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六·心臟部四 (11)
集之六·心臟部四 (11)
1. 灰白
〔丹〕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焮發者,作熱看。凡痘疹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服實表之劑,如毒氣鬱里,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閉,通大便,小便閉,通小便,無妨。
白話文:
[丹毒] 爐灰白色,文靜的、膽怯的,當作寒證來治療。煩躁的、勇猛的,焮發的,當作熱證來治療。凡痘疹白色,將要結痂像豆殼一樣的,大概是因為初起時喝水太多了,其結痂大小不一,俗稱倒結痂,不要緊,只要服用心肌活血的藥方,如果毒氣鬱積在腹中,要分別觀察大小便的情況,如果大便不通,那麼就要通大便,如果小便不通,那麼就要通小便,這樣就不要緊了。
〔薛〕前證不起發,不紅活者,此因脾肺氣虛,用參耆四聖散(起發)。頂陷灰白,瀉渴者,脾肺虛寒,用木香散、異功散(出不快)。〔張〕痘初出時色白者,氣血虛也,便宜大補氣血,參、朮、耆、芎、升麻、乾薑、甘草、木香、丁香、酒洗當歸、白芍藥,若大便瀉,加訶子、肉果。
白話文:
薛立齋:如果痘疹不發作,顏色不紅活,這是因為脾肺氣虛,可以用參耆四聖散(來發痘)。痘頂凹陷,顏色灰白,並伴有口渴,這是脾肺虛寒,可以用木香散、異功散(來讓痘疹快點出)。
張志聰:痘疹初出時顏色發白,這是氣血虛弱所致,應當大力補益氣血,可以使用人參、白朮、黃耆、川芎、升麻、乾薑、甘草、木香、丁香、酒洗當歸、白芍藥。如果大便瀉下,可以添加訶子、肉果。
丹溪治吳店小兒,周歲痘瘡,色白甚癢,藥中每加參、耆、半兩,白朮七分,丁香兩個,當歸一錢,官桂三分,水煎服。
上,治虛寒例。
白話文:
丹溪醫生治療吳店的一個小孩,一歲大,長了痘瘡,痘瘡顏色發白,而且非常癢。丹溪醫生在藥方中每次加入人參、黨參、白朮,各半兩;丁香兩個;當歸一錢;桂枝三分。然後用水煎煮服用。
〔婁〕予族侄女笄年出痘,灰白色,身熱喘嗽渴,脈洪有力,與八物湯加連翹、桔梗、犀角屑、半夏、木通、紫草、乾葛、石膏、杏、枳、連、芩、前胡、栝蔞仁服之,十帖後,色紅活,喘嗽緩減漸微,但熱未除,遂於前方減耆、杏、胡、枳、連、芩、蔞、七味,服三十餘帖而安,安後發皆落,月餘方起,床虛之極也。
白話文:
我的族侄女在及笄之年出痘,痘疹呈灰白色,身體發熱、氣喘、咳嗽、口渴,脈搏洪大有力。我用八物湯加連翹、桔梗、犀角屑、半夏、木通、紫草、乾葛、石膏、杏仁、枳實、連翹、黃芩、前胡、栝樓仁等藥物治療,服用十帖藥後,痘疹顏色轉紅潤,喘咳減緩並逐漸消失,但發熱症狀未除。於是,我在原方中減去耆草、杏仁、前胡、枳實、連翹、黃芩、栝樓仁等七味藥,再服用三十多帖藥後,病情痊癒。痊癒後,頭髮全部脫落,一個月後才開始長出新發,身體虛弱到了極點。
又一男子二十餘歲,出痘已破,未破者灰白色,又雜間以黑陷倒靨者,發熱,寒戰,身痛,脈洪或時弦,亦與八物加木通、紅花、紫草、陳皮、連翹,服十餘帖而安。
上,治虛熱例。
白話文:
還有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出痘已破,未破的痘瘡呈灰白色,還夾雜著黑色陷落倒靨的痘瘡,發熱,寒戰,身體疼痛,脈搏洪大或時帶弦象,也給他吃了八物湯加木通、紅花、紫草、陳皮、連翹,服了十幾劑藥帖而安。
凡血氣不足,灰白頂陷不起者,宜內托散(即十宣散,見起發)加紫草,並乳汁調補。痘色灰白,漿不滿足,欲成倒塌,皮薄易破者,保元湯(大法)加芎、歸、芍藥、升麻、人乳、好酒、進之。
上,補虛例。
白話文:
凡是血氣不足,頭髮灰白,頭頂凹陷不能隆起的人,應當服用內託散(就是十宣散,見起發)加入紫草,並用乳汁調補。痘色灰白、膿汁不豐滿,想要形成倒塌、皮膚薄又易破的人,服用保元湯(大法)加入川芎、當歸、芍藥、升麻、人乳、好酒服用。
有一等白痘,似粉,醫人所不識,有盤,有頂,而軟肥者,以加減大紫草散主之。
