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七·脾臟部(上) (14)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七·脾臟部(上) (14)

1. 風痰吐

青州白丸子,治一切風痰,小兒驚風。

天南星(生),白附子(生。各三兩),川烏頭(去臍尖皮,生,五錢),半夏(去皮,生,七兩)

白話文:

天南星(生的),白附子(生的。各三兩),川烏頭(去掉臍尖和外皮,生的,五錢),半夏(去掉皮,生的,七兩)

上,用井花水浸,次日早再換新水,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曬乾,為細末,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如綠豆大。小兒驚風,薄荷湯調下。和蘇合香丸服名蘇青丸

白話文:

將井花水倒入中藥材中浸泡,第二天早上換新水,春天浸泡五天、夏天浸泡三天、秋天浸泡七天、冬天浸泡十天,然後曬乾,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粉煮粥,待粥清澈後,做成綠豆般大小的丸藥。小兒驚風時,用薄荷湯送服。與蘇合香丸一起服用,稱為蘇青丸。

半夏散,治小兒胃虛嘔吐,水穀不化。

半夏(一兩,泡七次),陳糯米(三錢)

銼散。姜五片,棗一枚,同煎。

〔錢氏〕鐵粉丸,治涎盛潮搐吐逆。

水銀(砂子,二錢),硃砂(一分),鐵粉,天南星(炮,去皮臍,取末。各一分),輕粉(二分)

白話文:

  • 水銀(又稱砂子,二錢)

  • 硃砂(一分)

  • 鐵粉(一分)

  • 天南星(炮製,去除皮和臍,取粉末。各一分)

  • 輕粉(二分)

上同研水銀星散盡為度。薑汁糊丸,如粟米大。煎生薑湯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無時。

白話文:

先將水銀研磨,讓水銀完全分散消失為止。再將水銀與薑汁混合後,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劑。然後煎煮生薑湯,於任何時間,服用 15 到 30 顆丸劑,以湯送服。

茯苓半夏湯,治諸嘔噦心下堅痞,膈間有痰水眩悸。

半夏(湯泡,五錢),白茯苓(二兩,去皮)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去滓熱服,不拘時。

二陳湯,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白話文:

《二陳湯》,治療痰飲為患,可能有嘔吐噁心、頭眩心悸、中脘不快、發為寒熱等症狀,也可能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脾胃不和而引起的。

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錢),白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炙)

白話文:

  •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

  • 橘紅(各五錢)

  • 白茯苓(三錢)

  • 甘草(一錢半,炙)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

白附飲,治肝風克脾土,痰涎壅盛,和飲食吐出,蓋風能生痰,痰壅其食,故吐出。

白話文:

白附飲,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剋制脾土,導致痰涎壅盛,和食物一起吐出。這是由於風能生痰,痰液堵塞食物,所以吐出。

附子,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川烏(去皮臍,生用),天麻(明亮者),陳皮(去白),南木香全蠍(去尾尖毒),殭蠶(去絲),丁香(各二錢)

白話文:

白附子、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川烏(去皮臍,生用)、天麻(明亮的)、陳皮(去白)、南木香、全蠍(去除尾尖毒刺)、殭蠶(去除絲)、丁香(各二錢)

上件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慢火煎七分,作五次空心溫服。

2. 毒氣吐

巢氏云:春夏以湯與兒,腸胃脆弱,不勝藥勢,遂吐下不止,藥熏臟腑,煩懊頓乏,為中毒氣吐下。

千金藿香湯,治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藿香(一兩),生薑(三兩),青竹茹甘草(炙。各半兩),熱,加升麻半兩。

白話文:

藿香 ( 一兩 )、生薑 ( 三兩 )、青竹茹、甘草 ( 炙。各半兩 )、熱。加入升麻半兩。

上㕮咀。水二升,煮八合,服一合,日二。

〔王氏〕消奶毒,令兒吃乳,無毒有毒亦解。

升麻(半兩),大麻子(破,一合)

上二味酒浸,每日早晨與奶子一盞吃了,要乳時須先捏去些小,方與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