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2)

1. 預防

上,用蜜調下。或將鴿子及鳩煮熟,以辰砂搽上,令兒服之亦可。屢試有驗。

秘傳保嬰丹

真紫草(去蘆,酒洗,勿犯鐵器),纏豆藤(燒灰、存性。各四兩,二味為君),升麻(取新者鹽水炒,引下,不使侵肺氣),川防風(去蘆及叉),荊芥穗(去梗),牛蒡子(炒。

各二兩,四味為臣),真天竹黃,蟾酥(自取,勿用赤眼者),真牛黃(三味各一錢二分),大硃砂(麻黃紫草荔枝殼煮過,就將其湯飛研、取淨末三錢四味為佐),甘草梢(去皮,二兩和),赤小豆,黑小豆,綠豆(各四十九粒,炒、勿令焦三味為使)

上,各取細末和勻,另用紫草三兩,入水三碗煎,去滓,熬成膏半碗,入生砂糖半碗,和劑為丸如芡實大,另用飛過硃砂為衣。未出痘之先,濃煎甘草湯,每服,小兒磨一丸,大人二丸。如已發熱之時,生薑湯磨服,厚蓋取汗,多者可少,少者可無,大有神效。

袁氏痘前治法,凡欲治痘,須在未發之先,預識其證而分別用藥,重者可輕,輕者必愈,但未痘而愈,則醫者無功,故多不肯盡心,及其既發,又無及矣,仁者須以救生保嬰為心,寧我無功,不可使嬰兒失命,備陳十八證治法於後。

孩兒未痘之先,感冒風邪,身中火烙,頭痛自汗,咳嗽不已,傷寒未愈而痘隨出焉,痘家謂之猿猴跳鎖。傷寒之後,元氣囂漓、須滋陰補血,解熱疏風,有滋陰三寶散可服。

滋陰三寶散

當歸,黃耆,生地,白茯苓,芍藥,川芎,橘紅,甘草,防風,玄參,麥門冬(二味加倍)

上銼細。薑棗煎。

有飲食不能樽節,暑濕不能護養,肚腹傷壞,泄瀉頻仍,飲食懶進,肢體羸瘦,愈未幾而痘隨出焉,痘家謂之觀音拂座。此與先泄而出痘者不同,平居無恙,忽泄而痘出,此則毒隨泄減,其痘反美,今久泄初愈而痘出,則脾虛元氣弱,如單服補藥,恐來虛脹,若冷藥則毫釐不可用者,只宜調脾,如四制白朮之類可也。

四制白朮散

白朮八兩,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麩皮炒,一分、壁土炒,揀淨,為末,量大小,乳酒調服。

患瘧之後,寒熱消爍,肌肉漸瘦,或乍愈而痘出,或帶瘧而患痘,名為馬馳劍道。多有濕熱釀成此禍,草果、常山斷不可用,即柴胡亦是劫藥,須參、苓、白朮,微加消食祛熱之藥,如八珍膏、衛元湯可用也。

八珍膏

人參(一兩),蜜(四兩),乳汁,梨汁(同熬)

上,加制過紫河車,酒服兩匙。

衛元湯

人參,白朮,全蠍,山楂,半夏,當歸,橘紅,枳殼,烏梅

上,薑棗煎,加乳服。

小兒才五六歲,元體薄劣,身發火熱,乾渴患嗽,疹出未幾而痘隨出焉,此太陰脾經症也,痘家謂之一葦航海。此與尋常先疹後痘者不同,凡先痘後疹者謂之逆,先疹後痘者謂之順,此則身弱發熱,原患嗽渴,又病疹初愈而痘隨後出,其勢頗危,須補陰、清肺、培脾,黃耆毫釐難犯,內托至奇湯可用也。

白話文:

