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二·肝臟部 (2)

1. 禁忌

治痘被月經觸變方

痘正匈匈才翕漿,適為月水正當場,不知淨潔相防護,致使花欄倏變常,月月紅花一樣藥,不分枝葉取煎湯,嫩杪煎湯投酒服,根枝濃沸活花郎,不消時刻還歸正,任汝經紅觸滿床。

治痘被麝觸癢方

麝香一觸癢難熬,點點花心帶黑椒,急把升麻蒼耳草,濃煎慢浴轉明饒,內托應須求衛氣,參耆歸芍橘甘遭,生地防風蟬蛻倍,紅花赤豆共成標。(詳考赤豆,非家種赤小豆,是生於山谷,粒粗而扁,越人取而鑲嵌首飾,色極紅美,若無,以家赤大豆代之。)

治痘被屍厭觸變方

死屍觸變目番斜,痘必沉潛吐沫加,速把元荽並棗艾,為筒燒噴正靈家,外取辰砂煮姜醴,時時引呷振欄花,雖然屍厭未戕痘,主此依然麗美葩。(愚治此痘,宜元荽和辰砂姜酒服,外燒其方藥,而辰砂性沉滯,善能振痘,不宜多服者也。)

治痘被客忤觸變方

客忤相侵似若驚,啼號不歇面渾青,絲瓜細結含花者,露摘蒸來焙粉成,見證蜜調多少服,隨兒大小要詳明,此時莫說絲瓜賤,一寸絲瓜一寸金。

治痘被獸驚縮方

痘五六朝,正要灌漿翕膿時候,偶為貓犬諸獸驚嚇,而痘隨縮匿,或色變為斜,或形沉於底,蓋心失其主而血不能以歸輔,氣弗協以充托也,急服烏龍散。

烏龍散方

烏龍散治痘中驚,驚系豬貓犬馬形,只求遠志菖蒲等,蟬脫須將水洗清,再加醴酒頻頻煮去卻菖蒲遠志們,獨留蟬脫研為末,砂糖調服酒含噙。

遠志淨一兩,菖蒲淨細實者一兩,和酒煮熟,去二味,蟬蛻焙為末,將藥酒進服,再投雞鳴散,無不全美者矣。

錢氏云: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飢及受風冷。聞人氏云:凡人一日不食則飢,觸風冷則病,況小兒當瘡痘之際,正欲賴穀氣以助其內,避風寒以護其外,苟穀氣虧少,風寒侵襲,則為患可勝言哉。

乳下嬰兒,宜常令其母飲食充足,居處避風,能食童子,專令老成耐事人時時管顧,雖然,事亦貴得其平,或者以失飢、冒風寒為戒,遂致過飽極溫,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瘡痘之家,宜備知之。陳氏云,痘瘡發熱,口乾煩渴不止者,切不可與水吃,亦不宜與蜜、紅柿、西瓜、橘子等冷物食之。(若脈實,中有實熱者,不必忌生冷。

)痘瘡欲靨已靨之間,忽不能靨,腹脹煩渴,不可與水、蜜等冷物食之,或頭溫足指冷,或瀉渴氣促,亦不可與之。十二日十三日,瘡痂已落,其瘢猶黯,或凹或凸,肌肉尚嫩,不可澡浴,亦不宜食炙爆物,酸辣五辛有毒之物,恐熱毒熏膈,眼目多生翳障。

海藏云:世人徒知憐惜過愛,信其俗而不藥,病已成而方憂,摩撫從容,無所不從,豈知愛之適足以害之,惜之適足以棄之,始不早治,治不全終,卒之殞斃,勞而無功,至是咎醫,嗚呼,其計亦繆矣!

