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七·脾臟部(上) (2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七·脾臟部(上) (26)

1. 熱痢用涼藥

海藏治赤痢用四君子加赤芍藥、當歸,入粟米少許同煎。

黃連解毒湯,治時疾三日,已汗解,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亦治熱痢。

黃連(三錢),黃柏(半兩),梔子(四個,擘),黃芩(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服。

潑火散,治中暑煩躁,發渴口乾,及治血痢。

青皮(去白),赤芍藥,黃連(去須),地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冷水調下。如蓄熱而氣血妄行,加甘草。

芍藥柏皮丸,治一切惡痢,窘痛膿血。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加枳殼。

寬腸枳殼散,順氣止痢。

甘草(六錢,炙),枳殼(去穰、炒,二兩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點服。

三黃熟艾湯,治積,臟腑下痢赤白,及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下熱痢,服諸藥多不止,宜服之。

黃芩,黃連,黃柏(各七錢半),熟艾(半雞子大)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地榆散,治瀉痢血痢。

地榆,訶子,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鹽米湯調下。有熱,加黃芩。

又方

地榆,訶子,厚朴(薑製。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棗煎服。

地榆飲,治冷熱痢,腹痛下痢,赤白頻並。

地榆,甘草,芍藥,枳殼(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白水煎。加黃連妙。

又方

地榆,烏梅,柏皮,甘草,當歸(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服。

川草散,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遠近。

川芎,白芷,甘草(半生半炙。各七錢),赤芍,當歸(酒洗),淨黃連(各五錢)

上,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白痢,白薑湯調。赤痢,甘草湯調。赤白痢,溫米清湯調。並空心服。

治熱痢備急方

用井花水調臘茶蜜,磨生薑,渴則飲之。

《本事》治小兒赤痢。

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聖惠方》治小兒中蠱下血)

治小兒屎血。

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一歲兒一日服令盡。

錢氏黃柏丸,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赤芍藥(四錢)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量兒加減。

梔子丸,治少小熱痢不止。

梔子(七枚),黃柏(三分),黃連(五分),礬石(四分),大棗(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外臺》子芩湯,療小兒熱痢。

子芩(十二分),知母,女萎(各六分),竹葉(切八分),黃柏,甘草(炙各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聖惠》梔子仁散,治小兒熱痢腹痛,心煩口乾,小便赤黃,不欲飲食。

梔子仁,當歸(銼、微炒。各半兩),黃柏,地榆(微炙,銼。各三分),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烏梅散,治小兒熱痢,但壯熱多渴,而痢不止。

烏梅(二枚,微炒,去核),黃連(去須,微炒),藍葉(各一分),犀角(屑),阿膠(搗碎,炒令黃燥),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形證》治赤痢,開胃散

白朮,茯苓,人參(各半錢),石蓮子(去皮殼心,十個)

上為末。藿香湯下半錢。

(孔氏)治赤白痢骨立。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升半,去滓,煎如餳,空腹服。

黃連例(錢氏法),加黃柏,為二聖丸(治疳)。加橘皮,為橘連丸(治疳)。加榆仁,為榆連丸(治疳)。加黃芩、大黃,為三黃丸(治積熱)。加阿膠、茯苓,為阿膠丸(治痢)。加訶子、木香,為小香連丸(治痢)。加豆蔻、木香,為豆蔻香連丸(治瀉)。加木香、白附子,為白附子香連丸(治痢)。加阿膠、當歸、乾薑,為駐車丸(治痢)。

白話文:

[使用涼藥治療熱性腹瀉]

海藏在治療紅色血痢時會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赤芍藥和當歸,再加入少量的小米一同煎煮。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持續三天的時節疾病,病人已經出汗,但仍感煩悶乾嘔,口乾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安睡,同樣也適用於熱性腹瀉的治療。

黃連、黃柏、梔子、黃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六分之一,去除藥渣後服用。

潑火散,用於治療中暑後的煩躁、口渴、口乾,以及血性腹瀉。

青皮、赤芍藥、黃連、地榆,這些藥材等量,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冷水送服。如果體內有熱氣導致血氣混亂,可以增加甘草。

