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4)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4)

1. 流注

上為末。用酒糊、和餅二個,乘熱熨之。毒瘡加蟾酥。

當歸補血湯,治流注及潰瘍肌熱、面赤、煩渴,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證也,誤服白虎湯,必死。(方見虛熱)

益氣養榮湯,治流注氣血虛弱,不能消散,或四肢頸項患腫,不問堅軟、赤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方見後)

十全大補湯,治諸瘡血氣虛弱,不能消散、潰腐、收斂。或寒熱汗出,口眼歪斜,肌瘦少食。或日晡發熱,自汗盜汗。或朝寒暮熱,瘡口不斂等證。(方見自汗)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麵糊混合,做成兩個餅狀,趁熱熨敷在患處。毒瘡可以加入蟾酥。

當歸補血湯,治療流注以及潰瘍,伴隨肌肉發熱、臉色潮紅、煩躁口渴,脈象洪大卻虛弱,重按下去幾乎感覺不到脈搏,這是血虛的症狀。如果誤用白虎湯,必定會死亡。(藥方在虛熱篇)

益氣養榮湯,治療流注,因為氣血虛弱,導致病邪無法消散,或是四肢、頸項出現腫脹,不論腫塊是堅硬還是柔軟,是紅色還是白色,可能痛也可能不痛,常在下午發熱,或是潰爛後無法癒合。(藥方在後文)

十全大補湯,治療各種瘡瘍,因氣血虛弱,導致病邪無法消散、潰爛、收口。或是出現發冷發熱、流汗、口眼歪斜、肌肉消瘦、食慾不振。或是下午發熱、白天流汗、晚上盜汗。或是早上發冷、晚上發熱,瘡口無法癒合等症狀。(藥方在自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