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六·心臟部四 (12)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六·心臟部四 (12)

1. 夾疹

(狀如錦紋,其中有空缺處,如雲頭樣者,為癍,遍身無空處,疏密不等者、為疹)

〔萬〕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已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痘瘡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

白話文:

(萬)麻疹又稱為麻子,是由君火引起的。(有的人說,麻疹是由脾引起的。)《黃帝內經》說:少陰侵襲人體,就會出現瘡疹,在人體中,是心火主導的。如果心火過於亢盛,就會制約自己所勝的肺金,肺主皮毛,所以麻疹毒素就會出現在皮膚之間,就像蚊蟲叮咬的樣子。痘瘡只出一種的,是好的;如果與麻疹毒素一起出現,叫做夾疹,這種情況最為嚴重,只有痘瘡本身稀疏而夾疹的情況,纔有可能治癒。

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而解之,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白話文:

瘡和疹同時出現,彼此交錯,難以區分。此時應立即使用辛涼之藥來驅散風熱,解除毒邪。如果疹毒逐漸消退,瘡口也逐漸好轉,則可以治療。疹痘同時出現,毒邪沒有減少,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很難預測患者的生死。瘡出夾疹,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疹毒消退後,可以治癒。如果瘡口癒合後又出現疹子,這是餘毒散發的徵兆,不需要治療。

〔薛〕夫疹乃風邪外患,痘為胎毒內發,二證並作,臟腑俱病也。二者相雜,赤暈發焮,痘瘡愈盛,誤謂痘出太密,多不可救,然此乃夾疹痘也,當治以人參羌活散,疹毒即解,痘勢亦退,其元氣虧損,不能結痂,當補脾胃為急也。〔翁〕痘內夾出丹疹者,不必治之,當以托痘為主,痘出,而疹自消矣。

白話文:

〔薛〕疹是由外來的風邪引起的,痘瘡是由體內的胎毒引起的,兩種證候同時出現,臟腑都有疾病。兩種疾病交雜在一起,臉部發紅發熱,痘瘡更嚴重,誤以為是痘瘡出得太密,大多無法救治,但這其實是夾雜著疹子的痘瘡,應該用人參羌活散來治療,疹子的毒氣就會消除,痘瘡的勢頭也會消退,元氣虧損,不能結痂,急需補益脾胃。〔翁〕痘瘡裡面夾雜著丹疹,不必治療它,應該以託痘為主,痘瘡出齊了,疹子自然就會消退了。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白話文: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等份)

上銼細。加薄荷五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羌活散,治時氣痘疹,兼於發表。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錢)

上,入薄荷五葉,姜水煎服。

上,表證多者宜之。

清和飲

地骨皮(鮮者),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生地黃知母,貝母,橘紅,茯苓,甘草,荊芥穗(各七分),牛蒡子(炒、研,一錢半),桔梗(五分),全栝蔞(一錢)

白話文:

  • 地骨皮(新鮮的):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

  • 麥門冬(去除內心):具有養陰生津、潤肺除煩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滋陰清熱、涼血養血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潤肺止咳的功效。

  • 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橘紅:具有化痰止咳、理氣和中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 荊芥穗:具有辛溫發散、解表避邪的功效。

  • 牛蒡子(炒過、磨成粉):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

  • 全栝蔞: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上,里證多者宜之。虛者,加人參、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