芍藥柏皮丸,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嚴重腹瀉,伴有劇烈疼痛和膿血。

芍藥、黃柏、當歸、黃連,這些藥材研磨成末,滴水做成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用溫水送服。可增加枳殼。

寬腸枳殼散,有助於順暢氣息、止住腹瀉。

甘草、枳殼,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沸水沖泡服用。

三黃熟艾湯,用於治療因積滯導致的臟腑下痢,呈現紅白交錯,以及治療傷寒四五天後的大熱腹瀉,若服用其他藥物無效,適合使用此方。

黃芩、黃連、黃柏、熟艾,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六分之一,去除藥渣後溫服。

地榆散,用於治療腹瀉和血痢。

地榆、訶子、甘草,這些藥材等量,研磨成末,用鹽米湯調和送服。若有熱氣,可增加黃芩。

另一個方子:地榆、訶子、厚朴,這些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薑棗煎煮服用。

地榆飲,適用於冷熱交錯的腹瀉,伴隨腹痛和紅白交錯的下痢。

地榆、甘草、芍藥、枳殼,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煎煮。增加黃連更佳。

另一個方子:地榆、烏梅、柏皮、甘草、當歸,這些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煎煮服用。

川草散,用於治療腹痛和紅白交錯的腹瀉,不論是新舊病患。

川芎、白芷、甘草、赤芍、當歸、黃連,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根據病情,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白痢用薑湯調和,紅痢用甘草湯調和,紅白交錯的腹瀉用溫米湯調和,均需空腹服用。

治療熱性腹瀉的緊急方子:

使用井水調和蜜糖與生薑,口渴時飲用。

本事方中,用於治療兒童紅色血痢:

將青藍搗碎成汁,分成四次服用。

另一個方子,用於治療兒童血便:

甘草五分,用水六杯,煎煮至剩兩杯,去除藥渣,一歲兒童一天內需服完。

錢氏黃柏丸,用於治療兒童熱性腹瀉和下血:

黃柏、赤芍藥,這些藥材研磨成末,用飯混合做成芝麻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二十顆,飯前用米湯送服,依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梔子丸,用於治療兒童熱性腹瀉不止:

梔子、黃柏、黃連、礬石、大棗,這些藥材研磨成末,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丸,一天三次,夜晚兩次,若效果不明顯,可逐漸增加至十丸。

外臺祕要中的子芩湯,用於治療兒童熱性腹瀉:

子芩、知母、女萎、竹葉、黃柏、甘草,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分次服用,效果極佳。

聖惠方中的梔子仁散,用於治療兒童熱性腹瀉伴隨腹痛、心煩、口乾、小便呈紅黃色、不想吃飯:

梔子仁、當歸、黃柏、地榆、黃連,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用粥湯調和下半錢,一天三四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烏梅散,用於治療兒童熱性腹瀉,伴有高燒和口渴,且腹瀉不止:

烏梅、黃連、藍葉、犀角、阿膠、甘草,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一半,去除藥渣後放置溫暖,不限時間,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服用。

形證方中的開胃散,用於治療紅色血痢,有助於開胃:

白朮、茯苓、人參、石蓮子,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用藿香湯調和下半錢服用。

孔氏方,用於治療嚴重的紅白交錯腹瀉:

地榆一斤,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半,去除藥渣後濃縮至糖漿狀,空腹服用。

黃連的應用範圍(錢氏法),增加黃柏,做成二聖丸(用於治療疳積)。增加橘皮,做成橘連丸(用於治療疳積)。增加榆仁,做成榆連丸(用於治療疳積)。增加黃芩、大黃,做成三黃丸(用於治療積熱)。增加阿膠、茯苓,做成阿膠丸(用於治療腹瀉)。增加訶子、木香,做成小香連丸(用於治療腹瀉)。增加豆蔻、木香,做成豆蔻香連丸(用於治療腹瀉)。增加木香、白附子,做成白附子香連丸(用於治療腹瀉)。增加阿膠、當歸、乾薑,做成駐車丸(用於治療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