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17)
集之五·心臟部三 (17)
1. 瀉利
凡瘡未出而利者,邪氣並於里,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也,黃芩湯主之。如自利清白色者,為裡寒,理中湯主之。
黃芩湯
黃芩(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白芍藥(六錢)
上銼細。加大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食前。
瘡已出而利者,邪氣並於表,正氣方逐邪氣,主乎表而不主裡,則裡氣虛,不能停納水穀,故亦自利也,宜從氣虛而治(九味理中湯倍人參,加黃耆、白芍藥)。
九味理中湯
人參(二錢),白朮,乾薑(炮),訶子肉,茯苓,木香,藿香葉,肉豆蔻(煨),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食前通口服。
瘡疹所忌,內虛泄瀉,凡覺腹疼,或漉漉響趨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九味理中湯)。治之不止,此開腸洞泄,惟澀劑可以收之(豆蔻丸,不止,則用真鴉片配蓮肉粉止之)。
庸醫每不敢用澀藥,恐澀住邪氣,不知邪氣之盛,莫如傷寒,而張仲景治挾熱自利,每用石脂,蓋澀劑之去滑,猶寒劑之去熱,熱劑之去寒,是謂對證之藥,今既滑泄不已,自當收澀,又何疑焉。如服澀劑而又不止,則根本已撥,無能為矣。經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
《金匱要略》曰: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止。五奪之中,此為最甚,但正氣內脫者淹延而死,邪氣內陷者煩渴而死,此為異耳。
陳氏豆蔻丸,治痘疹泄瀉。
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赤石脂,枯白礬(各七錢半)
上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三十丸,三歲百丸,溫米飲下。瀉止,勿服。
自起發以至收靨,大便常宜堅實,忽然自利者,理中湯丸主之。
理中湯丸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各等分)
上銼碎。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若欲為丸,研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白湯化下。
參朮丸,治小兒脾胃傷冷,外熱裡寒,不思飲食,身常壯熱,大便或溏,色白。或患瘡疹身有大熱,因食冷物或冷藥過度,或瀉,或腹脹,或已出瘡疹瘢白無血色。此由裡寒脾胃伏冷,榮衛不行,致令毒氣內伏不出,宜服之,其瘡瘢白無血色者,皆從瘢白四圍,紅暈再起,作膿結痂而愈。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細末。米糕泡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百餘丸,溫水吞下,或米飲亦得,乳食前服。前世之書如仲景諸論治傷寒云:輕者用理中湯,重者用四逆湯。此乃胃足陽明經而感寒邪,脾胃乃為中州之府,故用理中湯,曰辛甘發散為陽,以退寒邪也。理中湯煉蜜丸而嚼下,曰理中丸,蓋添蜜,甘以入脾胃,嚼而便化於中焦。
今參朮丸以粳米糕為丸,取其難化,服在脾胃,滲漉漸得消化,則中焦得暖,脾土喜燥,其熱自歸,此所以能治熱也。
胃主腐熟水穀,大腸主傳送已化之物,故食多少,可以知人穀氣之虛實,大便滑澀,可以知人臟腑之冷熱,大便如常,是亦瘡疹之一順也。如起發之時,忽然泄瀉,此宜急止之,恐腸胃虛,真氣脫也,須辨冷熱虛實,如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瘡不紅綻者,冷證也,理中湯丸、豆蔻丸、益黃散(脾),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出不快)皆可用也。
