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六·心臟部四 (17)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六·心臟部四 (17)

1. 臭痘

〔袁〕先哲云:臭痘不死,以其得化泄陽明之毒氣故耳,若臭而黑爛成窩者,元氣虧損,亦死之證也。患此者,須服定金湯。

定金湯方

白話文:

〔袁〕先賢說:臭痘不死,是因為痘毒能通過下泄,使陽明的毒氣隨大便排出體外;如果痘發臭發黑且潰爛形成一大團,是元氣虧虛的表現,也是死亡的徵兆。得了這種病的人,必須服用定金湯。

綿黃耆,人參,炒術,當歸,白芍藥,生地黃,白茯苓,甘草,白芷,防風,荊芥,升麻

入芫荽一握,白銀一塊,燈心二十莖,同煎服。

白話文:

  1. 綿黃耆:又名黃耆,屬豆科植物,具有補氣健脾、益肺固表的作用。

  2. 人參:屬五加科植物,具有補氣生津、益氣健脾、寧神益智的作用。

  3. 炒術:又名川芎,屬傘形科植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4. 當歸:屬傘形科植物,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5. 白芍藥:屬毛茛科植物,具有養血柔肝、鎮痛的作用。

  6. 生地黃:又名熟地黃,屬玄參科植物,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作用。

  7. 白茯苓:又名茯苓,屬茯苓科植物,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

  8. 甘草:屬豆科植物,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9. 白芷:屬傘形科植物,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作用。

  10. 防風:屬菊科植物,具有祛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11. 荊芥:屬脣形科植物,具有解表發汗、清熱透疹的作用。

  12. 升麻:屬毛茛科植物,具有升陽舉陷、疏風通竅的作用。

予每診臭痘膿血流溢者生,臭不梟癢者生,臭不延人者生,臭不抓脫者生,臭不黑爛者生,犯此,須以芫荽、艾葉燒,闢其穢氣,隨用升麻、紫蘇湯揩挹其臭處,淨潔其衣服床被,即服前方,無不獲全,若頂脅胸頸氣窩處凹爛黑臭,洞見筋骨者,必死之痘也。四明俞氏用寒水丹摻之,亦可。

寒水丹

白話文:

我每次診斷膿包潰爛流血的人可以存活,有臭味但不刺鼻不癢的可以存活,臭味沒有傳染他人可以存活,臭味沒有腐爛變黑可以存活,被感染,須用芫荽、艾葉焚燒,去除穢氣,隨後用升麻、紫蘇湯擦拭有臭味的地方,清潔衣物和牀被,立即服用上方給出的藥方,無不痊癒,若頭頂、脅肋、胸、頸、氣窩處凹陷腐爛發黑、有臭味,洞見筋骨者,必死無疑。四明俞氏用寒水丹摻之,也可以。

雞骨灰(帶血肉,燒過),銀硃(各一錢),冰片,赤石脂(各五分),棕衣灰(二分)

上研細末。洗淨,徐徐摻之。

白話文:

  • 雞骨灰(帶血肉,燒過):雞骨頭燒成灰燼,並帶有血肉。

  • 銀硃:一種礦物,顏色鮮紅,常製成粉末。

  • 冰片:從樟腦中提煉出的白色結晶物質,味道辛涼。

  • 赤石脂:一種礦物,顏色赤紅,常 製成粉末。

  • 棕衣灰:棕櫚樹葉燒成的灰燼。

2. 蛆痘

〔袁〕天地間,有形化者,有氣化者,形化者由於胎卵,氣化者忽焉成形,痘之有蛆,形化、氣化、兼之也。近有華峰道人,隱吳山治痘,有一小兒患痘,時屆十一月,感發之候,痘經正順,囊廓鼎竦,忽頭項上惡癢難忍,手搔難禁,遂於潰破處將銀簪挑之,則見其蟲如絲,細而長有寸,遂以香油取盡,花椒湯洗之,癢即止。愚按:寒冬蟄令,豈有蟲乎,茲乃氣化然也。

白話文:

袁氏說:天地之間,有的是有形的東西,有的是氣態的東西,有形之物是由胎兒逐漸發育成型的,氣態之物突然成形,就像痘瘡裡面有蛆一樣,有形之物和氣態之物兼而有之。最近,有個叫華峯的道人,隱居在吳山,他擅長治痘瘡,有個小孩得了痘瘡,到了十一月份,痘瘡發作的時候,痘瘡已經很正常了,膿包又大又鼓,忽然小孩覺得頭和脖子非常癢,忍不住用手去抓,最後在潰破的地方用銀簪挑了一下,就看到了有一條像是絲線一樣的蟲子,又細又長,有一寸長,就用香油把它取出來,用花椒湯洗了洗,癢就止住了。袁氏思考,寒冬時節,動物都已經冬眠了,怎麼還會有蟲子呢?這肯定是氣態之物變成的。

