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六·心臟部四 (18)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六·心臟部四 (18)

1. 痘後餘毒證治

〔萬〕凡痘瘡輕者其本疏,其毒微,其證順,自然易靨,無餘毒也。重者其本密,其毒盛,其證險,自難出難靨,有餘毒也。逆者或伏,或倒陷,或倒靨,幸脾胃素強,調治又早,不至大困,亦作餘毒。錢氏云: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以證求之,尚不止此,亦有出已盡,發已透,靨已齊者,復作餘毒,此由溫補之過,飲食之失而得之。故治痘後餘毒,或補,或發散,或解利,要在分表裡,論虛實,不可一概妄投湯劑也。

白話文:

【全體解釋】

一般患者的痘瘡,如果病勢較為輕微,那麼說明其體質鬆散,所中的毒性較輕,痘瘡的症狀也順利,自然而然地容易結痂,沒有餘毒。如果病勢較為嚴重,那麼說明其體質凝滯,所中的毒性較重,痘瘡的症狀也險惡,自然難以出痘結痂,容易有餘毒。痘瘡的症狀如果逆亂,可能出現痘瘡伏在皮下不出,或痘瘡倒陷,或痘瘡結痂倒陷,這些情況如果患者脾胃本來就強健,通過及時調理,情況不至於太過嚴重,也會形成餘毒。錢乙說:痘瘡的並發症有3種,一種是疥瘡,一種是癰瘡,一種是眼睛紅脹。從症狀上來看,痘瘡的並發症並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痘瘡已經出淨,發透,結痂齊全後,又出現餘毒的情況,這是由於溫補過度,或者飲食不當引起的。因此,治療痘瘡後的餘毒,可以採用補益,發散,或者瀉下,關鍵在於分清表裡,辨別虛實,不能籠統地亂用湯藥。

〔海〕癍瘡餘毒,或肝虛入眼目。或肺虛為癬疥。或為癰癤,發在骨節,腎之虛也。發在肌肉、脾之虛也。或在筋,或在頭,或在面,或牙齒疳蝕,或咽喉腫痛,各隨經而見,皆毒不散,蘊積而成。或病人始不早治,或醫者失治,遺於經絡,其所由來,蓋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劑。

白話文:

海嶽地區感染的瘡毒餘毒,或肝氣虛弱侵入眼睛,或肺氣虛弱而生癬疥。或為膿瘡,發在骨頭關節上,是腎虛引起的。發在肌肉上,是脾虛引起的。或在筋上,或在頭上,或在臉上,或牙齒被蟲蛀蝕,或咽喉腫痛,各種症狀都隨著經絡而出現。這些都是毒素沒有消散,積聚而成。或者病人開始沒有及時治療,或者醫生診治不當,遺留於經絡中,這是發病的根本原因。應該服用解毒藥劑。

〔世〕痘毒攻脾則泄瀉身浮,攻肝則眼生翳膜,攻心則煩躁啼哭,攻腎則耳疼膿聚,攻肺則咳嗽痰涎。

〔潔〕若已發後,有餘毒未散,復有身熱瘡腫之類,當茶粉下解毒丸。

〔丹〕治小兒痘瘡,餘毒未散,食谷太早,補住毒氣。

白話文:

如果痘毒攻擊脾臟,就會出現腹瀉和身體浮腫;攻擊肝臟,眼睛就會產生翳膜;攻擊心臟,孩子會煩躁哭鬧;攻擊腎臟,耳朵會疼痛並有膿液聚集;攻擊肺臟,則會有咳嗽和多痰。

如果出痘之後,還有餘毒未清除,再次出現身體發熱或瘡腫等情況,應當服用解毒丸。

治療小兒痘瘡時,若余毒未散,過早食用穀物會使毒素滯留。

鼠黏子(六錢),甘草(五分),犀角,白朮(各三錢),荊芥,防風,枳殼(各一錢)

水煎,溫服。

活血解毒湯,治餘毒。

白話文:

鼠黏子六錢,甘草五分,犀角、白朮各三錢,荊芥、防風、枳殼各一錢。用水煎煮,溫熱服用。此方名為活血解毒湯,用於治療殘餘的毒素。

防風,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當歸,連翹,牛蒡子,黃連,紫草,甘草,蒼朮,薄荷,川芎,木通

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1.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宣散風寒,清頭目,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

  2. 荊芥:具有辛溫解表,發汗祛風,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氣喘等症。

  3. 生地黃:具有滋陰清熱,涼血養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4.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等症。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便祕等症。

  6.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症。

  7. 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疹,利咽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咽喉腫痛,麻疹,風疹等症。

  8.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泄瀉,瘡癤腫毒等症。

  9. 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瘡癤腫毒,丹毒,癰腫,跌打損傷等症。

  10.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復脈,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

  11.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消積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泄瀉,嘔吐,腹脹,痰多等症。

  12. 薄荷:具有疏風清熱,解暑利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咽喉腫痛,暑熱煩渴等症。

  13.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

  14. 木通: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尿痛,淋漓澀痛等症。

【癰癤】此由毒氣留藏經絡,故於肌肉虛處,或關節動搖處,紅腫而成癰。又或既平之後,失於解利,餘毒大盛,外不得泄於皮膚,內不得入於臟腑,聚而不去,遂為之癰。如毒氣淺者,止生結核、腫毒、瘡癤而已,甚者至頭項胸脅手足肢節,盡焮腫作痛,但發一二處,或根淺者可治。若流注起伏,根深蔓引者,小則潰筋脫骨,必為殘廢之疾,甚則綿延日久而死。

白話文:

【癰癤】這是由於毒氣停留在經絡中,因此在肌肉虛弱處或關節活動處,紅腫而形成癰瘡。又或者在瘡癤已經平復之後,沒有適當的治療,以致於餘毒大盛,不能外泄於皮膚,也不能內入臟腑,停留而不散去,於是就形成了癰瘡。如果毒氣較淺,只會形成結核、腫毒、瘡癤而已。如果是嚴重的,就會蔓延到頭部、頸部、胸部、脅部、手部、足部和肢體關節,全部紅腫疼痛,但只發作一、兩個部位,或者根淺的,就可以治癒。如果毒氣流動不定,根源深厚,蔓延蔓延,輕則會潰爛筋骨,一定會殘疾,嚴重的則會拖延日久而死亡。

〔丹〕痘癰多是實毒血熱成癰,分上下用藥,一日不可緩,成膿必用清熱涼血為主,赤芍藥、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更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栝蔞,大便燥用大黃,寒熱用芩、柏,此法累效。〔薛〕前證初起未成膿者,用活命飲、隔蒜灸、治而消之。

白話文:

痘瘡、癰瘡多是由於實熱毒邪侵入體內,導致血熱化膿所致。治療時,應分別使用上焦和下焦的藥物,不可耽擱。化膿後必定要以清熱涼血為主,常用赤芍藥、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的藥物治療。上焦用升麻、葛根,下焦用檳榔、牛膝,再輔以貝母、忍冬草、白芷、栝蔞等藥物。如果大便乾燥,則使用大黃;如果寒熱錯雜,則使用黃芩、柏子仁。此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薛氏認為,前述證狀初起未成膿時,可以使用活命飲,並配合隔蒜灸治療,則可以使瘡消退。

欲成膿者,用活命飲解而潰之。氣血虛者,八珍湯(虛羸)實而潰之。虛而不能斂者,托裡散補而斂之。大凡發熱腫痛,大便不結,用仙方活命飲及隔蒜灸法。大便秘結,用仙方活命飲加大黃。大便已通,腫痛未退,再用活命飲一服,用托裡散補其元氣。若發熱倦怠,大便調和,用補中益氣湯(虛熱)未應,亦用隔蒜灸。

白話文:

  1. 如果想要形成膿液,用活命飲來治療,使它潰爛。如果是氣血虛弱的人,使用八珍湯(虛弱)來治療,讓它潰爛。如果虛弱而脂肪不能收斂,使用託裡散來補充,使脂肪收斂。

  2. 凡是發熱腫痛,大便不通暢的,使用仙方活命飲和隔蒜灸法。如果是大便不通暢的,使用仙方活命飲加大黃。如果大便已經通暢,腫痛還沒有消除,再服用活命飲一劑,使用託裡散來補充元氣。

  3. 如果發熱疲倦,大便調和,使用補中益氣湯(虛熱)效果不好,也使用隔蒜灸來治療。

若潰而發熱口乾,肢體倦怠,用東垣聖愈湯。膿水淋漓,不時發熱,用四君、參、耆。若因乳母肝經血虛發熱,用加味小柴胡湯(發熱)。肝脾鬱怒發熱,用加味歸脾湯(驚悸)。膏粱厚味積熱,用加味清胃散(齒)。如專與涼血,用敗毒等藥,復傷元氣,必致成者不能潰,潰者不能斂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潰瘍並且發熱、口乾、四肢倦怠,可以使用東垣聖愈湯。膿水不斷流出,並且不時發熱,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參湯、耆湯。如果是因為乳母肝經血虛而發熱,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發熱)。肝脾鬱怒發熱,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驚悸)。膏粱厚味積熱,可以使用加味清胃散(齒)。如果專門使用涼血藥物,如敗毒等藥物,反而會損傷元氣,導致本該潰爛的潰瘍不能潰爛,已經潰爛的潰瘍不能收斂。

〔萬〕凡治痘癰,先看在何經絡,分氣血多少,用引經藥,如太陽經羌活、防風,陽明經升麻、白芷,少陽經柴胡,少陰經獨活,太陰經防風,厥陰柴胡。若初紅腫硬痛者,以針刺之,口吮去惡血,以拔毒膏敷貼。氣實能食,大便堅者,用排毒散疏利之。氣虛食少者,用十宣散或流氣飲。

白話文:

無論是治療痘瘡還是癰瘡,都應先了解瘡在經絡上的位置,分清其中的氣血有多少。然後再用引經藥物治療,比如太陽經用羌活、防風,陽明經用升麻、白芷,少陽經用柴胡,少陰經用獨活,太陰經用防風,厥陰經用柴胡。如果一開始只有紅腫硬痛的症狀,可用針扎破,再用嘴吸出壞血、毒血,再敷用拔毒膏。

如果病人氣虛能吃飯,大便也堅硬,就用排毒散舒緩、通利氣血。而如果病人氣虛無法吃飯,就用十宣散或流氣飲。

毒淺而小者,只內服小柴胡加生地黃湯,外用拔毒膏貼之。此治腫瘍之法也。若已成膿而未潰者,以鈹針決去其膿,勿使內潰。已潰者用十全大補湯(汗)主之。此治潰瘍之法也。

仙方活命飲,治痘疔痘毒,及一切瘡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敗膿、止痛、之聖藥。

白話文:

如果毒素淺而小,只服用小柴胡加生地黃湯,外加拔毒膏貼上。這是治療癤腫的方法。如果已經化膿但尚未潰爛,用鈹針刺破並將膿排出,不要讓它在體內潰爛。潰爛後用十全大補湯(汗)為主。這是治療潰瘍的方法。

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炒),穿山甲(用蛤粉炒),乳香,沒藥,白芷,防風,當歸(各一錢),貝母,天花粉,甘草節(各七分)

白話文:

金銀花:3錢

陳皮:3錢

皁角刺:炒過,3錢

穿山甲:用蛤粉炒過,3錢

乳香:1錢

沒藥:1錢

白芷:1錢

防風:1錢

當歸:1錢

貝母:七分

天花粉:七分

甘草節:七分

上,每服五錢,酒煎。嬰兒母同服。為末,酒調服亦可。若勢甚而邪在表者加麻黃散之,而毒在內者加大黃下之,當臨證制宜,此解回生起死之劑,但元氣脫者不治。

人參敗毒散,治餘毒癰腫。

白話文:

藥方上,每次服用五錢,用酒煎服。嬰兒的母親可以一起服用。也可以搗成藥末,用酒調服。如果病情嚴重,邪氣在體表,則加入麻黃散一起服用。如果毒氣在體內,則加入大黃以瀉下。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用藥。這是可以起死回生的藥方,但元氣脫離的患者無法治癒。

人參,赤茯苓,羌活,獨活,前胡,薄荷,柴胡,枳殼,川芎,桔梗(各等分),甘草(減半),牛蒡子,防風,荊芥,連翹,金銀花(即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人參、赤茯苓、羌活、獨活、前胡、薄荷、柴胡、枳殼、川芎、桔梗(以上各等分,6克),甘草(3克,減半),牛蒡子、防風、荊芥、連翹、金銀花(各等分,9克)。(此藥方又稱荊防敗毒散)

頭上,加白芷升麻。上身,倍加桔梗。手,加薄桂。腰,加杜仲。腿足,加牛膝、木瓜。

白話文:

頭部,加入白芷和升麻。上半身,增加桔梗的劑量。手部,加入薄桂。腰部,加入杜仲。腿足,加入牛膝和木瓜。

樺皮散,治痘瘡及乳癰,並一切腫毒。

樺皮木銼煎溫服。此藥,味苦平無毒。若治乳癰,取樺皮燒存性,為末,酒調服之,立消。

十三味敗毒散,治癰毒。

白話文:

樺皮散可以治療痘瘡、乳癰以及各種腫毒。

將樺樹皮磨成木屑煎煮後溫服。這種藥材味道苦澀,性平且無毒。如果要治療乳癲,可取樺樹皮燒至炭化後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能立即消腫。

十三味敗毒散可以用來治療癰毒。

當歸,白芷,穿山甲(土炒),金銀花,防風,乳香(制),甘草,陳皮,赤芍藥,皂角刺,貝母,沒藥(制),天花粉,芍藥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血虛證。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消腫,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牙痛,腫痛等症。

穿山甲(土炒):補腎壯陽,活血通絡,適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閉經,產後虛弱等症。

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適用於溫病發熱,咽痛,口瘡,痢疾等症。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肢體疼痛等症。

乳香(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疼痛,腫脹等症。

甘草:補益中氣,調和諸藥,適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

赤芍藥: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適用於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皁角刺:活血通絡,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

貝母: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沒藥(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疼痛,腫脹等症。

天花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於溫病發熱,口渴口乾,血熱妄行等症。

芍藥:養血柔肝,止痛調經,適用於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各等分,酒水各半,煎服。

排毒散(見收靨)

《保命集》木香散,治小兒癍後生癰,如神。

白話文:

將各種藥材等量分配,用酒和水各一半的比例煎煮後服用。

排毒散(見收靨)

《保命集》中的木香散,對於治療小兒出疹後生癰的情況非常有效。

地骨皮(一兩),木瓜(半兩),穿山甲(炙黃,三錢半),麝香(一字)

上,為末。米飲下二錢。

流氣飲

白話文:

地骨皮(60克),木瓜(30克),穿山甲(炮製並烘烤至黃色,21克),麝香(1克)

川芎,當歸稍,白芍藥,防風,人參,紫蘇葉,木香,甘草節,黃耆,桂心,桔梗,雞心檳榔,白芷,厚朴,烏藥,枳殼(各四分)

白話文:

川芎、當歸少許、白芍藥、防風、人參、紫蘇葉、木香、甘草節、黃耆、桂心、桔梗、雞心檳榔、白芷、厚朴、烏藥、枳殼(各四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服。氣血虛而自利者加熟附子,大便實加大黃。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滿後服用。如果患者氣血虛弱且有自發性腹瀉的情況,可以加入熟附子;如果大便乾硬,則可加大黃。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柴胡,人參,黃芩(各三兩),甘草(炙),生地黃,半夏(各二兩,湯泡七次)

白話文:

• 柴胡、人參、黃芩(每樣三兩)

• 甘草(炙烤過的),生地黃、半夏(每樣二兩,在湯中浸泡七次)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六味活血散,治癰疽瘡痛初起,紅腫不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三片和一顆棗子,煎煮至水剩一半,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六味活血散用於治療初起的癰疽和瘡痛,當紅腫不消散時使用。

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紅花,蘇木(各等分)

上,水煎,量服之。

五福化毒丹,治痘毒、實熱腫痛。

白話文:

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紅花、蘇木(各等份)

生地黃,熟地,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參(各二兩),甘草,甜硝(各三兩),青黛(一兩五錢)

白話文:

生地黃、熟地、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參(各二兩)、甘草、甜硝(各三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犀角消毒丸,治痘疹餘毒,一切瘡毒。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溶解後服用。

犀角消毒丸,用於治療痘疹後遺留的毒素以及各種瘡毒。

生地黃,荊芥,當歸,犀角(屑),防風,牛蒡子(杵、炒),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甘草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白話文:

生地黃、荊芥、當歸、犀角(磨碎)、防風、牛蒡子(搗碎、炒過)、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甘草。

按:化毒丹,降火涼血,解毒寒中之劑。消毒丸,清熱解毒破血之劑。蓋小兒臟腑脆嫩,元氣易傷,況痘後氣血皆虛,豈能勝當此劑,若胃氣一傷,則未成者不能消散,已成者不能腐潰,已潰者不能生肌,殊不知痘瘡乃臟腑所發,遍身之血,皆化為膿,況此方愈而患此,乃脾胃虛怯,肌肉消弱,榮衛短澀所致,治者審之。

十宣散(見形)

托裡散,治痘毒元氣虛弱,不能潰散,未成用之自消,已成用之自潰。

白話文:

化毒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降火、化解寒毒的作用。消毒丸,具有清熱解毒、破血消瘀的作用。由於兒童的臟腑嬌嫩,元氣容易受傷,尤其是出痘後,氣血都很虛弱,怎麼能夠承受得住這些藥物呢?如果胃氣一損傷,未成熟的痘痘就不能消散,已經成熟的痘痘不能腐化潰爛,已經潰爛的痘痘不能生出新皮肉,殊不知痘瘡是臟腑發出來的,遍身之血,都化成了膿,況且這方藥治好了痘瘡,卻患上了這個病,這是因為脾胃虛弱,肌肉消瘦,榮衛氣血不足所致,醫生們要仔細診斷。

人參,黃耆(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三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炒過,各二錢)、當歸(用酒洗過)、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過,各一錢五分)、甘草(炙過,五分)

托裡消毒散,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白話文:

託裡消毒散,用於治療痘毒氣血虛弱,痘痘不起、腐爛、收斂,或發冷發熱,肌肉不生長的情況。

人參,黃耆,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 人參:一錢

  • 黃耆:一錢

  • 當歸(用酒清洗過):一錢

  • 川芎:一錢

  • 芍藥(炒過):一錢

  • 白朮:一錢

  • 陳皮:一錢

  • 茯苓:一錢

  • 金銀花:七分

  • 連翹:七分

  • 白芷:七分

  • 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東垣〕聖愈湯,治膿潰心煩無寐,體倦少食。

熟地黃(自制者佳),生地黃(各二分),人參,川芎(各三分),當歸,黃耆(各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煮。

東垣的聖愈湯,用於治療膿腫潰破後心煩失眠、身體疲倦和食慾不振。

熟地黃(自製的效果較好),生地黃(各二分),人參,川芎(各三分),當歸,黃耆(各五分)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濟生》歸脾湯,治脾血虛損,健忘驚悸,或心氣虛不能攝血歸源,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因乳母心脾二經有熱,瘡不結痂,或瘡痕赤色。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濟生》中的歸脾湯,治療脾血虛損,健忘心悸,或者心氣虛弱,不能把血液收歸本源,導致妄行,或者吐血、便血。或者因為乳母的心脾二經有熱,瘡口不結痂,或者瘡疤發紅。加入柴胡、山梔,就是加味歸脾湯。

人參,白茯苓,黃耆,白朮,龍眼肉,當歸,遠志,酸棗仁(炒各二錢),木香(一錢),甘草(五分),當歸身(一錢)

上,薑棗水煎。母、子、同服。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黃耆、白朮、龍眼肉、當歸、遠志、酸棗仁(各炒二錢)、木香(一錢)、甘草(五分)、當歸身(一錢)。

〔丹溪〕痘癰敷藥用貝母、南星、殭蠶、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烏、大黃、豬牙皂角,醋調敷患處,效。

白話文:

[丹溪] 治療痘瘡和癰腫的外敷藥方:

配料:貝母、南星、殭蠶、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烏、大黃、豬牙皁角。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糊狀,敷患處。

功效:此藥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痘瘡和癰腫的治療。

拔毒膏(一名必勝膏)

馬齒莧(杵汁),豬膏脂,石蜜

上,以三味共熬為膏,塗腫處。

白話文:

拔毒膏(又名必勝膏)

馬齒莧搗成汁,加上豬油和石蜜。

將這三種材料一起熬煮成膏狀,塗抹在腫脹的地方。

神效,隔蒜灸法,治痘癰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散。用大蒜頭切三分厚,安上,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壯,易蒜再灸,痛不止,尤宜多灸。小兒,須將蒜切片,著肉一面略剜小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試其冷熱得宜,然後著瘡上,又別灼,如前法試之,以待相易,勿令歇。

白話文:

神奇有效,隔著蒜頭灸治療痘瘡癰疽劇痛或麻木,痛者灸到不痛,不痛者灸到痛,毒隨火散。用大蒜切成三分厚,放在患處,用小艾炷在蒜頭上灸。每次灸五壯,換蒜頭再灸。疼痛不止,應加灸。小兒患者,蒜切成薄片,肉面略微挖空,灼艾燃燒蒜頭,先放在大人手臂上,試其冷熱是否適宜,然後放在瘡口上,再灼灸,像前面一樣試其冷熱,以便隨時更換,不要讓它熄滅。

