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七·脾臟部(上) (27)
集之七·脾臟部(上) (27)
1. 冷痢用溫熱藥
〔海藏〕治白痢,用四君子等分,加乾薑減半,入粟米少許,同煎。
白話文:
〔海藏〕治療白痢,使用四君子湯等分,再加入減半的乾薑,加入少量的粟米,一起煎煮。
大順飲(見吐)
養臟湯,主生津益氣,溫腸止痢。
白話文:
大順飲(用於治療嘔吐)
養臟湯,主要作用是生津液、補益元氣,溫暖腸胃,止瀉痢。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二錢半),白芍藥,白朮(各半兩),南木香,肉桂(去粗皮。各一錢),肉豆蔻,罌粟殼(去蒂,銼,蜜水炒),訶子肉(各一錢半)
白話文: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二錢半。白芍藥、白朮,各半兩。南木香、肉桂(去粗皮),各一錢。肉豆蔻、罌粟殼(去蒂、銼、蜜水炒)、訶子肉,各一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入倉米同煎。
《廣濟》療客冷白痢。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咀嚼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兩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煎至七分滿,空腹時溫熱服用。或者可以加入一些米一同煎煮。
《廣濟》用來治療因外邪引起的白色痢疾。
人參(六分),厚朴(炙),甘草(炙。各四分),茯苓,桔梗(各五分),粱州櫸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嬰孺》治五六歲兒冷痢。
白話文:
人參(六分量),厚朴(以火烤炙過的),甘草(以火烤炙過的,各四分量),茯苓,桔梗(各五分量),粱州櫸皮(八分量,用火烤炙過的)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分),赤石脂,厚朴(炙),乾薑,酸石榴皮(各二分)
白話文: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錢),赤石脂、厚朴(炙)、乾薑、酸石榴皮(各二錢)。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雄朱散,治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並,日夜疼痛,不可忍。
白話文:
將水三升半加入藥材中,煎煮到剩下約一升六合的量,然後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大約是一頓飯的時間。
雄朱散用來治療小兒腸胃虛冷引起的頻繁腹瀉以及日夜疼痛難忍的情況。
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煆。各一錢)
白話文:
雄黃(一分,研磨細膩,用水飛過),乳香(研磨細膩),白礬(煅燒。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下。一日三服。
玉脂散,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嬰兒用一小撮,二至三歲的幼兒用半錢。用陳米煮的粥調服。每天服用三次。
玉脂散用來治療因寒引起的痢疾,症狀包括大便顏色發青,嚴重時還會有膿液。
白石脂,當歸(洗,焙乾),丁香,白朮(炮。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生薑汁製。各半兩)
白話文:
白石脂、當歸(洗淨,烘乾)、丁香、白朮(炮製。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生薑汁製。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白痢艾湯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湯調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治療白痢的艾湯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乾薑(炮),木香,訶梨勒皮(炮。各半兩)
白話文: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乾薑(炮製)、木香、訶梨勒皮(炮製,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養臟湯,治白痢頻並。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滿一杯,加入少量粟米,煎煮至水量剩五分時,去掉渣滓,溫熱服用,在吃飯前服用。
養臟湯用來治療頻繁的白痢。
當歸(洗。焙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炮),龍骨(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洗淨,烘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炮製過),龍骨(每味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最大小加減。
《聖惠》治秋深冷痢不上,灸臍下二三寸動脈中、三壯,炷如麥。
白話文:
將材料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再放入少量的生薑和粟米,煎煮至剩下五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在吃奶或飯前服用。根據病情輕重可以調整用量。
《聖惠》中提到治療秋深時節因寒冷引起的痢疾不愈的情況,可以在肚臍下方二到三寸處找到動脈,進行艾灸,使用如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
2. 寒熱雜合
香連丸,治赤白下痢。煩渴作痛。