瀉下之物黃又酸臭,渴,手足心熱,面赤,瘡紅綻焮發者,熱證也,黃芩湯、五苓散(驚)主之。脾胃怯弱,精神慢而不食者為虛,當溫養之,益黃散。身熱中滿,渴而不食者為實,當清利之,五苓散。其人或臟氣自脫,或因服寒藥,致令瘡毒陷入大腸,瀉下如豆汁,或便膿血,或便黑汁,口內臭氣,唇焦目閉,加腹脹者,必死之證。
如因飲冷水自利者,所謂濕勝則濡泄也,宜溫中利小便,以理中丸溫中,以五苓散利小便去水。
如因傷食自利者,所出酸臭,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也,宜先去其積,丁香脾積丸(傷食),後補脾胃,益黃散(脾)。
如結痂之時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膿血者順,水穀不分者逆,如利膿血不止者,此熱毒下流也,香連丸主之。
香連丸(一名香橘丸)
黃連(一兩,以茱萸五錢同炒,去萸不用),木香(半兩),石蓮子(取肉,二錢半),陳皮(半兩)
上為末。醋調神麯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倉米湯下。
〔丹〕陳牙兒十九歲,出痘,有紅癍,吐瀉而渴。
蒼朮(一錢),白朮(三錢),陣皮(二錢),黃耆,茯苓,甘草(炙),縮砂,當歸(各一錢半)
姜三片,同煎服。
從子六七歲時,患瘡痘發熱,微渴自利。一小方脈視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觀其出遲,因問自利而氣弱,察其所下皆臭滯陳積,因腸胃熱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虛,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白朮,與十帖以解丁香之熱,利止瘡亦出,其後肌常有微熱,而手足生癰癤,與涼劑調補,逾月而安。
一男子十餘歲出痘,熱時出,根腳密,嘔吐不食,腰背骨節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餘,脈浮弦洪而數。與參、耆、歸、朮、炙甘草、陳皮、半、茯、生薑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歸、耆再用酒製。至七日癢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癢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瀉,癢甚。
至十日寒戰,遂用白朮為君,耆、陳、苓、炙甘、芩、歸為臣。至十一日不靨,或癢,或譫語,但守前藥,半月後自吐出痰多而安。
〔陳〕,十一味木香散,治疹痘腹脹、渴,其效如神。(必須審察的是寒證、六脈虛細、身不甚熱,或發寒,或嘔吐肚腹痛,或身體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驗》)。
木香,大腹皮,人參,官桂,赤茯苓,青皮(去白),前胡,訶子皮,半夏,丁香,甘草(炙。各三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空心,溫服。
異功散《集驗方》瘡痘頭溫足冷,腹脹瀉渴。(方見痘出不快)
〔海〕瘡疹不渴,藏寒下利,四君子加乾薑減半主之。痘疹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人參,白茯苓,肉豆蔻,黃耆(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驗。
治中散,虛寒瀉利,不進飲食。
黃耆,人參,茯苓,白朮,川芎,當歸,肉桂(各五錢),肉豆蔻(麵包煨熟取去油),丁香(一錢半),木香(三錢)
上為末。每五歲用五分,好熱酒調下,衣被蓋暖,少頃,痘變紅活而起。
白話文:
[腹瀉]
凡是瘡病尚未發出而有腹瀉的情況,表示邪氣集中在體內,腸胃熱度過高,導致消化系統運作失常,這種情況適用黃芩湯來治療。如果腹瀉排出的是清白色的便便,這表示體內有寒氣,適合使用理中湯來治療。
黃芩湯
配方為黃芩1.5錢,炙甘草1錢,白芍藥6錢。將藥材磨細,加入兩顆大棗和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趁溫服用,飯前服用。