替針丸,治痘癰膿已成,不潰。

陳壞米(一錢),硇砂(五錢),雄雀糞(四十九粒,真雄雀糞、直者是也)

白話文:

替針丸,用來治療已經形成膿但未潰破的痘瘡。

成分包括:陳年的舊米(一錢),硇砂(五錢),雄性麻雀的糞便(四十九粒,必須是真正雄性麻雀的直形糞便)。

上為末。米粥丸,如麥粒大。每用一粒,黏瘡頭上,以膏藥貼之,半晌,其膿自出。若瘡頭透而膿不出,或出而愈痛,或發熱,血氣虛也,用托裡散。或作嘔吐痰,食少體倦,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

白話文:

製成粉末。加入米湯做成藥丸,約麥粒般大小。每次使用一粒,黏在瘡口上,然後用膏藥貼住,半小時後,膿就會自行流出。若瘡口化膿後卻沒有膿流出,或膿流出後反而更疼痛,或發燒,表示血氣虛弱,須服用託裡散。或若有嘔吐痰液、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等症狀,表示脾氣虛弱,須服用六君子湯。

神效太乙膏,治一切瘡疽潰爛。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赤芍藥,大黃,生地黃(各一兩)

白話文:

神效太乙膏,治療各種潰瘍和爛瘡。

配方包括:玄參、白芷、當歸、肉桂、赤芍藥、大黃、生地黃(各一兩)。

上㕮咀。用麻油四十兩,入銅鍋內煎至藥黑,濾去滓,徐入淨黃丹一斤,再煎,滴水成珠,捏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白話文:

臉部上嘴脣的部位,使用麻油四十兩,放入銅鍋內煎煮到藥材變黑,濾去渣滓,慢慢加入純淨的黃丹一斤,再次煎煮,滴入水會成珠狀,捏起來軟硬適中,就變成膏狀了。

神效當歸膏,治痘毒浸淫,或湯火等證,及瘡腐不能生肌收斂者。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

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去滓,入蠟熔化,候溫,攪勻,即成膏矣。

白話文:

神效當歸膏,用於治療痘疹毒素蔓延,或是因熱水、火焰等原因造成的傷害,以及瘡口腐爛不易愈合和生肌收斂的情況。

配方包括: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

製作方法是先將當歸和生地黃放入麻油中煎煮,過濾掉殘渣後,再加入黃蠟使其融化。待溫度適中時攪拌均勻,即製成膏體。

豆豉餅,治瘡瘍腫痛,或硬而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毒癤。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成餅,大如銅錢,厚如三四錢,置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未成即消,已成者祛逐餘毒,間有不效者,乃氣血虛敗之證,參疔瘡論灸法用之。

白話文:

豆豉餅,可以治療瘡瘍腫痛,無論是腫塊硬而不潰,還是潰爛而不癒合,以及一切頑固的瘡毒癤腫。

使用方法如下:

將江西豆豉磨成粉末,用唾液和成餅狀,大小如銅錢,厚度約三四錢,敷在患處,用艾灸餅上。

這種方法,可以讓瘡瘍未成形就消失,已經成形的瘡瘍則可以祛除餘毒。如果有些瘡瘍沒有效,可能是氣血虛敗所致,可以參考「疔瘡論」中的灸法。

如聖餅,治一切瘡瘍硬腫,不能消散,或毒不能解散。

白話文:

如同聖餅的藥物,可以治療一切瘡瘍硬腫、無法消散,或毒無法解散的情況。

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等分),麝香(少許)

上,各另為末。酒糊和為餅。炙熱,頻熨患處。惡瘡,加蟾酥等分。

神功散,治瘡瘍初起腫痛者,用之可消。加血竭更效。

黃柏(炒為末,二錢),草烏(生為末,二錢)

上,用漱口水調敷,常以漱水潤之。

三豆散,痘後,癰毒初起紅腫。

黑豆,赤豆,綠豆

用醋浸,研漿,時時以鵝翎刷上,隨手可消。

鐵箍散,治痘後癰毒。

鳳凰退燒灰,醋調圍四畔,留頭出毒氣,甚佳。

白話文:

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等量),麝香(少量)

以上材料各自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成餅狀。加熱後,頻繁熨燙患處。如果瘡瘍嚴重,可以加入等量的蟾酥。

神功散用於治療初期瘡瘍腫痛的情況,使用它可以消腫止痛。加入血竭效果更佳。

黃柏(炒後研磨成末,二錢),草烏(生用研磨成末,二錢)

將上述藥材用漱口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並經常用漱口水保持濕潤。

三豆散適用於痘疹後出現的癰毒初起紅腫情況。

黑豆、紅豆、綠豆

這些豆子用醋浸泡後搗碎成漿,時不時地用鵝毛刷塗於患處,能夠幫助消除症狀。

鐵箍散用來治療痘疹後的癰毒。

鳳凰退燒灰與醋混合後塗抹於四周,但要留出中心位置讓毒素排出,這種方法非常好。

【瘡疥】痘後遍身瘡癬如疥如癩,膿血浸淫,皮膚潰爛,日夕不愈,此毒氣瀰漫,散於皮膚,宜升麻葛根湯(初熱)、防風解毒湯(大法)、苦參丸(痘癩)主之,若因撏掏成瘡者,只以百花膏(收靨)塗之。

白話文:

【瘡疥】痘後遍身瘡癬,像疥瘡或癩瘡,膿血浸淫,皮膚潰爛,日夜不愈,這是毒氣瀰漫,散佈於皮膚,應該用升麻葛根湯(適用於初期發熱)、防風解毒湯(解毒良方)、苦參丸(治療痘瘡、癩瘡)為主藥。如果因抓撓而導致瘡癤,只用百花膏(收斂瘡口)塗抹即可。

連翹散,治小兒瘡疹癤痘疹餘毒作楚,或生於頭面,耳疼頰赤生瘡。

白話文:

連翹散,治療小兒瘡疹痘瘡的餘毒,或者生於頭面,耳疼臉頰發紅生瘡。

連翹,黃芩,瞿麥,木通,滑石,柴胡,荊芥,牛蒡子,防風,羌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連翹、黃芩、瞿麥、木通、滑石、柴胡、荊芥、牛蒡子、防風、羌活、赤芍藥、甘草(各等份)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盞。又,入生薄荷尤好。

金花散(見潰爛)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至半碗。另外,加入新鮮薄荷尤佳。

[金花散](用於治療潰爛)

【疳蝕】痘後疳蝕瘡者,毒壅肌肉,內透筋骨,外連皮膚,時痛出血,日久不痊,亦惡候也。內服十全大補湯(汗)外以綿繭散貼之(收靨)。更與收靨門疳蝕條參看。

三黃散,治疳熱生瘡,膿水浸淫,膿流處,便濕爛。

白話文:

【疳蝕】出痘後,患了疳蝕瘡的人,毒氣會淤積在肌肉裡,向內侵蝕筋骨,向外蔓延到面板,時不時會疼痛出血,長久不癒合,也是一種兇險的徵兆。內服十全大補湯(出汗)外敷綿繭散(爽膚)。另外可以和收靨門疳蝕條一起參考。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半錢)

白話文: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半錢。

上為末。用瑩肌散煎洗,滲之。乾者,香油敷。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瑩肌散煎煮後洗滌患處,並滲透到患處。如果患處乾燥,則塗抹香油。

【癮疹】癮者,皮膚間隱隱成疙瘩,瘙癢爬搔更多,內服解毒防風湯(大法),外以篳衣湯洗之。疹者,皮間點點,狀如蚊蚤所咬之跡,或如小芥子,即麻子也,升麻葛根湯(初熱)加防風、荊芥穗主之,熱甚渴者,與人參白虎湯相合服之。

白話文:

【癮疹】癮疹,是指皮膚間隱隱發癢,越抓越癢的症狀。內服解毒防風湯(大法),外用篳衣湯清洗患處。

【疹】疹,是指皮間點點,狀如蚊蚤所咬之跡,或如小芥子,即麻子也。治療方法是服用升麻葛根湯(初熱),並加入防風、荊芥穗。如果患者感到口渴難耐,可以服用人參白虎湯。

篳衣湯

炊飯篳衣煮水,洗癮起疙瘩者神效。如無,以炊篳煮湯亦好。

蜆子水,治痘後發癮。

蜆子不拘多少,活者,以水養五七日,旋取其水,洗之。

白話文:

炊飯用的竹篩子煮水,對於治療因癮疹引起的疙瘩非常有效。如果沒有炊飯用的竹篩子,單純用竹篩子煮湯也很好。

蜆子水可以用來治療出痘後出現的癮疹。

不論蜆子數量多少,使用活的蜆子,在水中養五到七天,然後取其水來清洗患處。

【丹瘤】赤火丹瘤,此惡候也,流移紅腫,其痛手不可近,從頭上起者,過心即死,從足下起者,過腎即死,宜內服小柴胡加生地黃湯、玄參化毒湯,外用蜞針法吮去惡血,自消。若但紅不腫不痛者癍也,人參白虎湯加玄參、大青、生地黃主之。

玄參化毒湯

白話文:

【丹瘤】

赤紅的火丹瘤非常惡毒,流竄移動而伴隨著紅腫,疼痛的很厲害,讓人無法靠近。從頭上開始長的,若紅腫蔓延過心臟就會死亡,從腳下開始長的,若紅腫蔓延過腎臟就會死亡。治療丹瘤宜內服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湯、玄參化毒湯,外用蜞針法把惡血吸出,即可自行消解。但若只是呈現紅色,而沒有腫脹和疼痛,這是癍瘡,可以服用人參白虎湯加玄參、大青、生地黃來治療。

玄參,當歸尾,赤芍藥,石膏,連翹,生地黃,地骨皮,紅花(酒洗),防風,荊芥穗,淡竹葉,木通

白話文:

玄參、當歸尾、赤芍藥、石膏、連翹、生地黃、地骨皮、紅花(酒洗)、防風、荊芥穗、淡竹葉、木通。

上,水煎服。

犀角消毒散,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證。

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鎊,二分),金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加味解毒散,治癍疹癢痛,寒熱甚者煩躁譫語,並痘毒發熱咽乾。

犀角(鎊,五錢),連翹(炒,二錢),牛蒡子(炒,三錢),薄荷(一錢),甘草(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下。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見前癰癤)

蜞針法

取水蛭大者五六條,放腫處,吮去惡血,可以消丹瘤,決癰腫。

白話文:

犀角消毒散,用於治療斑疹、丹毒,發熱痛癢以及瘡疹等症狀。配方包括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每種五分),還有犀角(磨成粉末,二分),金銀花(三分)。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至熟,然後加入犀角粉末,倒出後服用。

加味解毒散,適用於斑疹癢痛,寒熱症狀嚴重伴有煩躁胡言亂語,及痘毒引起的發熱咽乾。配方為犀角(磨粉,五錢),連翹(炒過,二錢),牛蒡子(炒過,三錢),薄荷(一錢),甘草(五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滾燙的水調和後服下。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見前面癰癤部分)。

蜞針法

取五六條較大的水蛭,放在腫脹的地方,讓它們吸去壞血,可以幫助消除丹瘤,解決癰腫問題。

【眼目】〔萬〕痘瘡毒氣之為目翳也,蓋自臟而達外,治之之法,但活血解毒而已,活血不至於熱,解毒不至於冷,五臟平和,則翳當自去。不可輕用點藥,反致損睛,宜蟬蛻散(痘眼目)四物湯加柴胡主之。若目閉淚出,不敢見明者,此羞明證也,惟於黑暗處則能開,才見明則陽光爍之,淚自洴出,癮澀難開,宜洗肝明目散(痘眼目),便秘者瀉青丸(肝)。或能開目,只視物昏者,此血不足也,四物湯加密蒙花。

白話文:

眼睛:痘瘡毒氣導致眼睛生翳,這是從臟腑內部發展到外部的。治療方法只在於活血解毒,活血不能偏熱,解毒不能偏於寒冷,五臟平和,翳自然就會消散。不能輕易點眼藥,以免損傷眼睛,可用蟬蛻散(痘眼目)和四物湯加柴胡為主。如果眼睛閉著流淚,不敢見明,這是羞明症,只有在黑暗的地方纔能睜開,一旦見光明,陽光照之,眼淚自然流出,眼睛酸澀難以睜開,可用洗肝明目散(痘眼目),便祕則用瀉青丸(肝)。或者能夠睜眼,只是看東西模糊的,這是血虛所致,可服用四物湯加加密蒙花。

目中赤者,洗肝明目散主之。從子懋錕,痘後兩目生翳,羞明特甚,時余與家兄從宜興試,歸視之,則窗牖帷幙,皆以衣被重重覆蔽,就明展兩脾,白膜已遍覆黑睛,淚如湧泉,嬰科、眼科,投藥不效,束手告技窮矣。余亦莫知為計,家兄曰,女弟垂死之證,弟能生之,豈遂技窮於是,試精思之。

白話文:

眼睛發紅的人,可以用洗肝明目散來治療。從子懋錕,得天花後兩眼生翳,怕光特別嚴重,當時我和哥哥從宜興考試回來,去看他時,他把窗戶、門簾都用衣服被子重重地遮蓋起來,勉強睜開兩隻眼睛,白色的膜已經覆蓋了整個黑眼睛,眼淚像泉水一樣湧出來,小兒科、眼科,用藥治療都沒有效果,都束手無策,說技藝窮盡了。我也無計可施,哥哥說,妹妹快要死了,我還能讓她活過來,怎麼會就此技窮於此,試著苦思一下。

余返書室,閉戶而思,目者,清陽之所走也,而忽焉有翳膜,是濁陰犯之也,濁陰烏敢與陽光敵,故羞明特甚爾,吾得治法矣。乃以黃耆助清陽之氣為君,生地黃、當歸、養目中真血為臣,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川芎、甘菊花、薄荷、荊芥、升清陽,黃芩、豬膽汁、車前子、茯苓降濁陰為佐,雄豬肝作引煎服,仍間服瀉青丸。八劑而目開,徹幃幙,翳已去矣。

白話文:

我回到書房,關上房門,閉目思忖。眼睛是清陽走過的地方,但現在忽然被一層障膜遮住了,這是因為濁陰侵襲的緣故。濁陰哪敢和陽光對抗呢?所以它特別畏懼光明。我知道了治療的方法。於是,我用黃耆作為君藥,以生地黃、當歸、養目中真血作為臣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川芎、甘菊花、薄荷、荊芥來升清陽,黃芩、豬膽汁、車前子、茯苓降濁陰作為佐藥,雄豬肝作引煎服。另外,還間服瀉青丸。吃了八劑藥後,我的眼睛就明亮了,可以穿透帷幕和簾障,翳膜也已經消失了。

時眼科所進點洗之藥,一切屏不用,止用寒熱磨汁敷眼胞而已。蓋嬰兒柔脆,點洗之藥,必有所傷故也。治法方論,詳大科眼目門,並本門眼目條內。

白話文:

對於眼睛的疾病,現在眼科所用的點眼藥、清洗藥,全部都不使用,只使用冷的和熱的眼藥敷在眼皮上而已。因為小孩的眼睛柔嫩脆弱,點眼藥和清洗藥,必定有傷害眼睛的地方,所以不使用,治療的方法和處方,詳見大科眼目門和本門眼目條內。

涼肝明目散,痘後羞明。

當歸,龍膽草,密蒙花,川芎,柴胡,防風,酒連

各等分,雄豬肝煮湯,煎服。

望月沙散,痘後,暗室中不能開者。

穀精草,密蒙花(酒洗),蟬蛻(去翅足。各五錢),望月沙(一兩)

上為末。雄豬肝一兩,竹刀批破,用藥一錢,摻入肝內,水煮熟,飲汁食肝,效。

羌菊散,治痘疹後毒氣不散,生翳障,及暴赤眼。

白話文:

涼肝明目散,用於治療痘疹後眼睛怕光。

成分包括當歸、龍膽草、密蒙花、川芎、柴胡、防風和酒制黃連,這些藥材等量使用。將雄豬肝煮湯,然後煎服上述藥材。

望月沙散,適用於痘疹後在暗室中無法睜開眼睛的情況。

配方包含穀精草、以酒洗過的密蒙花、去翅足的蟬蛻(各五錢)以及一兩的望月沙。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兩雄豬肝,用竹刀切開,加入一錢藥粉到豬肝內部,用水煮熟後,飲用湯汁並食用豬肝,效果良好。

羌菊散,用來治療痘疹後毒氣未散導致的眼翳障礙或急性紅眼症。

羌活,蟬蛻(去土),防風,蛇蛻,菊花,穀精草,木賊,甘草,梔子,白蒺藜,大黃,黃連(各少許)

上為末。每一錢,米湯泔水溫服。

白話文:

羌活、蟬蛻(除去泥土)、防風、蛇蛻、菊花、穀精草、木賊、甘草、梔子、白蒺藜、大黃、黃連(少許)。

【便秘】痘後毒入腹中,熱氣並於小腸則小便不通,並於大腸則大便不通,如前後部俱不通者,熱勢愈甚。小便不通者五苓散(驚)、導赤散(心)。大便不通者三黃丸、四順飲(併發熱)、三乙承氣湯。大小便俱不通者,八正散、通關散(並痘便悶)斟酌用之。

白話文:

【便祕】痘瘡後毒入腹中,熱氣滯積在小腸就導致小便不通暢,滯積在大腸就導致大便不通暢,如果前後部位皆不通暢,熱勢就會更加嚴重。小便不通暢可以使用五苓散(補陽散濕)、導赤散(導赤)。大便不通暢可以使用三黃丸、四順飲(同時發熱)、三乙承氣湯。大小便皆不通暢,可以使用八正散、通關散(同時痘瘡便閉)斟酌使用。

【泄瀉】痘後泄瀉,其證有二。如能食而渴,脈盛者,此熱入大腸也,渴者,內熱也,食能多者,熱消穀也,脈盛而數,熱證諦也,宜黃芩湯(痘泄利)加黃連。如食少不渴脈微小者,此裡氣虛,不能禁固水穀也,宜四君子湯加訶子肉、豆蔻,或理中湯丸加熟附子。甚者,以肉豆蔻丸止之(俱痘泄利)。

白話文:

【腹瀉】痘瘡後腹瀉,病癥有兩種。如果能吃能喝,脈搏跳動有力,這是熱度進入大腸所致;口渴,是內部有熱;食量大,是熱度消耗了穀物;脈搏跳動有力而頻數,是熱證確實的證據,宜服用黃芩湯(治療痘瘡引起的腹瀉)並加入黃連。如果食量少、不口渴、脈搏微弱而細小,這是裡氣虛弱,不能固攝水穀所致,宜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入訶子肉、豆蔻,或服用理中湯丸並加入熟附子。情況嚴重的,以肉豆蔻丸止瀉(均用於治療痘瘡引起的腹瀉)。

【便膿血】痘後便膿血者,此熱毒入大腸也,宜四物湯(失血)加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或黃連解毒湯(煩躁)加生地黃。勿作倒靨,及用劫澀藥也。

白話文:

【膿血便】出痘後出現膿血便的,這是熱毒進入大腸所致,宜用四物湯(因失 血)加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或黃連解毒湯(煩躁)加生地黃。不要做倒靨(藥 物引起相反的作用),也不要使用劫澀藥。

【嘔吐】胃主納而不出,大小腸主出而不納,痘後嘔吐者,是餘毒在胃也,然有冷熱二證。如心煩作渴,食乳甚急,聚滿胸中,然後吐出如射,其人面色帶赤,手足心熱,居處喜涼,此熱吐也,橘皮湯(痘吐逆)加黃連、竹茹主之。如乳食水漿隨吐,面色青白,手足冷,大小便自利,此冷吐也,益黃散(脾)主之。

白話文:

嘔吐:胃的功能是接受食物而不出,大腸與小腸的功能是排出食物而不接收,痘瘡後出現嘔吐的症狀,是因為體內的餘毒還停留在胃中。嘔吐又分為冷性嘔吐和熱性嘔吐兩種證狀。

  1. 熱性嘔吐:症狀包括:
  • 心煩口渴
  • 喝奶時非常急促
  • 食物積聚在胸中,然後像箭一樣吐出來
  • 患者面部發紅,手足心發熱,喜歡涼爽的環境

治療方法:使用橘皮湯(痘吐逆)加黃連、竹茹。

  1. 冷性嘔吐:症狀包括:
  • 喝奶、喝水或吃其他東西後會立即嘔吐
  • 面色青白
  • 手足冰冷
  • 大小便自己排出,沒有便祕或腹瀉的情況

治療方法:使用益黃散(脾)

痘後餘毒,多是熱邪,其間冷證,十有一二也。亦有傷食而嘔者,但聞會臭即吐,不欲食,木香大安丸或養脾丸,並用生薑湯下。有飲水多而吐者,必吐清水,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木香大安丸

白話文:

