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65)
集之三·心臟部一 (65)
1.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痘疹之火,由里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瘡疹初出,自汗實為美證,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
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雖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復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並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保元湯(大法)當歸六黃湯(盜汗)主之。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泄,十全大補湯(汗)主之。若更不止,調敗蒲散同服,外用溫粉撲法。
薛氏云:靨後最宜審治,若血虛者,用當歸補血湯(虛熱)。氣虛者,用四君子湯加黃耆。氣血不足者,十全大補湯。飲食自汗者,小異功散(吐瀉)加黃連、五味子、烏梅肉。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保元湯(即參耆飲見大法)不止,調敗蒲散同服。
自汗者,血之所化,陰氣不能閉藏,所以睡則汗出,痘家當以補血為主,若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八珍湯、人參養榮湯之類,皆可因證施治。自汗面赤作渴,手足漐漐汗多者,胃熱也,瀉黃散(脾)人參白虎湯(發熱)加黃連主之。諸證退,以小異功散加山梔仁、麥門冬調之。
有食積內熱自汗者,四君子加曲糵。自汗發搐流涎者,肝木侮土也,小異功散加釣藤。搐減,去釣藤加柴胡主之。丹溪謂自汗不妨,蓋指初出並其汗之不甚者言耳,若汗出過多,最能虛人,未靨之際,恐致氣血虛而不能結痂,既靨之後,尤防血脫陰虛,陽無所附矣。汗出如油,發潤如洗,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死不治。
浮麥散
浮麥不拘多少,炒香,每服三五錢,水煎服,治胃虛自汗。
敗蒲散(一名止汗散)
用故蒲扇燒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服。
溫粉撲法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半兩),粳米粉(一升)
上為細末。敷於身上。
白話文:
所謂的「自汗」,指的是沒有因為服用發汗藥物或外在環境因素而自然流汗的現象。人體的衛氣,負責保護皮膚,使皮膚組織飽滿緊密,並控制體內津液,防止其不正常地流失。當痘疹的火熱之氣從體內向外發散,影響到衛氣時,會使皮膚鬆弛,毛孔疏鬆,導致津液外泄,這就是自汗的原因。一般來說,自汗應該立即止住。
然而,在瘡疹剛開始出現時,自汗實際上是個好現象,表示體內陰陽之氣調和,營衛之氣運行順暢,邪氣容易排出而痊癒。
另外,中醫認為心主導汗液,各種瘡疹都與心臟功能有關。自汗,可以看作是體內毒氣向外排泄的一種方式,即使是發高燒的人,也可能透過流汗來退燒,使身體恢復清涼,這也是毒素散去的表現。但如果汗流不止,反而使發熱加劇,這表示邪氣侵入陽氣,導致陽氣虛弱,這時就應該使用收斂汗液、固表、清熱解毒的方法,增強衛氣,防止出現搔癢、潰爛等問題。此時,可以考慮使用保元湯(基本方)或當歸六黃湯(針對盜汗)。如果瘡疹已經結痂脫落,但仍有自汗現象,表示是氣虛,應使用補陽滋陰的方法,防止氣血外洩,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針對汗症)。如果仍無法止汗,可以搭配敗蒲散服用,並外用溫粉撲在身上。
薛氏認為,痘疹結痂後最需要仔細治療。如果是血虛引起的自汗,可以用當歸補血湯(針對虛熱);如果是氣虛引起的自汗,可以用四君子湯加黃耆;如果是氣血兩虛,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因為飲食問題造成的自汗,可以用小異功散(針對吐瀉)加黃連、五味子、烏梅肉。如果是睡覺時出汗,表示心裡有熱,這種汗如果只出到頭部和頸部,沒有超過胸部,屬於六陽虛汗,不需要特別治療。如果汗出到頸部以下,臍部以上,則屬於胃虛,可以使用保元湯(即參耆飲,見基本方),如果無法止汗,可以搭配敗蒲散一起服用。
自汗是血轉化而成的,因為陰氣無法閉藏,所以睡覺時容易出汗。痘疹患者應以補血為主,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等方劑,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如果自汗同時伴隨臉色潮紅、口渴、手腳大量出汗,表示是胃熱,可以使用瀉黃散(針對脾胃)或人參白虎湯(針對發熱)加黃連。等這些症狀減退後,可以用小異功散加山梔仁、麥門冬來調理。
有的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內熱而導致自汗,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曲糵;如果是自汗還伴隨抽搐流口水,表示是肝木過於旺盛而克制脾土,可以用小異功散加釣藤。當抽搐減輕後,可以去除釣藤,加入柴胡來治療。朱丹溪認為自汗不一定需要治療,這是指痘疹剛出現時,汗量不多的情況。如果汗出過多,會使人體虛弱。在痘疹尚未結痂時,可能會導致氣血虛弱而無法結痂;在結痂後,更要防止血脫陰虛,導致陽氣無所依附。如果汗出如油,頭髮像剛洗過一樣濕潤,並伴隨喘息不止,表示是肺氣衰竭,屬於不治之症。
以下是三個相關藥方:
浮麥散:
用浮小麥不拘多少,炒香後,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服,可以治療胃虛引起的自汗。
敗蒲散(又名止汗散):
用舊的蒲扇燒成灰,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沒有固定的服用時間。
溫粉撲法: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半兩,粳米粉一升,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撲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