又有一患痘者,時值炎熱之際,頭項上如前作癢,予視之,見其蟲如米粒,囊中或二三盤據焉,此乃蠅蚋聚齧膿血,形化然也。先哲云蛆痘不死,以其梟毒盡發於外也。

治痘瘡生蛆方

經霜桑葉,野薄荷

白話文:

還有一位痘瘡患者,當時正值炎熱的季節,頭頸部位好像前面那樣發癢,我看後,見其痘瘡上有如米粒大小的蟲子,痘瘡的膿血中還有二、三隻聚在一起,這乃是蠅蟲聚集啃咬膿血,形態像這樣。古人說長蛆的痘瘡(蛆瘡)不會死,由於其毒邪全都發散到體外了。

煎湯洗之,其蛆自去,或先用艾條熏之,後增紫蘇、甘草、煎湯洗之。禁雄黃、礬石、等藥。

白話文:

將藥物煎成湯汁來清洗傷口,蛆蟲就會自動離開。或者先用艾條燻一燻,再加入紫蘇、甘草,煎成湯汁來清洗傷口。禁止使用雄黃、礬石等藥。

【驗頭面】論曰:輕者頭面少。又,胡荽酒法不欲噴頭面。以諸陽之會在於頭,心之華在於面,痘為陽毒,而心主之,故痘瘡頭面稠密者重。頭面預腫者凶。頭面瘡破爛腥臭者凶。欲占瘡之輕重吉凶,莫如頭面也。人之一身,內則心為君主,外則頭為元首,病有真心痛,真頭痛,以見不可輕犯也。

白話文:

《驗頭面》:

論述:痘瘡如果比較輕微的話,頭面上的痘瘡就比較少。另外,不要把胡荽酒噴灑在頭部和麪部。因為頭部是諸陽彙集的地方,面部是心臟的華表,痘瘡是陽毒,由心來主導,所以痘瘡在頭面部密集的人病情更嚴重。頭面部提前腫脹的人,病情兇險。頭面部的瘡爛破腥臭的人,病情兇險。想要判斷痘瘡的輕重吉凶,沒有比頭部面部更重要的了。人體內心是君主,外頭是首元,有句俗話叫「真心痛,真頭痛」,可見不可輕視。

經曰: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棄矣,故占人之生死者亦莫如頭,凡瘡初出,從他處先見,漸登於頭,起發收靨皆然,他皆有瘡,而頭獨稀,此佳兆也。若於頭額之間先出,先戴漿,先干收,先破損,其瘡稠密無縫,肉下浮腫,皮上濺起粗膚者皆凶。惟瘡遍身俱收,而頭上不收,或熟自破,或膿出結如堆積者,不須怪。

白話文:

醫書上說:頭是精明之府,頭部傾斜視力深陷,精神就敗壞了,所以推測人的生死沒有什麼比頭更重要,凡是瘡剛開始發作,都是從別的地方先出現,漸漸蔓延到頭,發作和消散都是這樣,別的地方都有瘡,而頭上卻很少,這是好兆頭。如果在額頭之間先出現瘡,先長出膿漿,先乾燥收縮,先破損,瘡稠密無縫,肉下面浮腫,皮膚上濺起粗糙的皮肉,這些都是凶兆。只有瘡遍佈全身都收縮了,而頭上的瘡卻沒有收縮,或者瘡自己破了,或者膿液流出來結成一堆的,這些都不必擔心。

蓋天地之化,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陽變陰合,彼此相成,頭者諸陽之會,無陰相濟,所以難收也。又病閉目搖頭者死,此陽脈不治,謂之心絕也。

白話文:

天地之化育,沒有純陽而無陰,也沒有純陰而無陽,陽性變化、陰性交合,陰陽相互配合,才能成就萬物。頭部是諸陽經脈的匯聚之處,若無陰氣調和,陽氣難以收斂。又患病者閉著眼睛搖頭,這是陽脈不治,叫作心已絕的緣故。

經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又,肝開竅於目,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心、腎開竅於耳。又,修真家云:面有七竅,內應乎心。又,相術但觀人之面,以知禍福,可見面不可敗也。凡瘡稠密,七竅閉塞,敗面者凶,以臟腑經絡之氣皆病也。