痘瘡後遺留的毒素,大多是熱邪引起的,其中有寒證的,大約有十分之一二。也有因傷食而嘔吐的,只要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嘔吐,不想進食,服用木香大安丸或養脾丸,並用生薑湯送服。有飲水過多而嘔吐的,一定會吐出清水,稱為水逆,服用五苓散為主。

木香(二錢),黃連,陳皮,白朮(各三錢),枳實,山楂肉,萊菔子(炒),連翹,神麯(炒),麥糵(炒),砂仁(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陳廩米湯下。

養脾丸

白話文:

木香(二錢),黃連,陳皮,白朮(各三錢),枳實,山楂肉,萊菔子(炒),連翹,神麯(炒),麥糵(炒),砂仁(各一錢五分)

木香(二錢),黃連,陳皮,白朮(各三錢),枳實,山楂肉,萊菔子(炒),連翹,神曲(炒),炒過的麥麩,砂仁(各一錢五分)

人參,白朮,當歸,川芎(各一錢半),木香,青皮,黃連,陳皮(各一錢),砂仁,山楂肉,神麯(炒),麥芽(炒。各五分)

上為細末。水調神麯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倉米飲下。

白話文:

人參、白朮、當歸、川芎(各 6 公克),木香、青皮、黃連、陳皮(各 4 公克),砂仁、山楂肉、神麴(炒)、麥芽(炒。各 2 公克)

【發熱】痘瘡自初以來一向發熱,至於瘥後猶不少減者,此有虛實二證。如大便難,小便赤,能食而煩渴者,此實熱也,以三黃丸或四順飲(併發熱)先解利裡熱,後用升麻葛根湯(初熱)加地骨皮解表熱也,蓋升麻葛根湯治瘡疹未發之先、已發之後身熱藥也。如大便不秘,小便不赤,坐立振搖,飲食不甚進者,此虛熱也,以保元湯(大法)加知母、麥門冬,虛甚者加炒乾薑成熟附子少許,引火歸源。〔薛〕陳文宿先生云:痘瘡收靨之後,渾身經日不除,別無他證,用柴胡麥門冬散。

白話文:

發熱:

痘瘡從一開始發病就一直發熱,直到痊癒後仍然不減。

這種情況有虛熱和實熱兩種表現。如果大便困難,小便赤紅,能吃又能喝但是還覺得煩渴,這是實熱。可以用三黃丸或四順飲(同時發熱)先解除體內的實熱,之後再用升麻葛根湯(初熱)加上地骨皮來解除表熱。

升麻葛根湯是治療瘡疹在發作前或發作後身體發熱的藥物。如果大便不祕結,小便不赤紅,坐立不安,飲食不佳,這是虛熱。

可以用保元湯(大法)加上知母、麥門冬,如果虛熱很嚴重,再加炒乾薑、熟附子少許,引火歸源。

薛氏說:痘瘡結痂後,全身發熱整天不退,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柴胡麥門冬散治療。

如不退,服人參白朮散(痘渴)。若風熱咳嗽,咽喉不利,用桔梗甘草防風湯。竊謂前證有因熱毒未解者,有因胃氣虛熱者,有因胃氣實熱者,其因不能枚舉,當臨證制宜而藥之。一小兒咽痛壯熱,痘痕色赤,手微熱。此餘毒未解。用柴胡麥門冬散而安。七日之後復熱,手指初捏似熱,久捏則冷,此脾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白話文:

如果痘瘡沒有消退,服用人參白朮散(治療痘瘡引起口渴)。如果因風熱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使用桔梗、甘草、防風湯。我認為以上證狀,可能會因為熱毒沒有清除、胃氣虛熱、胃氣實熱等原因引起。具體原因無法一一列舉,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物。

有個小孩咽喉腫痛,發高燒,痘痕發紅,手微熱。這是餘毒沒有清除的表現。服用柴胡麥門冬散後病情好轉。七天後再次發燒,手指一開始捏起來感覺很熱,捏久了就變涼,這是脾氣虛引起的。服用五味異功散後痊癒。

一小兒痘咽痛,大便不實,口渴飲湯,手足不熱,此脾胃虛弱也。用人參白朮散而大便實,但不時寒熱,用加味逍遙散而愈。一小兒痘咽痛,發熱作渴,面赤飲冷。此胃經實熱也。用射干鼠黏子湯而愈。因食厚味復發,手足並熱,用瀉黃散一劑而痊。一小兒痘咽痛,發熱飲冷,大便黃色,手足指熱,此脾胃實熱也。

白話文:

  1. 有個小孩子得了麻疹,又咽喉疼痛,大便不成形,口渴想喝湯,手腳不發熱,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用人參白朮散治療,大便成形了,但有時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後痊癒。
  1. 有個小孩子得了麻疹,咽喉疼痛,發熱口渴,臉紅想喝涼的。這是胃經實熱引起的。用射干鼠黏子湯治療後痊癒。後來因為吃了肥甘厚味的食物,病情復發,手腳一起發熱,用瀉黃散一劑治療後痊癒。
  2. 有個小孩子得了麻疹,咽喉疼痛,發熱想喝涼的,大便黃色,手腳指熱,這是脾胃實熱引起的。

白話文:

有個小孩子得了麻疹,咽喉疼痛,發燒而且口渴,臉紅紅的想喝涼的飲料。這是因為胃經有實熱所引起的。後來使用了射乾鼠黏子湯治療後就痊癒了。但之後因為吃了比較油膩和甜的食物,病情又復發了,手腳都開始發熱,再用瀉黃散一劑治療後再次痊癒。

另一個小孩子也得了麻疹,同樣有咽喉疼痛、發燒想喝涼的症狀,大便顏色偏黃,手指頭和腳趾頭感覺熱熱的,這是脾胃裡有實熱造成的。

用瀉黃、清胃、二散各一劑而愈。後因乳母食厚味,兒口角流涎不能吮乳,仍用前藥治母而愈。小兒痘咽痛,足熱。余謂此稟足三陰虛,而無根之火上炎也。古人有云:痘歸腎經,必不可救,當用壯水之劑,亦有生者,奈彼不悟,翌日果腰痛咽啞,始信余言,乃用大劑地黃丸料加瘛瘲,並補中益氣湯而愈。一男子出痘,上體甚熱,兩足俱冷,喉痛作渴,瘡亦不起發。

白話文:

使用瀉黃、清胃、二散各一劑,患者就痊癒了。之後因為奶媽吃了油膩的食物,孩子嘴角流涎、無法吃奶,仍然服用先前的藥方來治療奶媽,孩子就痊癒了。有一位小孩出痘後喉嚨痛、雙腳發熱。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天生足三陰虛弱,導致沒有根基的虛火上升。古人有句話說:「痘屬於腎經,就必死無疑」,應該使用滋補腎水的藥方,也有可能生還,可惜他沒有聽懂,隔天果然腰痛、聲音沙啞,才開始相信我的話,於是使用大量地黃丸的原料加上秦艽、防風,搭配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有一位男性出痘,上半身非常熱,雙腳卻很冷,喉嚨痛、口渴,痘瘡也沒有長出來。

此稟腎經虛熱也。以六味地黃丸料煎與恣飲,漸愈,又用八珍湯而痊。一小兒面色素白,出痘咽痛,發熱面赤,作渴飲湯,手足指冷。此稟足三陰虛也。用大劑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又以益氣湯助其脾肺,以滋化源,痛止熱退而愈。

白話文:

這是腎經虛熱引起的症狀。使用六味地黃丸藥材煎煮服用,症狀逐漸好轉,再服用八珍湯痊癒。有個小孩面色蒼白,出痘、喉嚨痛、發熱、臉紅、口渴想喝水,手腳指頭冰冷。這是足三陰虛引起的症狀。使用大劑量的加減八味丸藥材煎煮服用,再使用益氣湯幫助脾肺機能,滋潤身體,疼痛停止、發熱退去而痊癒。

柴胡麥門冬散(痘發熱)

柴胡梔子散,治肝膽經有熱,瘡毒不愈,或發熱不止。

白話文:

柴胡麥門冬散(用於治療痘疹發熱)

柴胡梔子散,用來治療肝膽經有熱、瘡毒難以痊癒或持續發熱的情況。

柴胡,山梔,牡丹皮(各一錢),川芎,芍藥,茯苓(各七分),白朮(炒),甘草(各五分),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

白話文:

  • 柴胡:1錢

  • 山梔:1錢

  • 牡丹皮:1錢

  • 川芎:7分

  • 芍藥:7分

  • 茯苓:7分

  • 白朮:5分 (炒過)

  • 甘草:5分

  • 當歸:7分

  • 牛蒡子:7分 (炒過)

上,水煎,母、子同服。

小柴胡湯,治發熱甚而嘔者,宜服之。

柴胡,人參,黃芩(各三兩),甘草(炙),半夏(各二兩半,湯泡七次)

白話文:

上藥材用水煎煮,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發熱嚴重且伴有嘔吐的情況,適合服用。

所需藥材為:柴胡、人參、黃芩各三兩,甘草(炒製),半夏各二兩半(需先用湯泡七次)。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咳嗽者,加五味子煎服。頭痛發熱,肢節疼痛者,四味升麻湯。大便不通者,四順飲。若大便自利黃黑色者,此毒亦有所出,不必廣與湯劑,恐重增他病,大便自然通,不得以溫藥助之,瘡疹亦稀少。自快利,只與四味升麻湯、荊芥散,雖大便利,不可以溫藥助之。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是粗略的治療方法。每服用三錢藥,加水一杯,生薑三片,棗子一枚,一起煎煮至半杯,去渣滓後溫服。如果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一起煎服。如果頭痛發熱,四肢關節疼痛,可以服用四味升麻湯。如果大便不通,可以服用四順飲。如果大便自然排泄,呈黃黑色,這種毒素也已經排出,不必再廣泛服用湯劑,以免加重其他疾病,大便自然會通暢,不能用溫藥幫助通便,瘡疹也會減少。如果大便通暢,只服用四味升麻湯、荊芥散,即使大便很通暢,也不能用溫藥幫助通便。

其下利甚者,卻與少溫之。

槐花散,治癍瘡餘熱不退。

槐花,赤小豆(各炒,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蜜湯調服,不拘時候。

黃耆散,治壯熱不退,可涼肌膚,散熱。

黃耆,柴胡,乾葛,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對於下利非常嚴重的情況,可以給少量溫和的治療。

槐花散用來治療癍瘡後餘熱不退的症狀。

槐花和赤小豆(各炒兩錢),麝香(少量)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蜂蜜水調服,不限時間。

黃耆散用來治療高熱不退,能夠清涼肌膚,散發體內熱量。

黃耆、柴胡、乾葛、甘草(炙,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三葉,水半盞,煎至三分,約三呷,空心服。此藥治發熱數日未退者,其熱是瘡疹者,量其虛實用之也。