預防

一開始,可以用蜂蜜調和後服用。或者將鴿子或斑鳩煮熟,塗上辰砂,讓小孩服用也可以,屢次試驗都有效果。

秘傳保嬰丹

真正的紫草(去除根部,用酒洗過,不要接觸鐵器),纏豆藤(燒成灰,保留藥性,各四兩,這兩味藥是主藥),升麻(選用新鮮的,用鹽水炒過,引藥下行,不讓藥性侵犯肺部),川防風(去除根部和分叉的部分),荊芥穗(去除梗),牛蒡子(炒過,各二兩,這四味藥是輔助藥),真正的天竹黃,蟾酥(自己取,不要用眼睛發紅的),真正的牛黃(這三味藥各一錢二分),大硃砂(用麻黃、紫草、荔枝殼煮過,然後用煮藥的湯汁將硃砂研磨成細末,取三錢,這四味藥是佐藥),甘草梢(去除外皮,二兩),赤小豆、黑小豆、綠豆(各四十九粒,炒過,不要炒焦,這三味藥是使藥)。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另外用三兩紫草,加入三碗水煎煮,去除藥渣,熬成半碗藥膏,加入半碗生砂糖,調和成藥丸,大小如芡實,再用研磨過的硃砂做外衣。在還沒出痘之前,用濃煎的甘草湯,每次服用,小孩磨服一丸,大人服用兩丸。如果已經發燒,用生薑湯磨服,蓋厚被子發汗,發汗多的可以少用藥,少的可以不用,效果非常神奇。

袁氏治療痘疹前的方法,凡是想要治療痘疹,必須在還沒有發病之前,預先了解病症並分別用藥,病情嚴重的可以減輕,病情輕微的一定會痊癒。但是,還沒出痘就治癒,醫生就沒有功勞,所以很多醫生不肯盡心盡力,等到痘疹發作,又來不及了。仁慈的人應該以救護生命、保護嬰兒為念,寧可自己沒有功勞,也不能讓嬰兒喪命。以下詳細列出十八種病症的治療方法。

小孩在還沒出痘之前,因為感冒風邪,身上發熱,頭痛自汗,咳嗽不停,傷寒還沒好,痘疹就跟著出現,痘疹專家稱之為「猿猴跳鎖」。傷寒之後,元氣耗損,需要滋陰補血,解熱疏風,可以服用滋陰三寶散。

滋陰三寶散

當歸,黃耆,生地,白茯苓,芍藥,川芎,橘紅,甘草,防風,玄參,麥門冬(這兩味加倍)。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生薑、紅棗煎煮後服用。

有些人飲食不節制,暑濕季節沒有好好保養,導致腹部損傷,經常腹瀉,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快要痊癒時痘疹就跟著出現,痘疹專家稱之為「觀音拂座」。這種情況與先腹瀉再出痘疹的情況不同,平時沒病,突然腹瀉後出痘疹,這是因為毒素隨著腹瀉減少,痘疹反而會長得好。現在是久瀉初癒後出痘疹,表示脾虛元氣弱,如果單純服用補藥,可能會導致虛脹,用寒涼的藥更是萬萬不可,只能調理脾胃,例如用四制白朮散。

四制白朮散

白朮八兩,分成四份,一份用砂仁炒,一份用糯米炒,一份用麩皮炒,一份用壁土炒,揀去雜質,磨成粉末,根據年紀大小,用乳汁或酒調和服用。

患過瘧疾之後,忽冷忽熱,肌肉逐漸消瘦,或者剛痊癒就出痘疹,或者帶有瘧疾又患上痘疹,稱為「馬馳劍道」。多數是因為濕熱造成的,草果、常山絕對不能用,連柴胡也是耗損元氣的藥,必須用人參、茯苓、白朮,稍微加上消食祛熱的藥,例如八珍膏、衛元湯可以使用。

八珍膏

人參(一兩),蜂蜜(四兩),牛奶,梨汁(一起熬煮)。

再加上處理過的紫河車,用酒送服兩匙。

衛元湯

人參,白朮,全蠍,山楂,半夏,當歸,橘紅,枳殼,烏梅。

用生薑、紅棗煎煮後,加入牛奶服用。

小孩子才五六歲,身體虛弱,身上發熱,口渴咳嗽,疹子剛出沒多久痘疹就跟著出現,這是太陰脾經的症狀,痘疹專家稱之為「一葦航海」。這和一般先出疹子後出痘疹的情況不同。一般來說,先出痘疹後出疹子稱為「逆」,先出疹子後出痘疹稱為「順」。現在是身體虛弱發熱,原本就咳嗽口渴,又剛得過疹子,痘疹隨後出現,情況非常危險,必須補陰、清肺、培脾,黃耆不能用,可以用內托至奇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