白話文:

古書中記載:十二條經脈,三百六十五條分支,這些氣都向上走,到達面部,再進入五官。另外,肝臟開竅於眼睛,肺臟開竅於鼻子,脾臟開竅於嘴巴,心臟和腎臟開竅於耳朵。修真養性的學者說:面部有七竅,對應於內臟。又,相術師僅通過觀察人的臉,就能知道人的禍福。由此可見面不容被毀。凡是瘡疤稠密,七竅閉塞,面部毀損的,都是凶兆,因為五臟六腑和經絡之氣都出現了病症。

又,諸陽皆聚於面,痘為陽毒,初出之時,必先於面,然面有部位,其候不同,額屬心,離火之位,火性急烈,不可輕犯,凡瘡出現、泡漿、干收,先從額上起者凶。左頰屬肝,震木之位,右頰屬肺,兌金之位,二處不論先後,但瘡欲磊落堅厚,若模糊成塊,浮嫩易破,潰爛灌腫者凶,蓋肝藏魂、肺藏魄,肝肺俱敗,魂魄以離,故凡病兩腮冷或木硬者死。頦屬腎,坎水之位,此處先出、先壯、先靨者吉,蓋瘡疹出於腎則吉,入於腎則凶也。

白話文:

另外,所有的陽氣都聚集在臉上,痘瘡是陽邪,剛開始出現時,一定先出現在臉上。然而,臉上不同的部位,預後不同。額頭屬於心,離火之位,火性急烈,不可輕犯。凡是瘡出現、化膿、收乾,先從額頭開始的,兇險。左臉頰屬於肝,震木之位,右臉頰屬於肺,兌金之位。這兩個部位不論先後,但瘡要結實堅硬,如果模糊成塊狀,浮嫩容易破裂,潰爛腫脹的,兇險。因為肝藏魂、肺藏魄,肝肺都敗壞了,魂魄就離散了,所以凡是患病兩腮冷或僵硬的,都會死亡。下巴屬於腎,坎水之位,下巴先長瘡、瘡先長大、先結痂的,吉利。因為瘡疹出於腎臟則吉利,入於腎臟則兇險。

鼻屬脾,坤土之位,亦不論先後,但不欲模糊,早干收也,若未成漿,鼻頭先干黃色凶,此脾土將敗,真臟色見也。

白話文:

鼻子屬於脾臟,是坤土的位置,不論先後,但不要模糊不清,如果鼻子上的液體太早乾涸,則鼻頭先出現幹黃色的凶兆,這表示脾臟的土即將敗壞,真正的臟腑顏色顯現出來了。

〔薛〕聞人氏云:痘疹屬火證,其面色赤者為順,甚者為熱。若肝木剋制脾土,致面色青者,是為逆也,急用四君、升麻、柴胡,調補脾胃,色正才治。竊謂前證若傷食而嘔吐搐搦,脾氣受傷而瀉利搐搦或厥逆,皆慢脾風之漸也,用人參理中湯(泄利)加柴胡、釣藤鉤治之,或有少誤,多致不起。若有痘毒內外鬱蒸,發出遇風寒相搏,凝滯於肌肉,遍身皮膚青色者,用透肌散。

白話文:

薛氏引用聞人氏的說法:痘疹是以熱症為主,如果疹子長得紅,表示是順調的,如果紅得太過則為熱症。要是肝火侵犯脾土,導致面色發青,就是病勢逆轉了,趕快用四君子湯,升麻,柴胡調補脾胃,面色正常後再行治療。我認為前一種情況,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傷了脾胃,出現嘔吐抽搐等症狀,或者脾氣虛弱導致腹瀉、抽搐或昏厥,都是脾風病的先兆。應使用參苓白朮散(治療腹瀉)加上柴胡、釣藤鉤治療,若治療稍有差錯,很容易導致病情惡化。如果有痘毒鬱積於體內和體外,痘疹發出後遇到風寒相搏,凝滯於肌肉,導致全身皮膚發青,可使用透肌散治療。

胃傷則生風嘔吐,脾傷則生風厥逆,用五味異功散加天麻。若瘡密熱盛便秘,飲冷麵赤者,用犀角解毒散。灌漿之後,發熱煩躁,作渴面赤者,用當歸補血湯。足熱腰痛,目睛赤者地黃丸。皆要法也。一小兒出痘飲冷過多,腹痛面青,手足並冷。此寒邪傷脾而虛寒也,用附子理中湯一劑而痛止,用人參一兩、薑一錢二劑而膿灌,又用人參煎湯代茶與飲,月餘而靨。一小兒出痘面色青,手足冷。

