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七·脾臟部(上) (3)
集之七·脾臟部(上) (3)
1. 脾弱多困
丹溪云: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夫胃陽也,主氣,脾陰也,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清氣上升,糟粕下降,納五穀,化津液,其清者為榮,濁者為衛,陰陽得此,謂之橐籥,故東垣以脾胃為五臟之根本也。
脾氣既弱,則健運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已失職,而嗜臥多困,所由生焉,法當溫補其脾,脾氣既旺,則臟腑清陽之氣升舉,易於運行,又何困倦之有,海藏用四君子加木香、砂仁、半夏,白朮倍之,薑棗煎服,誠良法也。若脾虛好睡多驚,則是心血虛而火動之,宜安神養血。
若因心脾氣虛,有痰者,宜用人參、五味子、茯苓以補心氣,當歸、芍藥、酸棗仁以養心血,橘紅、半夏以開痰。若因脾肺氣虛,胸膈有痰,用補中益氣湯以健脾胃,膽星天竺丸(痰涎)以化痰涎。若因飲食停滯而作,用四君子湯以益脾土,山楂、神麯以消飲食。若因脾虛而好睡,用五味異功散(吐瀉)以補脾氣,當歸、芍藥以生脾血,芍藥須用酒拌炒黃,不則酸寒傷脾,此假熱以對假寒也。若乳母飲酒,致兒昏醉好睡者,以乾薑、陳皮煎湯解之,不應,用異功散加乾葛即愈矣。
〔海藏〕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朮一倍,薑棗煎。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參各半錢煎。脾胃虛弱,生氣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沒石子等分,為末,入冬瓜子少許同煎。
〔本〕治脾風多困。用人參散。入慢驚參用
人參,冬瓜仁(各半兩),南星(切片,用漿水薑汁煮、存性,一兩)
上為細末。每一錢,水半盞,煎二三分,溫服。
白話文:
脾虛容易疲倦嗜睡
丹溪說:「脾的特性像大地一樣寧靜,但同時又具有像天一樣剛健的運行能力。胃屬陽,主導氣的運行;脾屬陰,主導血的生成。胃負責接受食物,脾負責運化食物。一納入,一運化,就能產生精氣。清的氣上升,糟粕下降。納入五穀,化生津液,其中清澈的部分化為榮養,混濁的部分化為衛氣。陰陽能夠這樣順暢運作,就像風箱一樣協調。所以東垣認為脾胃是五臟的根本。」
如果脾氣虛弱,那麼脾的正常運轉功能就會失常,運化食物的功能也會喪失,這就是為什麼會喜歡躺著,容易疲倦嗜睡的原因。治療方法應該溫和地補益脾氣。當脾氣旺盛後,臟腑清陽之氣就會上升,容易運行,又怎麼會疲倦呢?海藏所用的四君子湯,再加上木香、砂仁、半夏,白朮的用量加倍,以生薑、紅棗煎服,確實是個好方法。如果脾虛導致嗜睡,又容易驚醒,那是因為心血不足,虛火妄動所致,應該安神養血。
如果因為心脾氣虛,又有痰,應該用人參、五味子、茯苓來補心氣,當歸、芍藥、酸棗仁來養心血,橘紅、半夏來化痰。如果是因為脾肺氣虛,胸膈有痰,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健脾胃,膽星天竺丸(主治痰涎)來化解痰涎。如果是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可以用四君子湯來補益脾土,山楂、神麯來幫助消化。如果是因為脾虛導致嗜睡,可以用五味異功散(主治吐瀉)來補脾氣,當歸、芍藥來滋生脾血,芍藥必須用酒拌炒黃,否則其酸寒性質會傷害脾胃,這是用假熱的藥性來對治假寒的病症。如果哺乳期的母親飲酒,導致嬰兒昏睡嗜睡,可以用乾薑、陳皮煎湯來解酒,如果沒有效果,用異功散加上葛根就能治癒。
**《海藏》**認為,脾胃不和,用四君子湯,白朮的用量加倍,以生薑、紅棗煎服。脾虛困倦,用四君子湯,加上木香、砂仁、人參各半錢煎服。脾胃虛弱,氣虛容易疲倦,用四君子湯,加上炒半夏曲、沒石子等量磨成粉末,再加入少許冬瓜子一起煎服。
**《本》**認為,治療脾風引起的嗜睡,可以用人參散。如果用於治療小兒慢驚風,則需加入人參。 人參、冬瓜仁(各半兩),南星(切片,用漿水和薑汁煮過後,保留藥性,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盞煎煮二三分鐘,溫服。
2. 痰涎
《聖惠》兒多涎者,風熱壅脾,積聚成涎,即乳食不下,涎沫結實,而生壯熱。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益中氣,而徒去其痰涎,痰涎雖病液,亦元氣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虛脫,余見驚搐壯熱等證,醫以下痰,小見功效,屢下之,而致夭亡者,屢矣。錢氏治朱監簿子五歲,夜發熱,曉如故。
醫以鐵粉丸下涎,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錢取白朮散(痘渴)一兩,煎三升,任意服。朱疑其瀉。錢曰縱瀉勿怪,但不可下耳!止瀉、治痰、退熱、清神,皆此藥也。又煎三升服,稍盡,愈。第三日又服三升,不渴無涎,投阿膠散(喘嗽)二服,安。
半夏丸,治痰證,若驚搐後風涎潮作,服之神效。
半夏(生用二兩),赤茯苓(去皮),枳殼(制各一兩),風化朴硝(二錢半)
