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五·心臟部三 (9)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9)

1. 驚搐

〔錢〕瘡疹搐由風火相勝也,惟癍疹能作搐,疹為脾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癍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治之當瀉心肝補其母,栝蔞湯主之(方見驚)。

白話文:

錢瘡的搐動是由風火交相勝引起的,只有蕁麻疹能引起抽搐,蕁麻疹是由脾臟產生的,脾臟虛弱而肝臟旺盛,肝屬木,木來剋制脾屬土,熱氣互相撞擊,影響到心神,心臟喜熱,神氣不安,因此抽搐變成癇。錢瘡的癍子是由心臟產生的,心臟產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臟,這兩個臟器互相搏擊,風火互相爭鬥,因此發作抽搐。治療的時候,應該瀉去心臟和肝臟的火熱,並且補益它們的母臟,栝蔞湯可以主治(方劑見「驚」)。

海藏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無論虛實,皆從心火上說,脾虛則肝乘之,肝與心火相合,故用栝蔞湯。若脾土實,火旺逆乘而成癇者,此實邪也,便結者瀉青丸,便軟者瀉青湯,亦當以脈別之。〔翁〕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然痘出之始,雖有四臟,心實主之,心火熱盛,肺金受克,不能制伏肝木,熱則生風,風火相搏,神氣不安,故發驚搐。

白話文:

海藏說:各種疼痛、瘙癢和瘡,都屬於心。火無論是虛火還是實火,都從心火上說,脾虛則肝乘之,肝與心火相合,所以用栝蔞湯。如果脾土實,火旺逆乘而成癇者,這是實邪,大便結的人瀉青丸,大便軟的人瀉青湯,也應該以脈搏來區別。〔翁〕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然而痘瘡發出的開始,雖然有四臟,心實主之,心火熱盛,肺金受克,不能制伏肝木,熱則生風,風火相搏,神氣不安,所以發驚搐。

醫者當辨痘疹驚搐,不可遽投涼心之藥,苟不審而概以驚藥治之,則心寒而肌斂,毒氣內陷,痘何由而出也。治法,當平肝木利小便為切要,瀉肝則風去,利小便則心熱退,風熱既定,則痘隨出而驚搐自愈矣。然痘先驚者多吉,痘後驚者多凶,何也,痘未出之先,熱蘊於內,故作驚搐,痘出驚止而內無凝滯,故吉。痘出之後,氣血虛弱,復感風寒,熱毒反滯,又毋敢輕易發散清利,故凶。

白話文:

醫師應當辨別痘疹發作時有驚厥的症狀,不可草率使用能使人的體質變涼的藥物,如果沒有仔細判斷病情,一概使用能鎮靜驚厥的藥物,那麼就會使人的體質變得虛弱,毒氣會留存在體內,這樣痘疹怎麼能出來?治療的方法,應當以平抑肝火、利尿為主要目標,治好肝火,那麼風氣就會消失,利尿則心熱就會消退,風熱既已消除,那麼痘疹隨即會出來,驚厥的症狀也會自愈。但是痘疹發作之前發生的驚厥多為吉兆,痘疹發作之後發生的驚厥多為凶兆,為什麼呢?痘疹未發作之前,熱氣鬱結在體內,所以會引起驚厥,痘疹發出之後驚厥停止,體內沒有停滯不散的熱氣,所以是吉兆。痘疹發出之後,氣血虛弱,再次受到風寒的侵襲,熱毒反而積滯在體內,又不敢輕易使用能宣發、清熱涼血的藥物,所以是凶兆。

然有非痘證而慢驚者亦屬於肝,而治法專理脾土何也。蓋由平日或吐或瀉,脾土虛弱,不能當肝木所克,此非肝木之本病也,治法只須溫補脾土為主,而肝木自寧,譬如土薄而上有大木不能乘載,故無風而自動,栽培者當厚填其土,使根深本固,而自無風邪之害也。痘後有此證者,亦由氣血虛極使然也,必為難治。

白話文:

有很多不是天花證狀,而是驚嚇過度而導致的症狀,也屬於肝病,但治療方法卻專門治療脾臟,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平日裡常常嘔吐或腹瀉,脾臟虛弱,無法承受肝臟的抑制,這並不是肝臟的根本病症,治療方法只要溫和地補養脾臟為主,肝臟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就如同土壤貧瘠,上面卻有一棵大樹無法生長,因此沒有風也會自動擺動,栽種的人應該要填厚土壤,讓樹木根深蒂固,自然就不會有風災的危害了。得天花後出現這種症狀,也是因為氣血虛弱所致,必定很難治療。

