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9)
集之三·心臟部一 (9)
1. 惡核瘰癧
上,姜水煎,徐徐服。(去山梔、牡丹皮,即小柴胡湯)
益氣養榮湯,治氣血虛弱,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腫潰日久不斂,俱宜服之。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炒),當歸(酒洗),川芎,黃耆(炒),熟地黃(自制),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各五分),白朮(炒),柴胡(六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必效散,治瘰癧元氣無虧者,宜用此方。若元氣怯弱者,宜先補而後服之,癧毒已下,便與滋補,庶無他患。若孕婦及虛勞氣鬱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為良劑,故並注之。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足翅,同糯米炒,去米)
上為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入殼內,以濕紙數重餬口,甑蒸熟,取出曝乾研細。每服五分,用炒生薑酒,五更調服。如毒出小便澀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出而不痛。貼惡核方
赤小豆,豬牙皂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半兩)
上末。雞子清調塗患處。
貼散瘰癧神效方
白膠香,降真香(用心無土氣者),海螵蛸
上等分,為末。糝患處,外以水紙掩之,一夜而退。
興化李八哥傳貼瘰癧膏藥,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出惡物收斂,神驗良方。
輕粉,麝香,珍珠,血竭,沒藥,乳香,黃蠟,銅青(各六分),松香(八錢),杏仁(二十枚,去皮尖),蓖麻子(二十枚,去殼)
以上十一味,各研極細末,攪和,用瓷杵缽搗成泥膏。不犯鐵器,不見火,將膏掐敷絹上,以手撲薄貼。
治痹癧破潰不斂者方
用燒人場上紅黃土,研細,洗淨患處摻之,神效。
〔薛〕驚風結核,屬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同化,其病抽掣擾動,此乃風熱血燥而然耳。蓋風動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故筋攣,結核如貫珠。然頸項兩側,正屬肝膽經部分,治宜滋腎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蓋腎水旺則肝火自清,肝火清則陰血自生,陰血生則相火自寧,火既寧則無熱傷元氣、火乘土位之疾矣。一小兒甫周歲,項間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藥。
余意此屬肝經血燥,詢之,果前患驚風,曾服硃砂等藥。遂與六味地黃丸滋其肝血,數服而愈。一小兒項側結核,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即急驚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釣藤鉤、山梔、芎、歸,六味丸料加五味、麥門而痊。一小兒每受驚,項間結核,發熱減食,睡間四肢微抽。
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釣藤鉤、隨愈。畢姻後,腿臂腕間結核,誤服行氣破血藥,腿臂筋攣,肌體消瘦如瘵證。余考績到京,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中益氣湯補脾肺之氣而愈。一小兒耳前後結核,遇驚即痰盛咬牙,抽搐搖頭,恪服香燥之藥,以致慢驚而卒。
白話文:
惡核瘰癧
用生薑水煎藥,慢慢服用。(如果去掉山梔子和牡丹皮,就是小柴胡湯)
益氣養榮湯:治療氣血虛弱,四肢、頸項等部位出現腫塊,不論腫塊潰爛多久無法癒合,都適合服用此方。
藥材: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炒)、當歸(酒洗)、川芎、黃耆(炒)、熟地黃(自製)、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各五分),白朮(炒)、柴胡(六分)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生薑水煎煮。
必效散:治療瘰癧,適用於元氣沒有虧損的人。如果元氣虛弱,應該先補養元氣再服用此藥。如果瘰癧毒素已經排出,就要給予滋補,以免產生其他問題。懷孕婦女以及因虛勞、氣鬱引起的瘰癧,尤其不能服用此藥。世人認為此方是良藥,所以在此特別說明。
藥材: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足翅,和糯米一起炒,去除糯米)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取兩個雞蛋,去除蛋黃,用蛋清調和藥粉放入蛋殼內,用濕紙多層封住蛋殼口,放入蒸籠蒸熟,取出曝曬乾燥後再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炒過的生薑酒,在五更時調服。如果毒素從小便排出導致小便澀痛,服用一劑益元散,可使毒素排出而不痛。
貼敷惡核方
藥材:赤小豆、豬牙皂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半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貼散瘰癧神效方
藥材:白膠香、降真香(選擇沒有土氣的)、海螵蛸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細末,灑在患處,外面用水紙覆蓋,一夜後腫塊會消退。
興化李八哥傳授的瘰癧膏藥:未破潰的腫塊可以消散,已破潰的腫塊可以排出膿液並癒合,效果顯著。
藥材:輕粉、麝香、珍珠、血竭、沒藥、乳香、黃蠟、銅青(各六分),松香(八錢),杏仁(二十枚,去皮尖),蓖麻子(二十枚,去殼)
使用方法: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攪拌均勻,用瓷杵和瓷缽搗成泥膏。過程中不要接觸鐵器,也不要見火。將膏藥敷在絹布上,用手按壓使其薄薄的貼在患處。
治療瘰癧破潰不癒合的方子
使用方法:取燒過人場的紅黃土,研磨成細末,清洗乾淨患處後,將藥粉撒在患處,效果顯著。
薛氏醫案:
驚風引起的結核,是肝膽經風木相火旺盛所致,木氣旺盛生風,熱也隨之產生。疾病表現為抽搐、躁動,這是風熱血燥引起的。風邪發動會使肝火旺盛,肝火旺盛會導致肝血耗損,血不能滋養筋脈,所以會筋攣,結核像一串珠子。頸部兩側正是肝膽經所經過的部位。治療應該滋養腎水,清除肝火,養護陰血,強健脾土。腎水充足,肝火自然平息;肝火平息,陰血就會生成;陰血生成,相火就會安定;相火安定,就不會因為熱邪而損傷元氣,或因火熱過盛而侵犯脾胃。
曾經有一個剛滿一歲的小孩,脖子上有結核,兩臂向後反張,家屬要求使用敗毒的藥物。
我覺得這是肝經血燥引起的,詢問得知,小孩之前患有驚風,曾經服用過硃砂等藥物。於是給予六味地黃丸來滋養他的肝血,服用數次就痊癒了。又有一個小孩脖子旁邊有結核,痰液很多且會抽搐,服用了具有金石、香燥性質的藥物後,手腳筋脈攣縮。這表示肝血再次受損,屬於急驚風的症狀。於是給他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再加入鉤藤、山梔子、川芎、當歸,並搭配六味丸的藥材,再加入五味子、麥門冬而痊癒。另有一個小孩,每次受到驚嚇,脖子就會出現結核,發熱食慾減退,睡覺時四肢輕微抽動。
這是肝木侵犯脾土的表現。使用五味異功散,再加入柴胡、升麻、鉤藤,病就好了。還有一位婦女,婚後腿、手臂、手腕間長出結核,誤服了行氣破血的藥物,導致腿腳肌肉攣縮,身體消瘦如患癆病。我到京城考核時,讓她服用六味地黃丸來生養肝腎之血,再配合補中益氣湯來補益脾肺之氣,病就好了。還有一個小孩耳朵前後長結核,一受到驚嚇就會痰多、咬牙、抽搐搖頭,家屬頻繁地給他服用香燥的藥物,以至於發展成慢驚風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