白話文:

  1. 胃受到損傷,就會產生風氣,嘔吐不止。脾受到損傷,就會產生風氣,導致厥逆。使用五味異功散加天麻治療。如果出現瘡密熱盛、便祕、飲冷麵赤等症狀,使用犀角解毒散治療。灌漿之後,出現發熱煩躁、口渴面赤等症狀,使用當歸補血湯治療。足部發熱、腰痛、眼睛發紅,使用地黃丸治療。這些都是要按照法則治療的。

  2. 一個小孩出痘,飲冷過多,腹痛、面青、手足冰冷。這是寒邪損傷脾臟,導致虛寒的緣故。使用附子理中湯一劑,疼痛就止住了。使用人參一兩、生薑一錢,兩劑,膿液灌滿了。又用人參煎湯代替茶給他喝,一個月後,痘瘡痊癒了。

  3. 一個小孩出痘,面色青,手足冰冷。

此寒水侮土也,非十二味異功散不能救。不信,乃服疏通之藥,歿而遍身皆青。

白話文:

這種寒濕邪氣侵犯脾胃,除了十二味異功散之外,其他的藥方都無法救治。不信的話,就服用疏通腸胃的藥物,結果反而會死亡,而且全身都會變成青色。

人中為陰陽之分,故趙子昂以泰卦象之,人中而上,分為三部,人中而下,亦分為三部,髮際之上,陽之上也,兩眉之間,陽之中也,山根以下,陽之下也。自口至兩乳間,陰之上也,自心蔽骨至陰毛際,陰之中也,自陰而下,陰之下也。凡瘡之出現、起發、收靨,自人中而分,上下循序,陰陽和暢,雖多且密,亦可言吉,若或舛差,雖是稀少,亦可言凶,此有伏也。

白話文:

人中的位置是陰陽的分界,所以趙子昂用泰卦的卦象來比喻。人中以上分為三部分:髮際之上是陽的上部,兩眉之間是陽的中央,山根以下(即鼻樑與嘴脣之間)是陽的下部。從口到兩乳之間是陰的上部,從心蔽骨(即胸骨的上端)到陰毛際是陰的中央,從陰毛以下(包括陰部)是陰的下部。凡是瘡的出現、起發、收斂,都是從人中而分,上下依次進行,陰陽和暢,即使瘡多而密,也可以說是吉兆。如果瘡的位置與順序有偏差,即使瘡少而稀,也可以說是凶兆,這說明疾病潛伏著。

發熱之時,面色明瑩者吉,面赤若塗抹者重,此邪氣拂鬱於陽明胃與大腸也,陽明經上循於面,故赤也,宜以清涼解毒之藥少通利之。面垢慘黯者凶,瘡疹之火,發自少陽,面垢者,少陽候見也,《針經》云:少陽病甚則面微壅,宜表裡雙解,蓋少陽從中治也。

白話文:

發燒的時候,如果臉色紅潤有光澤,表示病情較輕;如果臉色通紅像塗了胭脂一樣,則表示病情較重,是邪氣鬱積在陽明胃和大腸所致。陽明經絡上通於臉部,因此臉色發紅。這種情況下,應以清涼解毒的藥物治療,並適當通利大便。

如果臉色晦暗無光,則表示病情較兇險。瘡疹之火,是由於少陽經的鬱熱所引起。臉色晦暗,是少陽經病變的徵象。《針經》中說:少陽病嚴重的時候,臉色會微紅而發脹。這種情況下,需要內外兼治,以達到表裡同時解毒的效果。

【驗耳目鼻】經曰:腎通竅於耳。耳者,腎之外候也,腎之為臟,水臟也,天一生水,受氣之初,先生兩腎,而一陰藏焉,又有相火存乎命門之中,瘡疹發熱耳獨涼者,瘡疹為火,腎不受邪,存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如耳反熱,則水不勝火,將有歸腎之變。痘瘡之候,先觀耳後有紅縷者,蓋手少陽三焦之脈,從膻中上出缺盆,系耳後,直上出耳角。紅者火色也,此瘡疹之火,發自少陽,自見於其經也。

凡瘡自耳先出,未及成漿,耳輪先靨者,漸萌歸腎之勢矣。

目別見

白話文:

※驗耳目鼻:

《黃帝內經》中記載:腎臟通過竅穴與耳朵相通。耳朵是腎臟的外部表現。腎臟是水臟,在人體中最早形成。腎臟的陰氣,與相火貯藏在命門之中。如果出現瘡疹發燒,而耳朵獨自涼爽,這是因為瘡疹為火,而腎臟不受邪氣,腎臟中貯存著水,可以用水來調節陽光。但是,如果耳朵反而發熱,則說明水不勝火,腎臟將會發生變化。痘瘡發作時,首先要觀察耳朵後面是否有紅色的線條,這是因為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從膻中向上經過缺盆,連線到耳朵後面,然後直接向上到達耳朵的角上。紅色是火的顏色,這是瘡疹的火,從少陽經發出,在自己的經絡上顯現出來。

經曰:肺通竅於鼻,瘡疹發熱之初噴嚏者,火邪上干於肺,外應於鼻,而癢則嚏。鼻乾黑燥者,火刑于金,金體本燥,得火反甚,急宜清金瀉火,以解其毒。鼻衄者,血得熱而妄行,故衄出於鼻,急與涼血瀉火,以解其毒。鼻流清涕者疹也,疹發於心,心肺相連,以火鍊金,熱極而反化為水也。

白話文:

醫書上說:肺部與鼻子相通,患上瘡疹,發熱時打噴嚏,是因火邪傷害了肺部,在鼻子外在表現,所以會覺得鼻子癢而打噴嚏。如果鼻子乾枯發黑,是因為火剋金,金屬性本就乾燥,受到火後更嚴重,應該趕緊清熱瀉火,才能解除病症。如果鼻子出血,是血因熱而亂行,所以從鼻子出血,應該立刻服用涼血瀉火的藥物,才能解除病症。如果鼻子流清涕,是因為發疹了,疹病是從心臟引起的,心肺相連,以火煉金,熱到極點時反而化為水。

瘡出之後,鼻塞不通者熱也,火主䐜脹。瘡已成漿收靨之時,鼻塞不得息者,此鼻內有瘡,膿涕黏結,可用金銀小簪子以通之。如瘡未成漿,鼻端先乾者凶,經曰:臟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邪火刑肺,肺敗不能輸精於皮毛,故皮毛焦枯,先見於鼻,榮衛不行,陰陽不續,以漸遍身皆乾枯而死矣。凡瘡變壞,鼻中血出者,涕自流出者,鼻孔開張喘急者,肺絕之候,皆死證也。

白話文:

瘡口出現之後,如果鼻塞不通,這是因為熱的緣故,火主䐜脹。瘡口已經化膿且逐漸癒合的時候,如果鼻子依然阻塞無法呼吸,這是因為鼻內有瘡,膿涕黏結的緣故,可以使用金銀製成的小簪子來疏通鼻腔。如果瘡口尚未化膿,鼻端先乾枯的話,這是凶兆。經典上說:臟腑中的真氣高於肺臟,以運行榮衛陰陽。邪火刑傷肺臟,肺臟受損無法將精氣輸送給皮毛,因此皮毛焦枯,首先表現在鼻部。由於榮衛不運行,陰陽不連續,逐漸蔓延全身,全身都會幹枯而死。所有瘡口變化為壞的,鼻中出血的,鼻涕自行流出的,鼻孔張大呼吸急促的,都是肺絕的徵兆,都是死亡的證據。

【驗唇口牙齒】脾之竅,通於口,其華在唇四白。《脈訣》曰:應唇通口氣。瘡疹發熱之初,口中和,唇色紅潤者吉。如口燥唇裂,其毒必甚,急解之。瘡出稠密,唇口瘡子相黏,諸瘡未發,此瘡先已戴漿,諸瘡未收,此瘡先已焦黑者凶。面瘡腫灌,唇上瘡裂,成塊干濺者重。

白話文:

【脣口牙齒的診察】

脾髒的竅穴是嘴巴,它的外在表徵是嘴脣周圍的四個白色斑點。《脈訣》說:嘴脣應與外界通氣。瘡疹初發時,如果口腔潮潤,嘴脣紅潤,病情吉利。如果口燥脣裂,毒邪必定很盛,須緊急治療。瘡疹密佈,脣口有瘡子相黏,其他瘡疹還沒發出來,這個瘡疹已經化膿;其他的瘡疹還沒痊癒,這個瘡疹已經焦黑潰爛,病情兇險。面部瘡腫,嘴脣上出現瘡裂,結成塊狀並乾裂,病情嚴重。

