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六·心臟部四 (5)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六·心臟部四 (5)

1. 痛癢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正氣虛也。又,瘡疹為火,火盛則痛,火微則癢,故常作痛者,此邪氣之實也。蓋痘瘡之毒,發於皮膚肌肉之間,氣以束之,血以潤之,醞釀其毒,以抵於化,正氣周旋而不捨,毒氣變化而未成,鬱而作痛,此其常也,毒化膿成,其痛自止。

若肉如刀剜,膚如錐刺,一向痛而不止,大叫多哭,此則皮傷肉敗,不勝其毒,又痛之變也。常作癢者,此正氣之虛也。經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原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胃氣既虛,則水穀不化,津液內竭,不能輸精於皮毛,氣失其衛,血失其榮,不能醞釀毒氣,以至於成,使毒氣浮沉,隱伏聚散,倏忽灼於皮毛,所以癢也,此其為異,補其氣血,和中托裡,其癢必止。

若一向瘙癢,時甚一時,爬抓破壞,皮脫肉坑者,此毒氣內陷,正氣外脫,不旋踵而告變矣。如先痛後癢者,此常候也,蓋先則毒未解化,其火正盛,宜爾作痛,厥後膿成毒解,火氣漸微,宜爾作癢也。

白話文:

各種疼痛的狀況,多半是身體裡有邪氣入侵,屬於「實證」;而各種搔癢的狀況,多半是身體的正氣虛弱,屬於「虛證」。所謂的實證,是指邪氣實在;所謂的虛證,是指身體的正氣虛弱。

另外,像瘡、疹這些皮膚病,都和火氣有關,火氣旺盛就會疼痛,火氣微弱就會搔癢。所以常常感到疼痛,是因為邪氣實實在在的存在。像痘瘡的毒,是從皮膚肌肉之間發出來的,身體會用氣來束縛它、用血來滋潤它,讓毒素慢慢醞釀成熟。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正氣不斷作用,但毒氣還沒完全轉化,鬱積著就會造成疼痛,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等到毒素化膿了,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如果皮膚像被刀剜、像被錐子刺一樣的疼痛,而且一直痛不停,還會大叫哭泣,這表示皮膚已經受損、肌肉也壞了,身體承受不住毒素,是疼痛的一種變異狀況。而常常感到搔癢,是因為身體的正氣虛弱。中醫說:「胃是水穀之海,是六腑的根本。」吃進去的食物會先到胃裡,用來滋養五臟。如果胃氣虛弱,水穀就不能消化,津液也會耗竭,無法將精華輸送到皮膚毛髮,氣血失去保護和滋養的作用,就不能順利醞釀毒素讓它成形,導致毒氣只能浮沉、隱藏、聚集或散開,時不時灼傷皮膚毛髮,所以就會感到搔癢。這種搔癢與前面疼痛的情況不同,要補養氣血、調理脾胃、扶正祛邪,搔癢才會停止。

如果搔癢一直存在,而且時好時壞、越來越嚴重,甚至抓到皮膚破損、脫皮、留下坑洞,這表示毒氣已經侵入體內,正氣也外洩,很快就會有嚴重的變化。如果先感到疼痛,之後才開始搔癢,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一開始毒素還沒分解轉化,火氣正旺盛,所以才會疼痛;等到膿出來、毒素分解了,火氣就會慢慢消退,所以才會感到搔癢。

2.

《活人書》治痘瘡痛,用溫驚丸(驚)水化下。海藏治瘡出煩痛,用五物木香散。薛云:若身後痛,屬膀胱經也,用羌活荊芥甘草湯(即此三味等分)。身前痛,屬肺金也,用升麻葛根紫草湯。身側痛,屬膽經也,用柴胡山梔連翹防風湯(即此四味等分)。四肢痛,屬胃經也,用防風芍藥甘草湯(即此三味等分)以急止之,蓋恐叫號傷氣,忍痛傷血,而變證也。若熱毒盛者,用東垣消毒散(大法),或仙方活命飲(痘後餘毒)。

