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五·心臟部三 (1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11)

1.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痘疹之火,由里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瘡疹初出,自汗實為美證,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

白話文:

自汗:指非因發散治療而自然出汗。衛氣:是指衛護皮膚、使皮膚肥實、腠理緻密,使津液不得妄泄的那種功能。痘疹之火:指痘疹的熱邪。由裏達表:從人體內部達到體表。幹於衛氣:侵犯衛氣。皮膚為之緩:使皮膚鬆弛。腠理為之疏:使腠理疏鬆。津液外泄:津液向外滲出。故自汗也:所以會出汗。凡病自汗:凡是生病而出汗。宜遽止之:宜趕緊止住它。瘡疹初出:瘡疹剛剛出現。自汗實為美證:自汗確實是好的徵象。乃陰陽氣和:是因陰陽之氣調和。榮衛通暢:營衛之氣運行通暢。邪氣不留:邪氣不滯留。易出而解也:很容易就排出來而治癒了。

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雖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復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並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保元湯(大法)當歸六黃湯(盜汗)主之。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泄,十全大補湯(汗)主之。若更不止,調敗蒲散同服,外用溫粉撲法。

白話文:

另外,心臟掌管汗液,所有的瘡癤都歸屬於心。汗液自動流出,是毒氣向外發散所致,即使是熱證很嚴重的,也以出汗來解除,身體恢復清涼,這是毒氣散發的表現。如果汗液不停地流,熱證反而加重,這是邪氣並聚於陽,而陽氣虛弱,應當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就不會發生皮膚瘙癢、潰爛的毛病。可以使用保元湯(大法)當歸六黃湯(盜汗)來治療。如果瘡癤已經收斂乾燥,痂皮脫落而自汗,這是氣虛造成的,應當補益陽氣,滋補陰液,使氣不虛泄,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汗)來治療。如果仍然不止,可以將調敗蒲散合服用,外用溫暖的粉末撲灑。

薛氏云:靨後最宜審治,若血虛者,用當歸補血湯(虛熱)。氣虛者,用四君子湯黃耆。氣血不足者,十全大補湯。飲食自汗者,小異功散(吐瀉)加黃連五味子烏梅肉。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保元湯(即參耆飲見大法)不止,調敗蒲散同服。

白話文:

薛氏說:治療顏面浮腫,首先要仔細辨證。如果是血虛引起的,就用當歸補血湯(溫熱型)。如果是氣虛引起的,就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如果是氣血兩虛引起的,就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是飲食後出汗的,就用小異功散(吐瀉)加上黃連、五味子、烏梅肉。如果睡覺的時候出汗,是心臟有熱引起的,汗水從頭部流到頸部,不會流到胸部,這是六陽虛汗,不需要治療。如果汗水從頸部流到臍部,這是胃虛引起的,可以用保元湯(即參耆飲,見於大法)來治療。如果保元湯無效,可以配合服用調敗蒲散。

自汗者,血之所化,陰氣不能閉藏,所以睡則汗出,痘家當以補血為主,若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八珍湯人參養榮湯之類,皆可因證施治。自汗面赤作渴,手足漐漐汗多者,胃熱也,瀉黃散(脾)人參白虎湯(發熱)加黃連主之。諸證退,以小異功散加山梔仁、麥門冬調之。

白話文:

自汗是血所化生的,陰氣不能收藏,所以睡覺時就會出汗,痘疹患者應該以補血藥物為主,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等,都可以根據病情進行治療。自汗、面赤、口渴,手腳汗多的人,是胃火過旺,可以用瀉黃散(脾)人參白虎湯(發熱)加上黃連來治療。各種症狀退去後,可以用小異功散加上山梔仁、麥門冬來調養。

有食積內熱自汗者,四君子加曲糵。自汗發搐流涎者,肝木侮土也,小異功散加釣藤。搐減,去釣藤加柴胡主之。丹溪謂自汗不妨,蓋指初出並其汗之不甚者言耳,若汗出過多,最能虛人,未靨之際,恐致氣血虛而不能結痂,既靨之後,尤防血脫陰虛,陽無所附矣。汗出如油,發潤如洗,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死不治。

白話文:

  1. 如果有食物積滯、內熱自汗的症狀,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曲糵來治療。

  2. 如果自汗、抽搐、流涎的症狀,是肝木侮土引起的,可以使用小異功散加上釣藤來治療。

  3. 如果抽搐減輕,可以將釣藤去除,加入柴胡來治療。

  4. 丹溪先生認為自汗並無妨礙,這可能是指剛開始出現自汗,汗液也不多的情況。

  5. 如果汗液過多,最容易使人虛弱,在皮膚潰瘍還沒有癒合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氣血虛弱而無法結痂。

  6. 在皮膚潰瘍癒合之後,更要注意防止血脫陰虛,使陽氣失去附著的依據。

  7. 如果汗液如同油脂,頭髮潤澤得像是剛洗過,而且喘不過氣來,這是肺絕的徵兆,無法治癒。

浮麥散

浮麥不拘多少,炒香,每服三五錢,水煎服,治胃虛自汗。

敗蒲散(一名止汗散)

用故蒲扇燒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服。

溫粉撲法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半兩),粳米粉(一升)

白話文: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二十五克),粳米粉(五百克)

上為細末。敷於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