《瘡疹論》挾熱吐瀉,不可投燥藥。傷寒身熱,不可投涼藥。瘡疹發搐,不可投驚藥。此皆外同而內異,蓋瘡疹出於心,驚搐亦出於心也。瘡疹本熱,熱則動心,此理之自然,夫心火獨盛於上,肺金受火克而不能制伏肝木,熱則生風,木氣盛則脾土衰,熱氣動於心神,心喜為熱,心肚癍,脾肚疹,瀉肝則風去,利小腸則熱退也,風熱既退,則驚搐自愈矣。昧者不知,投以銀粉、腦、麝、青黛、硃砂、硝石涼心損胃之藥則誤矣。

白話文:

《瘡疹論》中提到,如果患者有發熱、腹瀉的症狀,不能使用燥熱的藥物。如果患者有傷寒、發熱的症狀,不能使用涼性的藥物。如果患者有瘡疹、抽搐的症狀,不能使用會引起驚嚇的藥物。這些情況雖然在外表上看起來相同,但其內在的病因不同。瘡疹是由於心的熱邪引起的,抽搐也是由心的熱邪引起的。瘡疹的本質是熱,熱邪會擾動心神,這是自然規律。如果心火過盛,肺金就會受到火的剋制而無法制伏肝木,熱邪就會生風,木氣過盛脾土就會衰弱,熱氣會影響心神,心臟就會喜歡熱,心部就會出現癍腫,脾臟就會出現瘡疹,排泄肝臟的熱邪就可以消除風邪,通利小腸就可以退熱。風熱既已退去,抽搐的症狀自然就會痊癒。有些人不明就裡,使用銀粉、腦、麝、青黛、硃砂、硝石等涼心損胃的藥物,就會誤事。

故見證似驚風,用藥當作瘡疹防之。蓋瘡疹之初,似驚風者多,大抵瘡疹發驚,必先咳嗽痰涎,心悸煩躁,嘔吐唇紅,頰赤發渴,耳冷足冷,脈數舌白,如有此數證,則銀粉等涼藥切不可用。蓋心涼則並損胃而毒氣斂伏,又況心主血,寒則血凝而不行,且中焦既冷,上焦熱愈不降,何由運出。又有小兒平常無病,忽然發搐者,必是瘡疹,尤當審諦。

白話文:

因此,當看到孩子的症狀類似驚風時,用藥時應當將其當作瘡疹來預防。因為瘡疹的初期,很多都類似的驚風。大抵來說,瘡疹發作驚風,必然先有咳嗽、痰涎、心悸、煩躁、嘔吐、脣紅、臉頰發紅、口渴、耳冷、腳冷、脈搏快、舌苔發白的症狀。如果有這些症狀,則不能用銀粉等涼藥。因為心臟受涼,則會損傷胃,毒氣潛藏不發,而且心臟主導血液,寒則血凝而不流動,再加上中焦受寒,上焦的熱氣更難下降,這樣毒氣就無法排出。此外,有些小兒平常沒有生病,突然發搐抽動的,必然是瘡疹,更應仔細審視。

蓋毒氣內盛,但當發散,如惺惺散、消毒散、升麻湯、紅綿散,兼以快氣、利小便、祛風等藥與之,待其熱氣得泄,心氣亦自定矣。或有風寒與內熱相搏而驚搐者,各隨證治如前法,但加勻氣藥為妙,張氏云:瘡疹氣勻即出快,氣勻則榮衛無滯,有毒亦散,瘡疹當自出矣(諸方並見初熱)。如大吐,面青,唇眼動,手足時搐,慢脾風證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毒氣過多,就應該發散出來。可以使用惺惺散、消毒散、升麻湯、紅綿散等藥物,再配合一些有瀉熱、利水、祛風的藥物一起服用。等到體內的熱氣被排出後,心氣也會自然平定下來。如果風寒和內熱同時侵襲,引起驚厥時,應該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可以參考前面的方法,再加一些能夠勻氣的藥物。張氏說:「瘡疹的症狀只要氣血勻和,就會快速消退。氣血勻和,則榮衛不會滯留,毒氣也會散去,瘡疹自然也會消退。」(詳細的藥方都可以在初熱的章節中找到)。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嘔吐、臉色發青、嘴脣和眼睛抽動、手腳時不時抽搐的症狀,就屬於慢脾風的症狀。

