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24)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24)

1. 臍風

《千金》有臍風、臍濕、臍瘡、三者皆因斷臍後為風濕傷而成,夫風入臍,臍腫腹脹,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者發搐,為臍風。腫濕經久不幹,為臍濕。風濕相搏,令臍生瘡久不瘥,為臍瘡。有一不已,入於經脈,多變為癇,癇成、作癇治。

臍風者,謂斷臍之後,被水濕風冷所乘,風濕之氣入於臍而流入心脾,遂令肚腹脹滿、臍腫,身體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搐,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黑者,即死。其或熱在胸堂,伸縮努氣,亦令臍腫,宜《千金》龍膽湯主之(方見前條。

)錢氏云:小兒洗浴,拭臍不幹,風入作瘡,令兒撮口,甚者是脾虛胃氣不和,宜調氣,益黃散主之(方見脾部。)《類萃》云:宜先用控痰飲吐風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驚即愈。或手足攣拳、噤口不開者,不治。曾氏法先投劫風膏,次以五苓散加寬氣飲入薑汁、蔥白、燈心煎湯調服,與解風痰,及用一字金、煎荊芥湯或薄荷湯調抹口內,證輕即快。

如稟賦充實,發熱、有痰、驚搐,投黑白飲,溫蜜湯空心調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進白芍藥湯,水、薑棗煎服,常用此法,亦妙。若臍凸(音迭)肚緊,微有青色,口撮不開,肝風盛而脾土受制,不可施治,凡有此候,百無一治,縱使得安,亦非長壽。

控痰散

蠍尾,銅青(各半錢),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臘茶清調下。先吐風痰,然後和胃,或用前甘草方吐痰,隨輕重用。

益脾散

白茯苓,人參,草果(煨),木香(濕紙裹煨),甘草,陳皮,厚朴(薑製),紫蘇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

辰砂膏(方見前。)

宣風散,治初生兒因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口撮,多啼不乳,口出白沫。

全蠍(二十一個,頭尾全去毒,用無灰酒少許塗炙,為末),麝香(一小字,別研)

上研為極細末。用半字,金銀煎湯、或麥門冬去心煎湯調化,食遠服。

防風散,治初生兒臍風。

防風(去蘆),羌活,黃耆,當歸,川白芷,甘草(各半錢)

上為極細末。少許,用燈心、麥門冬去心煎湯調化,不拘時候服。

劫風膏,治急慢驚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痰涎壅盛,咽喉腫痛。

葳靈仙(去蘆,一兩半,細銼,焙,研為末),

上,用皂莢三兩,去皮弦槌損,挪溫水一碗,絹濾過,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兩,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藥末亭分乳缽內杵勻,丸芡實大。先用鹽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一丸或二丸,溫白湯濃調,抹入左右牙關內、即開,續進別藥。熬時,得瓦器為上,銀器尤佳。及解風痰壅盛,淡薑湯調化,無時少與含咽。咽喉腫痛,溫茶清調下,或薄荷湯。

白話文:

標題: [臍風]

內容: 《千金》記載了臍風、臍溼、臍瘡三種情況,都是因爲斷臍後被風溼所傷造成的。如果風邪侵入臍部,會導致臍部腫脹、腹部膨脹,四肢活動不便,嬰兒會經常哭泣且無法吸奶,嚴重時會出現抽搐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臍風。如果臍部腫脹溼潤長時間不幹,則爲臍溼。如果風溼相互作用,導致臍部長瘡久久不愈,那就是臍瘡。這些症狀如果不加以治療,進入經脈,大多會變成癲癇,一旦形成癲癇,就需按照癲癇進行治療。

臍風是指斷臍後,因受到水溼風冷影響,風溼之氣進入臍部並流入心脾,使腹部脹滿、臍部腫脹,身體沉重,四肢僵硬,日夜哭泣,無法吸奶,嚴重時會發生抽搐。如果臍邊青黑,嘴巴緊閉,這就是內抽搐,無藥可醫。指甲變黑的,就會死亡。如果胸部發熱,呼吸急促,也會導致臍部腫脹,應該使用《千金》中的龍膽湯進行治療。

錢氏說:小孩洗澡後,如果沒有把臍部擦乾,風邪就會入侵造成瘡口,使孩子嘴巴緊閉,這可能是脾虛胃氣不調,應調理氣血,使用益黃散治療。《類萃》認爲,應該先控制痰飲,然後使用益脾散調理脾胃,再使用辰砂膏來緩解驚嚇,就能痊癒。如果手腳蜷曲,嘴巴緊閉,那幾乎無藥可醫。曾氏的治療方法是先使用劫風膏,然後使用五苓散加上寬氣飲,加入薑汁、蔥白、燈心草煮成湯,與解風痰一起服用,或者使用一字金、荊芥湯或薄荷湯塗抹在口中,症狀輕的很快就會好轉。

