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六·心臟部四 (19)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六·心臟部四 (19)

1. 水痘

小兒痘瘡有正痘與水痘之不同,新安張季明云:其瘡皮不薄,如赤根白頭,漸漸赤腫,而有膿瘥遲者,謂之大痘,此里證,發於臟也。其瘡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而出無漸次,白色或淡紅,冷冷有水漿者,謂之水痘,此表證,發於腑也。亦與疹子同,又輕於疹,發熱一二日而出,出而即消,易出易靨,不宜燥溫,但用輕劑解之,麥湯散主之,羌活散消毒飲麥煎散俱可服,又當服大連翹湯以解之。如心悶,煩蹂,發熱,及大小便澀,口舌生瘡者,通關散主之。

白話文:

小孩子出痘疹區分為正痘和水痘:

新的安徽人張季明說:痘疹的表皮較厚,就像紅色的根和白色的頭,逐漸變成紅色的腫塊,膿包化成膿出現較慢,這稱為大痘疹,這是裡證,發於臟腑。痘疹的表皮薄如水泡,很容易破裂變乾,沒有漸漸出現的過程,白色或淡紅色的,清涼有水漿的,稱為水痘疹,這是表證,發於體表器官。也和疹子一樣,疹子又比水痘疹還要輕微,發熱一兩天痘疹就出來了,出來就消退,容易出現,容易消退,不宜燥熱溫暖,只要用清淡的藥方解除,麥湯散是主治的藥方,羌活散、消毒飲、麥煎散都可以服用,還應服用大連翹湯解除毒素。如果感到心悶、煩躁、發熱,以及大小便不通暢、口舌生瘡的,通關散是主治的藥方。

水痘夾黑,出來黑水流,或手足冷者,前胡甘草、生地、玄參連翹茯苓木通蟬蛻麥門冬川芎陳皮當歸生薑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水痘呈現黑色,並流出黑色的液體,或者手腳冰冷,可以服用以下藥方來治療:

前胡、甘草、生地、玄參、連翹、茯苓、木通、蟬蛻、麥門冬、川芎、陳皮、當歸、生薑,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服。

麥湯散,治水痘。

地骨皮滑石,甘草(各半錢),甜葶藶,麻黃大黃知母羌活人參(各一錢)

白話文:

  • 地骨皮、滑石、甘草(各0.5錢)

  • 甜葶藶、麻黃、大黃、知母、羌活、人參(各1錢)

銼散。水一盞,每服二三錢,小麥七粒,煎六分,不拘時溫服,分二帖。

白話文:

上銼散:

取水一茶杯,每次服用二至三錢藥粉,加入七粒小麥,煎至藥液剩下六分之一,不拘時間,溫服,分兩次服用。

麥煎散,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麻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驚風,手足牛蒡,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並治之。

白話文:

麥煎散,用於治療小兒夾雜驚嚇和傷寒,伴有嘔吐、反胃、發高燒、表裡不和、呼吸急促、面紅出汗。或胡言亂語、驚叫,或沉默不語、不出汗,以及全身起紅疹、發癢、潮熱。流行麻疹和痘疹餘毒未盡,全身浮腫,痰多咳嗽。或變成急、慢性驚風,手腳抽搐,眼睛向上看,以及傷風頭痛,都可治療。

滑石,地骨皮,赤芍藥,石膏,白茯苓,杏仁,知母,甘草,葶藶子(炒),人參,麻黃(一兩半)

白話文:

  • 滑石:具有清熱、利尿、斂汗的作用。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作用。

  •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的作用。

  •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瀉火的作用。

  • 白茯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的作用。

  •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 知母: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 葶藶子(炒):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的作用。

  • 麻黃(一兩半):具有發汗、宣肺、平喘的作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下。如初生芽兒,感冒風冷,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湯調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麥子煎的湯送服。如果剛出生的嬰兒,感冒受涼,鼻子不通、身體發熱,頻打噴嚏且哭鬧,每一字,用麥子煎的湯送服。另一種方法,去掉地骨皮、滑石,加入羌活、川芎,用薄荷煎的湯送服。

羌活散初熱)消毒飲即牛蒡荊芥甘草三味)大連翹湯便悶)通關散(便悶)

白話文:

羌活散: 主要用於治療初期的發熱。

消毒飲: 成分包括牛蒡、荊芥和甘草,主要用於治療發燒。

大連翹湯: 主要用於治療悶熱。

通關散: 主要用於治療悶熱。

按:水痘,今小兒患之者,大率無害,如無內證,不必服藥,無事生事也。前後四方,不為輕劑,非熱甚不解,二便秘澀,煩悶不寧,不宜輕服。

白話文:

註解:水痘,現代兒童患上的,大多數無害,如果沒有內在的病症,不用服藥,是無中生有。前後左右,不要使用輕劑量藥物,如果不是高燒不退,大便不通暢,煩悶不安,不宜輕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