如瘡出太密,口中臭氣者,臟腑敗壞,故臭出於口也。瘡欲變壞,唇上縮者,脾絕也。唇下自呷者,魚口也。口中涎如膠黏者,脾津竭也。皆不可治。疹家唇口生瘡聲啞者,狐惑證也。不急治之,殺人。

白話文:

如果瘡出得太密集,口中有臭氣,表示臟腑敗壞,所以臭氣從口中發出。如果瘡要發生變化,嘴脣收縮,是脾氣衰竭。嘴脣下面自己咬合,是魚口症。口中的涎液像膠水一樣粘稠,是脾氣津液枯竭。這些情況都無法治療。出疹子的人,嘴脣和嘴巴長瘡,聲音嘶啞,是狐惑證。如果不緊急治療,就會致命。

上片牙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脈之貫絡也,下片牙隸於乾金,乃手陽明大腸脈之貫絡也。瘡疹發熱之初,口開,前板齒燥者裡熱也,宜以清涼之劑微解之。咬牙者,牙乃骨之餘,腎主骨,寒戰咬牙,毒歸於腎,必死。如發熱咬牙者,有欠則為肝熱,有上竄,則為心熱,此欲作搐也。

白話文:

上排牙齒經歷大腸,是手陽明大腸經脈絡的貫穿。下排牙齒隸屬於乾金,是手陽明大腸脈之貫絡。瘡疹發熱之初,嘴巴張開,前排牙齒乾燥是身體內有熱,應該用清涼的藥劑稍微解決。咬緊牙關,牙齒是骨頭的餘部,腎臟主導骨骼,寒戰咬緊牙關,毒氣歸於腎,必定死亡。如果發熱咬緊牙關,是肝臟有熱,伴隨著急躁,是心臟有熱,類似於驚厥。

瘡已收靨,牙齦潰爛者,此肉瘡未得平復也,勿作走馬疳瘡治之,疹後牙齦潰爛,血出肉黑氣臭者,此方是走馬疳也。

【驗喉舌】咽喉別見

白話文:

瘡已經癒合結疤了,牙齦潰爛的,這是肉瘡沒有完全平復,不要當作走馬疳瘡來治療。出疹後牙齦潰爛,出血、肉黑、有臭味,這纔是走馬疳瘡。

舌者,心之候。《脈訣》曰:外應舌,將滎。又,脾之脈,絡於舌,舌之在人,延納飲食,主持聲音,其用亦大矣,瘡疹發熱,其舌紅潤者吉。舌燥如芒刺者,裡熱甚也,急解之。《針經》曰:熱病口乾舌黑者死。吐舌者,脾有熱也,脾臟微熱,則舌絡微緊,時時舒舌,勿用冷藥及下之,或飲水者,醫疑為熱而下之,誤也,飲水者,脾胃虛,津液少故耳。

白話文:

舌頭是心的象徵。《脈訣》說:外應舌,將滎。此外,脾臟的經脈與舌頭相連,舌頭在人體中負責延納飲食,主持說話,它的作用也非常大。瘡疹發熱時,舌頭紅潤光澤的是好的預兆。舌頭乾燥如芒刺,是內熱嚴重的表現,需要立即治療。《針經》說:熱病口乾舌頭發黑的人會死亡。吐舌頭,是脾臟有熱的表現。脾臟微熱,則舌絡微緊,時時伸出舌頭,不要用寒涼藥物和瀉下藥物治療。如果有人喝水後吐舌頭,醫生懷疑是熱證而用瀉下藥物治療,這是錯誤的。喝水後吐舌頭的人,是脾胃虛弱,津液不足的緣故。

瘡出之後,舌上稠密,出如堆粟,破如蜂窠者危,更加飲水則嗆,食物則噦,聲啞不出者,必死之證。瘡出太甚,弄舌者凶。

白話文:

瘡口出現後,舌頭上有像粟米堆積一樣稠密的東西,這種情況就像蜂巢被破裂一樣危險。如果是這樣,即使喝水也會嗆到,吃東西也會作嘔,聲音嘶啞發不出聲來,這是必死的證據。瘡口如果太嚴重,而弄舌的話,會兇險。

【驗頸項】經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頸項者,生氣之本也。又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天食人以五氣,喉者氣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氣,地食人以五味,咽者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氣。頸項者,咽喉之管束也。又,三陽之脈自頸而上,三陰之脈自頸而還,頸項者陰陽之道路也。

白話文:

【檢查頸部】醫書上說:東方之風生於春天,疾病在肝臟,俞穴在頸項。頸項是生氣的根本。又說:天之氣通於肺,地之氣通於咽喉。天以五氣餵養人,喉嚨是氣體流通的通道,所以喉嚨主宰天之氣,地以五味餵養人,咽喉是味道流通的通道,所以咽喉主宰地之氣。頸項是咽喉的管束。另外,三陽經脈從頸部向上行,三陰經脈從頸部向下行,頸項是陰陽經絡的道路。

痘瘡之候,頸項欲疏,若纏項而出,稠密太甚者,謂之鎖項,廢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不得升,內者不出,外者不入,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此死之徵也。凡病深項軟者死,骨敗也。

白話文:

痘瘡的時期,頸項的皮疹稀疏,如果頸項皮疹蔓延而出,非常密集,這種情況稱之為「鎖項」,破壞了頸項的結構,阻礙了經絡的通道,上部的皮疹無法降下,下部的皮疹無法上升,體內的皮疹無法排出,體外的皮疹無法進入。經典上說:「出入的通道廢掉了,那麼神機就會消失,升降停止了,那麼氣就會孤立危殆。」這是死亡的徵兆。凡是疾病嚴重,頸項柔軟的患者會死亡,這是因為骨骼敗壞所致。

【驗胸腹】經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胸腹者,臟腑之郭也。又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蓋言心肺也,故痘瘡輕者胸前無,胸腹出太甚者必重也。其中於臟,各有期日,凡病深喘急,胸骨扇動者,肺焦脹也,左乳下動脈突出者,宗脈絕也,皆不可治。瘡疹腹痛者,毒未盡也,更宜詳審。

白話文:

【檢查胸部和腹部】經典說:凡是刺胸腹的,一定要避開五臟。胸腹是臟腑的圍城。又說:膈肌和肓膜之上,中央有父母。這指的是心肺,因此痘瘡輕的人胸前沒有,胸腹發作得很厲害的,病情一定嚴重。痘瘡侵犯臟腑,各有固定的時間,凡是患了急喘急促的疾病,胸骨扇動的,是肺部焦熱腫脹;左乳下面動脈突出的人,是宗脈斷絕了,這些都無法醫治。瘡疹引起的腹痛,是毒素沒有完全清除,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

【驗手足】四肢者,諸陽之本,瘡出欲疏,其發欲透,其靨欲齊。如應出不出,應發不發,應收不收,此脾胃氣虛不能旁達四肢也。發熱,手尋衣領、亂捻物者,肝熱也。手掐眉目鼻口者,肺熱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風火相搏也。各隨其臟而瀉之。足涼者,此常候也,瘡疹腎不受邪,腎主足,故足宜涼。

白話文:

檢查手足

四肢是諸陽之本,瘡口應該疏通,膿液應該透發,瘡口周圍的皮膚應該平整。如果應該出膿的瘡口不出膿,應該發熱的瘡口不發熱,應該收口的瘡口不收口,這是脾胃氣虛,不能把氣血輸佈到四肢。

如果發熱,用手抓住衣領,胡亂地抓東西,這是肝熱。如果用手掐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這是肺熱。如果手腳抽搐,這是心肝風火相搏。根據不同的臟腑,採用相應的瀉法治療。

足部涼爽是正常的,因為瘡疹之邪不能侵犯腎臟,腎臟主足,所以足部應該涼爽。

手足冷者,脾臟怯也,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脾怯,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冷耳,宜溫之。瘡已出現,手足多水泡者,此肝勝脾衰,為鬼賊,宜急治之,不久便生癢塌也。如遍身皆發,手足不透,是空殼者,此脾胃虛弱,津液耗竭,榮衛凝澀,故其毒亦鬱而不發也,不能食者死,能食者必發癰疽。瘡勢太甚,手足冷者不治。

白話文:

手腳冰冷的人,是脾臟虛弱造成的。四肢的所有氣血都由胃部供給,而脾臟虛弱,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導致四肢冰冷。這時應該溫補脾臟來改善。如果已經出現瘡瘍,手腳上有很多水泡,這是肝臟強盛而脾臟衰弱,屬於鬼邪作祟,需要緊急治療,否則不久就會出現瘙癢和潰爛。如果全身都長瘡,手腳卻沒有,這是脾胃虛弱,津液耗竭,榮衛凝滯,所以毒素鬱積而不發作。如果不能吃東西的人,往往會死亡,如果能吃東西的人,必定會生瘡。瘡勢太嚴重,手腳冰冷的人無法治癒。