白話文:
香連丸可以治療紅白痢疾,以及由此引起的煩躁口渴和疼痛。
南木香(半兩,不過火),淨黃連(一兩,銼,用茱萸炒,仍去茱萸),烏梅肉(二錢半,薄切,用屋瓦,慢火焙乾)
白話文:
- 南木香(半兩,不要炒過火)
*淨黃連(一兩,先銼成小塊,再用茱萸炒過,最後把茱萸去除) *烏梅肉(二錢半,先切成薄片,再用屋瓦和慢火焙乾)
上為末,用阿膠半兩,銼碎,炒脹,水化為糊,候冷,入乳缽內同前藥末亭分杵勻,丸作麻仁大。赤痢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甘草湯空心下。
白話文:
上述的末方,取用阿膠半兩,敲成碎塊,炒至膨脹,加水煮成糊狀,待冷卻後,放入乳缽中與之前藥末一分為三,均勻搗勻,製成麻仁大小的丸劑。紅色痢疾的患者,每次服用三十三丸到七十七丸,空腹服用,搭配甘草湯送服。
白痢丸數同前,白薑湯空心下。赤白交作溫米清湯空心咽服。
金粟丸,治下痢赤白,水穀不化。
白話文:
白痢丸的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用白姜湯空腹服用。如果赤痢和白痢交替出現,可以用溫米清湯空腹吞服。
金粟丸用於治療紅白相間的痢疾,以及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
淨黃連(一兩),川芎,枳殼(制),穀芽(淨洗,焙乾),赤茯苓(去皮),白芷,南木香(各半兩),神麯(一兩,別研為末,作糊)
白話文:
-
淨黃連(一兩):淨化過的黃連,重量為一兩。
-
川芎:川芎草的根莖,重量為半兩。
-
枳殼(制):經過炮製過的枳殼,重量為半兩。
-
穀芽(淨洗,焙乾):經過清洗和烘乾的穀芽,重量為半兩。
-
赤茯苓(去皮):去除外皮的赤茯苓,重量為半兩。
-
白芷:白芷的根莖,重量為半兩。
-
南木香:南木香的木塊,重量為半兩。
-
神麯(一兩,別研為末,作糊):神曲,重量為一兩,研磨成細末,加入水調成糊狀。
上,除木香別銼,不過火,餘六味焙,入木香同為末,用神麯末煮糊丸,粟谷大。每服七十丸至百丸,空心溫米清湯下。或不拘時。
白話文:
在藥材中,除了木香不用搗碎,不要經過火烤之外,其餘六味藥材須要烘烤,然後與木香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酒麴末煮糊做成丸劑,大小如同穀粒。每次服用70至100粒,空腹時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或是不拘泥於服藥的時間。
白附香連丸,治腸胃氣暴傷,乳哺冷熱相雜,渴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
黃連,木香(各一錢),白附尖(二個)
上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白話文:
白附香連丸,用於治療腸胃突然受傷,餵養時冷熱食物混雜導致的口渴、痢疾(無論是紅痢還是白痢),腹部不適伴有急迫感和沈重感,腹痛且症狀時有加劇,日夜頻繁發作,以及乳食攝入量減少的情況。
黃連和木香各取一錢,白附子尖兩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飯製成如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到二三十丸,以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每天夜裡和白天各服用四到五次。
豆蔻香連丸,治泄痢,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切痛,立效如神。
白話文:
豆蔻香連丸,用於治療腹瀉,無論是寒性、熱性、赤痢、白痢,還是陰陽失調引起的,腹痛、腸鳴、絞痛等症狀,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黃連(炒,三分),肉豆蔻,木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粟米飯丸,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飲下。
木香丸,治小兒泄瀉青白,膿血相雜。
黃連(吳茱萸同炒,去茱萸,一兩),肉豆蔻(煨,二個),木香(一錢)
白話文:
黃連(炒過,三分),肉豆蔻,木香(各一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粟米飯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到二三十丸,一天夜裡共服四次,在吃飯前用米湯送下。
這個木香丸是用來治療小兒青白色洩瀉伴有膿血的情況。
黃連(與吳茱萸一起炒,然後去掉吳茱萸,用量是一兩),肉豆蔻(煨過,兩個),木香(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飲下。白痢,厚朴湯下。空心服。
白話文:
(藥方)上藥為細末,用麵糊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赤痢,用粟米粥送服。白痢,用厚朴湯送服。空腹服用。
小香連丸,治冷熱腹痛,水穀利,腸滑。
木香,訶子肉(各一分),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頻服之。
〔吉氏〕香連丸,治赤白痢。
黃連,木香,訶子皮(各一兩),肉豆蔻(二個),子芩(半兩)
上末,蜜丸綠豆大。空心煎醋漿湯下,大人十丸,小兒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薑蜜湯下。
白話文:
小香連丸,用於治療因寒熱引起的腹痛、腹瀉和腸滑。
成分包括:木香和訶子肉各一份,黃連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到三五十丸,在飯前頻繁服用。
吉氏香連丸,用於治療赤白痢疾。
成分包括:黃連、木香、訶子皮各一兩,肉豆蔻兩個,子芩半兩。同樣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成人空腹時用煎醋漿湯送服十丸,兒童五丸;在日中再次服用,這次則用煎姜蜜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