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49)
集之二·肝臟部 (49)
1. 咽喉
咽者,胃之系,主內而不出,所以司飲食也。喉者,肺之系,主出而不內,所以司呼吸也。人之咽喉乃緊要橐籥門戶也,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瘡疹之毒,君相二火主之,其火上蒸,咽喉最為先受,故發熱與出形之初,必問其咽喉痛與不痛,先與發散解利之,令毒得出,不留連於咽喉間也。若不知此義以解利於先,則咽喉腫塞,飲食不入,呼吸不能,死在旦夕矣。
如瘡出太甚,審察咽喉,若內無瘡,又不痛者,此毒已盡出,不須慮之,如內多瘡,又加痛苦者,切防收靨之時,嗆水吐食失聲之變,如病益甚,喉中氣響,汨汨如水聲者死。
初覺發熱煩躁咽痛者,宜升麻湯(初熱)《活人》如聖餅子、消毒散(出太密)。咽痛發熱作渴,面赤飲冷者,胃經實熱也,射干鼠黏子湯主之。
既出而咽喉疼者,乃心胃有熱上攻,如咽乾澀而疼,兼口舌生瘡,齒浮齦腫者,宜甘露飲。丹溪用鼠黏子湯(即消毒散加防風)。水漿不入者,紫雪(大科發熱)最妙,抱龍丸(驚)消毒飲(出不快)皆可用。毒攻咽喉口舌,生瘡不能吮乳者,如聖餅子主之。
以上劑須能食、臟腑實方可用,如上焦雖熱,卻小便清,大便溏薄,飲食不進者,當以清上溫下藥調之,如甘桔湯加參、朮、陳皮、訶子之類,更驗手足,如不熱者,白朮散(渴)調之。
靨後咽痛治法見痘後餘毒條。風熱咳嗽,咽膈不利者,陳氏用桔梗甘草防風湯,玄參升麻湯亦得。身壯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大便堅實者,射干鼠黏子湯。靨後壯熱咽痛,痘痕色紅,手微熱者,餘毒未解也,柴胡麥門冬散主之(餘毒)。手指似熱而冷者,脾氣虛也,錢氏異功散主之。
《要訣》云:喉者,氣之出入之戶也,熱毒之氣至此,亦為極地,故痘證喉病獨多,而且暴烈,或痛、或燥、或破、或咽食、或嗆食、或流涎,變證多端,固難定治,俱以退火為急,用甘桔湯合解毒湯(即黃連解毒湯)加麥門冬、薄荷、硼砂、孩兒茶為極細末,煉蜜、丸如大豆大,時時噙化。咽骨垂下或腫大,以玉鎖匙點之。
嗆喉,六日以前宜急治之。喉痛、喉燥、喉破、不能飲食者,亦玉鎖匙吹之。
如喉痛作渴,上體雖甚熱而兩足俱冷,瘡不起發者,乃腎經虛熱也,不可專用清涼之劑,宜以地黃丸料煎與恣飲,兼用八物湯補之。
《活人》如聖餅子,治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海藏云:隨經,此一方、即是隨經)
牛蒡子(炒),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兩),桔梗(一兩)
上為末。加竹葉同煎,細細服之。(海藏云:減門冬竹葉,甘桔鼠子湯治咽喉不利)
小兒癍出欲透,皮膚身熱,咽喉不利。甘草桔梗升麻湯
甘草(半兩),桔梗(一兩),升麻(半兩)
上銼細。每服一大錢,水煎服。
甘露飲子,治心熱咽喉痛,口舌生瘡,並瘡疹已發未發。並可服之治熱上攻牙根腫痛動搖。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枇杷葉(去毛),枳殼(炒),黃芩(去心),石斛(去苗),甘草(炒),山茵陳
上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食後溫服。牙齒腫痛,則含嗽並服。
(海藏云:甘露飲、為血劑)
地黃丸,治小兒痘疹口瘡、喉腫痛、牙疳臭爛。
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三兩),甘草,薄荷(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每服一丸,溫蜜水化服。
甘桔防風湯,痘疹後餘毒咽喉痛。
桔梗,甘草,防風(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空肚溫服。忌酒姜椒熱物。
玄參升麻湯,治痘疹後餘毒咽喉腫痛。
升麻,玄參,甘草(各半錢)
上銼散。水一盞,煎六分,並渣溫服。癍疹熱甚,涼服。
射干鼠黏子湯,治痘疹後癰疽瘡毒。
鼠黏子(二錢),升麻,甘草,射干(各五分)
上銼散。水一盞,煎六分,空肚服。忌魚腥蔥蒜。
玉鎮匙,點咽骨腫痛或垂下,及喉舌強硬等證。
硼砂(一錢),朴硝(五分),殭蠶(一條),片腦(半分)
上,為極細末。咽喉腫痛,每用少許,以竹管吹之。
加減射干鼠黏湯,治痘證熱毒上衝,咽喉腫痛。
射干,山豆根,白殭蠶(各一錢一分),鼠黏子,紫草茸,紫菀(各一錢二分),桔梗,石膏,訶子,木通(各一錢),升麻,蟬蛻(各八分),甘草(五分)
上,銼為粗散。每服四五錢,水煎,食遠服。
利咽解毒湯,治痘咽喉痛,首尾皆可用。
山豆根,麥門冬(各一錢),牛蒡子(炒),玄參,桔梗(各七分),甘草(二分),防風(五分),綠豆(四十九粒)
上,水煎服。
三黃熟艾湯,痘後咽塞喉痹。
黃連,黃芩,黃柏,艾葉