宜小異功散加升、柴、木香、乾薑、治之。〔潔〕凡未出而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內發心熱之所作也,當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黃湯主之。〔世〕治瘡痘欲出,身熱煩躁,忽發驚搐,宜驅風膏、小如聖飲。小便不通,八正散。涎盛,利驚丸、抱龍丸量證施之。〔丹〕欲發瘡疹,先身熱驚跳搐搦,此非驚風,宜發散藥。

白話文:

適用小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乾薑來治療。

凡是瘡痘尚未出現而發生抽搐的,是外感風寒之邪,內發心熱所引起的,當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黃湯來治療。

治療瘡痘即將出現,身體發熱煩躁,忽然發作抽搐,宜用驅風膏、小如聖飲。

小便不通,用八正散。

流口水很多,利驚丸、抱龍丸根據證狀來加減使用。

瘡疹將要發作,先身體發熱,驚跳抽搐,這不是驚風,宜用發散藥。

〔薛〕前證,痘疹未見而先發搐者,乃毒氣自心經出也,若病勢輕緩,或形氣虛弱者,不宜用峻厲之劑,恐元氣內損,則毒氣內陷,而瘡不能起發也。或外感風寒之邪,內因瘡疹之熱而相搏,或肝血虛,火動而內生風,當補元氣為主,佐以見證之劑。然前方多峻厲之劑,審有是證方可用,須察其色赤白,而以脾胃為主,虛則用溫補,實則用解毒。

白話文:

薛立齋:前面的證候,是痘疹還沒長出來就先發作抽搐,這是毒氣從心經出來的緣故。如果病情輕微緩和,或者形體氣血虛弱的人,不宜使用劇烈的藥物,恐怕會傷損元氣,導致毒氣內陷,痘瘡不能發出來。或者,外感風寒之邪,內因瘡疹之熱而互相搏擊,或者肝血虛弱,火氣上升而內生風邪,應該以補元氣為主,輔以根據證狀的藥物。然而,前面的方子大多是劇烈的藥物,審慎確定有這個證狀才能使用,必須觀察其面色是紅還是白,而以脾胃為主,虛弱就用溫補的方法,實熱就用解毒的方法。

〔張〕痘瘡始作,未形見之間,忽發驚搐,是毒氣自心經而出也,苟不以內外證辨明之,便用銀粉、青黛、等藥,則心寒而毒氣內陷,往往氣絕之際,或隱癍方出,已無及矣。治法,但當以導赤散加防風、辰砂末,與瀉青丸合而治之。搐甚者,抱龍丸。如再不止,小便利者可治以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或粉紅丸。

白話文:

痘瘡開始發作時,還沒有徵兆時,突然發作驚厥,這是毒氣從心經發出的,如果不以內外證據來辨別清楚,就使用銀粉、青黛等藥物,那麼心臟會寒涼而毒氣會向內淤積,往往在氣絕之時,或隱藏的痘瘡才會出現,這時就已經來不及了。治療方法,應該用導赤散加上防風、辰砂末,與瀉青丸一起治療。抽搐嚴重的,要用抱龍丸。如果再不止,小便通暢的,可用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或粉紅丸。

小便不利者,勿治。

惺惺散(初熱),升麻湯(初熱)

紅綿散,解表之藥。

白話文:

小便不順暢的人,不要治療。

惺惺散(用於初期發熱),升麻湯(用於初期發熱)

紅綿散是解表的藥物。

全蠍(五個),麻黃(去節),殭蠶,白芷,川芎,桔梗,天麻(各二錢),甘草,蘇木(各一錢)

白話文:

全蠍(五個):具有息風鎮痙、解毒鎮痛的作用。

麻黃(去節):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殭蠶:具有息風止痙、清熱鎮靜的作用。

白芷:具有通竅止痛、溫陽化濕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利咽排膿的作用。

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的作用。

甘草:具有甘潤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蘇木:具有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的作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加紅綿少許,水煎。有熱,加荊芥稍熱服。一方,入薄荷葉三片,好酒四五點同煎。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少量紅綿,用溫水煎煮。若有發熱症狀,再加荊芥,稍稍加熱服用。另一種方法,加入薄荷葉三片,好酒四五滴一起煎煮。