加減大紫草散,治白痘似粉,人所不識者。
白話文:
有一種白色的痘痘,看起來像粉末,醫生也不認識。痘痘有盤狀的,有突出的,而且很柔軟肥厚。可以使用加減大紫草散來治療。
紫草,人參,茯苓,黃耆,白朮,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糯米
白話文:
紫草:紫草別名紫草、盼草、老翁眉、紅蘭草等,為紫草科紫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人參:人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藥材。
茯苓:茯苓為茯苓科茯苓屬真菌,是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根部的菌類。
黃耆:黃耆為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藥材。
白朮:白朮為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是常用的中藥材。
芍藥:芍藥為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藥材。
川芎:川芎為傘形科川芎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是常用的中藥材。
當歸:當歸為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藥材。
甘草:甘草為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藥材。
糯米:糯米為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種子是常用的糧食。
上各等分,為粗散。每服四五錢,水煎服。一方,有木通,無黃耆,名紫草快癍散。又一方,去甘草,加木通、防風,名參耆四聖散,治表裡俱虛。
白話文:
將各種藥材等分混合,成為粗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用熱水煎服。有一種方子,含有木通,但不含黃耆,叫做紫草快癍散。還有一種方子,去掉了甘草,加上了木通和防風,叫做參耆四聖散,用來治療表裡俱虛的症狀。
補元湯,治痘頂充滿,而根盤不聚,色不紅活,乃氣有餘而血不足也。
白話文:
補元湯,治療痘瘡頂端飽滿,但根盤不凝聚,顏色不紅潤鮮活,這是因為氣有餘而血不足。
川芎,當歸,白芍藥(酒炒),熟地黃(各一錢),紫草,紅花(各酒洗,七分),陳皮,甘草(各三分),白朮(土炒,一錢半)
白話文:
川芎、當歸、白芍藥(用酒炒過)、熟地黃(各一錢),紫草、紅花(用酒洗淨,取七分)、陳皮、甘草(各三分),白朮(用土炒過,一錢半)。
酒水各半盞,糯米五十粒,棗二枚,煎服。
活血散,治痘色淡白。
白話文:
將酒和水各半杯混合,加上五十粒糯米和兩顆棗子,煎煮後服用。這個[活血散]可以治療痘疹顏色偏淡白色的情況。
當歸,赤芍藥(酒炒),紫草,川芎,紅花(各五錢),血竭(一錢),木香(二錢)
白話文:
當歸、赤芍藥(用酒炒過)、紫草、川芎、紅花(各五錢),血竭(一錢),木香(二錢)
上為末。每五歲者服一錢,十歲以上者服二錢,好酒調下。熱極血焦不紅活者,酒煎紫草湯調下。
保生散,治氣血俱虛,灰白色,不灌膿回漿者。
白話文:
將上面的方劑研磨成粉末。五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錢,十歲以上的兒童服用二錢,用好的酒送服。對於火氣大、血液焦黑沒有光澤與生機的人,可以用酒煎煮紫草湯送服。
紫河車(一具,焙,為末),龜板(酥炙,五錢)
白話文:
紫河車(一具,炒至微黃,研成粉末),龜板(以酥油煎烤,五錢)
一方,有鹿茸五錢。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或一錢,氣虛者保元湯下,血虛,芎、歸、紫草煎湯下。
