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4)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4)

1. 脾疳

楊氏云:由乳食不節,脾胃受傷所致也,或乳母恣食生冷肥膩,或乳兒過傷,或飯後與乳致吐,或乳多眠久則變為乳癖,腹脅結塊,亦為奶疳。外證面黃身熱,肚大腳弱,吐逆中滿,乏力叫啼,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合面困睡,減食吃泥是也。錢氏,益黃散主之。楊氏,以靈脂丸,同益黃散主之。

白話文:

楊氏說:由飲食不節制,脾胃受到傷害所引起的。或者乳母放縱飲食,生冷肥膩,或者嬰兒過度飲用,或者飯後給乳導致嘔吐,或者吃奶多睡覺久了就變成了乳癖,腹脅結塊,也是奶疳。外在表現是面黃身熱,肚子大腳軟弱,嘔吐腹中滿脹,乏力叫啼,食物不消化,腹瀉酸臭,嗜睡,食量減少喜食泥土。錢氏認為宜用益黃散為主藥治療。楊氏認為宜用靈脂丸,配合益黃散為主藥治療。

薛氏,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生土。曾氏,調脾用參苓白朮散(不乳食)。

益黃散(見脾)

白話文:

薛氏,用肥兒丸(四個中藥組成的藥物)來治療疳病,用異功散(五種中藥組成的藥物)來滋生脾胃。曾氏,用參苓白朮散(四種中藥組成的藥物)來調理脾胃(這種藥是不吃母乳的兒童使用的)。

四味肥兒丸,治嘔吐不食,腹脹成疳,或作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目生雲翳,口舌生瘡,牙齦腐爛,發熱瘦怯,遍身生瘡。又治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證。

白話文:

「四味肥兒丸」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嘔吐、不食、腹脹、疳積、腹瀉不止、食積引起的脾疳、眼睛視力模糊、口舌生瘡、牙齦腐爛、發熱、瘦弱、全身生瘡等症狀。另外,它還可以治療小便清白、腹大青筋等一切疳證。

黃連(炒),蕪荑,神麯,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白滾湯送下。

靈脂丸,治脾疳,食疳。

白話文:

  1. 黃連(炒熟):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殺蟲、止痢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痢、腹痛、吐瀉、瘡癤潰瘍、蟲積等症狀。

  2. 蕪荑:具有清熱利濕、止瀉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赤白痢疾、泄瀉等症狀。

  3. 神麯:具有益氣健脾、消食化積、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運、腹瀉等症狀。

  4. 麥芽(炒熟):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回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乳汁不通等症狀。

白豆蔻仁,麥糵(炒),五靈脂,縮砂仁,蓬朮(煨),青皮(去穰),橘紅,使君子(焙),蝦蟆(炙焦。各二錢)

白話文:

  • 白豆蔻仁:白豆蔻的種仁,具有溫中理氣、化濕行滯的功效。

  • 麥糵(炒):炒過的麥麩,具有健脾益氣、清熱除煩的功效。

  • 五靈脂: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定喘的功效。

  • 縮砂仁:砂仁,具有理氣和胃、止痛止瀉的功效。

  • 蓬朮(煨):煨過的蓬莪術,具有溫中散寒、利濕止瀉的功效。

  • 青皮(去穰):去除穰的青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消食的功效。

  • 橘紅:橘皮的乾燥果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消食的功效。

  • 使君子(焙):焙過的使君子,具有清熱利濕、消食化積的功效。

  • 蝦蟆(炙焦):炙焦過的蝦蟆,具有清熱消炎、化痰止咳的功效。

上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湯下。

神效換肌丸,治脾疳肌瘦,潮熱盜汗,泄瀉糟粕,頭大腹急。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米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神效換肌丸可以治療因脾疳導致的肌肉消瘦、潮熱、盜汗、洩瀉以及食物未完全消化的情況,還有頭大腹脹緊急的症狀。

川黃連(炒),鱉甲(酒炙),肉豆蔻(煨),使君子(麵裹煨),神麯(炒),麥芽(炒。各半兩),訶子肉(二錢半),麝香(五分)

上為末,糊丸芥子大。米湯下。

白話文:

川黃連(炒過),鱉甲(用酒炙烤過),肉豆蔻(用煨製),使君子(用麵粉包裹後再煨製),神曲(炒過),麥芽(炒過,各半兩),訶子肉(二錢半),麝香(五分)。

〔張渙〕,木香煎,治食疳,不知飢飽,積滯內停,腹大腳細,下痢無度。

白話文:

〔張渙〕,木香煎劑,治療飲食積滯,不知道飢餓和飽腹,積滯在體內停積,腹部膨大而腿腳細瘦,腹瀉頻繁沒有規律。

南木香(銼),肉豆蔻(去殼。各一兩),乾蟾(二個,酥炙),胡黃連,使君子(去殼),五靈脂(各一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巴豆(七個,去皮心膜,紙裹出油,細研),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南香木(切成碎塊),肉豆蔻(去殼)。各一兩,乾蟾蜍(兩個,用酥油炙烤),胡黃連,使君子(去殼),五靈脂(各一兩。以上搗成細粉,然後使用),巴豆(七個,去皮,去除種子膜,用紙包起來取出油,研磨成細粉),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同拌勻,滴水於石臼中搗一二百下,和如黍米大。每服二粒至三粒,溫生薑湯下,乳食後,看兒大小加減。

檳榔丹,能食不生肌肉,宜常服。

白話文:

將上記各味藥材混合均勻。在石頭臼中滴入水,搗一百到兩百下,搗成像黍米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2 到 3 粒,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服用時間為飯後。視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檳榔(麵裹,炮面干為度),木香,胡黃連(各一兩),代赭石(一分,研。以上各搗羅為細末,次用),香墨(燒存性,細研),麝香(研細。各一分)

白話文:

檳榔(裹上麵粉,以烤成乾為合適的程度),木香、黃連(各一兩),代赭石(一分,研磨成粉。上述幾味藥材都搗成細末,然後用),香墨(燒過後具有藥性,研磨成細末),麝香(研磨成細末。各一分)

上件通拌勻,糯米飲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橘皮湯下,食後,量兒大小加減。

肉豆蔻丹,肌瘦挾積,常服尤佳。

白話文:

所有原料混合均勻後,放進糯米水中浸泡,直到變成粟米的體積大小。每次服用十粒,用橘皮湯煎煮後服用,飯後服用,視兒童大小調整用量。

肉豆蔻(去殼),使君子(去殼),青橘皮(炒黃。各一兩),牽牛子(炒黃,一分。以上搗羅為細末,次入),蘆薈(一分,研),麝香(一錢,研)

上件一處拌勻,用糯米飲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薑湯下,食後,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肉豆蔻(去掉外殼),使君子(去掉外殼),青橘皮(炒黃。各一兩),牽牛子(炒黃,一分。以上搗成細末,然後加入),蘆薈(一分,研磨),麝香(一錢,研磨)

《聖惠》,木香丸,治小兒食疳,腹中多痛,大腸或痢,鼻癢乾瘦,時有體熱。

白話文:

《聖惠》中的「木香丸」,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瀉或痢疾,以及鼻癢、乾瘦、體熱等症狀。

木香,胡黃連,蟾頭(炙令焦黃),麝香,蘆薈,青黛,雄黃(各細研),香墨,熊膽(各一分),使君子(半兩)

白話文:

木香、胡黃連、蟾蜍頭(烤至焦黃)、麝香、蘆薈、青黛、雄黃(均研磨成細粉)、香墨、熊膽(各取一份)、使君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訶梨勒丸,治小兒食疳,水穀不消,心腹脹滿,好吃泥土,肌體瘦弱。

白話文:

在上一個藥方中把藥搗碎,篩成細末,和蜂蜜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丸,以粥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訶梨勒皮(三分),肉豆蔻(一枚,去殼),青黛,麝香,蘆薈,硃砂(各細研),熊膽(研入。各一分)

白話文:

訶黎勒皮(三分),肉豆蔻(一枚,去掉果殼),青黛、麝香、蘆薈、硃砂(均研磨成細粉),熊膽(磨成粉並加入。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酒煮粳米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桃花散,治小兒食疳,腹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藥粉,仔細研磨均勻,用酒煮糯米飯,做成如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粥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用量。

桃花(一分),乾蟾(塗酥炙令黃),肉豆蔻(去殼),青黛(細研),赤芍藥,紫筍茶(各半兩)

白話文:

  • 桃花(一分):桃花的花朵,取一分。

  • 乾蟾(塗酥炙令黃):將蟾蜍曬乾,塗上一層酥油,然後烘烤至金黃色。

  • 肉豆蔻(去殼):肉豆蔻的種子,去掉外殼。

  • 青黛(細研):將青黛研磨成細粉。

  • 赤芍藥:赤芍藥的根。

  • 紫筍茶(各半兩):紫筍茶的嫩葉,取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粥飲調下半錢,看兒大小,臨時加減。