羌活散,調三制辰砂末,加防風、荊芥表之。(方見初熱證治)

〔世〕,麻痘風搐方

白話文:

羌活散,調配三制辰砂粉末,加上防風和荊芥來發表。(方劑詳見初熱症的治療)

世間還有一個麻疹或天花伴有抽搐時使用的方劑。

人參,羌活,防風,殭蠶(醋炒),南星(薑製),白附子(薑製),甘草(炙)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血,強健身體。

  • 羌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殭蠶(醋炒):鎮驚安神,祛風止痙。

  • 南星(薑製):燥濕化痰,溫中散寒。

  • 白附子(薑製):溫陽益氣,補益脾腎。

  •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上等分,生薑三片,水煎服。其搐立止。

上皆解表之劑,潔古所謂外感風寒之邪,丹溪所謂宜發散藥者是也。

解毒丸

白話文:

上等份量,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這樣抽搐立刻就能停止。

以上都是用來解表的藥方,也就是潔古所說的對付外感風寒邪氣的方法,丹溪所說應該使用發散藥物的情況。

寒水石(研),石膏(研,各一兩),青黛(半兩)

白話文:

寒水石(研磨成粉),石膏(研磨成粉,各一兩),青黛(半兩)

上,以二石細研如粉,入青黛和均,湯浸蒸餅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薑水下亦可。三歲兒服半丸,量歲數加減服之。

白話文:

首先,將兩塊石頭研磨成粉,然後加入青黛均勻混合,再取用湯浸蒸餅製成丸狀,大小約為芡實。每次服用一粒丸藥,在飯後以新汲取的清水送服,也可以細嚼生薑水送服。如果服用者是三歲的兒童,則服用半粒丸藥,並根據年齡增減服用量。

犀角地黃湯(失血)

柴胡二連丸,治肝經實火。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失血。

柴胡二連丸,用來治療肝經實火。

柴胡,宣黃連,胡黃連

白話文:

柴胡:

  • 氣味:辛、微苦,涼。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疏肝解鬱、退熱止痛、和解營衛、升陽舉陷。
  • 主治:1. 肝鬱氣滯證:胸脅脹滿、疼痛、煩悶、嘔吐、泄瀉等。2. 感冒發熱、惡寒頭痛、肌肉痠痛等。3. 痢疾、赤白痢等。4. 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等。

黃連:

  • 氣味:苦、寒。
  • 歸經:心、脾、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清心寧神。
  • 主治:1. 心火亢盛證: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咽喉疼痛等。2. 暑濕瀉痢證:腹瀉、腹痛、便溏、口渴、煩渴等。3. 濕熱黃疸證:皮膚黃染、小便黃赤、大便黃臭等。4. 肺熱咳嗽證:咳嗽、咳痰、痰黃粘稠等。

胡黃連:

  • 氣味:苦、寒。
  • 歸經:心、肝、膽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黃止血。
  • 主治:1. 濕熱黃疸證:皮膚黃染、小便黃赤、大便黃臭等。2. 痢疾、赤白痢等。3. 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等。4. 血熱吐衄證:咯血、吐血等。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上解毒、涼血、瀉肝火之劑,有熱者宜之。

導赤散(心臟),八正散(小便不利),六一散(熱)

上利小便之劑,小便不利者宜之,然瀉丙火以瀉肝之子,乃治驚搐第一要法,不獨小便不利者為當用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這是解毒、冷卻血液和清瀉肝火的方劑,適用於有熱症的人。

導赤散(用於心臟問題),八正散(用於小便不暢),六一散(用於熱症)

這些是促進小便排泄的方劑,適用於小便不暢的人。不過,通過清瀉丙火來間接清瀉肝的子髒,這也是治療驚厥抽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並非只有小便不暢的人才應該使用。

紫草快癍散(即加減大紫草散有木通、無黃耆,方見痘灰白),東垣消毒散(即消毒救苦湯,見大法),參耆四聖散(灌膿),八物湯(虛羸),柴胡梔子散(即梔子清肝散,見五臟熱),地黃丸(腎臟),小異功散(即四君子湯、加陳皮),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

上皆薛氏所用方,大抵主於養脾補腎,乃補虛例也。

白話文:

紫草快癍散(即加減大紫草散,有木通、無黃耆,症狀為痘呈灰白色):

