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七·脾臟部(上) (28)
集之七·脾臟部(上) (28)
1. 白膿痢
《嬰童寶鑑》論小兒腸寒,即下白膿腹痛。
《顱囟經》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膿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
青木香(一分),黃連(半兩)
白話文:
《嬰童寶鑑》提到小兒腸胃受寒,會導致排出白色膿液和腹痛。
《顱囟經》中治療孩子因寒引起的疳積和痢疾,症狀包括排泄物中有白色膿液、體重日漸減輕、不進食以及腹痛。
使用青木香(一分)和黃連(半兩)來治療。
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歲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歲五歲服二丸。藥性熱,不宜多服。忌生冷。《聖惠》收治冷熱痢,二物等分。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一歲以上的兒童,空腹時用溫水送服一丸,三到五歲的兒童服二丸。此藥性溫熱,不可多服。服用此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聖惠方》中記載,此藥可治療冷熱痢疾,兩種藥材等量使用。
《葛氏肘後》,雞子餅,療小兒秋夏暴冷痢,腹脹,乍寒乍熱,白帶下。
白話文: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雞蛋餅,治療小兒在秋夏季節突然發生的腹瀉,腹脹,忽冷忽熱,白帶下。
上,用雞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絹篩,合雞子黃白共搗研調,熬令熟,如常雞子餅,兒年一歲,一食半餅,日再,不過二餅即瘥,兒大倍作。凡羸弱不堪與藥,宜與此餅。
白話文:
取一隻雞蛋,一丸研碎的胡粉,用絹篩過濾均勻。將雞蛋黃和蛋白攪拌均勻,煮熟後做成雞蛋餅。一歲的孩子每天吃半塊餅,一天兩次,最多不要超過兩塊餅,病就可以治癒。孩子長大後,可以加倍服用。凡是虛弱到吃不下藥的孩子,都可以服用這種雞蛋餅。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兒純膿白痢,其效如神。脂附丸
大附子(一枚)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提到治療成人和兒童的純膿白色痢疾,效果非常好。有一個叫做脂附丸的方劑。
需要大附子一顆。
上,先用豬膏擄成油半盞許,蘸前件附子,令裂,澇出,放冷,削去皮臍,碾為細末,以棗肉和丸。大人如梧子大。小兒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飲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首先,用豬油融成油,半茶杯左右,然後沾取前面準備好的附子,使附子裂開,流出裡面白色的汁液後,讓它放涼,削去附子的皮臍,研磨成細末,再與棗肉和成丸狀。成人的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兒童的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可服用到十五到二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朱氏家傳》治小兒白膿冷痢,臍下絞痛。
訶子皮,青木香(各等分)
上件,併為末,以粳米飯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丸。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附子散,治小兒疳痢,多有白膿,腹內㽲痛。
白話文:
《朱氏家傳》中提到治療小兒白膿冷痢和肚臍下方絞痛的方法是使用等量的訶子皮和青木香。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粳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米湯送服五丸。
長沙的一位醫生丁時發傳了一個附子散的方子,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引起的痢疾,這種病症常伴有白色的膿液和腹部疼痛。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龍骨,赤石脂(各半兩),密陀僧,黃丹,胡粉(炒),烏賊魚骨(燒灰),赤芍藥(各一分)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米飲下,一日三服。
白話文:
附子(以炮製、去皮尖,用一枚),龍骨、赤石脂(各半兩),密陀僧、黃丹、胡粉(炒熟去浮粉),烏賊魚骨(燒成灰),赤芍藥(各一分)。
2. 純血痢
巢氏云:小兒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也。《聖惠》夫小兒血痢者,由熱毒折於血,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經絡,通行臟腑,常無停滯,若為毒熱所乘,遇腸虛,血滲入於腸,則成血痢也。《寶鑑》小兒腸熱,即痢下鮮血,一如腸風。《外臺·廣濟》療小兒熱毒血痢方。
