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一·初生門 (1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16)

1. 鵝口

巢氏云:兒初生,口裡白屑滿舌上,如鵝之口,故名,由在胎受穀氣盛,心脾熱氣,熏發於口。治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煅,出火氣,摻於舌上。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脫,可煮慄荴汁令濃,以綿纏指頭拭之,若春夏無慄荴,可煮慄木皮,如用井花水法。《簡要》用牙硝細研,於舌上摻之,日三五度。

白話文:

巢氏說:嬰兒剛出生,嘴巴裡充滿白色的屑狀物,就像鵝的嘴巴一樣,因此稱為鵝口瘡。這是由於在胎中受到穀氣太盛,心脾有熱氣,燻蒸到嘴巴造成的。治療方法是:用手指纏上線,沾取井花水擦拭嬰兒的舌頭;睡覺時,將黃丹煅燒出火氣,然後摻在舌頭上。如果使用前面的方法,嬰兒舌頭上的白色屑狀物仍然沒有脫落,可以煮慄荴汁,使其濃稠,然後用棉花纏繞手指蘸取擦拭嬰兒的舌頭。如果是在春夏季沒有慄荴,可以使用慄木皮煮水,方法與井花水的方法相同。《簡要》中記載,可以用牙硝研磨成細末,然後摻在嬰兒的舌頭上,每天三次到五次。

《秘錄》用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雞䏶胵黃皮,燒末,水和服。

白話文:

《祕錄》使用桑白皮汁和胡粉敷在患處。將雞冠黃皮燒成灰末,用冷水溶服。

張渙保命散,治嬰兒初生七日內胎毒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連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兒語不發,名曰鵝口病。

白話文:

「張渙保命散」這種藥方,是專治嬰兒出生後七天之內,因為胎毒而導致的疾病。嬰兒的舌頭上覆蓋著像米粒般大小的白色屑狀物,並延伸到舌頭的下方,還伴有像石榴子般大小的膜狀物,使得嬰兒無法發出聲音,這種疾病也被稱為「鵝口瘡」。

白礬(燒灰),硃砂(水飛。各二錢半),馬牙硝(半兩)

白話文:

白礬(燒製成灰),硃砂(用水飛,各二錢半),馬牙硝(半兩)

上各研極細,再同研。每服一字,取白鵝糞,以水攪取汁,調塗舌上、頷頰內。

未用藥時,先以手指纏亂髮,揩拭舌上垢,然後使藥敷之。

茅先生論:兒喉中壅一塊肉瘤閉卻,為喉痹。身大熱,舌硬不轉,為木舌。口開滿口黃如膏,名鵝口。三候皆熱甚生風,風壅熱毒至,此為實熱,先用三解牛黃散(見實熱門)微與通吐惡涎,後用勻氣散(見胃氣不和門)及用天竺黃散(見重舌門)夾牛黃膏(見發熱門)與服,愈。如喉響似鋸,及眼視,面青黑,不奶食,死候。

白話文:

茅先生論述:嬰兒喉嚨中有一塊肉瘤閉塞,稱為喉痹。身體發高燒,舌頭僵硬不能轉動,稱為木舌。嘴巴張開,滿嘴黃色如油脂,稱為鵝口。這三個症狀都屬於熱盛生風,風壅熱毒至,這屬於實熱。先用三解牛黃散(見實熱章節)輕微地疏通並吐出惡涎,然後用勻氣散(見胃氣不和章節)以及天竺黃散(見重舌章節)配牛黃膏(見發熱章節)服用,即可痊癒。如果喉嚨發出類似鋸子的聲音,以及眼睛視物,面部青黑,不吃奶,這些都是死亡的前兆。

2. 撮口

外證舌強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不出,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療。其或肚脹青筋,吊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鬱結不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臘乃免(七日也)。

白話文:

外在症狀:舌頭僵硬、嘴脣青紫、閉著嘴,面部發黃發紅、呼吸急促、哭聲不出、喝奶困難。如果口吐白沫,四肢冰涼,就無法救治了。或者肚子脹大,青筋可見、腸子往下墜,出現陰囊疝氣,內部氣體引發疼痛,都是腸胃鬱結不通所導致的,治療方法以疏通為貴(辰砂膏就是這種藥物)。出生一個月後就會痊癒(七天)。

《千金》云:小兒初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沮敗,不成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多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與龍膽湯也。

白話文:

《千金》裡說:嬰兒剛出生時,骨肉還不是完整的,肌肉和血一樣。血液凝固後,才能形成堅固的肌肉,若是血液成分差,無法形成肌肉,就會導致嬰兒面部、鼻子、嘴巴周圍發黃,同時哭泣不止。閉著眼睛,緊閉嘴巴,皺著臉,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展。這些現象都是血脈不收斂的徵兆,很多嬰兒難以養育。如果有這樣的症狀,應該給予龍膽湯治療。