東垣消毒散(即消毒救苦湯,見大法):

參耆四聖散(用於治療膿瘡):

八物湯(用於治療虛弱):

柴胡梔子散(即梔子清肝散,見五臟熱):

地黃丸(用於治療腎臟疾病):

小異功散(即四君子湯,加上陳皮):

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

抱龍丸牛黃清心丸(並見驚搐),粉紅丸(即溫驚丸,見慢驚條)

上鎮驚豁痰例,痰涎潮壅,及曾被外物驚者,用之。

白話文:

  1. 抱龍丸:此藥丸可治療驚風,具備鎮靜安神、清熱化痰、開竅醒腦的功效。

  2. 牛黃清心丸:此藥丸可治療驚搐,清熱解毒、鎮驚安神、開竅醒腦。

  3. 粉紅丸:此藥丸即溫驚丸,可治療慢驚,溫補脾腎、固澀安神、清熱化痰。

〔錢〕癍疹病後欲發癇,余瘡難發癇,以木勝脾,木歸心故也。若涼驚,用涼驚丸。溫驚,用粉紅丸。〔萬〕痘後非時搐搦者有二證,一則心熱留而不去,熱盛生風,風火相傳,其人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視,面赤引飲,居處喜冷,宜導赤散、瀉青丸清心瀉肝,後以抱龍丸調之。

白話文:

錢氏說:癍疹病後想要發癇,是因為肌肉受傷難以發作,而木盛剋制脾,木歸屬心臟的緣故。如果若感覺寒冷而驚嚇,可以服用涼驚丸來治療。如果感覺溫熱而驚嚇,可以服用粉紅丸來治療。

萬氏說:痘後不是發作時間卻痙攣抽搐,有兩種證狀;第一種是心臟熱沒退乾淨,熱盛產生風,風火相傳,病人必定會感覺喉嚨有痰,眼睛直直往上看,臉紅想喝水,喜歡待在涼爽的地方,治療這個症狀時,適用導赤散、瀉青丸來清心瀉肝,之後用抱龍丸來調養身體。

一則病後多食,胃弱不能勝谷,謂之食蒸發搐,其人必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或嘔吐腹痛,先以備急丸、丁香脾積丸利之,後用木香大安丸、錢氏異攻散調理取愈。〔薛〕一小兒痘痂脫盡,因其穢氣,用蔥椒煎湯浴之,發搐痰喘。用八珍加白殭蠶、蟬蛻一劑,痰喘頓止,又用四君、芎、歸、釣藤鉤而搐止。

白話文:

  1. 一個人的病情在恢復後仍大量飲食,胃部虛弱不能消化食物,稱為食蒸發搐,這種情況下患者必會出現發熱、大便酸臭、排便不規律、或嘔吐腹痛等症狀。治療時,首先使用備急丸、丁香脾積丸來通利腸胃,然後再使用木香大安丸、錢氏異攻散來調理身體,使之康復。

  2. 一個小孩在痘痂脫落後,因受穢氣影響,用蔥椒煎湯來洗澡,結果導致抽搐、痰喘。此時,用八珍湯加上白殭蠶、蟬蛻一劑,痰喘立止;再用四君湯、芎歸、釣藤鉤等藥物治療,抽搐症狀也停止了。

一小兒痘瘡色赤,四肢發搐,眉唇牽動。此心肝二經熱甚乘脾所致也。用四君、防風、釣藤鉤而痊。一小兒痘後四肢發搐,眉稜尤動,小便頻數,臉目青赤。此肝經風熱。用四物、柴胡、山梔少愈。但四肢倦怠,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此脾氣受傷而未復也。用四君、升麻、當歸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患了痘瘡,痘瘡的顏色發紅,四肢抽搐,眉毛和嘴脣也會一起抽動。這是由於心、肝二經的火熱之氣太盛,侵犯脾臟所導致的。使用四君子湯、防風和釣藤鉤來治療,孩子就痊癒了。

還有一個小兒在出痘瘡後四肢抽搐,尤其是眉毛抽動得更厲害,小便頻數,臉色青紫。這是由於肝經風熱引起的。使用四物湯、柴胡和山梔子來治療,孩子的病情稍微有所好轉。但是四肢倦怠,飲食無味,大便不實。這是由於脾氣受到損傷,還沒有恢復所導致的。使用四君子湯、升麻和當歸來治療,孩子就痊癒了。

