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七·脾臟部(上) (8)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七·脾臟部(上) (8)

1. 除濕

胃苓湯,治腸胃受濕,嘔吐泄瀉。

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炒。各等分),桂(少許)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水燈心陳皮煎湯調下。若停食吐瀉,小便短少,腹脹作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

白話文:

胃苓湯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腸胃受到濕氣侵擾,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藥材組成包括: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炒過)。這些藥材都使用相同的份量,另外再加入少許的桂枝。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的藥粉,用生薑水、燈心草、陳皮一起煎煮的湯來調和服用。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導致嘔吐腹瀉、小便量少、腹脹疼痛,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幫助身體排除濕氣、利小便。之後再服用六君子湯來調養脾胃。

2. 治痰

半粟散,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湯浸,切、焙,一兩),陳粟米(三分,陳粳米亦得)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薑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白附丸(痰涎)

白話文:

半粟散,治療小兒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疾病,以及治療寒痰。

藥材: 半夏(用湯浸泡過,切片、烘乾,一兩),陳年粟米(三分,用陳年粳米也可以)

製法: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大碗半,加入生薑十片,一起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溫服。

白附丸(主治痰涎)

3. 宿食

錢氏云:吐瀉,乳不化,傷食也,宜下之。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飲。錢氏見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㿠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㿠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必肌膚不壯,不奈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恣酒欲,若不保養,不過壯年也,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者,傷食也。

又虛怯不可下,下之,虛入肺則嗽,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為微有食也。如傷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若實食在內,亦可下也,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者。〔曾〕錢氏曰:吐乳瀉黃,是傷熱乳,吐乳瀉青,是傷冷乳,皆當下之,此迎奪之法也。

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脾經積滯未除,再為飲食所傷,不吐則瀉,不瀉則吐,宜以三稜散化積,守胃散和中。

〔丹〕小兒吐瀉黃疸。

三稜,蓬朮,陳皮,青皮,神麯,麥芽,黃連,甘草,白朮,茯苓

上為細末。生薑燈心湯調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

消積丸,治小兒吐瀉,大便酸臭。

丁香(九個),砂仁(十二個),巴豆(二個),烏梅肉(二個)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溫水送下。

白話文:

錢氏說:吐瀉、消化不良、是食物損傷引起的,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馮承務的兒子五歲,出現吐瀉、發高燒、不想吃喝的症狀。錢氏看到他眼睛裡的黑色部分很少,白色部分很多,臉色蒼白,說這個孩子一定體弱多病。臉色蒼白代表精神虛弱,黑色部分少代表腎氣不足。黑色部分屬於水,本來就虛弱,所以才會多病。即使長大成人,也一定肌肉不發達,經不起寒冷或炎熱,容易虛弱也容易實證,脾胃也很虛弱。更不可以放縱酒色慾望,如果不保養,壽命不會超過壯年。臉色常常沒有精神光澤,就像婦女失血一樣。現在又吐又拉,不吃東西還發高燒,是食物損傷引起的。

但是虛弱的人不可以瀉下,如果瀉下,虛邪進入肺就會咳嗽,進入心就會驚恐,進入脾就會腹瀉,進入腎就會更加虛弱。只能用消積丸慢慢磨化積食,因為只是稍微有點積食。如果積食很嚴重,就可以瀉下,不瀉下就會形成積癖。如果真的是食物積在體內,也可以瀉下。瀉下之後,補養脾胃一定會痊癒,根據虛實的情況,沒有不見效的。[曾]錢氏說:吐奶瀉黃色,是吃了熱性的奶造成的;吐奶瀉青色,是吃了寒性的奶造成的,都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這是奪取病邪的方法。

不如吃了熱性奶的用五苓散來疏導上逆的氣機,吃了寒性奶的用理中湯來溫養中焦,自然就能恢復健康。如果脾經的積滯還沒消除,又因為飲食而損傷,不吐就瀉,不瀉就吐,應該用三稜散來化解積食,用守胃散來調和中焦。

[丹]小兒吐瀉、黃疸。

三稜,蓬朮,陳皮,青皮,神曲,麥芽,黃連,甘草,白朮,茯苓

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燈心湯調服。如果因吃了奶或食物導致吐瀉,就加山楂。如果因為季節變化導致吐瀉,就加滑石。如果發燒就加薄荷。

消積丸,治療小兒吐瀉,大便酸臭。

丁香(九個),砂仁(十二個),巴豆(二個),烏梅肉(二個)

把以上藥材磨成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用溫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