白話文:

把它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三片薄荷葉和半杯水,煮到只剩三分之一,大約三口,空腹服用。這種藥用於治療已經持續數天並且沒有消退的高燒。這種高燒是風疹造成的,要根據患者體質來斟酌用藥。

【中風】痘後忽然口噤涎潮,角弓反張,手足瘛瘲,身青黑色,此中風也,瘡痘方愈,榮衛正弱,不知避忌,忽遇節令氣交,八方不正之氣,乘虛而入,故為此證。宜消風散二錢、入蟬蛻末一錢、分為三服,投生薑薄荷汁及酒各數點,溫湯浸之,連二三服。或作癮疹,或再出膚疹而愈。

白話文:

【中風】痘瘡痊癒後,突然出現口不能張、口水不停流出來、身體彎曲成弓形、手腳僵硬、身體呈青黑色,這就是中風。痘瘡剛剛痊癒,氣血正虛弱,不注意禁忌,突然遇到節氣交替、不正之氣乘虛而入,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應該用消風散二錢、蟬蛻末一錢,分三次服用,加入生薑、薄荷汁和酒,用溫水浸泡,連續服用兩三次。或者會出現癮疹,或再次出現皮膚疹子而痊癒。

消風散(見痘中風)

鉤藤湯,痘後口噤僵直,繞臍腹痛。

鉤藤,紅花,木香,川芎,當歸,白芍,甘草,白朮,青皮,黃連,官桂,生薑

各等分,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消風散(適用於痘疹伴有中風症狀)

鈎藤湯,用於治療痘疹後出現的口緊閉、身體僵直以及圍繞肚臍的腹痛。

配方包括:鈎藤、紅花、木香、川芎、當歸、白芍、甘草、白術、青皮、黃連、官桂、生薑。所有藥材等量使用,用水煎煮,不限定服用時間。

【骨節作痛】俗名痘風,丹溪分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虛則黃耆生血之劑助之,略佐以風藥。實則白芍藥、黃芩、為君,連翹、白芷、續斷之類為佐。若屬虛寒,陳氏方可用。余詳痘中風門。

白話文:

【骨節疼痛】俗稱痘風,丹溪將病症分成氣血虛實,用日子來觀察也大多都是氣血不足。如果屬於虛症,就用黃耆生血的藥方輔助,稍加一些祛風藥物。如果是實症,就用白芍藥、黃芩為君藥,連翹、白芷、續斷之類為輔助藥物。如果屬於虛寒,可以用陳氏方。我將詳細的內容寫在痘中的風門。

【拘攣】痘後手足拘攣,屈伸不便,起居艱苦者,乃血耗氣虛,不能榮養於筋,宜十全大補湯去地黃、白茯苓,加川續斷,多服乃佳。氣虛者少加川烏炮過、行經,不可誤作風治,妄行發散,反耗陰血也。

白話文:

【拘攣】出痘後手腳抽筋屈伸不方便,起身行走感到艱難,這是由於血氣耗損,不能滋養筋脈,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和白茯苓,加上川續斷一起服用,多吃一些就會改善。如果是氣虛的人再加一些川烏炮過,如果女性正值經期,不可誤當做風寒治療,盲目使用發散藥物,反而會耗損陰血。

當歸桂枝湯,治痘後手足不能屈伸。

當歸,川芎,黃耆,甘草,薄桂,黃柏,蒼朮(炒)

各等分,水煎。如氣虛,少加川烏以行經,加人參為主。如感風寒,以致骨節疼痛,加羌活、防風。

白話文:

當歸桂枝湯用來治療出痘後手足不能自由彎曲伸直的情況。

配方包括當歸、川芎、黃耆、甘草、薄桂、黃柏和炒過的蒼朮,這些藥材等量使用,用水煎煮。如果患者有氣虛的情況,可以稍微加一點川烏來幫助行氣,並以人參為主要補益成分。如果因為感受了風寒而導致骨節疼痛,則可以加上羌活和防風。

【昏昧妄言】痘後昏昧,不解識人,口中常妄言,如邪祟狀,此移熱入心包絡,宜導赤散(心)吞安神丸(痘譫妄),待醒後以保元湯加麥門冬、生地黃,四物湯加石菖蒲、木通、山梔子仁,相間服之。若卒然昏昏喜睡,狀如眩暈,身無熱,口中無妄語,其人痘出必重,又乳食少,今毒氣已解,正氣未復,故邪退而喜睡,乃否極泰來之象,不須妄治,逡巡甦醒矣。

白話文:

【昏昧妄言】出痘後昏昧,不認識人,口中經常說胡話,像邪祟附身一樣,這是熱邪移入心包絡引起的,宜用導赤散導引赤熱(心),吞服安神丸(針對出痘譫妄),待清醒後再用保元湯加麥門冬、生地黃,四物湯加石菖蒲、木通、山梔子仁,交替服用。如果突然昏昏沉沉、喜歡睡覺,狀態像眩暈,身上不發熱,口中不說胡話,那麼這個人出痘一定很嚴重,而且乳食吃得少,現在毒邪已經消解,正氣還沒恢復,所以邪氣退去後便喜歡睡覺,這是不治而癒的症狀,不用妄加治療,很快就會清醒過來了。

【厥逆】手足厥冷,蓋覆不溫,此痘疹逆候也,若在正盛之時,十無一生,今病已愈,氣血久虛,脾胃大困,其厥逆宜矣,用保元湯加當歸身、熟附子、主之。

白話文:

手腳冰冷,蓋被也無法溫暖,這是痘疹的危險徵兆。如果發生在正盛的時候,十個人中有九個會死亡。現在病已經好了,但元氣和血氣長期虛弱,脾胃非常睏倦,手腳冰冷也是理所當然的。應該用保元湯加上當歸身和熟附子來治療。

【咳嗽】咳嗽頻頻,涕唾稠黏,此痘疹常證也,有寒有熱,有虛有實,不可拘泥一定之法。如自初出咳嗽到今未愈者,此肺中餘邪未盡也,宜甘桔湯(咽喉)合瀉白散(肺)加牛蒡子、馬兜鈴主之。如咳而熱,大便難,小便赤者,此熱毒也,宜葶藶丸主之(痘喘)。大便潤者,人參白虎湯(痘渴)合甘桔湯主之。

白話文:

【咳嗽】咳嗽頻繁,鼻涕和痰液粘稠,這是痘疹的常見症狀,有寒有熱,有虛有實,不能拘泥於一種固定的方法。如果從一開始出現咳嗽到現在還沒有痊癒,這說明肺中的餘邪還沒有完全消除,應該用甘桔湯(咽喉)合瀉白散(肺)加牛蒡子、馬兜鈴來治療。如果咳嗽發熱,大便困難,小便發紅,這是熱毒引起的,應該用葶藶丸來治療(痘喘)。如果大便稀溏,則用人參白虎湯(痘渴)合甘桔湯來治療。

如咳而大便溏,小便清,無大熱渴者,此虛也,宜人參清膈散主之(痘咳嗽)。如咳而血出者,甘桔湯加牛蒡子、茅根汁、阿膠主之。如向不咳,今始咳者,此風寒外感也,麻黃主之(痘喘)。

白話文:

如果咳嗽、大便稀、小便清澈,不感到特別的口渴,判斷是屬於虛症。應以人參清膈散為主的治療方法(痘疹咳嗽)。如果咳嗽帶血的話,甘桔湯加入牛蒡子、茅根汁和阿膠作為主要治療方法。如果以前不咳嗽,現在開始咳嗽,屬於風寒引起的傷風感冒,主治療方法應以麻黃為主(痘喘)。

燈心湯,治瘡痘出後,煩喘小便不利者,宜進之。

燈心(一把),鱉甲(醋煮黃,二兩)

上銼為散。每服一兩,用水八合,煎取四分服之,各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燈心湯適用於治療瘡痘出現後,有煩躁、呼吸急促和小便不順暢的情況。

所需材料為:

  • 燈心(一把)
  • 鱉甲(用醋煮至變黃,二兩)

將上述材料切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八合煎煮,取四分量飲用,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咳嗽之時脅痛者,經云: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左右,兩脅之謂也,由余毒在中,陰陽之氣,不能升降,故脅為之疼也,但當解毒,毒氣去,則真氣行,所苦自平矣,小柴胡加枳桔湯主之。

白話文:

在咳嗽的同時伴有脅痛的,經書上說:左右是陰陽交會之道,這裡左右是指兩側脅部。這是由於體內還有餘毒,陰陽之氣不能正常升降,所以脅部會疼痛。只需解除毒氣,毒氣消除了,那麼正氣就會運行,所患疾病自然就會痊癒。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枳桔湯來治療。

赤茯苓湯,治小兒疹痘,瘡出後咳逆脅痛,不下食。

赤茯苓,甘草(炙),大青,升麻,枳殼(麩炒,各半兩),梔子(一分)

白話文:

赤茯苓湯用於治療小兒出疹或痘瘡後出現的咳嗽、呼吸不順、兩側胸部疼痛以及食慾不振的症狀。

所需材料如下:

  • 赤茯苓
  • 炙甘草
  • 大青
  • 升麻
  • 麩炒枳殼(每種半兩)
  • 梔子(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苦竹葉七片,豆豉三十粒,同煎至五分盞,去滓,分為三服,日三四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本方稱疹痘出後脅痛者,由病後毒氣溷亂,阻於升降,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氣之所行處,令氣滯,為脅痛,以枳殼寬腸下氣,令氣順,脅不痛也,大青、梔子去蘊熱,升麻解毒,赤茯苓導心火,利小腸,無熱以克肺氣,而效逆自平爾。

白話文:

這個處方是治疹痘出後脅痛的,因為病後毒氣混亂,阻於升降,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氣之所行處,令氣滯,所以脅痛;枳殼寬腸下氣,令氣順,脅不痛也,大青、梔子去蘊熱,升麻解毒,赤茯苓導心火,利小腸,無熱以克肺氣,而效逆自平爾。

用法:每次取一錢藥,加一小碗水,再加入七片苦竹葉和三十粒豆豉,一起煎至藥液減至五分之一碗,去渣,分三次服用,每天服用三四次,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情加減。

