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7)
集之三·心臟部一 (17)
1. 熱毒瘡瘍
川大黃,朴硝,甘草(炙。各一兩),連翹(二兩),梔子仁,黃芩,薄荷葉(去土。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竹葉七個,蜜少許,煎四分,食後溫服,大小加減。
四順清涼飲(發熱)
上,解表攻裡之藥,皆為腫瘍挾有內證者設也,潰瘍勿拘此例。
托裡榮衛湯,治瘡瘍外無焮腫,內亦便利調和,乃邪客經絡,宜用此藥調理。
黃耆(炒),紅花(各一錢),蒼朮(米泔浸,炒),柴胡,連翹,羌活,防風,當歸身(酒拌),甘草(炙),黃芩,人參(各一錢),桂枝(七分)
上,用水一鍾,酒半鍾,煎八分,食遠服。
秘方托裡散,治一應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攻。
栝蔞(大者一枚,杵),當歸(酒拌),黃耆(如前法制),白芍藥(各一兩半),皂角刺(炒),金銀花,天花粉,熟地黃(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以三歲兒為率,用藥一兩,以酒一鍾,入瓷器內厚紙封口,再用油紙重封,重湯煮之,仍覆以蓋,煮至藥香,取出分服,直至瘡愈。
仙方活命飲
金銀花,橘皮(各三錢),皂角刺(炒),穿山甲(蛤粉同炒),防風,沒藥,白芷,乳香,當歸(各一),貝母,天花粉,甘草節(各八分)
上,每服五錢,酒煎服。嬰兒每服一兩,母子同服。為末酒調服亦可。毒在表者加麻黃散下毒,在內者加大黃下之,當臨時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妙劑。
神效解毒散,治一切瘡毒初起,腫者即消,已潰仍腫者即散,已潰毒不解者即愈。
金銀花(一兩),甘草節(五錢),黃耆,皂角刺(炒),當歸(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二錢),
上為散。每服二錢,酒煎,溫酒調服亦可。嬰兒病乳母亦服。如瘡已潰,腫痛已止者,去乳沒金銀花,倍加黃耆甘草。
治發背癰癤方
羌活(一兩),穿山甲(炒焦,半兩),生人骨(煅存性,半兩),麝香(少許)
上末,煎麻黃、薄荷,酒調。如陰瘡,頭平向內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盡述,若小兒痘瘡黑陷者,只一服而起,萬不失一。
玄參丸,治疹痘後餘毒不散,遍身生瘡不已,大能解毒。
玄參,赤芍藥,生地黃,赤茯苓,荊芥,防風,木通,桔梗,黃芩,硃砂,青黛(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五福化毒丹,治熱毒蘊積,頰赤咽乾,口舌生瘡,或頭面瘡癤,譫語不寧。(方見驚搐)
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形病俱實者殊有良驗,但一二丸即止,不可過多,過多則反傷元氣,變證不可言也。
犀角消毒丸,治積熱及痘疹後餘毒生瘡。
生地黃,防風,當歸,犀角(鎊屑),荊芥穗(各一兩),牛蒡子(杵,炒),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熱毒瘡瘍
四順清涼飲(針對發熱):
這個方子是針對腫瘤合併內在病症的人所設計的,主要用於解表和攻裡(意指:解除體表症狀並清除體內病邪)。如果瘡瘍已經潰爛,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
托裡榮衛湯:
這個方子適用於瘡瘍表面沒有紅腫,內部也沒有不適(如便秘)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邪氣侵入經絡。這個方子用於調理身體。
秘方托裡散: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瘡毒,從頭到尾都可以服用,不會導致毒邪內攻。
仙方活命飲:
這個方子是解毒回生,起死回生的妙方。
這個方子如果毒邪在體表,可以加麻黃來發散;如果毒邪在體內,可以加大黃來攻下。用藥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調整。
神效解毒散: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瘡毒初期,腫脹的可以消退,已經潰爛但仍腫脹的可以散開,已經潰爛但毒邪未解的可以痊癒。
如果瘡瘍已經潰爛,腫痛已經停止,可以去除乳香、沒藥和金銀花,加倍黃耆和甘草。
治療發背癰癤的方子:
這個方子將藥材磨成粉,用麻黃、薄荷煎湯,以酒調服。如果是陰瘡(指瘡瘍平頭內陷),服用後會使瘡瘍突出。這個方子的功效說不完。如果是小兒痘瘡黑陷,只需服用一次就能痊癒,絕對有效。
玄參丸: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疹子或痘瘡痊癒後,餘毒未散,導致全身生瘡不斷的情況,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五福化毒丹:
這個方子治療熱毒積聚,導致臉頰發紅、咽喉乾燥、口舌生瘡,或頭面部生瘡癤,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等症狀。(這個方子在驚搐的章節中有提到)
這個方子主要用於生血、涼血、解毒和驅寒,對於身體和病情都比較嚴重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只需要服用一到兩顆就好,不能過量,過量反而會損傷元氣,導致病情變化。
犀角消毒丸:
這個方子治療積熱以及痘疹後餘毒未清導致生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