如果瘡病已經發出還持續腹瀉,表示邪氣集中在體表,體內的正氣正在排除邪氣,主要集中在體表而非體內,這樣會導致體內氣虛,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食物,導致持續腹瀉。這種情況應該按照氣虛來治療,可使用加強版的九味理中湯,增加人參量,再加入黃耆和白芍藥。
九味理中湯
配方為人參2錢,白朮,炮乾薑,訶子肉,茯苓,木香,藿香葉,肉豆蔻,炙甘草各1錢。用水煎煮,飯前整口服用。
瘡疹患者應避免內虛和腹瀉。如果感到腹痛,或肚子咕嚕作響,這可能是即將腹瀉的徵兆,應立即使用九味理中湯治療。如果治療後仍不停止,這可能是嚴重的腸胃道疾病,只能使用止瀉藥物來控制(如豆蔻丸,如果還是不行,可以使用鴉片配蓮子粉來止瀉)。
普通醫生通常不敢使用止瀉藥物,擔心會阻止邪氣的排出。然而,邪氣旺盛時,如感冒發燒,張仲景會使用石脂來治療帶熱的腹瀉,因為止瀉藥物可以控制腹瀉,就像冷藥可以控制熱病,熱藥可以控制寒病一樣,都是針對症狀的治療方式。既然腹瀉不停,就應該使用止瀉藥物,不必有顧慮。如果使用止瀉藥物仍無法停止,表示病情已非常嚴重,無法治療。古書記載:如果消化系統無法正常運作,表示體內的門戶已經失守。
《金匱要略》指出:如果消化系統的氣息斷絕,手腳會冰冷;如果內臟的氣息斷絕,會導致持續腹瀉。在五奪(指五臟的氣息斷絕)中,這是情況最嚴重的。但是,如果正氣從體內消失,會慢慢死亡;如果邪氣從體內擴散,會快速死亡。這是兩者的不同。
陳氏豆蔻丸,用來治療瘡疹引起的腹瀉。
配方為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肉豆蔻(麵包包裹後煨烤),赤石脂,枯白礬各7.5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加入米糊做成小丸。1歲的小孩服用30丸,3歲的小孩服用100丸,用溫熱的米湯吞服。腹瀉停止後,就不要再服用。
從瘡疹開始發出到恢復,大便應該保持堅硬。如果突然出現腹瀉,可以使用理中湯丸來治療。
理中湯丸
配方為人參,白朮,甘草,炮乾薑各等分。將所有材料磨碎,用水煎煮至剩一半,去除渣滓,趁溫服用。如果想做成丸狀,將材料磨成細粉,加入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溶解後吞服。
參朮丸,用來治療小孩脾胃受寒,外表熱但體內寒,不想吃東西,經常發燒,大便稀軟,顏色偏白。或者患瘡疹時,身體非常熱,因為吃了太多冷的食物或藥物,或者腹瀉,或者腹部脹大,或者瘡疹已經長出但疤痕沒有血色。這是因為體內寒氣影響脾胃,導致營養和血液無法正常循環,使毒素無法排出體內。適合服用此藥,疤痕沒有血色的情況,會從疤痕周圍開始出現紅色光暈,然後形成膿包,最後結痂痊癒。
配方為人參,白朮,炮乾薑,炙甘草各一分。將所有材料磨成細粉,加入米糕糊做成芝麻大小的丸。每次服用100多丸,用溫水吞服,或者用米湯也可以,最好在吃飯前服用。
在過去的醫書中,如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提到:輕微的病情使用理中湯,嚴重的病情使用四逆湯。這是因為胃部和腸道受到寒氣影響,脾胃是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因此使用理中湯。理中湯加入蜂蜜做成丸狀,稱為理中丸。蜂蜜的甜味有助於脾胃吸收,嚼碎後容易在中焦消化。
現在的參朮丸使用糯米糕做成丸狀,讓它在脾胃中慢慢消化,這樣中焦可以得到溫暖,脾胃喜歡乾燥,熱度自然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它可以治療熱病。
胃部負責分解食物,大腸負責傳遞已經消化的食物,因此從飲食量可以看出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從大便的硬度可以看出體內的冷熱情況,如果大便正常,這也是瘡疹的一種順利發展。如果在瘡疹初期突然腹瀉,應該盡快治療,以免腸胃虛弱,導致正氣流失。必須區分冷熱和虛實,如果腹瀉時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瘡疹沒有紅色,這是寒性病症,可以使用理中湯丸,豆蔻丸,益黃散(治療脾胃),或者陳氏木香散,異功散(治療出疹不順)。