上,前三味銼焙為末,入乳缽同朴硝杵勻,用生薑自然汁煮糯米粉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淡薑湯食後臨睡送下。兒小,煮丸如粟谷大。
白附丸,通治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熱,吐瀉心神不安,神效。
南星(二兩),半夏,白附子,白礬(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一歲兒服八丸,用薄荷湯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於六月六日浸起,曬乾又浸,凡九次方用)
膽星天竺丸,治小兒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牛膽南星(一兩),半夏(湯泡,去皮臍,薑汁製),白附子(湯泡,去皮臍。各五錢),天竺黃(三錢),天麻,防風(各二錢),辰砂(一錢,另研、水飛)
上為末。甘草膏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薑湯化下。
牛蒡子散,治小兒心脾壅熱,多涎。
牛蒡子,梔子仁,甘草,川硝,鬱金(各半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半錢,同研令勻。不計時候,用薄荷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萬全〕鬱金散,治小兒風熱,鎮心壓涎。
鬱金(一兩,用皂角二梃,挼水一碗以來,慢煮鬱金令乾,用水淨洗、銼),天竺黃,馬牙硝,甘草(炙。各半兩),硃砂(一分,研),龍腦(一錢,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每服半錢,用麥門冬熟水調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小朱砂丸,治小兒眠睡多驚,化風壅痰涎,安神。
硃砂(一兩,別研),天南星(牛膽內製者),人參,茯苓,珍珠(研),半夏(生薑半兩,同以水煮一二百沸,取出焙乾。各秤末半兩),龍腦,麝香(各少許)
上件同研勻。以水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四五丸,不計時候,煎金銀湯下。
〔張渙〕治小兒多涎,乳食不下,涎不流出者,乃名脾熱多涎,宜。金朱丹
硃砂(細研、水飛),半夏(湯浸七遍),牛膽南星(各一兩),白茯苓(半兩。三味為末),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金箔(二十片,研)
上件,都拌勻,再細研,用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乳後。
〔譚氏〕金珠丸,治小兒驚悸心忪,化涎痰,利胸膈煩熱,止咳嗽。
天南星(炮),白礬(焙),半夏(湯浸,七錢),硃砂(研細,各半兩),人參,乾山藥(各一錢),膩粉(二錢),金箔(十片)
上為細末,薄荷汁同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食後,生薑湯下。量力服。
半夏丸,治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半夏(半分,生薑湯洗七遍,去滑),皂角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汁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丸。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劉氏〕消乳痰丸,此方,出禁中,小兒無疾,亦宜常服。
大半夏(半兩,切作頭子大,用蘿蔔一個,亦切作頭子大,用水一碗煮,水盡為度,不用蘿蔔),人參(二錢半,取末、二錢)
上二味,焙乾,同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看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痰涎】
《聖惠》提到,孩子如果口水很多,可能是因為風熱阻塞脾臟,導致口水積聚。這種情況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口水變得濃稠,並且會出現高燒。小孩口水多,通常是因為脾氣不足,無法正常地分佈津液,形成口水。如果不從根本治療,提升中氣,只是一味地清除痰涎,雖然痰涎是疾病的一部分,但也與元氣相關。如果一直清除痰涎,可能會導致虛弱甚至脫水。我見過許多案例,孩子出現抽搐和高燒,醫生使用排痰的方式治療,一開始似乎有效,但多次排痰後,孩子反而死亡。錢先生曾經治療一位監簿官員的五歲兒子,他在晚上發燒,到早上症狀仍然存在。
醫生使用鐵粉丸來清除涎液,但病情反而加重,到了第五天,孩子大量喝水。錢先生開了白朮散,煎煮三升讓孩子自由服用。朱先生擔心這會引起腹瀉。錢先生說,就算真的發生腹瀉也不必驚慌,只要不要再使用排痰的藥物就好!這個藥可以止瀉、清痰、退燒、清神,都有很好的效果。他又煎煮了三升的藥讓孩子服用,喝完之後,病情逐漸好轉。第三天再次服用三升的藥,孩子不再口渴,也沒有涎液,接著使用阿膠散兩劑,病情穩定。
「半夏丸」,用於治療痰病,特別是在驚搐後風涎湧現,效果神奇。