食雞魚葡萄酒物者,用東垣清胃散、生犀汁。若發熱飲冷,大便調和,用四物連翹牡丹皮。若發熱飲冷,大便秘結,脾胃實熱也,用清涼飲(發熱)。若發熱作渴飲湯者,脾胃虛熱也,用七味白朮散(渴)。大凡痘切不可食毒物,恐作痛致傷元氣,輕者反重,重者難治,大人亦然。

痘瘡起發,痛者有二,一則毒邪欲出,氣血隨之,肌肉弸急而痛,九味順氣散(起發)合活血散(出不快)主之。一則皮膚厚,肉理密,為外寒相搏而痛,桂枝葛根湯主之(初熱)。

五物木香散,治瘡出煩痛。

青木香(二兩),丁香,零陵香(各一兩),麝香(一分),白礬(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小盞半,煎服之。熱盛者,加犀角一兩,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輕者,一服大效。

又方,以芒硝和豬膽塗瘡上,令動,痂落無瘢,仍用黃土抹之良。此病小便澀有血者,中壞,瘡背黑靨,不出膿者,死不療。

青黛散,治痘未作膿,痛甚,心膈煩躁,睡臥不安,並宜服之。

真青黛如棗核大,水調服之,即安。

〔世〕痘將結靨,乾硬而痛,宜塗酥潤之,靨可揭去則去之。如無酥用豬油煎汁代之。此痛非服藥可免也。

白話文:

[痛]

《活人書》記載,治療痘瘡疼痛,用溫驚丸(驚)用水化開後服用。李杲(海藏)治療痘瘡發出來時的煩躁疼痛,用五物木香散。薛己說:如果身體後背疼痛,屬於膀胱經的問題,用羌活、荊芥、甘草湯(這三味藥等量配製)。如果身體前胸疼痛,屬於肺金的問題,用升麻、葛根、紫草湯。如果身體側面疼痛,屬於膽經的問題,用柴胡、山梔、連翹、防風湯(這四味藥等量配製)。如果四肢疼痛,屬於胃經的問題,用防風、芍藥、甘草湯(這三味藥等量配製)來緊急止痛,因為擔心病人因疼痛叫喊而傷氣,或因忍痛而傷血,導致病情變化。如果熱毒很嚴重,用東垣消毒散(這是基本的治療方法),或用仙方活命飲(治療痘瘡後殘留的毒素)。

吃了雞、魚、葡萄酒等食物的人,用東垣清胃散或犀牛角汁。如果發燒但喜歡喝冷飲,大便正常,用四物湯加上連翹、牡丹皮。如果發燒又喜歡喝冷飲,但大便乾燥,這是脾胃有實熱,用清涼飲(針對發熱)。如果發燒又口渴喜歡喝水,這是脾胃虛熱,用七味白朮散(針對口渴)。總之,長痘瘡絕對不能吃有毒的食物,以免引起疼痛而傷害元氣,輕微的會加重,嚴重的會難以治療,大人也一樣。

痘瘡發出來時,疼痛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毒邪要發出來,氣血也跟著運行,肌肉繃緊而痛,可以用九味順氣散(針對痘瘡發作)合活血散(針對痘瘡發出不順暢)來治療。另一種是皮膚厚,肌肉紋理緊密,被外來的寒氣侵襲而痛,可以用桂枝葛根湯來治療(針對發熱初期)。

五物木香散,治療痘瘡發出時的煩躁疼痛。

藥材:青木香(二兩)、丁香、零陵香(各一兩)、麝香(一分)、白礬(一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小碗半煎煮後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加犀牛角一兩,如果沒有犀牛角,用升麻代替。病情輕微的,服用一次就效果顯著。

還有一個方子,用芒硝和豬膽塗在瘡上,讓瘡動起來,結痂脫落後不會留下疤痕,然後用黃土塗抹效果更好。這個病小便澀而且有血,表示病情惡化,瘡背發黑凹陷,不出膿,就沒救了。

青黛散,治療痘瘡還沒化膿,疼痛很嚴重,心胸煩躁,睡不安穩,都適合服用。

藥材:真正的青黛,像棗核那麼大。

服用方法:用水調勻服用,就能好轉。

痘瘡快要結痂時,如果乾燥又硬而疼痛,應該塗上酥油來滋潤,結痂可以剝掉的就剝掉。如果沒有酥油,可以用豬油煎汁代替。這種疼痛並非吃藥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