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50)
集之二·肝臟部 (50)
1. 腹痛
〔婁〕痘腹痛,多是痘毒,當臨證消息。〔萬〕《內經》腹痛皆屬於寒,惟有一證為熱,瘡疹腹痛,皆屬毒熱也。訣云:發熱肚中痛,癍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是已。或有兼食積者。〔翁〕痘疹腹痛者,由毒鬱於三陰,臍以上屬太陰,當臍屬少陰,小腹屬厥陰,須分別之。
腹脹者,毒聚於腸胃也,治法俱當升發解利痘毒,兼分利小便,使毒氣上下分消,則痛與脹自止,故曰:痛隨利減,脹以利消。俗醫以厚朴行滯氣而不知升發解利,非其治矣。亦有乳食停滯不消化而腹脹者,當以升發解利藥中,加消食之劑,所傷之物,當審其寒熱。又有數日大便者,大便行而痛脹自止,亦未可驟用硝黃也。
定痛散,傷寒肚痛,及冷氣痛。
神麯,香附(各一錢),山楂(二錢),良薑,當歸,甘草(各五分)
上,用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手足逆冷,加大附子二分。
桂枝芍藥湯,治腹痛。
桂枝,炙甘草(各一錢),白芍藥(酒炒,二錢)
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黃連湯,治熱毒在胃腹痛,時或欲吐。此藥能升降陰陽。
黃連,炙甘草,乾薑,桂枝(各二錢),半夏,人參(各八分)
棗二枚,水煎服。
一味異功散,治小兒諸般釣證,角弓反張,胸膈臍凸,以透明沒藥為末,薑湯調下。
《紹定論》云:病有似是而非,若同而異者。蓋肢體厥冷而腹痛者,此毒氣在裡也,若不審諦,必作極冷治之,反與熱藥,為害愈深。未冷極者不問有無寒熱,肢冷腹痛,必大便自利,蜷臥惡寒,今身熱肢冷,腹痛大便不通,乃熱毒在裡,熱甚則發厥,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也。
伏熱深而瘡疹不出者,宜以蟬蛻末水煎服之,已出者亦可服,毒氣得泄,則四肢溫暖,腹痛自止矣。前人論腹痛有虛實,腸鳴自利而腹痛者為虛痛,是冷也。腹滿而不大便者為實痛,是熱也。今腹中痛而不大便、又身熱,耳尖冷,腳冷,為瘡疹證明矣。又有瘡疹始發,腹中有宿塊而痛者,醫不能辨,誤作食積下之,多夭橫矣。
〔薛〕前證,痘未出而發熱煩躁,或作渴飲冷,大便堅實,此熱毒壅滯也,用疏利之藥。
〔萬〕凡發熱腹中便痛者,此毒氣內攻也,急宜發表疏里,桂枝大黃湯主之。亦有外邪與毒相併,致未盡出而腹疼脹滿者,宜參蘇飲去參、苓、加縮砂、陳皮,溫而出之。若原無腹痛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併而痛也,三黃丸(熱)、七物升麻丸(初熱)、宣風散(痘發熱)擇而用之。有譫妄狂亂者,三乙承氣湯主之(便秘)。
原無腹痛,或因飲冷水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湯(吐利)加桂心。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積痛也,微則木香大安丸(傷食),甚則備急丸(傷食),丁香脾積丸(傷食)、原物湯下。原無腹痛,自利後痛者,此虛痛也,黃耆建中湯加木香、青皮。發熱自利,又腹痛者,此亦毒也,黃芩湯(吐利)加木香、青皮,或化毒湯主之。
如瘡乍出乍隱,此伏也,七物升麻丸。瘡出盡者,再以紫草飲(出不快)大發之。瘡不出者,勿治。〔張〕痘未出,有先作腹疼或腹中有塊者,乃腹中先出也,不可投疏利之藥,以戕賊胃氣,但與和平勻氣兼發散藥,如升麻湯、參蘇飲之類。
蟬蛻一物湯
用蟬蛻二十一個,洗去泥,為末,水一盞,慢火煎至半盞,去滓,量兒大小溫服之。如覺瘡疹已出,便依前服三五次,不是瘡疹,亦無害。小兒瘡疹欲發出,加甘草一錢五分,煎一盞,旋旋與服,累效。小兒伏所蘊積熱毒,蟬蛻味鹹寒可以制,況有暴感風作熱,客於表者,蟬蛻亦治,風毒充於皮膚,瘙癢不止,驚癇夜啼,癲疾,寒熱驚悸,皆宜服之。