【腹痛】瘡疹未出而腹痛者,乃癍毒內攻也,今毒已解,無復壅遏矣,而腹中痛者,其證有二。一則因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備急丸主之(大便閉)。一則因食過多,胃虛不能消穀而作痛,如便秘者,丁香脾積丸(傷食),便利者,木香大安丸(傷食)主之。但燥屎痛者,病在下焦,傷食痛者,病在上焦,手不可按,若原食少,又便常潤,忽爾作痛者,此虛寒證也,病在中焦,必喜用手按摩,黃耆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腹痛】瘡毒未發出來而出現腹痛的,是瘡毒內攻所致。現今瘡毒已經消解,不再壅塞遏阻了,但腹中仍然疼痛的,這種情況有兩種證候。一種是因大便未通,乾燥的糞便引起疼痛,可以服用「備急丸」來治療(大便閉塞)。另一種是因飲食過量,胃氣虛弱,不能消化穀物而引起的疼痛,如果是便祕的,可以服用「丁香脾積丸」(傷食),如果是大便通暢的,可以服用「木香大安丸」(傷食)來治療。但如果因乾燥的糞便引起的疼痛,病位在下焦;如果是因傷食引起的疼痛,病位在上焦,用手按壓腹部會疼痛。若原先飲食少,又經常大便通暢,忽然出現腹痛的,這是虛寒證,病位在中焦,一定會喜歡用手按摩腹部,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

【渴】痘家作渴,亦是常事,至痘後則不宜有渴,乃忽然渴而引飲者,餘毒留於心胃,膈焦咽燥故也,其人必能食,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乾,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若食少,大小便自調,雖好飲湯,咽舌不燥,此脾胃虛,津液不足也,宜人參白朮散,不愈,人參麥門冬散加天花粉主之(並痘渴)。

白話文:

【口渴】出痘期間口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出痘後就不應該再口渴了,如果突然口渴並且想喝水,這是餘毒停留在心臟和胃部,隔膜灼熱、咽喉乾燥的原因,這樣的人一定能吃東西,大便乾燥,小便發紅,舌頭乾燥、咽喉發乾,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上黃連來治療。

如果吃的少,大小便正常,即使喜歡喝湯,咽喉和舌頭也不乾燥,這是脾胃虛弱,津液不足造成的,可以用人參白朮散來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可以用人參麥門冬散加上天花粉來治療(兩者都用於治療痘瘡口渴)。

【失音】痘後失音有二。咽痛不能言者,此毒氣結於咽喉之間,痰壅作痛,而不能言,天花散主之(痘失音)。心熱不能言者,心中邪熱未徹,腎虛不能上接於陽,雖有聲而不能言,四物湯去川芎,加麥門冬、白茯苓、主之。

白話文:

【失音】痘後失音有兩種情況。

  1. 咽喉疼痛不能說話的,這是因為毒氣結聚在咽喉間,痰液壅積而疼痛,所以不能說話,可用「天花散」來治療。

  2. 心臟燥熱而不能說話的,這是因為心中邪熱未清,腎虛不能與陽氣相接,雖然有聲音但不能說話,可以用四物湯去除川芎,加入麥門冬、白茯苓來治療。

【不喜食】痘後邪氣盡退,正氣將復,脾胃略紓,宜漸能食也,若原不食,今因喜食太過,或原能食,今又驟加以致惡食不食者,此皆內傷有餘證也,宜木香大安丸主之(傷食)。如向未食,今又不喜食者,此脾胃中氣不足,宜七珍散(痘不能食)或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陳皮、木香,研末,取二兩,另用糯米、綠豆、各二兩,各炒熟研末相和,棗湯調服,稍能食,更兼進養脾丸。

白話文:

痘病之後,邪氣完全消退,正氣正在恢復,脾胃功能略微舒緩,應該逐漸能夠進食。如果原本就不愛吃東西,現在卻因為太過高興而吃得太多,或者原本能吃,現在又突然增加食量,導致厭食不吃東西的,這些都是內傷過剩的證據,應該以木香大安丸為主藥(傷食)。如果以前不愛吃東西,現在還是不愛吃東西,這是脾胃中的氣不足,應該用七珍散(痘病不能吃東西)或人參白朮散去除葛根加上陳皮、木香,研磨成粉末,取二兩,另用糯米、綠豆,各二兩,炒熟後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用棗湯調服。稍微能進食後,再服用養脾丸。

【寒熱】痘後忽發寒熱如瘧狀,至後如期即發者,此脾虛氣弱,失於將息,重感風寒,宜先以柴葛桂枝湯發去新受表邪,後以保元湯加當歸、陳皮、白朮、砂仁、烏梅、生薑、調之。

白話文:

痘瘡痊癒後,突然出現像瘧疾發作一般的寒熱。到了後來,必定在某個固定時段發作的。這是脾虛氣弱,沒有好好休息,又再次感受風寒所致。應該先用柴葛桂枝湯發散新的表邪,再用保元湯加上當歸、陳皮、白朮、砂仁、烏梅、生薑,來調整體質。

大和散,治瘡痘後,寒熱往來,嗜臥頓悶躁亂。

生地黃,當歸,地骨皮,人參,甘草(炙),白芍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柴葛桂枝(見初熱)

白話文:

大和散,用於治療瘡痘後出現的寒熱交替、疲倦嗜睡、煩躁不安等症狀。

配方包括生地黃、當歸、地骨皮、人參、炙甘草、白芍藥(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盞煎煮至剩餘三分之一,去掉藥渣後溫服。

柴葛桂枝(見初熱時的用法)。

【腫脹】痘後面目虛浮,或久則一身皆腫者,此表氣不足,出風太早,風邪乘虛而入,其治在肺,宜五皮湯先加桂枝微汗之,後只服本方,若遍身皆腫,以胃苓湯合五皮湯主之。

白話文:

【腫脹】痘瘡後臉部浮腫,或時間一久,全身都腫脹的,這是體表正氣不足,風熱之邪過早透發出來,風邪趁虛而入,其治療在肺,應先服用五皮湯加桂枝微發汗,之後只服用本方,如果全身都腫脹,以胃苓湯合五皮湯為主。

痘後腹虛腫脹滿,或氣喘粗者,此宿垢在裡,不問餘毒、食積、蓄水,並先利之,宜塌氣丸,利後以胃苓湯去甘草,加人參、黃耆、大腹皮調之,其治在脾。如因新食作脹不腫者,只木香大安丸。

五皮湯

白話文:

痘瘡後引起的腹部虛胖、腫脹、脹滿,或呼吸急促、喘粗的人,這是因為體內有宿垢,不論是餘毒、飲食積滯、體內蓄水,都應該先用瀉藥通利大便,[註:塌氣丸,有瀉火消積,通利大便,祛風的功效,古代常用於治療痘瘡後引起的腹虛腫脹]。通利大便後,再用胃苓湯(去除甘草)加人參、黃耆、大腹皮調理脾胃,來治療脾虛。如果是因為新近飲食不當引起的脹氣,但不腫脹的人,只需要服用木香大安丸即可。

桑白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五加皮(各等分)

上銼細。取長流水一盞,燈心十二莖,煎七分,溫服。

塌氣丸

白話文:

桑白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五加皮(各等分)

木香(半兩),雞心檳榔(一雙,白者),黑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兩)

共為末。神麯糊為丸,如黍米大。薑湯下。

胃苓湯

白話文:

木香(半兩):一種中藥,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雞心檳榔(一雙,白者):一種中藥,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白色者為佳。

黑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兩):一種中藥,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將黑牽牛炒至一半生、一半熟,取其前端的藥材粉末,用量為一兩。

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蒼朮,厚朴(紫油者,薑汁炒),陳皮,桂心,甘草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 豬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作用。

  • 澤瀉:具有利尿、清熱、化痰作用。

  • 白朮:具有健脾、燥濕、溫中止瀉作用。

  •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補虛、利尿作用。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利尿、消腫作用。

  • 厚朴(紫油者,薑汁炒):具有散寒、燥濕、消痰、行氣作用。

  • 陳皮:具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作用。

  • 桂心:具有溫心、陽、化痰、止痛作用。

  •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作用。

【自汗盜汗】痘後自汗盜汗,皆衛氣弱,榮血熱,肌肉虛也,宜保元湯(大法)、便秘、相間,並調敗蒲散服之。如汗出盛,再用溫粉撲之(方並見自汗條)。若渾身如水,發潤如油,汗出如珠者,皆亡陽證,死不治。

白話文:

痘瘡後出現自汗和盜汗,都是由於衛氣弱、榮血熱、肌肉虛弱造成的。這時應當服用保元湯(具體方劑請參閱自汗條目),便祕、相間服用,並服用敗蒲散。如果出汗嚴重,可以再用溫粉撲面。如果全身如水、頭髮潤澤如油、汗出如珠,這些都是亡陽的症狀,無法治癒。

【失血】痘後失血證,乃餘毒邪熱,迫血妄行也。自鼻出者玄參地黃湯主之(失血),外用梔子炒焦黑,研末吹之。自溺出者,八正散主之(小便不利)。自大便出者,桃仁承氣湯主之。此與上自汗證同為熱也,上是熱在衛,故汗出,此是熱在榮,故血出,二證大便秘者,並與四順清涼散主之(發熱)。

白話文:

【出血】天花後失血的證狀,是由於殘餘的毒邪熱氣,迫使血液妄行造成的。從鼻子出血的,用玄參地黃湯為主藥(止血),外用梔子炒焦研成末吹入鼻孔。從小便排出的,用八正散為主藥(利尿)。從大便排出的,用桃仁承氣湯為主藥。這與前面由於出汗而造成的證狀,都同為熱所造成,前面的證狀是熱在表層的衛氣,所以出汗,這裏是熱在裏層的榮氣,所以出血。這兩種證狀如果都有大便祕結的現象,都可以用四順清涼散為主藥(清熱)。

桃仁承氣湯

桃仁(二十一個,去皮尖,研泥,勿煎),大黃(二錢),官桂,紅花(各一錢),甘草(半錢)

上,三味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入桃仁泥化開,食前服。

白話文:

桃仁(二十一個,去掉皮和尖端,研成泥狀,不要煎煮),大黃(二錢),官桂、紅花(各一錢),甘草(半錢)。

將上述三味藥材切細。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滿,去渣後加入桃仁泥攪拌均勻,在飯前服用。

【吐利蛔】痘後,或吐蛔,或利下蛔者,皆熱毒入里也。熱在胃則吐蛔,熱在腸則利下蛔,利者黃芩湯(泄利)加桃仁、艾葉,吐者黃芩半夏湯(吐利)加烏梅、川椒。若不吐利,但聞食即吐蛔者,此胃久虛,蟲無所食,故聞食臭即吐,食已易飢,宜理中湯丸(吐利)加烏梅肉、黃連、川椒主之。

白話文:

