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一·初生門 (2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21)

1. 胎熱

兒在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降生之後旬日之間,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閉目赤,目胞浮腫,神困呵欠,呢呢作聲,遍體壯熱,小便赤色,大便不通,時復驚煩,此因胎中受熱,或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熏蒸胎氣,故有此證,若經久不治,則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自此而生,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使入於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然後以四聖散溫洗兩目,目開,進地黃膏、天竺黃散、及牛蒡湯、當歸散,亦令母服。

白話文:

小孩在母親胎中的時候,母親經常驚慌失措,或因吃了熱毒食物,出生後十天內,小孩常有虛痰、氣急喘滿、眼睛閉合、眼皮紅腫、精神不振、打呵欠、哼哼唧唧的聲音,全身發熱,小便呈紅色,大便不通,時而煩躁。這是由於胎中受熱,或誤服溫熱劑,導致熱積存在體內,燻蒸胎氣,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出現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等症狀。應先用木通散煎服給母親服用,讓藥物通過乳汁進入小孩體內,讓小孩飲用,以通心氣,緩解煩熱。然後用四聖散溫洗兩眼,眼睛睜開後,服用地黃膏、天竺黃散及牛蒡湯、當歸散,也要讓母親服用。

凡有胎疾,不可求速效,當先令乳母服藥,使藥過乳,漸次解之,百無一失,若即以涼藥攻之,必生他病。乳母、仍忌辛辣酒面,庶易得安,不致反覆。

白話文:

凡是胎兒患有疾病,不能求速效立癒,應當先讓乳母服用藥物,使藥物通過乳汁,逐漸解除了胎疾,這樣可以百分之百地成功,如果立即使用寒涼性藥物攻治,必定會產生其他疾病。乳母,仍然忌食辛辣酒類和麵食,這樣才能容易康復,不會反覆發作。

生地黃湯,(湯氏)治小兒在胎時,因母有熱,或恣飧酒面熱毒之物,傳於胎中,令兒生下面赤眼閉,身體壯熱,哭聲不止,口熱如湯,乃胎熱之候也。

白話文:

生地黃湯(湯氏),可用於治療小兒在胎兒時期,因母親有熱症,或暴飲暴食辛辣烈酒,使顏面發熱生毒,傳到胎兒體內,導致嬰兒出生時面部發紅和眼睛閉合,身體發熱,不停地哭鬧,口內燥熱如同滾燙的湯水,這是胎兒體內熱症的徵兆。

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栝蔞根

白話文:

  • 生地黃:又稱玄參,為脣形科植物玄參的全株。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血虛、津液不足等症狀。

  • 赤芍藥:又稱芍藥,為芍藥科植物芍藥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疼痛、婦科疾病等症狀。

  • 川芎:又稱芎歸,為繖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疼痛、月經不調、頭痛等症狀。

  • 當歸:又稱血參,為繖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便祕等症狀。

  • 栝蔞根:又稱絲瓜根,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利尿通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肺熱、尿路感染、便祕等症狀。

上件等分,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煎六分。產婦亦可服,以些少抹入兒口中。

木通散,主小兒上膈熱,小府閉,諸瘡丹毒。母子同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等量配好,切碎。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一碗,煎至六分。產婦也可以服用,並用少量塗抹在嬰兒口中。

木通散,主治小兒上部熱症,小便不通,各類瘡癰丹毒。母親和嬰兒可以一同服用。

木通,地萹蓄(各半兩),大黃,甘草,赤茯苓(各三錢),瞿麥,滑石,山梔子,車前子,黃芩(各貳錢半)

上,水一鍾,燈心三莖,或入薄荷同煎。

釀乳法

白話文:

木通、地萹蓄(各 10 公克),大黃、甘草、赤茯苓(各 1.5 公克),瞿麥、滑石、山梔子、車前子、黃芩(各 1.25 公克)。

豬苓(去黑皮),澤瀉,赤茯苓(去皮),天花粉,茵陳,生甘草,生地黃,山梔(去殼)

白話文:

豬苓(去黑皮):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淋病、溼熱黃疸等症。

澤瀉:利尿通淋,滲溼消腫,清熱除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等症。

赤茯苓(去皮):利尿滲溼,健脾益氣,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氣虛乏力等症。

天花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用於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皮膚乾燥等症。

茵陳:清熱利溼,退黃消腫,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水腫、痢疾等症。

生甘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用於脾虛泄瀉、氣短乏力、咳嗽喘息、瘡瘍腫痛等症。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退虛,用於陰虛發熱、盜汗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祕等症。

山梔(去殼):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用於熱病煩渴、黃疸、痢疾、瘡瘍腫毒等症。

上,銼散。用水煎,食後令乳母捏去宿乳,卻服此藥。

甘豆湯,治小兒胎熱。

白話文:

先用銼散。用水煎煮,飯後讓乳母擠掉舊奶,再服用此藥。

甘豆湯,用於治療小兒胎熱。

甘草(一錢),黑豆(二錢),淡竹葉(七莖)

上㕮咀。用水一鍾,入燈心七莖煎,不拘時候服。

四聖散,主芽兒胎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白話文:

甘草(五公克),黑豆(十公克),淡竹葉(七莖)

燈心,黃連,秦皮,木賊,棗子(各半兩)

白話文:

燈心、黃連、秦皮、木賊、棗子各取半兩。

上,水一鍾,煎,澄清去滓,無時起洗,兩目自開。後服地黃膏。

地黃膏,治胎熱。

山梔仁,綠豆粉(各一兩半),粉草(六錢)

白話文:

先用一杯水煎煮,煮沸後澄清去掉渣滓,隨時可以用來清洗,兩眼自然會睜開。之後服用地黃膏。

地黃膏,用於治療胎兒熱症。

使用山梔子仁、綠豆粉(各一兩半),甘草粉(六錢)。

上為末,用生地黃爛杵一兩半,和好蜜一兩半,以薄瓦器盛,在銅銚中煮成膏,如稀糊相似,候冷,停分入前藥末,同在乳缽內再研,勻芡實大。每以半丸,麥門冬湯化服。

白話文: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後,再加入一兩半搗爛的生地黃和一兩半的蜂蜜,攪拌均勻,放入薄瓦器皿中,置於銅鍋中煮成膏狀,類似稀糊狀。等膏狀物冷卻後,將它分批加入前述藥粉,一起放入乳缽內研磨均勻,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半丸,以麥門冬湯送服。

天竺黃散(見口瘡),牛蒡湯(見咽喉),當歸散(見潮熱),清胃散(見雜病牙齒門)

薛氏,治胎熱用此。

白話文:

  • 天竺黃散(用於口瘡):使用天竺黃、黃柏、牛蒡子、訶子、甘草等藥材配製的散劑。

  • 牛蒡湯(用於咽喉疾病):使用牛蒡子、金銀花、菊花、薄荷等藥材配製的湯劑。

  • 當歸散(用於潮熱):使用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等藥材配製的散劑。

  • 清胃散(用於雜病牙齒):使用黃連、黃柏、山梔子、石膏等藥材配製的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