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8)
集之三·心臟部一 (8)
1. 惡核瘰癧
後復結核,小便赤澀,晡熱作渴,用參朮柴苓湯為主,佐以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山梔,及四味肥兒丸而斂。一小兒十五歲,患此發熱作渴,日晡頰赤,脈數無力,屬陰虛而有熱,用補陰八珍湯五十劑,加參耆又二十劑而潰,但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此脾氣虛弱也,以參耆歸術為主,佐以芍藥、熟地黃、麥門、五味,氣血乃復,遂進必效散一服,毒下而痊。
一小兒患此,服克治之藥,致寒熱腹膨,此肝脾疳證,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佐以九味蘆薈丸漸退,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而消。一小兒九歲,患此面色常青,腫硬不潰,肉色不變,乃伐肝化痰。余曰當調補肝脾。不信,果虛證峰起。復請治,仍欲伐肝。余曰面帶青色,肝虛而本色見也。
面色變白,肺虛而本色見也。痰涎上湧,脾虛而不能攝也。兩目連札,肝血虛而生風也。經云:胃為五臟之本,當先救胃氣。遂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氣稍復,乃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佐以九味蘆薈丸,面色始黃,而核漸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地黃丸而愈。
百解散驚)當歸散潮熱)牛蒡湯(咽喉)
大聖散,治瘰癧,消風毒腫上壅內熱,多生癮疹風丹風證,食煎爆多致此疾。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黃芩,玄參(各等分),或加赤芍藥、連翹
上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又方,用牡蠣(二兩),火煅為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玄參飲,治瘰癧,及頭上生惡核腫痛。
玄參,升麻(各五錢),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當歸(酒洗),川芎,赤葛,生干,地黃,赤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三錢),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升麻湯
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大黃(微炮),朴硝(各半兩)
上㕮咀,水煎。大小加減。忌酒、面、炙爆物。
木通散(淋)
柴芍參苓飲,治肝火血熱,遍身搔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清肝益榮湯,治肝膽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作瘊子。
柴胡,龍膽草(酒拌,炒。各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制),白朮(炒),木瓜(不犯鐵器),山梔(炒),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耳前後腫痛,或結核焮痛,或寒熱晡熱口苦耳聾等證。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山梔,牡丹皮(各一錢)
白話文:
後來又長出核塊,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困難,下午發熱口渴,主要用參朮柴苓湯,輔以六味地黃丸的藥材,並加入柴胡、山梔,以及四味肥兒丸來收斂。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得了這種病,發燒口渴,下午臉頰發紅,脈搏快而無力,這是屬於陰虛且有熱的狀況,用補陰八珍湯五十劑,再加人參和黃耆二十劑後,核塊潰破,但流出的膿水清稀,肌肉不生長,這是脾氣虛弱的緣故,改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為主,輔以芍藥、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氣血才恢復,接著服用必效散一劑,毒素排出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得了這種病,吃了剋制的藥物,導致忽冷忽熱、腹部脹大,這是肝脾疳證,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入柴胡、升麻,輔以九味蘆薈丸慢慢改善,再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病就好了。一個九歲小孩得了這種病,臉色常常發青,腫塊硬而不潰爛,肌肉顏色不變,認為是應該要砍伐肝氣、化解痰。我說應該要調養肝脾。他不相信,結果出現虛證。又來請我治療,仍然想砍伐肝氣。我說臉色發青,是肝虛而顯現出本來的顏色。
臉色變白,是肺虛而顯現出本來的顏色。痰涎往上湧,是脾虛而不能固攝。兩眼頻繁眨動,是肝血虛而生風。經典說:「胃是五臟的根本」,應該先救胃氣。於是用了五味異功散,加入升麻、柴胡,元氣稍微恢復,就早上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五味異功散,輔以九味蘆薈丸,臉色開始變黃,核塊漸漸消退,又用四味肥兒丸,間隔服用地黃丸就痊癒了。
(百解散驚)當歸散潮熱)(牛蒡湯(咽喉)
大聖散,治療瘰癧,消除風毒腫脹上壅、內熱,常常產生隱疹風丹等皮膚病,吃油炸或爆炒食物容易得這種病。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黃芩、玄參(各等分),或加赤芍藥、連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加水一碗,煎煮剩六分,溫服。另一個藥方,用牡蠣(二兩),煅燒後磨成粉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調服。
玄參飲,治療瘰癧,以及頭上長惡性核腫痛。
玄參、升麻(各五錢),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當歸(酒洗),川芎、赤葛、乾生地黃、赤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三錢),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碗,薑兩片,煎煮剩七分,隨時溫服。
升麻湯
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大黃(微炮)、朴硝(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用量大小可以調整。忌飲酒、麵食、燒烤油炸食物。
木通散(淋病)
柴芍參苓飲,治療肝火血熱,全身搔癢,或出現紅暈,或筋脈攣縮結核。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加薑、棗用水煎服。
清肝益榮湯,治療肝膽經風熱血燥,筋脈攣縮結核,或長疣子。
柴胡、龍膽草(酒拌,炒,各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制)、白朮(炒)、木瓜(不接觸鐵器)、山梔(炒)、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風熱,耳前後腫痛,或結核紅腫疼痛,或忽冷忽熱、下午發熱、口苦、耳聾等症狀。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山梔、牡丹皮(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