瘡未成漿,手足皮脫者必死。瘡已正靨,惟足不收者,足為純陰,無陽相濟,所以收遲,《玉函經》曰:孤陽寡陰即不中,譬取鰥夫及寡婦。如瘡始成漿,他處未收,手足心先靨者,其後必生怪疾也。瘡靨之後,手足關節腫痛者,必發癰也。瘡癢,手足搔亂者凶。

白話文:

  1. 膿瘡未曾化膿,手腳皮脫,必定死去。瘡口已經完全癒合,只有腳部沒有癒合,腳被認為是純陰,沒有陽氣相助,所以癒合較慢,《玉函經》說:孤獨的陽氣和陰氣不相配合就不中庸,就像娶了鰥夫或嫁給了寡婦。

  2. 如果瘡口剛開始化膿,其他地方沒有癒合,手腳心的部位先出現痂皮,那麼瘡口癒合之後,一定會生奇怪的疾病。

  3. 瘡口癒合後,手腳的關節腫痛,必定會長癰。

  4. 瘡口發癢,用手腳搔抓,不吉利。

【驗寢臥】夫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人之常也。瘡疹發熱便昏睡者,心主熱,脾主困,心受氣於脾,故發熱昏睡,此常候也。起臥不時者,內有熱也,必多陷伏之變。合面臥者,裡熱也。大抵瘡疹始終安寢者吉,蓋氣血強盛,榮衛流行,邪出於表而不在裡則神安,神安則志定,是以得安寢也。

白話文:

【検証睡眠臥姿】人體的精氣,白天運行於陽經,夜間運行於陰經,白天活動時精神清醒,晚上休息時精神昏睡,這是人的正常規律。瘡疹發熱,便昏睡,是因為心主熱,脾主困,心臟從脾臟獲取氣血,因此發熱昏睡,這是常見的症狀。作息不規律的人,內臟有熱,容易出現各種變化。面向上方睡覺的人,是因為內臟有熱。總體來說,瘡疹患者始終能夠安穩睡覺是吉兆,這意味著氣血旺盛,榮衛運行通暢,邪氣浮於體表而不內蘊,精神安定,思維清晰,因此能夠安然入睡。

若氣血衰弱,榮衛滯澀,邪在於里而熱,心惡熱,則神不安,神不安則志不寧,是以煩躁、悶亂、譫妄、而不得眠也。亦有毒伏於中,神喪氣脫,僵臥如屍,呼之不應,飲食不知者,不可以嗜臥論,乃死證也。

白話文:

如果氣血虛弱,榮衛運行不暢,邪氣在裡而化熱,心裡厭惡燥熱,那麼精神就會不安,精神不安,意志就不安定,因此才會煩躁、悶亂、胡言亂語,而導致無法入睡。還有一種情況是,毒邪伏藏在人體內部,精神喪失、氣脫離,身體僵臥如同死屍,呼喚他也不應答,飲食也不知曉,這種情況就不能說是嗜睡,而是死亡的徵兆。

【驗飲食】經曰;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仲景曰: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可見水穀之悍氣為衛,精氣為榮,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亡矣。凡痘瘡能食者,雖重亦吉,不能食者,雖輕亦危也,然有不能食而生,能食而死者何也?蓋不能飲食者,臟腑內實,大便不行,有平日之穀氣以為之主,瘡成之後,自消穀氣、而思食矣。其能飲食者,邪熱殺穀,即叔和所謂口乾饒飲水,多食亦肌虛者也,將不久而變生焉。

惟疹家多不能食,以口中不和,不思食也。余詳不能食門。

白話文:

試驗飲食

經書上有所記載:人以水穀為根本。所以人如果沒有水穀就會死亡。仲景說:水進入經脈,人的血液才能生成;穀物進入胃中,經脈才能運行。可見水穀之氣強勁,能保衛身體;精氣血色紅潤,使人臉色紅潤。如果水少則血散,穀物消耗則衛氣就會消失。凡是痘瘡患者能吃東西的,即使病情嚴重也是吉利的,不能吃東西的,即使病情輕微也是危險的。但是,為什麼有人不能吃東西卻能活下來,而有人能吃東西卻死了呢?這可能是因為不能飲食的人,臟腑內有實證,大便不通暢,體內還有平時穀氣的主導,痘瘡長成後,自然會消耗穀氣,就會想吃東西了。而能飲食的人,是邪熱損傷了穀氣,就像叔和所說的口乾咽水,吃得多也是肌肉虛弱的人。這種人不久就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