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咽喉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咽部與胃相連,主要功能是讓食物進入而不外泄,負責飲食的吞嚥。喉部則與肺相連,主要功能是讓氣體外泄而不內入,負責呼吸的進行。人的咽喉是身體中關鍵的門戶,經典中說道:一陰一陽的結合作用,會導致喉部的疾病。其中的一陰指的是手少陰心脈的氣血,一陽則指的是手少陽三焦脈的氣血,這兩條脈絡都影響著喉部,如果出現了瘡疹的毒素,就會由這兩條脈絡主管,當火氣上升,咽喉通常是最先受到影響的部位,因此在發燒和疹子剛開始出現時,必須詢問咽喉是否有疼痛,應立即使用發汗解表的方法,讓毒素能夠排出,避免毒素在咽喉部位滯留。如果不知道這種道理,沒有先進行排毒,咽喉就會腫脹堵塞,食物無法進入,呼吸也會困難,生命危在旦夕。
如果疹子爆發得太厲害,仔細檢查咽喉,如果咽喉內沒有瘡疹,也不疼痛,那麼毒素已經完全排出,不需要過度擔心。但如果咽喉內有多處瘡疹,且伴有劇烈的疼痛,必須密切關注在疹子收斂時,是否出現喝水嗆咳、吐食以及失聲的變化。如果病情加重,喉部有氣音,像水聲一樣汩汩作響,那可能會致命。
剛開始感到發熱煩躁和咽喉疼痛的,應該使用升麻湯。如果咽喉疼痛伴隨著發熱、口渴、面色潮紅和喜飲冷水,這表明胃經有實熱,應該使用射干鼠黏子湯。
疹子已經出現,但咽喉仍然疼痛,這可能是心胃有熱氣上沖,如果咽喉乾澀疼痛,同時口舌生瘡,牙齒鬆動,牙齦腫脹,可以使用甘露飲。丹溪推薦使用鼠黏子湯,也就是消毒散加上防風。如果無法攝取液體,可以使用紫雪,這是對於高熱非常有效的藥物,抱龍丸和消毒飲也可以使用。如果毒素影響到了咽喉和口舌,造成瘡疹無法吸吮母乳,可以使用如聖餅子。
以上的藥物必須在能夠進食,臟腑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如果上焦有熱,但是小便清澈,大便稀軟,飲食減少,應該使用清上溫下的藥物來調理,例如甘桔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和訶子等。此外,還需要檢查手腳是否冰涼,如果不熱,可以使用白朮散。
疹子後期的咽喉疼痛治療方法,請參考痘後餘毒的相關條目。對於風熱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適,陳氏推薦使用桔梗甘草防風湯,玄參升麻湯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身體壯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並且大便堅實,可以使用射干鼠黏子湯。疹子後期壯熱咽喉疼痛,痘痕顏色鮮紅,手微熱,這表示餘毒尚未清除,可以使用柴胡麥門冬散。如果手指表面看似熱但實際冰涼,這可能是脾氣虛弱,可以使用錢氏異功散。
《要訣》中提到:喉部是氣體出入的門戶,當熱毒之氣到達喉部,也是到達了極限,因此疹子的喉部疾病非常多,而且往往非常嚴重,可能出現疼痛、乾燥、潰爛、吞嚥困難、嗆食、流口水等多種症狀,治療方法難以固定,最重要的是要迅速降火,可以使用甘桔湯加上解毒湯,再加入麥門冬、薄荷、硼砂、孩兒茶製成極細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大豆,隨時含服。如果咽骨垂下或者腫大,可以用玉鎖匙點按。
對於嗆喉,六天內應該積極治療。對於喉痛、喉乾、喉破、無法飲食的情況,也可以使用玉鎖匙。
如果喉痛伴隨口渴,雖然上半身非常熱,但是雙腳冰冷,疹子無法正常爆發,這可能是腎經虛熱,不能單純使用清涼的藥物,可以使用地黃丸的煎煮液大量飲用,同時使用八物湯來補充。
《活人》中的如聖餅子,用於治療兒童的疹子,毒素攻擊咽喉導致腫痛。成分包括炒牛蒡子、甘草和去心的麥門冬,桔梗。
小兒疹子即將爆發,皮膚和身體發熱,咽喉不適。可以使用甘草桔梗升麻湯。
甘露飲子,用於治療心熱咽喉痛,口舌生瘡,無論疹子是否已經爆發都可以服用,同時也能治療熱氣上攻導致的牙根腫痛和搖晃。
地黃丸,用於治療兒童痘疹口瘡、咽喉腫痛、牙齦腐爛。
甘桔防風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的餘毒導致的咽喉疼痛。
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的餘毒導致的咽喉腫痛。
射干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的癰疽瘡毒。
玉鎮匙,用於點按咽喉腫痛或垂下,以及喉舌僵硬等症狀。
加減射干鼠黏湯,用於治療痘疹熱毒上沖導致的咽喉腫痛。
利咽解毒湯,用於治療痘疹的咽喉疼痛,整個療程都可以使用。
三黃熟艾湯,用於治療痘疹後的咽喉阻塞和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