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七·脾臟部(上) (6)
集之七·脾臟部(上) (6)
1. 身熱瀉黃多渴為熱宜涼劑
曾氏云:先吐而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吐來面赤,脈洪而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錢氏以吐瀉、身熱、瀉黃、多渴作熱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黃散相間服,在春冬用白朮散、大青膏相間服。
〔錢氏〕玉露散(方見前)
〔李剛中〕治夏秋吐瀉。
好黃連一兩,入虢丹一兩,炒丹焦,為細末,麵糊丸,如芥子,服二三十粒,壁土薑湯吞。更量數服,不妨。
〔丹溪〕治小兒周歲,吐乳腹瀉。
白朮,滑石末(各三錢),乾薑(一錢),陳皮,甘草(炙。各五分)
上為粗末。煎服。
白話文:
曾氏說:先嘔吐然後腹瀉的,是因為脾胃有熱,會呼吸急促、嘴唇紅,嘔吐時臉色會變紅,脈搏強而快,口渴想喝水,這就是熱證。錢氏認為,嘔吐、腹瀉、身體發熱、拉黃色稀便、口渴這些症狀,都是熱病,在夏天和秋天會用玉露散、益黃散交替服用,在春天和冬天會用白朮散、大青膏交替服用。
〔錢氏〕的玉露散(配方在前面已經提到)。
〔李剛中〕說,這個方子治療夏天和秋天的嘔吐腹瀉。
用好黃連一兩,加入煅燒過的虢丹一兩(將虢丹炒至焦黑),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用壁土煮的薑湯送服。可以根據情況多服用幾次,沒有關係。
〔丹溪〕說,這個方子治療一歲左右的小孩,吐奶和腹瀉。
用白朮、滑石粉各三錢,乾薑一錢,陳皮、炙甘草各五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然後煎煮服用。
2. 肢冷瀉青不渴為寒宜溫藥
曾氏云:先瀉而後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或白凍,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錢氏以吐瀉、身涼、瀉青、不渴作寒病,在秋以益黃散主之,在冬春以益黃散、大青膏相間服。
〔海〕吐利,四肢脹逆,腦門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藥、等分,煎服。
錢氏益黃散(見脾),萬安膏(見吐)
〔世〕,和胃丸,治吐瀉不止,欲生慢驚。
丁香,白朮(各一兩),半夏(五錢),藿香,蠍尾(各一錢)
上為末,薑汁打糊、為丸如小豆大。二歲兒三十丸,薑湯下。
理中湯,主溫脾暖胃,冷吐冷瀉,及胎氣虛,中寒腹痛。
人參(去蘆),白朮(各一兩),乾薑(炮),粉草(炙。各二錢半)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溫白湯空心調服。
理中丸,治吐利不止,米穀不化,手足厥冷。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或一二十丸,不拘時候。
金液丹,治吐利日久,脾胃虛損,手足厥冷,精神昏塞,多睡露睛,口鼻氣涼,欲成慢驚風。又治大人陽虛陰盛,身冷脈微,自汗吐利,小便不禁。
舶上硫黃(十兩,先飛煉去砂石,秤,研為末,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滿,水和赤石脂、鹽泥固封,曬乾,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滿,坐盒子在上,又以泥固濟訖,常以三斤火養三日三夜,足,加頂火一斤,煆成,冷,取藥)
上以柳木捶乳缽研為末。每服二錢,生薑米飲調下。多服取效。大人,藥末一兩,蒸餅一兩水浸,去水,餅和丸桐子大。曬乾,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空心下。
閻氏云:吐瀉虛極,當速生胃氣,宜與理中丸,並研金液丹末,煎生薑米飲調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氣已生,手足漸熱,然猶瘛瘲,即減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兼用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釣藤飲子之類,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論金液丹,見小兒吐利劇,氣已絕,服之得活者數人,須多服方驗。
〔錢〕,豆蔻散,治吐瀉煩渴,腹脹小便少。
舶上硫黃(一錢),滑石(五分),丁香,豆蔻(各半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張渙〕勻胃散,治三焦不調,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滿,甚則喘逆吐利,肌體痿黃。
甘草(炙一錢),藿香,白豆蔻,人參(各一兩),木香,乾薑(炮),厚朴(姜炙),丁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一錢,水一小盞,姜二片,煎六分,溫服。
〔王氏〕治吐逆兼吐利不止。
丁香,藿香(各一分),木香(一錢),硫黃(半兩,別研極細),滑石(二錢,研如粉)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米飲調下,量大小與之。如瀉,即用附子一枚重半兩者,炮去皮臍,為末,再用生薑汁搗成餅子,用白麵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將附子切焙,再搗羅為末。每吐兼瀉,即入附子末少許,如藥三之一,更量虛實,以米飲調下,神驗。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驚,宜速療之,如已成慢驚,兼金液丹與之。