龍膽湯方,治嬰孩小兒胎驚,月內氣盛發熱,臍風撮口壯熱。

龍膽草,釣藤,柴胡(去蘆),黃芩(炒),桔梗(去蘆,炒),赤芍藥(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錢),蜣螂(二枚,去翅足,炙),大黃(一分,紙裹煨)

白話文:

龍膽草、釣藤、柴胡(去蘆頭)、黃芩(炒),桔梗(去蘆頭,炒)、赤芍藥(炒)、茯苓(去掉外皮)、甘草(炙,各五錢),蜣螂(二隻,去掉翅膀和腳,炙)、大黃(一分,用紙包好,煨)

上合研為極細末。用棗去核煎,或加防風去蘆、麥門冬去心,以導心熱,食前調服。

白話文:

將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入去核煮過的棗中,或者加上去蘆的防風、去心的麥冬,來導除心熱,可以在進食前服用。

張渙云:嬰兒胎氣挾熱,亦因母有邪熱傳染,或生下洗浴當風,襁褓失度,致令嬰兒啼聲不出,乳哺艱難,名曰撮口不開,病七日之內尤甚,急風散主之。

白話文:

張渙說:嬰兒出生時帶著胎熱,可能是因為母親有邪熱傳染給嬰兒,也可能是因為出生後洗浴時受了風,或襁褓包裹不當,導致嬰兒啼哭不出聲,餵奶也困難,這種情況稱為「撮口不開」,在嬰兒出生七天內尤為嚴重,可以使用「急風散」來治療。

急風散方

蛇蛻皮(微炒),釣藤,乾蠍稍(各一分,搗羅為細末),硃砂(一分,細研、水飛),好麝香,真牛黃(各半錢,並研極細)

白話文:

蛇蛻皮(微炒)、釣藤、乾蠍稍(各一分,搗成細末),硃砂(一分,研磨精細、水飛),上等麝香、真牛黃(各半錢,一起研磨極細)

上件,都拌勻,再研為細末。每服一字,取竹瀝一兩,點同乳汁、調下。

辰砂殭蠶散,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飛,半錢),殭蠶(真的,去絲嘴炒,一錢),蛇蛻皮(炒,一錢),麝香(研,半錢),

上為極細末。少許,用蜜調敷唇口。

撮風散,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釣藤(二錢半),硃砂,直殭蠶(焙),全蠍稍(各一錢),麝香(一字),

白話文:

  • 赤腳蜈蚣(半條,烤熟):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 釣藤(二錢半):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

  • 硃砂: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心煩失眠、瘡瘍腫毒等。

  • 直殭蠶(焙):具有補腎壯陽、益精養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

  • 全蠍稍(各一錢):具有祛風散寒、攻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 麝香(一字):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心絞痛等。

上為末。每服一字,取竹瀝調下。竹瀝解熱極好。

辰砂膏

辰砂(三錢),硼砂馬牙硝(各一錢五分),玄明粉(二錢),全蠍,真珠末(各一錢),麝香(一字)

白話文:

辰砂(3錢)、硼砂、馬牙硝(各1錢5分)、玄明粉(2錢)、全蠍、真珠末(各1錢)、麝香(1字)

上為末,和棗同好單包起,自然成膏。每服一字,或一豆許。治諸驚,用金銀薄荷湯下,潮熱、甘草湯下,月內嬰兒用乳汁調敷奶上,令吮下。

白話文:

將上文做成粉末,和棗子一起包起來,自然成膏。每次服用一份,約一粒豆子大小。治療各種驚嚇,可用金銀薄荷湯送服;治療潮熱,可用甘草湯送服;對於滿月以內嬰兒,可用乳汁調和後塗抹在乳房上,讓嬰兒吮吸。

臍風鎖口方

金頭蜈蚣(一個),蠍稍(五個),直殭蠶(七個),瞿麥(半錢)

上為末。每一字,吹入鼻中,啼。則可用薄荷湯調下一字,然後服《千金》龍膽湯、朱銀丸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含服一字,用鼻子吹氣,如果孩子啼哭,可用薄荷湯送服一字,再服用《千金方》中的龍膽湯、朱銀丸。

殭蠶方

直殭蠶(二枚,去嘴,略炒,為末。調敷唇口中。)

甘草方,治小兒撮口,取吐。

甘草(一錢)

上,煎服。令吐出痰涎,即以豬乳點入口中,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