吐出或排泄出蛔蟲

天花之後,出現吐出蛔蟲或排出蛔蟲的情況,都是因為熱毒侵入體內造成的。熱毒在胃部,就會吐出蛔蟲;熱毒在腸道,就會排出蛔蟲。如果出現腹瀉,可服用黃芩湯(適用於泄瀉)加上桃仁、艾葉;如果出現嘔吐,可服用黃芩半夏湯(適用於嘔吐腹瀉)加上烏梅、川椒。如果不吐不瀉,但一聞到食物就吐出蛔蟲的,這是因為胃部虛弱,蛔蟲沒有東西吃,所以一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嘔吐,吃了東西也會很快感到飢餓,宜用理中湯丸(適用於嘔吐腹瀉)加上烏梅肉、黃連、川椒治療。

袁氏治痘屎蟲。歌曰:痘里屎蟲胃氣離,人參白朮與陳皮,茯苓甘草當歸並,煎來連服自蟲除。

蓮肉湯

蓮肉(去心,半斤),豬肉(去油、皮,一斤)

白話文:

袁氏治療痘疹裡的蟲積,有這樣一首歌訣:當痘疹中出現蟲積時,表明胃氣已經偏離正常狀態。可以使用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甘草和當歸這些藥材一起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後自然能夠去除體內的蟲積。

蓮肉湯:

  • 蓮肉(去掉蓮心的部分,用量為半斤)
  • 豬肉(去掉油脂和皮的部分,用量為一斤)

共水煮熟,下砂仁伏醬,朝夕與啖,其胃氣接養,蟲自安居不出矣。切不宜投以使君子、檳榔、之物,痘中一投,命遂喪矣。

白話文:

把共水煮熟,加入砂仁做成醬料。早晚食用,可以增進胃氣的滋養,使蟲子安定下來而不亂動了。要注意不要塗抹使君子、檳榔一類的東西,如果在出痘期間使用這些東西,可能會喪命。

【狐惑】痘後吐蛔而手足厥冷者,蛔厥。若不吐利內蝕臟腑者,為狐惑。狐惑之證,其人好睡,默默不欲食,上唇有瘡,蟲蝕其肛,下唇有瘡,蟲蝕其臟,其聲啞嘎,上下不定,故名狐惑也。此候最惡,麻疹後尤多,化䘌丸主之。如大便結者,以桃仁承氣湯加槐子利之。

化䘌丸

白話文:

【狐惑】出痘後吐出蛔蟲,並且手腳冰涼的,稱為蛔厥。如果不出蛔蟲而躲藏在臟腑間侵蝕臟腑的,稱為狐惑。狐惑的症狀,病人喜歡睡覺,昏昏沉沉不想吃東西,上嘴脣有瘡,蛔蟲侵蝕肛門,下嘴脣有瘡,蛔蟲侵蝕臟腑,聲音沙啞而時高時低,所以叫做狐惑。這種症候最惡劣。尤其是在麻疹後更多見。治療時以化䘌丸為主。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加槐子來通便。

黃連(半兩),蜀椒(去閉目者,炒去汁,二錢),苦楝根白皮(乾者,二錢)

白話文:

  • 黃連(半兩)

  • 四川花椒(去掉閉合的,炒去汁液,二錢)

  • 苦楝根的白色樹皮(乾的,二錢)

上共研末。用烏梅肥者七個,艾湯浸,去核搗爛和丸,艾湯下。

黃連陰䘌丸,治狐惑瘡。

白話文:

將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使用七個肥大的烏梅,用艾草湯浸泡後去掉核,搗爛後與藥末混合製成丸劑,服用時也用艾草湯送服。

黃連陰䘌丸,用來治療狐惑瘡。

黃連(二錢),蘆薈,乾蟾(煅,各一錢二分),使君子肉(二錢半),蕪荑(一錢五分),川楝子肉(一錢)

上末。烏梅洗淨,去核,搗膏和丸。米飲下。

白話文:

黃連兩錢,蘆薈、乾蟾(煅)各一錢二分,使君子肉兩錢半,蕪荑一錢五分,川楝子肉一錢,磨成粉末。烏梅洗淨去核,搗成膏狀,再將粉末和成丸子,用米湯送服。

【牙疳】痘後,牙齒齦肉潰爛者,此痘疕脫去,涎水浸漬為疳蝕瘡,用綿繭散(收靨)敷之。若氣臭血出者,又名走馬疳瘡,內以黃連解毒湯(煩躁)加雄黃為丸,竹葉湯下,外以馬鳴散敷之。或口舌生瘡者,並宜洗心散。以上諸證大便秘者,並用四順飲利之,大便潤者用甘露飲服之。

白話文:

【牙疳】出痘後,牙齒和牙齦潰爛的,這是痘瘡脫落後,涎水浸泡而腐蝕成瘡,用綿繭散敷敷上面。如果口臭,流出血液的,又叫做走馬疳瘡,內服黃連解毒湯加上雄黃做成丸子,用竹葉湯送下,外用馬鳴散敷敷上面。還有口腔、舌頭上生瘡的,都應該服用洗心散。以上各種癥狀伴有大便祕結的,都用四順飲通便,大便通暢的服用甘露飲。

老茶葉、薤葉根煎湯洗。以白𣯖即酸梅也,燒灰,人中白火煆,加入雄黃散敷之。

洗心散

白話文:

用老茶葉和薤葉根煎煮成湯水,然後用白𣯖(即酸梅)燒成灰,加入雄黃散,敷在人中部位。

當歸,生地黃,木通,黃連,麻黃,大黃(酒洗),薄荷葉(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加燈心為引,煎七分,去滓溫服。

甘露飲,牙疳暫用。

白話文:

當歸、生地黃、木通、黃連、麻黃、大黃(用酒清洗過)、薄荷葉(各取等量)。

麥門冬(去心一錢),天門冬(去心二錢),生地黃(四分),熟地黃(六分),石斛(去根),枇杷葉(各五分),山茵陳,枳殼,黃芩,犀角屑(各六分),甘草(一字)

白話文:

麥門冬(除去核,一錢),天門冬(除去核,二錢),生地黃(四分),熟地黃(六分),石斛(除去根),枇杷葉(各五分),山茵陳,枳殼,黃芩,犀角屑(各六分),甘草(一字)

水煎服。

雄黃散

雄黃,枯礬(各一錢),麝香(一分半),人中白(五分)

共為末。吹入鼻中,如吹不入,用麻油潤,使進。

馬鳴散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雄黃散

將雄黃、枯礬(各一錢),麝香(一分半),人中白(五分)混合研成粉末。將粉末吹入鼻中,如果吹不進去,可以用麻油潤滑,幫助進入。

馬鳴散

人中白(即溺缸底白垽,以物刮取,用新凡盛之,火煅過、如白鹽乃佳,半兩),馬鳴蛻(即蠶蛻紙也,火燒過,二錢半),五倍子(生,一錢,另用一錢,同礬枯),白礬(一錢,捶碎,另取五倍子一錢,人礬於內,用火煅枯)

白話文:

人中白(即溺缸底部的白色沉澱物,用器具刮取,用新的滑石粉盛裝,用火煅燒過,像白鹽一樣就很好,半兩),馬鳴蛻(即蠶蛻紙,用火燒過,二錢半),五倍子(生的,一錢,另外用一錢,與礬枯一起使用),白礬(一錢,捶碎,另外取五倍子一錢,把礬放入其中,用火煅燒至枯)

共為極細末。先以米泔濃汁浸洗,以此敷之。

人中白散

人中白(煅,一兩),黃柏(炒黑,三錢)

上為末。搽口內。

吹口散,治口疳。

黃連,青黛,孩兒茶,冰片,為末、吹之。

赴筵散,口瘡神效。

薄荷,黃柏

等分,為末。入青黛少許,搽之。

牙疳方,痘後餘毒攻牙齦,疳腐。(內宜服甘露飲)

白話文: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先用濃米泔水浸泡清洗,然後敷上這種藥粉。

[人中白散]

人中白(煅燒後使用,一兩),黃柏(炒至黑色,三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塗抹在口腔內。

[吹口散],治療口腔潰瘍。

黃連,青黛,兒茶,冰片,研磨成粉末後吹入患處。

[赴筵散],對於口腔潰瘍有奇效。

薄荷,黃柏

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青黛,塗抹於患處。

[牙疳方],適用於天花痊癒後餘毒侵襲牙齦導致的腐爛。(內部可服用甘露飲)

人中白(煅,三錢),枯礬(二錢),鹽梅(七個,煅存性),麝香(一分),白氁子灰(一錢),五穀蟲(焙乾,二錢)

為細末。先將蔥茶洗去腐肉,須見鮮血,然後搽藥。

白話文:

  • 人中白(煅,三錢):煅燒人參的根部,重量為三錢。

  • 枯礬(二錢):硫酸亞鐵,重量為二錢。

  • 鹽梅(七個,煅存性):將七個梅子煅燒後,保持其藥性,不使其流失。

  • 麝香(一分):麝香的重量為一分。

  • 白氁子灰(一錢):將白氁子煅燒成灰,重量為一錢。

  • 五穀蟲(焙乾,二錢):將五種穀物的害蟲焙乾後,重量為二錢。

大抵瘡痘之後,遇有便秘、內熱等證,須當解利,勿使餘毒變生諸證也,解利之劑如三黃丸、四順飲(並見發熱)之類。若失於解利,致生諸證,須當用切中病源之藥以急治之,不可緩治,令病勢滋蔓,反害人也。今人不能究其病因,一概用不急之藥,其意但欲逃差謬爾,何嘗實能究其致病之由而藥之耶。急治之中,惟在識其虛實,苟稟受既實,榮衛充壯,病後有熱者,即與解利,緩治不可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在瘡痘之後,如果出現便祕、內熱等症狀,需要趕快解決和緩解,不要讓餘毒轉變成其他症狀。常用的緩解藥物包括三黃丸、四順飲(同時出現發熱症狀時)。如果沒有徹底解決,導致其他症狀出現,就需要使用針對病因的藥物來緊急治療,不能拖延治療,以免病情蔓延,反而危害身體。現在的人不研究病因,一概使用不緊急的藥物,他們的目的只是想應付過去,並沒有真正理解疾病的病因並對症下藥。在緊急治療中,最重要的是區分虛實。如果體質健壯,氣血充盈,病後有熱,就應該立即使用緩解藥物,不能延誤治療。

所稟怯弱,病後榮衛大虛,坐立振搖,飲食少者,卻宜和緩之藥以扶持之,候其飲食如故,榮衛既充,然後微微解利,未為遲晚。或至虛之人,不必解利,可也。

白話文:

所稟受的體質虛弱,生病後正氣和衛氣都非常虛弱,坐起來或站立起來都會暈眩,飲食減少的患者,還是應該使用和緩的藥物來扶助正氣,等到飲食恢復正常,正氣和衛氣都充盛了,然後才稍微瀉下,也不算太遅。或者到了極度虛弱的人,不必瀉下,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