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二·肝臟部 (1)

1. 禁忌

大凡小兒病諸丹腫,其勢雖盛,切不可遽用大黃、芒硝、輩決藥大下之,恐毒氣乘虛入里,以客為主,即難施功也,但用性平解毒托裡藥,常調停臟腑,微微通利而已,此則護元氣而排外邪,庶保十全也。比舍陶氏子半歲病丹,醫以青金丹下之太過,蓄毒入里,發喘生驚而死。

蓋嬰孺肌膚柔弱,易虛易實,而服藥復不能多,治之固不可怠慢,然亦不可躁急,全在精專調護,以保無虞,世俗多不知此,故廣記而備言之。小兒丹發,若預度其勢必展引至咽頸、腹心、陰尻、諸虛處,可先塗藥以護之,仍砭砂其引頭所向,微出惡血以泄其毒,或謂當以篦子刮去惡血令盡,直至清黃水出即止,此必勢危氣壯而血熱者始宜之,大抵此疾人受之有輕重,年長氣實乃能禁當,若未滿月兒,而感之又重,恐不可概用此法。無為主簿張康道子二歲,得火焰丹,魯醫為砂之,出惡血盞余,兩日而殂。

不可不知也。《本草》云:大人小兒丹毒,宜食鯽魚鱠及䖳。䖳即水母,俗名海蟄者是也,然不可以宜食而恣食之,反能為害。鯽魚亦魚類,得無不宜。

白話文:

一般來說,小兒生病出現各種丹毒腫塊,即使看起來很嚴重,絕對不能馬上使用大黃、芒硝這類瀉藥猛烈地攻下,以免毒氣趁虛進入體內,使病情轉為由外侵入轉為內部的病,這樣就很難治療了。應該使用性情平和的解毒藥和幫助身體排出毒素的藥物,常常調理臟腑,稍微通暢排泄就好,這樣就能保護元氣而排除外邪,才能確保痊癒。以前有位陶姓人家的小孩,半歲時生了丹毒,醫生用青金丹過度攻下,導致毒氣內侵,引發喘氣、驚厥而死亡。

嬰兒的肌膚柔嫩脆弱,容易虛弱也容易變得實證,而且服藥不能過多,治療固然不能怠慢,但也不能急躁,關鍵在於仔細專注地調理照護,才能確保平安無事。世俗大多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我廣泛地記錄並詳細說明。小兒丹毒發作,如果預測到病情會蔓延到咽喉、頸部、腹部、心臟、陰部、臀部等虛弱的地方,可以先塗藥保護,然後在丹毒蔓延的方向,用砭石刺破皮膚,稍微放出惡血來排出毒素。有人說應該用篦子刮去所有惡血,直到流出清黃水才停止,這只適用於病情危急、體氣強盛而且血熱的人。總的來說,這種疾病每個人感受到的輕重不同,年紀較大、體質強壯的人才能承受這種治療方式。如果是未滿月的嬰兒,又感染了比較嚴重的丹毒,恐怕不能一概使用這種方法。從前有個叫做張康道的官員,他的兒子兩歲時得了火焰丹,有個魯地的醫生替他刺血,放出了一大杯的惡血,結果兩天就死了。

這些道理不可不知。《本草》說:大人小孩得了丹毒,應該吃鯽魚生魚片和䖳(也就是水母,俗稱海蜇)。然而,不可以因為適宜食用就恣意大吃,反而會造成傷害。鯽魚也是魚類,可能也有不適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