桂枝大黃湯
桂枝,白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五分),大黃(一錢半)
上銼碎。加生薑一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桂枝芍藥湯
桂枝,白芍藥,防風,黃耆(炙),甘草(各等分)
上銼細。加棗子二枚,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黃耆建中湯
黃耆,人參,桂枝,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盞,煎五分,去滓溫服。
化毒湯
肉桂(五分),白芍藥,甘草(各一錢),青皮,木香,枳殼(各七分),山楂肉,連翹(各五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汪)一女傷寒,但腹痛甚,日夜啼哭,手足厥冷,漸至危殆。此時天時痘災,吾疑或是痘症,遂取生豬血,急用腦麝和灌,一服得睡,須臾痘出而安,若非此方,則夭橫矣。
〔萬〕痘已出而腹痛,亦是毒在裡未曾出透,亦宜桂枝大黃湯。起發不透腹痛者,陷伏也,亦宜三乙承氣湯(便秘)及宣風散(痘發熱)。〔薛〕痘已出,而不熱躁,不飲冷,大便不實,此元氣虛弱也,用白朮散之類補之。
〔張〕出不快而腹痛者,活血散(即一味白芍藥,見出不快)以薑湯調下。若毒氣彌蔓,陽毒入胃,便血日夜無度,腹痛啼哭者,牛黃散主之。又有一等將成內潰之證而腹痛者,當預防之,七日前內潰,蓋因風寒所中,腠理固密,陰陽二分,壅塞不通,其毒內攻,臟腑之間毒火炮熾,以致胃爛潰而成膿,口舌皆白,是其驗也。
此證極為慘毒,識者知痘毒未出之時,或有風寒阻隔,氣粗熱甚,身必戰動,腹吐急疼者,是欲成內潰也,急以和解湯、升麻湯(初熱)逐散寒邪,開泄腠理,縱毒而出,庶無此證,若證已成,而治之亦無及矣。
牛黃散,治瘡疹陽毒入胃,便血日夜無度,腹痛啼哭。
牛黃(一分),鬱金(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以漿水半盞,煎至三分,和滓溫服。量兒大小以此增減,日二服。
和解湯,三日前後用。
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甘草,防風,羌活(各四分)
上,用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至五分,溫服。
〔丹〕吳店子出痘瘡腹痛。
丁香(二枚),官桂,芍藥(各一錢),白朮,當歸(各五分)
上,作一帖服。
如身不甚熱,或時發寒,或嘔吐,六脈虛細,四肢逆冷而腹痛者,陳氏木香散主之(痘瀉利)。腹痛面青,而手足冷者,脾胃虛寒證也,宜益黃、理中輩主之。理中湯加白芍藥、桂。
上三條,以溫藥治寒痛例。作渴飲湯,手足並冷者,宜之。
〔婁〕嘗治痘始出腹痛,或身痛,脈洪數者,解表涼藥加芍藥、甘草漸安。
按:解表涼藥,即升麻湯、連翹升麻湯、雙解散之類,加者倍而用之也。
上一條,以涼藥治熱痛例。作渴飲冷,手足並熱者,宜之。
如瘡已出,至收靨時原無腹痛,忽然作痛,此必有飲食也,消息審問,曾因飲冷水者,五苓散主之,或用黃耆建中湯加白朮、乾薑、人參。曾傷食者,問傷何食,丁香脾積丸主之,用原物湯送下。〔張〕傷食腹痛,不可用巴豆、大黃輩,只宜平胃助氣之劑,如平胃散、小異功散、橘皮湯(吐逆)皆可。〔薛〕噯腐吞酸,大便穢臭,乳食停滯也,用保和丸消之(傷食)。
若靨後傷食,食蒸發搐而嘔吐腹痛者,治法見驚搐條。靨後熱多,大便實,糞黑,腹痛者,蓄血也,犀角地黃湯主之。
如發熱時心腹絞痛,煩悶叫呼,或瘡陷伏,脹滿疼痛,喘促者,此毒惡之氣,攻刺腸胃,燔灼臟腑,必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