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五·心臟部三 (18)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18)

1. 吐逆

胃為水穀之海,上通乎咽,內而不出,如初發熱有吐逆之證,此火邪犯胃,其氣上逆,治之則易,若自出現以至收靨有是證者,乃瘡集於咽門,攻於胃脘,吞嚥不利,治之則難。由於不知預解咽喉之法,漸變為失音嗆水,而不可救矣。初虞世云:痘瘡吐逆,無痰益黃散(脾)。

白話文:

胃部是食物和水穀的海洋,上端與咽喉相通,胃中的東西不會流出,如果在痘瘡初發時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是因為火邪侵犯了胃,胃氣上逆,治療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如果痘瘡出現從發熱到結痂期間都有嘔吐的情況,那就是痘瘡聚集在咽喉,侵犯到胃脘,導致吞嚥困難,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由於不知道提前疏解咽喉的方法,逐漸會發展為失聲、嗆水,到最後無法挽救。虞世曾說:痘瘡出現嘔吐,沒有痰的話,可以使用益黃散(補脾)。

有痰二陳湯(大科痰飲),或橘皮半夏湯。不止者加丁香(胃寒者、宜之,胃熱、宜加蘆根茅根枇杷葉黃連)。若吐而瀉者,亦宜益黃散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吐而身熱煩渴,腹滿喘,大小便澀,面赤者,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痘發熱)。〔薛〕前證,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或腹作痛,中氣虛寒也,宜用益黃散。

白話文:

如果有痰,可以服用二陳湯(治療痰飲的著名方劑)或橘皮半夏湯。如果痰不止,可以加入丁香(胃寒的人適合服用,胃熱的人適合加入蘆根、茅根、枇杷葉、黃連)。如果又吐又瀉,也適合服用益黃散、陳氏木香散或異功散。如果又吐又發燒、口渴、腹滿、喘、大小便不通暢、臉紅,應該利小便。如果沒有好轉,可以服用宣風散治療(痘瘡發熱)。

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手腳都冰冷、口渴想喝熱湯,或者腹部疼痛,是中氣虛寒引起的,應該服用益黃散。

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氣虛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湯。手足並熱,熱毒壅滯也,宜用導赤散。口乾,飲乳不徹,胃經氣熱也,宜用竹茹湯。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穢,此脾氣虛而乳食停滯也,宜枳朮丸。如初發熱,暴吐不止,此火氣上逆也,茱連散主之。

白話文:

  1. 手足不冷,嘔吐痰液,表明中氣虛弱,應服用橘皮半夏湯。

  2. 手足同時發熱,表示熱毒壅滯,應服用導赤散。

  3. 口乾,喝奶不順暢,表明胃經氣熱,應服用竹茹湯。

  4. 嘔吐不吐奶,或吐出變酸變臭的奶,說明脾胃虛弱,奶食停滯,應服用枳朮丸。

  5. 如果突然發熱,嘔吐不止,這是火氣上逆所致,應服用茱連散。

茱連散

黃連(半兩),吳茱萸(二錢)

上二味,同炒,研細末。每服半錢,生薑湯調服。

橘皮湯

白話文:

茱連散

黃連(25克),吳茱萸(6克)

將上述兩味藥材一起炒過,然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3克,用生薑湯調服。

橘皮湯

橘皮(半留白,半去白,炒,二錢),半夏(一錢),白茯苓(一錢半)

白話文:

  • **橘皮:**炒過的橘皮,一半保留白色的部分,一半去掉白色的部分。用量為二錢。
  • 半夏:用量為一錢。
  • 白茯苓:用量為一錢半。

上銼細。加生薑五分,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治嘔吐不止,飲食不入。

陳皮,生薑(各一錢),人參(五分)

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橘皮半夏湯

橘皮,半夏(等分)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如因飲水過多而嘔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傷食而嘔吐者,以丁香脾積丸微利之。

白話文:

半夏:用量為一錢。 白茯苓:用量為一錢半。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入生薑五分和一碗水,煎至七分滿,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

橘皮湯用於治療持續嘔吐、無法進食的情況。 使用陳皮和生薑各一錢,人參五分。 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分三四次服用。

橘皮半夏湯 橘皮和半夏等量。 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棗水煎煮。

如果因為飲水過多而導致嘔吐,這是水逆的症狀,應該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如果是由於食物積滯引起的嘔吐,可以使用丁香脾積丸輕微地通利一下。

如無上證而嘔噦者,人以胃氣為本,胃者土也,土敗則木來侮之,今木挾相火之勢,上乘乎胃,其氣自臍下直犯清道,上出於賁門胃上口也,微則乾嘔,甚則噦,土敗之象也。《太素》曰:弦絕者其聲嘶敗,木陳者其葉落,病深者其聲噦,短針無取,毒藥無攻,謂不治也。

附方

丁香煮散,治脾胃虛冷,嘔吐不食。

白話文:

如果沒有顯著的症狀而感到噁心、嘔吐,根據人體的本質,胃為土,土虛弱了,木就會來侵犯它,現在木挾帶了心火的勢頭,向上侵犯到胃,其邪氣從臍下直沖清道,上達於賁門(胃的上口),病情較輕的只是乾嘔,病情嚴重的就會嘔吐,這是土虛弱的徵象。《太素》說:「琴絃斷了,琴聲就嘶啞;木材腐朽了,葉子就會脫落;病情嚴重(胃土虛弱)的,就會嘔吐,這種情況下,用短針刺灸無濟於事,用毒藥攻治也無益,就是說無法治癒了。

丁香(不見火),紅豆,甘草,乾薑,青皮,川烏(去皮),陳皮,良薑,胡椒,益智(各等分)

白話文:

  • 丁香(不去火):具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 紅豆: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止瀉止痢的作用

  • 青皮:具有理氣健脾、舒肝解鬱的作用

  • 川烏(去除外皮):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作用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 良薑: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止瀉止痢的作用

  • 胡椒: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健胃消食、鎮靜安眠的作用

  • 益智:具有健脾益氣、安神益智的作用

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六分,加鹽一捏,不拘時服。

加味鼠黏子散,治咽中有瘡,作嘔。

白話文:

上銼散:

每一服藥劑量為三錢,用一杯水,生薑三片,煎煮到藥液只剩六分之一,加入一小撮鹽,不限時間服用。

桔梗,射干,山豆根,防風,乾葛,陳皮,荊芥,連翹

白話文:

桔梗:桔梗是一種草藥,具有祛痰、鎮咳、抗炎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射干:射干是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痛等皮膚疾病。

山豆根:山豆根是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等疾病。

防風:防風是一種草藥,具有祛風、解表、發汗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等疾病。

乾葛:乾葛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生津、止渴、清熱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暑熱等疾病。

陳皮:陳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健脾、化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咳嗽等疾病。

荊芥:荊芥是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麻疹等疾病。

連翹:連翹是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痛等皮膚疾病。

水煎,細細呷之。

燈心竹葉湯,治乾嘔。

竹葉(三十片),燈心(三十根)

水煎服。

秘方治嘔吐並吐瀉不止,水穀不納者,速效。

用多年灶心赤色土,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小兒只一錢。

白話文:

用水煮沸後,慢慢小口喝。

燈心竹葉湯可以治療乾嘔。

準備竹葉(三十片)和燈心草(三十根),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一個秘方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療持續不止的嘔吐和腹瀉,以及無法進食的情況。使用多年灶心的紅色土,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小孩則只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