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六·心臟部四 (10)
集之六·心臟部四 (10)
1. 夾疹
(狀如錦紋,其中有空缺處,如雲頭樣者,為癍,遍身無空處,疏密不等者、為疹)
〔萬〕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已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痘瘡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
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而解之,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薛〕夫疹乃風邪外患,痘為胎毒內發,二證並作,臟腑俱病也。二者相雜,赤暈發焮,痘瘡愈盛,誤謂痘出太密,多不可救,然此乃夾疹痘也,當治以人參羌活散,疹毒即解,痘勢亦退,其元氣虧損,不能結痂,當補脾胃為急也。〔翁〕痘內夾出丹疹者,不必治之,當以托痘為主,痘出,而疹自消矣。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上銼細。加薄荷五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羌活散,治時氣痘疹,兼於發表。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
上,入薄荷五葉,姜水煎服。
上,表證多者宜之。
清和飲
地骨皮(鮮者),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生地黃,知母,貝母,橘紅,茯苓,甘草,荊芥穗(各七分),牛蒡子(炒、研,一錢半),桔梗(五分),全栝蔞(一錢)
上,里證多者宜之。虛者,加人參、黃耆。
白話文:
(疹子的樣子像錦緞上的紋路,紋路中有空缺的地方,像雲朵的形狀,這是癍。疹子遍布全身,沒有空隙,疏密不一,這是疹。)
疹子又叫做麻子,是心火引起的。(也有人說是脾胃引起的)醫書上說:少陰經脈到達的地方,會出現癰和疹子,對人來說,就是心火在主導。心火過於旺盛,就會克制它所能克制的對象,焚燒肺金,而肺主皮毛,所以疹毒會表現在皮膚上,像蚊子跳蚤咬過的樣子。出痘瘡,只出現一種痘子是好的,如果和疹毒一起出現,就叫做夾疹,這種情況非常不好,只有痘瘡原本稀疏而夾雜著疹子的,或許還能治好。
痘瘡本身就很密集,又和疹子一起出現,彼此混雜,細碎難辨,要趕快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和解除。如果疹毒漸漸消退,痘瘡原本就顆粒分明的,也可以治好。疹子和痘子同時出現,毒性沒有減弱,這是很危險的疾病,誰能預料它能治好呢?痘瘡出現夾疹的情況,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如果疹毒消退了,就可以治好。如果痘瘡結痂後又出現疹子,這是剩餘的毒素正在散發的跡象,不需要治療。
疹子是外來的風邪引起的,而痘瘡是胎毒在體內發作,兩種疾病同時發生,是內臟都生病了。兩種病症混雜在一起,會出現紅暈發熱的現象,痘瘡更加嚴重,容易誤以為是痘瘡太過密集,多半無法救治。其實這是夾疹痘,應該用人參羌活散來治療,疹毒就會解除,痘瘡的勢頭也會消退。如果元氣虧損,無法結痂,當務之急是補養脾胃。痘瘡內夾雜著丹疹,不需要治療,應以托出痘瘡為主,痘瘡發出來了,疹子自然就會消退。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把藥材切碎。加入薄荷五片,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人參羌活散,治療流行性的痘疹,兼有發汗的作用。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
將藥材加入薄荷五片,用薑水煎服。
這種藥方,適用於表證比較明顯的情況。
清和飲
地骨皮(新鮮的),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生地黃,知母,貝母,橘紅,茯苓,甘草,荊芥穗(各七分),牛蒡子(炒過、磨成粉,一錢半),桔梗(五分),全栝蔞(一錢)
這種藥方,適用於里證比較明顯的情況。體質虛弱的,可以加入人參、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