。若大便調和,煩渴飲冷,目淡青色,屬病氣實而形氣虛,宜用抑肝散平之。若大便不實,作渴飲湯,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者,屬形病俱虛,宜用地黃丸補之。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白話文:
薛立齋說:之前方用於陽明經蓄積在體表的解除藥物,可以清除內熱。如果大便乾結,口渴偏愛喝冷飲,飲食沒有減少,屬於形氣兩者皆實證,宜用上方瀉除。
如果大便通暢,口渴偏愛喝冷飲,眼色淡青,屬於病氣實而形氣虛證,宜用抑肝散來調和。
如果大便不硬實,口渴但想喝溫飲,飲食少思,肢體疲乏,屬於形病皆虛證,宜用地黃丸來補益。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釣藤鉤(各一錢)
白話文:
-
軟柴胡:5 分
-
甘草:5 分
-
川芎:8 分
-
當歸:1 錢
-
炒白朮:1 錢
-
茯苓:1 錢
-
釣藤鉤:1 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如蜜丸,名抑青丸。
大青膏(方見驚搐),大黃丸(方見腹脹),異功散(方見吐瀉),白朮散(方見渴),柴胡梔子散(方見諸熱),利驚丸,涼驚丸,羌活膏(三方俱見驚搐),洗心散
白話文:
用上等的水煎煮。父母一同服用。若製成蜜丸,則名為抑青丸。
大青膏(配方見於治療驚搐),大黃丸(配方見於治療腹脹),異功散(配方見於治療嘔吐腹瀉),白術散(配方見於治療口渴),柴胡梔子散(配方見於治療各種熱症),利驚丸,涼驚丸,羌活膏(這三個配方均見於治療驚搐),洗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