混元散,治同上。
紫河車(一具,分作五七塊)
白話文:
一個方劑,需要五錢的鹿茸。
將上方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到七分或一錢,如果是氣虛的情況,可以用保元湯來送服;如果是血虛的情況,則用川芎、當歸和紫草煎煮的湯來送服。
混元散的使用方法與上述相同。
紫河車(一個,分成五到七塊)
用白糯米三合,水淘淨,入無油銚內同炒,以米黃色為度,同為末。每用五七分,兒大者一錢。極補氣血,能助灌漿,如神。緣糯米性溫,得紫河車之氣,純化為河車,故其補功最速,譬之造酒,米從曲化意也。
內助丹
白話文:
取三合白糯米,洗淨後放入無油的鍋中炒,炒至米呈黃色即可,然後將炒好的米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七分,小孩服用一錢。此方能極大地補益氣血,幫助骨骼生長,效果非常神奇。這是因為糯米性溫,加上紫河車的藥氣,就能完全轉化為紫河車,所以補益效果最快,就如同釀酒,米在曲的作用下轉化為酒一樣。
黃耆(酒炒),人參(酒炒),白朮,茯苓,當歸,陳皮,半夏,厚朴,肉桂,山楂
白話文:
-
黃耆(用酒炒過):有助於提升元氣、增強免疫力、補中益氣、止汗固表。
-
人參(用酒炒過):有助於補氣生津、益氣補元、提神醒腦、益氣固表、生津止渴。
-
白朮:有助於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氣益虛、健脾止瀉、化濕醒脾。
-
茯苓:有助於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益氣補脾、健脾和胃。
-
當歸:有助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益氣養血、潤腸通便、活血化瘀。
-
陳皮:有助於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醒脾開胃、疏肝理氣、溫中止瀉。
-
半夏:有助於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清熱化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厚朴:有助於行氣消脹、健脾燥濕、理氣化痰、溫中止瀉、燥濕化痰。
-
肉桂:有助於溫補陽氣、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疏血活絡。
-
山楂:有助於消食積、健脾開胃、活血化瘀、行氣散瘀、消食化積。
薑三片,棗一枚,糯米五十粒,水煎服。如不食,加人乳一杯。癢甚,加大附子。寒戰不止,加附子防風。渴,加麥門冬。瀉,加澤瀉、豬苓。不止,加訶子、肉果。
助陽丹,癢塌不起,根窠不紅。
白話文:
薑三片,棗一枚,糯米五十粒,用水煎煮服用。如果沒有改善,就加入一杯人乳。如果癢得很厲害,就增加附子。寒戰不停,就加入附子和防風。口渴,就加入麥門冬。腹瀉,就加入澤瀉和豬苓。如果腹瀉不止,就加入訶子和肉果。
黃耆,人參,白芍藥(各酒炒,一錢),甘草(三分),川芎,當歸(各一錢),紅花(五分),陳皮(八分),官桂(二分)
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
黃耆:1 錢,炒過。
-
人參:1 錢,炒過。
-
白芍藥:1 錢,炒過。
-
甘草:3 分。
-
川芎:1 錢。
-
當歸:1 錢。
-
紅花:5 分。
-
陳皮:8 分。
-
官桂:2 分。
回生起死丹,治痘灰白,寒氣逆上,不食,腹脹嘔吐,肚痛泄瀉清水,手足俱冷。
丁香(九枚),乾薑(一錢)
水煎,熱服,被蓋片時,令脾胃溫暖,陰退陽回,痘自紅活。
白話文:
回生起死丹,用於治療痘疹灰白,寒氣逆行向上,不思飲食,腹脹嘔吐,腹部疼痛、腹瀉清水,手腳冰冷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