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18)
集之一·初生門 (18)
1. 臍濕
嬰兒臍中腫濕,經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療之。《顱囟經》治臍濕方:枯礬、龍骨、為末,入麝少許,拭臍乾、用,避風。絳帛灰敷臍中。干蝦蟆、牡蠣各一枚,燒灰細研,少許敷臍中,日三兩上,瘥。
封臍散
甑帶灰,亂髮灰,白姜灰,紅帛灰(四灰,不得夾別灰),南星,白蘞,當歸頭,赤小豆,五倍子,血竭,龍骨,赤石脂(煅),海螵蛸,百草霜,胭脂(各半錢)
上合研為極細末。濕,干敷。干則清油塗。忌生水浴臍。
又方
紅綿灰,黃牛糞灰,龍骨,發灰,干胭脂(各半錢)
上為極細末。濕、乾摻,干、清油塗臍。
又方,治臍內出水汁,不幹。
當歸頭(去蘆,一錢),綿(縛臍帶燒灰一錢,或舊綿)
上為極細末,入麝香一小字同研。少許,乾摻臍。
錢乙檗墨散
黃柏,釜下墨,亂髮灰(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張渙胡粉散
胡粉,乾薑(燒灰),白石脂(燒存性)
上各等分,研極細,再同研勻。用藥一字至半錢,敷臍中,時時用。
〔莊〕氣臍,大如慄,虛腫而軟疼,用竹瀝塗,日數上,消。兒臍濕淹,破屋爛草為末,頻摻,效。
白話文:
嬰兒的肚臍如果腫脹潮濕,而且很久都好不了,如果拖到一百天,情況就非常危急,應該趕快治療。《顱囟經》治療肚臍潮濕的藥方:用枯礬、龍骨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將肚臍擦乾後使用,並注意避風。也可以用絳色絲綢燒成的灰敷在肚臍上。或者用乾的蛤蟆、牡蠣各一個,燒成灰後磨成細粉,少量敷在肚臍上,一天敷兩三次,就會痊癒。
封臍散
用蒸籠邊緣的灰、亂髮灰、白薑灰、紅色絲綢灰(這四種灰,不可以混雜其他灰),加上天南星、白蘞、當歸頭、赤小豆、五倍子、血竭、龍骨、煅過的赤石脂、海螵蛸、百草霜、胭脂(每種各取半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如果肚臍潮濕,就直接乾敷;如果肚臍乾燥,就塗上清油。治療期間忌用生水洗肚臍。
又一方:
用紅色棉花灰、黃牛糞灰、龍骨、頭髮灰、乾胭脂(每種各取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如果肚臍潮濕,就乾敷;如果肚臍乾燥,就塗上清油。
又一方,治療肚臍內流出水液,無法乾燥:
用當歸頭(去除蘆頭,取一錢)、用來綁肚臍帶的棉布燒成的灰(取一錢,也可以用舊棉花)。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少許麝香一起磨勻。少量乾敷在肚臍上。
錢乙檗墨散
用黃柏、鍋底的墨、亂髮灰(每種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敷在肚臍上。
張渙胡粉散
用胡粉、乾薑(燒成灰)、煅燒過的白石脂(燒到保留藥性)。
將以上藥材每種等量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混合均勻。每次用一字到半錢的藥粉,敷在肚臍中,隨時可以使用。
如果肚臍像栗子一樣大,虛腫而且軟軟的會痛,可以用竹瀝塗抹,一天塗幾次,腫脹就會消退。嬰兒的肚臍如果濕爛,可以用破屋頂或腐爛的草燒成灰,頻繁地撒在肚臍上,就會有效。
2. 臍瘡
巢氏曰:因浴兒,水入臍中,或尿濕䙀袍,致臍中受濕,腫爛成瘡,或解脫為風邪所襲,入於經絡,則成風癇,若臍腫不幹,久則發搐。《肘後》干蝦蟆燒灰敷,日三四,佳。(聖惠有枯礬。)
異功散,治臍中瘡。
龍骨(煅),薄荷葉,蛇床子(各二錢),輕粉(半錢)
上為極細末。少許,乾摻臍。
龍骨散,治臍中瘡。
龍骨(煅),輕粉(各半錢),黃連(去須,一錢半)
上為極細末。少許,乾摻臍。
治兒滿月,啼叫臍中出血,用白石脂、炒研極細末,乾摻。
治兒因剪臍、傷於外風,致臍瘡不幹方
白明礬(煅),龍骨(煅,各半錢)
上研為極細末。乾摻。
張渙金黃散,治臍瘡久不瘥,風氣傳於經絡,變為癇疾。
川黃連(二錢半),胡粉,龍骨(燒灰。各一錢)
上各另研,復合研為細末。每用少許,敷臍中,時時用。
白話文:
巢氏說:因為幫嬰兒洗澡時,水跑進肚臍裡,或是尿布濕了,導致肚臍內部受潮,腫脹腐爛形成瘡,或者因為臍帶脫落時被風邪侵襲,進入經絡,就會變成風癇(類似癲癇),如果肚臍腫脹不乾,久了就會引發抽搐。《肘後方》記載,把乾燥的蛤蟆燒成灰敷在患處,每天三四次,效果很好。(《聖惠方》則提到用枯礬。)
異功散,用來治療肚臍裡的瘡。
龍骨(煅燒過)、薄荷葉、蛇床子(各二錢)、輕粉(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少量,乾敷在肚臍。
龍骨散,用來治療肚臍裡的瘡。
龍骨(煅燒過)、輕粉(各半錢)、黃連(去除鬚根,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少量,乾敷在肚臍。
治療嬰兒滿月時,哭鬧導致肚臍出血,可以用白石脂炒過磨成極細的粉末,乾敷在肚臍。
治療嬰兒因為剪臍帶時,被外來的風邪侵襲,導致肚臍瘡一直不好,可用此方:
白明礬(煅燒過)、龍骨(煅燒過,各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乾敷在肚臍。
張渙金黃散,用來治療肚臍瘡很久都不好,風邪傳入經絡,轉變成癲癇的病症。
川黃連(二錢半)、胡粉、龍骨(燒成灰。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再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敷在肚臍中,隨時可以敷用。
3. 預防
初生兒,臍風、著噤、撮口最為急證,十難救一,預治之法,宜時用軟帛包指,拭口中,牙齦上有筋兩條,便用葦刀輕輕割斷,以豬乳點。
黃連(去須,半錢),豆豉(二十四粒),甘草(一寸),蔥白(二寸)
上用童子小便煎。綿蘸,拭口中。
抱兒嚮明,看臍上有赤脈直上,便赤脈頭上灸三壯者,生。
白話文:
新生兒最緊急的病症,像是臍帶感染引發的抽搐(臍風)、牙關緊閉(著噤)、嘴唇緊縮(撮口),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十個裡面很難救活一個。預防的方法是,應該時常用柔軟的布包著手指,擦拭嬰兒的口腔。如果發現牙齦上有兩條筋,就用蘆葦刀輕輕割斷,然後塗上豬奶。
用黃連(去除鬚根,半錢)、豆豉(二十四粒)、甘草(一寸)、蔥白(二寸),加上童子小便煎煮。用棉花沾藥汁,擦拭嬰兒口腔。
抱著嬰兒面向光亮的地方,觀察臍帶是否有紅色的脈絡直往上走,有的話,就在紅色脈絡的頂端灸三壯,這樣嬰兒就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