白話文:
巢元方說:小孩子的痢疾,如同膏狀的膿血,這是赤痢,腸胃非常虛弱,腸間的脂肪與血液都流下,所以會下痢膏血。《聖惠方》說:小孩子會血痢,是因為熱毒損害了血液,血液進入大腸而引起的。血液隨著氣血循環在經絡中,流經五臟六腑,通常不會停留,如果受到毒熱的侵襲,遇到腸胃虛弱,血液滲入腸胃,就形成了血痢。《寶鑑》說:小孩子腸胃有熱,就會痢疾下鮮血,就像腸風一樣。《外臺·廣濟》有治小兒熱毒血痢的方子。
犀角(十分),地榆(六分),蜜(三分),地麥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
白話文:
-
犀角(10份)
-
地榆(6份)
-
蜂蜜(3份)
-
地麥草(5合)
蔥白(三兩),香豉(三合),梔子(綿裹,七枚),黃連(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臺·劉氏》療小兒血痢方。
白話文:
-
蔥白(三兩):新鮮的蔥白,三兩(約15克)。
-
香豉(三合):發酵過的黑豆,三合(約15克)。
-
梔子(綿裹,七枚):梔子的果實,用棉布包裹,七枚。
-
黃連(一兩):黃連的根部,一兩(約3克)。
地榆,黃柏,黃連,黃芩(各六分),馬藺子(二分),茜根(一兩),生薑(三分)
白話文:
地榆、黃柏、黃連、黃芩各六克,馬藺子二克,茜根十五克,生薑三克。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與一合至二合為度。
〔陳藏器〕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痢血方
上,並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水犀也。
《食醫心鑑》治小兒血痢方
上,取生馬齒莧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飲之。
《聖惠》治小兒血痢煩熱口乾腹痛。黃連散
白話文:
將以上中醫古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如下:
上述七種藥材,切好。用兩升水煮至剩下一升,分次服用。根據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每次服用一到兩合。
陳藏器提供了一個治療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和痢血的方子。
上方提到的所有草藥,都應當用水犀根汁一起煮後服用。如果使用生長在水中的水犀,效果會更好。
《食醫心鑒》中記載了治療小兒血痢的方法。
取新鮮馬齒莧絞出的汁液一合,加入一匙蜂蜜,空腹時飲用。
《聖惠方》中提到了一個治療小兒血痢伴有煩躁發熱、口乾、腹痛的黃連散。
黃連(去須,微炒),犀角(屑),白蘘荷根,黃芩,蔓青根,吳藍(各一兩),白頭翁(三分),甘草(炙微赤,銼),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稍微炒過),犀角(切成碎屑),白蘘荷根、黃芩、蔓青根、吳藍(各一兩),白頭翁(三分),甘草(烤到微紅,切碎),當歸(切碎,稍微炒過。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血痢不瘥,馬齒菜汁粥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量,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水量,然後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後服用。
《聖惠》中治療小兒血痢不止的馬齒菜汁粥方。
馬齒菜汁(一合),蜜(半合),粟米(一合)
白話文:
馬齒菜汁(一杯),蜂蜜(半杯),粟米(一杯)
上,以水一大盞煮作粥,後入二味和調,食前服之。
〔張渙〕水蓼丹,治血痢疳瘦。
白話文:
先用一大碗水煮成粥,然後加入其他兩味材料調和,在用餐前服用。
張渙的水蓼丹,用來治療血痢和疳瘦。
蛇蛻皮(燒灰),雞頭殼(燒灰存性。各一兩),胡黃連,水蓼(各半兩。以上各搗羅為細末,次用),硃砂(半兩),真蘆薈,牛黃,粉霜(各細研,一分)
白話文:
蛇蛻皮燒成灰,雞頭殼燒成灰色。各一兩,胡黃連,水蓼各半兩。以上各研成細末,然後用硃砂半兩,真蘆薈,牛黃,粉霜各研成細末,共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再研細,軟飯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張渙〕治熱乘於血,滲入腸胃,其病則赤。黃連丹,方
白話文:
將上述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再次研磨細膩,並與米飯和在一起,如黍米般大小。每次服用五粒至七粒,用麝香湯送服。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藥量,不限服用時間。
黃連(去須,二兩),當歸(洗,焙乾,一兩),白頭翁,蔓青根(湯洗,焙乾。各三分),木香,川楝子(麵裹、炮。各半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鬚,二兩
-
當歸:洗淨,烘乾,一兩
-
白頭翁:三分
-
蔓青根:湯洗,烘乾,三分
-
木香:半兩
-