一小兒痘後寅卯申酉時熱甚,或兼搐。余謂寅卯時發熱,此肝火本證,申酉時發搐,乃肝木侮金。先以四物、白朮、茯苓、釣藤鉤、煎送柴胡二連丸而愈,夕用地黃丸,朝用四君、山梔、柴胡及四君子加當歸而痊。一小兒痘瘡色赤,發搐痰盛。服抱龍丸而頓愈。又因母大怒,兒仍搐,母服柴胡梔子散、加味逍遙散,母子並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在出痘瘡後,寅時、卯時、申時和酉時發燒很嚴重,有時還伴隨著抽搐。我認為寅時、卯時發熱,這是肝火旺盛的根本原因,申時、酉時抽搐,這是肝木侵犯肺金。先用四物、白朮、茯苓、釣藤鉤熬成藥汁,送服柴胡二連丸而痊癒,晚上用地黃丸,早上用四君子、山梔、柴胡和四君子加上當歸而康復。還有一個小孩,痘瘡顏色發紅,並伴隨著抽搐和痰液增多。服用了抱龍丸後,立刻痊癒。又因為母親大發脾氣,小孩又開始抽搐,母親服用了柴胡梔子散、加味逍遙散,母子同時痊癒。

一小兒痘愈後發搐,左額青赤,唇口牽動。余謂肝心二經風熱所致。先用柴胡梔子散加釣藤鉤,後用加味逍遙散而搐止,再用五味異功散而痘愈。一小兒痘將愈,發搐痰湧,頭目不清。脾氣虛弱,肝木侮之。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釣藤鉤,搐愈而靨。

白話文:

有個小孩子,在痘痘病癒後出現抽搐症狀,左邊額頭青黑色發紅,嘴脣、嘴巴有痙攣的情形。我認為這是肝臟、心臟兩條經絡有風熱引起的。先用柴胡梔子散加上釣藤鉤,後用加味逍遙散,抽搐症狀就停止了,再用五味異功散,痘痘完全好了。

另一個小孩子,在痘痘即將好的時候,發生抽搐、痰湧的症狀,頭腦昏沉,不清醒。這是脾氣虛弱,肝木過於旺盛引起的。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柴胡、釣藤鉤,抽搐症狀痊癒,痘瘡也好了。

涼驚丸溫驚丸(並見驚搐),導赤散(心臟),瀉青丸(肝臟),備急丸丁香脾積丸木香大安丸(並見傷食),柴胡二連丸(見前),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四神丸十一味木香散(並見泄瀉)

白話文:

  • 涼驚丸溫驚丸(詳見驚搐),導赤散(心臟),瀉青丸(肝臟),備急丸丁香脾積丸木香大安丸(詳見傷食),柴胡二連丸(見前),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四神丸十一味木香散(詳見腹瀉)

栝蔞散,治痘、熱極生風發搐。

栝蔞根(二錢),白殭蠶(一錢)

上,慢火同炒老黃色,為末。每服二三分,薄荷湯下。

保命丹,一切驚風發熱。

白話文:

栝蔞散可以治療因熱度過高引起的風症和抽搐。

所需材料:栝蔞根(二錢),白僵蠶(一錢)。

將上述材料用小火慢慢炒至呈老黃色,然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分,用薄荷湯送服。

保命丹適用於所有因驚嚇引起風症和發熱的情況。

天麻,鬱金,全蠍(去尾),白附子(炒),殭蠶(薑汁炒),薄荷,蟬蛻,茯神,桔梗(各五錢),防風,甘草,青黛(各三錢),大半夏(炒,滾湯浸曬乾,又用薑汁浸,曬乾,又炒),南星(制、同上。各一兩),鉤藤,牛黃(研。各二錢),麝香(五分),辰砂(飛,五錢,為衣)

上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心湯下。

白話文:

天麻、鬱金、全蠍(去除尾部)、白附子(炒過)、殭蠶(用薑汁炒過)、薄荷、蟬蛻、茯神、桔梗(各五錢)、防風、甘草、青黛(各三錢)、大半夏(炒過,再用滾燙的湯浸泡,曬乾後再用薑汁浸泡,再曬乾,最後再炒過)、南星(用薑汁浸泡後曬乾,與上述相同。各一兩)、鉤藤、牛黃(研磨成粉。各二錢)、麝香(五分)、辰砂(研磨成粉,五錢,作為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