助胃膏,治脾胃虛寒吐瀉等證。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乾山藥(一兩),肉豆蔻(四個,煨)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十丸,米飲化下。
白話文:
曾氏說:先拉肚子然後才嘔吐的,是因為脾胃虛弱寒冷,這種情況會先拉出像白水或白色果凍狀的稀便,嘔吐的量也不多,呼吸和緩、神情遲緩,額頭冒汗,把脈會感覺脈象沉而濡弱,這就是寒證。錢氏認為,嘔吐、腹瀉、身體發冷、拉出青色稀便、不口渴這些現象是寒病,秋天用益黃散治療,冬天和春天則輪流服用益黃散和大青膏。
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四肢腫脹且發冷、囟門凹陷,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藿香、丁香、芍藥,等量磨成粉末後煎服。
(這裡提到錢氏的益黃散、萬安膏,說明請參見相關章節。)
有人用和胃丸來治療嘔吐、腹瀉不止,以及可能引起的慢驚風。
和胃丸的成分是:丁香、白朮(各一兩)、半夏(五錢)、藿香、蠍尾(各一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理中湯,主要用於溫暖脾胃,治療因寒引起的嘔吐、腹瀉,以及因胎氣虛弱或受寒引起的腹痛。
理中湯的成分是:人參(去除蘆頭)、白朮(各一兩)、乾薑(炮製過)、甘草(炙烤過,各二錢半)。
將這些藥材切碎烘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溫開水空腹調服。
理中丸,主要用於治療嘔吐、腹瀉不止,消化不良,手腳冰涼等症狀。
理中丸的成分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炙烤過,各等份)。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也可以服用一、二十丸,不拘時間。
金液丹,主要用於治療長期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精神萎靡,嗜睡且眼睛半睜,口鼻氣息冰涼,可能引發慢驚風的病症。也用於治療成年人陽氣虛弱、陰氣旺盛,身體冰冷、脈象微弱,自汗、嘔吐腹瀉、小便失禁等症狀。
金液丹的製作方法是:用進口硫磺(十兩,先煉製去除雜質,稱重後磨成粉末,用砂盒盛裝,八分滿,用赤石脂、鹽和泥調和密封,曬乾,在露天埋入裝滿水的水罐,把裝藥的盒子放在上面,再用泥土密封,每天用三斤火加熱三天三夜,火候足夠後,再用一斤火在頂部加熱,冷卻後取出藥)。
將煉好的藥材用柳木杵在乳缽中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米湯調服。可以多服幾次以見效。成年人將藥末一兩,與一兩浸過水的蒸餅揉合,去除水分,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用米湯空腹送服。
閻氏說:嘔吐腹瀉虛弱至極時,應當快速恢復胃氣,宜服用理中丸,同時研磨金液丹粉末,用生薑米湯調和灌服,需要多服才能見效。等到胃氣恢復,手腳逐漸溫熱,但如果仍有抽搐,就減少金液丹一兩分,增加青州白丸子一兩分,一起研磨,像上述方法服用,同時服用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釣藤飲子之類的藥物,並經常餵粥。這樣即使是危急的病人,往往也能從死亡邊緣救活,十個中可以救活八九個。沈存中記載金液丹,說有小孩嘔吐、腹瀉嚴重,氣息已斷絕,服用後數人得以存活,一定要多服才能見效。
錢氏的豆蔻散,主要用於治療嘔吐腹瀉、煩躁口渴、腹脹、小便量少等症狀。
豆蔻散的成分是:進口硫磺(一錢)、滑石(五分)、丁香、豆蔻(各半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時間。
張渙的勻胃散,主要用於治療三焦功能失調、寒氣停滯在胸膈之間、嬰兒消化不良、胸悶腹脹,嚴重時會喘逆、嘔吐腹瀉、身體萎黃。
勻胃散的成分是:甘草(炙烤過,一錢)、藿香、白豆蔻、人參(各一兩)、木香、乾薑(炮製過)、厚朴(薑汁炙烤過)、丁香(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加兩片生薑,煎煮六分後,溫服。
王氏用來治療嘔吐和腹瀉不止的方法:
丁香、藿香(各一分)、木香(一錢)、硫磺(半兩,另外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滑石(二錢,研磨成粉末)。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米湯調服,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用量。如果腹瀉嚴重,就用一枚重半兩的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磨成粉末,再用生薑汁搗成餅狀,用白麵包裹後,用小火烘烤至麵熟,去除麵餅不用,只將附子切碎烘乾,再搗磨成粉末。每次嘔吐兼腹瀉,就加入少許附子粉末,約為藥量的三分之一,並根據虛實情況,用米湯調服,效果很好。如果嘔吐像水湧出來一樣,也能止住。嘔吐腹瀉不止,容易引起慢驚風,應當及時治療。如果已經發生慢驚風,就同時服用金液丹。
助胃膏,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助胃膏的成分是: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烤過)、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乾山藥(一兩)、肉豆蔻(四個,煨烤過)。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化開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