《孔氏家傳》治小兒脾疳方

胡黃連,使君子,五味子,檳榔(各一錢),南木香(半錢)

上為末,粟飯、丸如綠豆大。飯內、與五七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細篩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粥湯調和半錢的藥粉,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劑量。

《孔氏家傳》治療小兒脾疳的方子:

胡黃連、使君子、五味子、檳榔(各一錢),南木香(半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粟米飯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在飯中加入五到七丸,每天服用三次。

大胡黃連丸(錢氏),治一切驚疳,腹脹蟲動,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多睡吼啀,臟腑或瀉或秘,肌膚黃瘦,毛焦發黃,飲水五心煩熱。能殺蟲進飲食,兼治瘡癬,常服不瀉痢。(啀,泥如切,飲嘔聲)

白話文:

大胡黃連丸(錢氏方),治療各種驚癇,腹脹蟲動,喜歡吃泥土和生米,不想吃飯,經常睡覺和吼叫,內臟時而腹瀉時而便祕,皮膚黃瘦,毛髮焦黃,喝水時五心煩熱。能夠殺死寄生蟲,促進飲食,還可以治療瘡癬,經常服用也不會腹瀉或痢疾。(啀,泥如切,飲嘔聲)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一兩),白蕪荑(去扇、半兩,秋初三錢),乾蟾頭(燒,存性,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錢),青黛(另研,一錢半),蘆薈(另研,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 40 公克),白蕪荑(去扇,20 公克;秋初時為 12 公克),乾蟾蜍頭(燒成灰,留存藥性,研成粉,0.4 公克),麝香(研成粉,4 公克),青黛(研成粉,6 公克),蘆薈(研成粉,0.4 公克)

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豬膽汁、和為劑,每一丸如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單紙一重裹之,同米一升許,蒸米熟為度,入後四味為丸,少入麵糊、丸如麻子大。與十丸或十五丸,清米飲下,食後臨臥,日三服。

白話文:

首先把前面四味藥材研成細末,加入豬膽汁,製成藥丸,每一丸如核桃般大小,放入一顆巴豆仁,用油紙包一層,和一升大米一起蒸,等米蒸熟即可,加入後面四味藥材做成藥丸,加入少量麵糊,將藥丸做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五丸,用清水送服,在飯後睡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大蕪荑湯,又名,梔子茯苓湯,治黃疸,土色(為熱,為濕)當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知黃色為躁,胃經中大熱),發黃脫落(知膀胱,腎俱受土邪,乃濕熱之證),鼻下斷作瘡者(土逆行,營氣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熱故也),喜食土者(胃氣不足),面色黑者(為寒為痹),大便青(屬寒)褐色,血黑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胃有熱),治法當滋營潤燥,內除寒熱,外致津液。

白話文:

大蕪荑湯,又名梔子茯苓湯,用於治療黃疸,黃疸呈土色(因熱、濕所致),小便不利(現在小便反而利了,說明黃色是肝陽上亢,胃經中有大熱),皮膚發黃、脫落(說明膀胱、腎臟都受到土邪所侵,是濕熱的證候),在鼻下形成斷斷續續的瘡(是土氣逆行,營氣被火包住了),有乳汁(是胃中有熱引起的),喜歡吃土(是胃氣不足引起的),面色黑(因寒、痹所致),大便青色(屬寒)、褐色、血色黑(熱氣積聚在血液中)間雜著黃色(腸胃中有熱),治療方法應該滋陰潤燥,內除寒熱,外致津液。

山梔,黃連,麻黃,羌活,柴胡,茯苓(各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蕪荑,白朮(各五分),防風(一分),當歸(四分)

上件,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

治小兒脾疳面黃多睡手足浮腫方

白話文:

山梔子、黃連、麻黃、羌活、柴胡、茯苓(各 3 錢),黃柏、炙甘草(各 2 錢),大蕪荑、白朮(各 5 錢),防風(1 錢),當歸(4 錢)

桑白皮(焙),漢防己(焙),人參,茯苓,胡黃連(炮),麝香(各一分)

白話文:

桑白皮(烘烤),防風草(烘烤),人參,茯苓,黃連(烘烤),麝香(各一份)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用米飲下五丸,一日二服。(莊氏第十候用此方)

〔莊氏〕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泥土酸鹹,日久通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宜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一天服兩次,用米湯送服。(莊氏第十候使用此方)