配方:半夏(生用二兩)、赤茯苓(去皮)、枳殼(各一兩)、風化朴硝(二錢半)
做法:前三種藥材切碎烘焙成粉末,然後加入乳缽中,與朴硝一起攪拌均勻。使用生薑的自然汁液與糯米粉混合煮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粒,用淡薑湯在飯後睡前吞服。如果是小孩,則將丸子煮成粟米大小。
「白附丸」,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熱,嘔吐腹瀉,心神不寧,效果顯著。
配方:南星(二兩)、半夏、白附子、白礬(各一兩)
做法: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糊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八粒,用薄荷湯吞服。(南星和半夏需用冬藏雪水,在六月六日浸泡,晾乾後再浸泡,共九次才能使用)
「膽星天竺丸」,用於治療小兒痰涎上壅,喘息咳嗽不止。
配方:牛膽南星(一兩)、半夏(湯泡,去皮臍,薑汁製)、白附子(湯泡,去皮臍)、天竺黃(三錢)、天麻、防風(各二錢)、辰砂(一錢,另研、水飛)
做法: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甘草膏製成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時用薄荷淡薑湯吞服。
「牛蒡子散」,用於治療小兒心脾壅熱,口水多。
配方:牛蒡子、梔子仁、甘草、川硝、鬱金(各半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龍腦半錢,混合均勻。隨時可以服用,用薄荷水調和半錢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鬱金散」,用於治療小兒風熱,安撫心神,抑制涎液。
配方:鬱金(一兩,用皁角二梃,挼水一碗以來,慢煮鬱金令乾,用水淨洗、銼)、天竺黃、馬牙硝、甘草(炙)、硃砂(一分,研)、龍腦(一錢,研)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用麥門冬熟水吞服。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小硃砂丸」,用於治療小兒睡眠時易受驚嚇,化解風熱痰涎,安定心神。
配方:硃砂(一兩,另研)、天南星(牛膽內製)、人參、茯苓、珍珠(研)、半夏(生薑半兩,同以水煮一二百沸,取出烘焙乾燥)、龍腦、麝香(各少許)
做法: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浸水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四五粒,不限時間,用金銀湯吞服。
「金朱丹」,用於治療小兒多涎,乳食不下,涎不流出,被稱為脾熱多涎。
配方:硃砂(細研、水飛)、半夏(湯浸七遍)、牛膽南星(各一兩)、白茯苓(半兩,三味為末)、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金箔(二十片,研)
做法: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再細研,用生薑自然汁和成丸子,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吞服,乳後服用。
「金珠丸」,用於治療小兒驚悸心動,化解涎痰,緩解胸膈煩熱,止咳。
配方:天南星(炮)、白礬(焙)、半夏(湯浸,七錢)、硃砂(研細)、人參、乾山藥(各一錢)、膩粉(二錢)、金箔(十片)
做法: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薄荷汁和水做成糊狀,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金箔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用生薑湯吞服。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半夏丸」,用於治療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配方:半夏(半分,生薑湯洗七遍,去滑)、皁角子仁(半兩)
做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不限時間,每次用溫水吞服三丸。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消乳痰丸」,此方出自禁中,小兒即使沒有疾病,也適合經常服用。
配方:大半夏(半兩,切成頭子大小,用蘿蔔一個,同樣切成頭子大小,用水一碗煮,水盡為度,不用蘿蔔)、人參(二錢半,取末、二錢)
做法:將兩種藥材烘焙乾燥,磨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煮成糊狀,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粒,用生薑湯吞服,飯後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