白話文:

禁忌

  • 治痘被月經觸變:當痘瘡剛開始要化膿時,如果碰上月經來潮,因為沒有做好清潔防護,痘子就會突然變得不正常。用一般治療痘瘡的藥,不論是枝葉還是根莖都拿來煎煮,嫩枝煎湯後加酒服用,老枝則用濃烈的水煮滾,讓痘瘡恢復活力。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即使月經來潮也不會有影響。
  • 治痘被麝香觸癢:如果痘瘡接觸到麝香而發癢難耐,痘痘的中心會出現黑點。這時趕快用升麻和蒼耳草熬煮濃湯,慢慢浸浴,就能好轉。另外,內服藥要補養身體的正氣,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芍、橘皮、甘草等藥材。生地、防風、蟬蛻要加倍使用,並搭配紅花和赤豆一起服用。(這裡說的赤豆,不是一般種植的赤小豆,而是生長在山谷,顆粒粗大扁平的那種,古代越人會拿來裝飾品,顏色非常紅豔,如果沒有,可以用家裡種的赤豆代替。)
  • 治痘被屍體觸變:如果痘瘡接觸到屍體,眼睛可能會斜視,痘瘡會下沉,還會吐口水。這時趕快用芫荽和艾草做成筒狀,點燃後噴在患者身上,非常有效。外用藥則是用辰砂煮薑汁酒,時時飲用,可以使痘瘡恢復活力。雖然屍體的陰氣可能不會直接傷害痘瘡,但這樣處理可以讓它恢復美觀。(我認為治療這種情況,用芫荽和辰砂薑汁酒內服,外用燒薰的藥方,而辰砂性質沉滯,有振奮痘瘡的效果,但不宜多服。)
  • 治痘被受到驚嚇:如果患者受到驚嚇,會像驚恐一樣,哭鬧不止,臉色發青。這時可以採摘絲瓜剛長出還含苞的花,蒸熟後烘乾磨成粉,用蜂蜜調和後服用,用量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這時不要嫌絲瓜便宜,這時候一寸絲瓜勝過一寸金。
  • 治痘被獸驚縮:痘瘡在第五六天,正在化膿時,如果突然受到貓狗等動物驚嚇,痘瘡可能會縮回,顏色變斜,或下沉到底部。這是因為心神受到驚嚇,氣血無法正常運作。這時要趕緊服用烏龍散。
  • 烏龍散:烏龍散專治痘瘡受驚,這種驚嚇通常來自豬、貓、狗、馬等動物。藥方需要遠志、菖蒲等藥材,蟬蛻要用水洗淨。將遠志、菖蒲煮熟後去除,只留下蟬蛻磨成粉,用砂糖調服,再喝一點酒。

遠志一兩,菖蒲一兩(要選擇細小結實的),加酒煮熟,去除這兩味藥,將蟬蛻烘乾磨成粉,用藥酒送服,再服用雞鳴散,就沒有不好的。

錢氏說,凡是長瘡疹,哺乳的母親要注意飲食,不要讓自己飢餓或受風寒。聞人氏說,人一天不吃飯就會餓,吹到風就會生病,何況是長痘瘡的小孩,更需要食物來補充體力,避開風寒來保護身體。如果缺乏營養又受風寒,後果不堪設想。

哺乳期的嬰兒,要讓母親吃得飽,住的地方要避風。能自己吃飯的孩童,要請成熟穩重的人隨時照顧。但是,凡事要適度,如果為了避免飢餓和受風寒,反而吃太飽或穿太多,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有害。有痘瘡的家庭,應該要了解這些。陳氏說,長痘瘡發燒,口渴不止時,千萬不可以喝水,也不可以吃蜂蜜、紅柿、西瓜、橘子等寒涼食物。(如果脈象強實,體內有實熱,就不必忌生冷食物。)

痘瘡快要結痂或剛結痂時,如果突然不能結痂,腹脹口渴,也不可以吃水或蜂蜜等寒涼食物。或是頭部溫熱,腳趾冰冷,或腹瀉、口渴、呼吸急促,也不可以吃寒涼食物。到了第十二、十三天,瘡痂已經脫落,疤痕顏色還很暗沉,或凹或凸,肌肉還很嫩,不可以洗澡,也不可以吃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熱毒上湧,造成眼睛生翳障。

海藏說,世人只知道過度憐愛,相信民間傳說而不治療,等到病情嚴重才開始擔心,輕撫安慰,百般順從,卻不知道過度的愛和憐惜反而會害了他們。一開始沒有及早治療,治療又不徹底,最終導致死亡,白費力氣,到頭來又責怪醫生,唉!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