如果排泄物呈黃色且有酸臭味,口渴,手心腳心熱,臉色紅潤,瘡疹紅腫,這是熱性病症,可以使用黃芩湯,五苓散(驚嚇)。
脾胃功能弱,精神不佳,不想吃東西是虛弱的表現,應該溫補脾胃,使用益黃散。身體熱,中焦滿,口渴但不想吃東西是實證,應該清熱利尿,使用五苓散。
如果因為臟器虛弱,或者服用寒藥,導致瘡疹毒素進入大腸,排泄物像豆汁,或者有膿血,或者黑色液體,口中有臭味,嘴脣乾燥,眼睛閉合,加上腹部脹大,這是必死的徵兆。
如果因為喝冷水而腹瀉,這是因為濕氣太重導致腹瀉,應該溫暖中焦,利尿,使用理中丸溫暖中焦,使用五苓散利尿去水。
如果因為飲食過量而腹瀉,排泄物有酸臭味,這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腸胃受損,應該先清除體內的積存,使用丁香脾積丸(治療飲食過量),然後補充脾胃功能,使用益黃散(治療脾胃)。
如果在瘡疹結痂時突然腹瀉不止,應該觀察排泄物,如果是瘡疹皮膚和膿血,這是順利發展;如果是水和食物混在一起,這是逆轉。如果膿血不止,這是熱毒向下流動,應該使用香連丸。
香連丸(又名香橘丸)
配方為黃連(與茱萸一起炒,去掉茱萸),木香,石蓮子(取肉),陳皮各半兩。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加入醋調神麯糊做成芝麻大小的丸。每次服用20-30丸,用陳倉米湯吞服。
〔丹〕陳牙兒19歲時出瘡疹,有紅斑,嘔吐腹瀉,口渴。
配方為蒼朮1錢,白朮3錢,陳皮2錢,黃耆,茯苓,炙甘草,縮砂,當歸各1.5錢。加入三片薑,一起煎煮服用。
我的侄子6-7歲時,患有瘡疹發燒,輕微口渴,腹瀉。一個醫生使用木香散,每次加丁香10粒,我非常懷疑這種治療方法。觀察他的病情發展緩慢,因為他腹瀉氣虛,檢查他排泄物都是臭的殘留物,這是因為腸胃熱度高導致的,恐怕不是寒氣導致的虛弱,於是趕緊停止這種治療,已經服用了一帖藥。後來使用黃連解毒湯加白朮,服用10帖來消除丁香的熱度,腹瀉停止,瘡疹也長出來了。之後他經常有輕微的發燒,手腳長出膿包,使用涼性藥物調理補充,一個月後康復。
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出瘡疹,熱度高時長出,根部密集,嘔吐不吃東西,腰背骨頭疼痛,非常口渴,喉嚨痛,腹部也痛,完全不吃東西超過半個月,脈搏浮弦洪數。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陳皮,半夏,茯苓,生薑煎煮服用。到第五天顏色變淡,再加入少量肉桂,當歸,黃耆用酒製造。到第七天非常癢,加入三粒丁香,少量附子,癢停止。到第八天第九天非常口渴,腹部腹瀉,非常癢。
到第十天發冷戰,於是使用白朮作為主藥,黃耆,陳皮,茯苓,炙甘草,黃芩,當歸作為輔藥。到第十一天沒有長出新的,或者非常癢,或者說胡話,但是繼續使用之前的藥物,半個月後自行吐出大量痰,病情好轉。
〔陳〕,十一味木香散,用來治療疹痘腹脹,口渴,效果非常好。(必須確認是寒證,六脈虛弱,身體不熱,或者發冷,或者嘔吐,肚子痛,或者身體四肢冰冷,才能使用。這個方子出自《集驗》)。
配方為木香,大腹皮,人參,官桂,赤茯苓,青皮(去白),前胡,訶子皮,半夏,丁香,炙甘草各3兩。將所有材料切碎。每次服用2錢,用水一杯,加入三片薑煎煮,空腹溫暖服用。
異功散《集驗方》瘡疹頭部溫暖,腳部冰冷,腹部脹大,腹瀉,口渴。(方子見瘡疹出疹不順)
〔海〕瘡疹不口渴,體內寒氣,下痢,使用四君子湯加乾薑減半來治療。瘡疹大便不穩定,瘡疹逐漸變黑陷入,小孩和母親同時服用。
配方為人參,白茯苓,肉豆蔻,黃耆各半兩,炙甘草2錢。將所有材料切碎。每次服用1錢,用水半杯,加入五片薑,一枚棗,煎煮至剩三分之一。母親服用兩倍。如果大瀉手腳冰冷,加入附子,使用驗證。
治中散,用來治療虛寒型腹瀉,不進食。
配方為黃耆,人參,茯苓,白朮,川芎,當歸,肉桂各5錢,肉豆蔻(麵包包裹後煨烤至熟,取出油脂),丁香1.5錢,木香3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5歲的孩子使用5分,用熱酒調和後服用,蓋上衣服保暖,不久後,瘡疹會變成紅色,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