〔莊氏〕第二候描述症狀為腳部細弱、腹部隆起、胸前骨骼突出,喜歡吃泥土和酸鹹的食物,時間長了全身會變黃,並且經常嘔吐、腹瀉,伴有腹痛,這是脾疳的表現,適合服用上述藥方。

虎睛(一對,焙),牛黃,硃砂,麝香(各一分),桔梗(半兩,煨)

上為末,煉蜜丸。生薑湯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脾疳瀉血肚大氣喘方

白話文:

  • 虎睛(一對,焙):將虎眼珠烘烤製成藥材。

  • 牛黃:牛體內膽囊的結石。

  • 硃砂:天然的辰砂礦石,經加工後成藥材。

  • 麝香:雄麝的麝香腺分泌物。

  • 桔梗(半兩,煨):將桔梗根烘烤製成藥材。

丁香,白朮,龍腦,乾蠍,胡黃連,夜明砂(炒。各一分)

白話文:

丁香、白朮、龍腦、乾蠍、胡黃連、夜明砂(炒製,每種各一錢)

上為末,軟飯丸,米粒大。蕪荑湯下。

治小兒通身黃瘦,大小便結澀,脾所召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軟飯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子。服用時,用蕪荑湯送下。

治療小兒全身黃瘦、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這是脾胃功能不佳所引起的。

漢防己(炒),甘草(炙。各一兩),桑白皮,木通,木香(各半兩),檳榔(一個),胡黃連(一分)

白話文:

炒漢防己和炙甘草,各一兩。

桑白皮、木通和木香,各半兩。

檳榔一個。

胡黃連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生薑少許,煎至五六分,分溫二服。(莊氏第十五候用此方)

治小兒疳氣,進飲食。

黃耆散

白話文:

治療小孩的疳氣,促進飲食吸收的方子如下:

[黃耆散]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上為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公克),用七分(約100毫升)的開水,加上少量的生薑,煎煮到剩下五六分(約75-50毫升),分成兩次溫和地服用。

注意:這是一則中醫古方,使用時請諮詢專業中醫師,並根據個體情況調整藥量與頻率。

黃耆,五味子,厚朴(薑汁炙),白朮,蒼朮,芍藥,甘草(炙),陳橘皮,乾薑,乾蠍,當歸(各一兩),木瓜(二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丹〕小兒吃泥。

白話文:

黃耆、五味子、厚朴(用薑汁炙烤過的)、白朮、蒼朮、芍藥、甘草(炙烤過的)、陳橘皮、乾薑、乾蠍、當歸(各一兩)、木瓜(二兩)

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甘草,白朮

白話文: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高熱、煩躁、口渴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病、肺熱、痢疾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腹脹、嘔吐、咳嗽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虛泄瀉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嘔吐等症狀。

上為散。煎服。

〔經〕治小兒吃泥及䑋肚。

膩粉一分,用沙糖搜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丸,瀉出土,瘥。(䑋如掌切脹也)

〔莊氏〕第十九候愛餐生米麵炭磚瓦,是脾胃疳。

蘆薈丸(治小兒驚風五疳)

白話文:

上為散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經方用來治療小孩吃泥土以及腹部脹滿的情況。

取膩粉一份,與沙糖混合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一丸,可以促使體內異物排出,病情好轉。(這裡的“䑋”指的是腹部脹滿)

莊氏提到的第十九種症狀是孩子喜歡吃生米、麵食、炭或磚瓦等非食物物品,這是脾胃疳積的表現。

蘆薈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和五種疳積)

蘆薈,胡黃連,牛黃,天竺黃,草龍膽,茯苓(各半兩),龍腦,麝香,人參,川大黃,雄黃(各一分),生犀(屑,二分)

白話文:

蘆薈、黃連、牛黃、天竺黃、草龍膽、茯苓(各10克),龍腦、麝香、人參、川大黃、雄黃(各2克),犀角(磨碎,4克)。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薄荷湯下,溫酒亦得,化下亦無妨。

白話文:

以上藥物研成末,煉成蜜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丸,用薄荷湯送服,溫酒也可以,化在水中服用也沒有問題。

小兒脾疳常吃泥土,日久遍身通黃,醫人不識,或呼為陰黃,宜服,虎睛丸

白話文:

小兒脾疳,經常吃泥土,時間久了,全身發黃,醫生不認識,有人把它叫做陰黃。應該服用虎睛丸。

虎睛(一個),牛黃(二錢),桔梗,麝香,胡黃連(各一錢)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前米飲下,日二服。

白話文:

虎睛一個,牛黃二錢,桔梗、麝香、胡黃連各一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在飯前以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