如果體質健壯,出現發熱、有痰、驚搐的情況,可以使用黑白飲,溫蜜湯空腹服用,排泄出茶褐色的便便兩三次後,再服用白芍藥湯,用水、姜、棗煮成湯服用,常用這個方法也很有效。如果臍部突出、肚子緊繃,微微泛青,嘴巴緊閉,肝風旺盛而脾土受制,無法治療,只要有這種症狀,幾乎無法治癒,即使暫時平安,也不會長壽。

控痰散 蠍尾,銅青(各半錢),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用臘茶清調和服用。先吐出風痰,然後調理胃部,或者使用前面的甘草方吐痰,根據病情輕重使用。

益脾散 白茯苓,人參,草果(煨),木香(溼紙包裹後煨),甘草,陳皮,厚朴(姜制),紫蘇子(炒,各等分)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姜棗水煎煮。

辰砂膏(方見前。)

宣風散,治療新生嬰兒因斷臍後外傷風溼,嘴脣發青,口角緊閉,經常哭泣,無法吸奶,口中有白沫。

全蠍(二十一個,去頭尾,去掉毒性,用少量無灰酒塗抹後烤乾,研成粉末),麝香(一小字,單獨研磨)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半字,金銀煎湯,或麥門冬去心煎湯調和,飯後服用。

防風散,治療新生嬰兒臍風。

防風(去蘆),羌活,黃芪,當歸,川白芷,甘草(各半錢)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少量,用燈心、麥門冬去心煎湯調和,不限時間服用。

劫風膏,治療急慢驚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痰涎旺盛,咽喉腫痛。

威靈仙(去蘆,一兩半,細銼,烘焙,研成粉末),

將皂莢三兩,去皮弦捶碎,用溫水一碗,用絹過濾,慢慢用小火熬成稀糊狀,加入醇醋半兩,再熬三五沸,離火冷卻,將前藥粉末均勻放入乳缽內,揉勻,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先用鹽梅肉擦拭牙齦,然後使用一丸或二丸膏體,用溫白湯濃調,抹入左右牙關內,即可打開,繼續服用其他藥物。熬製時,最好使用瓦器,銀器更佳。以及解風痰旺盛,用淡薑湯調和,隨時少量含服。咽喉腫痛,用溫茶清調下,或薄荷湯。

五苓散

寬氣飲(俱驚)

一字金,治療初生嬰兒一七之外、即將形成臍風撮口,以及突然中急慢驚風,牙關緊閉,痰涎旺盛。

殭蠶(炒,去絲),威靈仙(去蘆。各四錢),明礬(生用,二錢),細辛(去葉,一錢),甘草(生用,二錢半)

將上述藥物銼碎烘焙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至半錢,用薑汁沸湯調勻,用手指抹入牙關內。治療突然中急慢驚證,口緊閉不開,用鹽梅湯調擦上下牙根兩處。

黑白飲,治療臍風氣實者,以及急驚壯熱發作。

黑牽牛(半生半炒),白牽牛(半生半炒),大黃(生用),陳皮(去白),檳榔(各半兩),甘草(炙,三錢),玄明粉(二錢)

除了檳榔不經過火處理,其餘五味或曬或烘焙,再與檳榔一起研磨成粉末,與玄明粉一同放入乳缽內再搗勻。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用溫蜜湯調和,空腹服用,或者不限時間。這藥新配製最妙,久則效果減慢。

白芍藥湯(方見疝)

張渙封臍散,治療嬰兒初生,因爲乳母不謹慎,洗澡水進入臍中,或者嬰兒尿在尿布內,溼氣傷害臍部,或者解開脫落後,受到風冷邪氣影響,導致嬰兒臍部腫脹,經常哭泣,無法吸奶,稱爲臍風病,應該緊急使用此方。

好川當歸(半兩,洗,烘乾),天漿子(三個,微炒),亂髮(一錢,燒灰存性)

將上述藥物搗碎,篩成細末,加入麝香一字拌勻。用藥一字至半錢敷在臍部,時常使用。

《三因》中提到,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七天內突然患有臍風撮口,幾乎無法治癒,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死去,實在令人悲痛。有一個方法,世人很少知道,凡是患有這種症狀,觀察嬰兒的齒齦上是否有像粟米一樣的小泡子,用溫水浸泡熟帛,包裹手指輕輕擦破,就會開口,立即平安,無需藥物,效果神奇。

新生兒臍風撮口,各種藥物無效。可以灸然谷穴,位於內踝前起大骨下的凹陷中,可以灸三壯,針刺入三分,不宜出血,立即見效。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臍部腫脹,灸腰對臍骨節間三壯,灸柱如麥粒大小。

臍風撮口,在一百天內,大多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