川楝子:麵裹,炮製,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茜根湯,治血痢不瘥。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粳米飯調和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張渙的茜根湯,用來治療血痢不愈。
茜根(銼),地榆(銼),黃連(去須),赤石脂,阿膠(炙熟。各一兩),甘草(炙),黃柏(各半兩)
白話文:
茜根(剁碎),地榆(剁碎),黃連(去掉鬚根),赤石脂,阿膠(烤熟,各一兩),甘草(烤過),黃柏(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厚腸丹,治血痢腸虛。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加入八分的水煎煮至剩下五分,去掉藥渣後放溫服用。
張渙的厚腸丹,用來治療血痢和腸虛的症狀。
黃連(去須),川楝子(各一兩),木香,阿膠(炙),吳茱萸(微炒),當歸(洗,焙乾。各半兩)
白話文:
-
黃連(去掉鬚):1 兩
-
川楝子:1 兩
-
木香:半兩
-
阿膠(烤過):半兩
-
吳茱萸(微炒):半兩
-
當歸(洗淨,焙乾):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聖效散,治血痢久不瘥。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粉。用粟米飯混合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在吃奶或飯前服用,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
張渙的聖效散,用來治療長期不愈的血痢。
赤石脂(燒赤),白龍骨,阿膠(炙。各一兩),訶梨勒皮,木香,乾薑(炮),黃連,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燒至赤色),白龍骨,阿膠(炙製後。各一兩),訶梨勒皮、木香、乾薑(炮製過),黃連,甘草(炙製後。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下,食前。
〔張渙〕,必效丹,治血痢頻並。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煎煮的小米湯調服,在飯前服用。
張渙的必效丹,用來治療頻繁的血痢。
川黃連(去須,二兩),大棗(半升),乾薑(一兩),白礬(半兩)
白話文:
川黃連(除去細毛,二兩),大棗(半升),乾薑(一兩),白礬(半兩)。
上件,用瓦器盛,鹽泥固濟,留一竅子,以木炭火燒,煙息為度,取出,搗羅為末,白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要使用瓦器盛裝,用鹽泥封好,留下一個小孔,用木炭火燒,直到冒煙為止,取出藥材,搗碎至成末,加入白麵粉糊,搓成如同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沖服。服藥的劑量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
〔錢乙〕附方,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赤芍藥(四錢)
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粒,食前米飲送下。大者,加丸數。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方
白話文:
錢乙提供的附方,用來治療小兒熱痢伴有下血的症狀。
需要黃柏(去皮)半兩、赤芍藥四錢。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米飯混合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二十粒,在吃飯前用米湯送服。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增加服用的丸數量。
上用宣連為末,以雞子搜作餅子,炭火煆令通赤,便蓋著勿令泄氣,候冷,細研。空心米飲下半錢,大人一錢。以意加減服。
白話文:
將宣連研成粉末,用雞蛋和好做成餅子,用炭火烤直到通紅,然後蓋起來不要讓氣體泄漏,等它冷卻後磨成細粉。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半錢,成年人一錢。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增減服用劑量。
又方
上,只用熟水調下好鬱金末半錢。
《吉氏家傳》,地榆散,治小兒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訶子(五個,炮、去皮),陳槐,黃連(各一錢,炒)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下。
白話文:
又有一個方子:
只需要用開水調服鬱金粉末半錢。
《吉氏家傳》中的地榆散,可以治療小兒長期不愈的血痢。
所需材料:地榆(一分,炒過),訶子(五個,炮製後去皮),陳槐花,黃連(各一錢,炒過)。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陳米煮的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