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6)
集之三·心臟部一 (16)
1. 胎毒瘡瘍
〔薛〕《寶鑑》云: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證也無脈,有驚即系是胎驚,有熱即系是胎熱。嬰兒實與乳母一體,凡患瘡疾,但審乳母肝經有熱,用加味小柴胡湯之類,肝經虛熱用加味逍遙散之類。腎水不能生肝用地黃丸。心經積熱用柴胡梔子散。心經虛熱用茯苓補心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
脾經鬱熱,用錢氏瀉黃散;脾經虛熱,用錢氏異功散。若服犀角丸、化毒丹,外敷寒涼之藥,復傷生氣,乃促其危也。
白話文:
薛氏《寶鑑》說:嬰兒剛出生時,就像一團血塊,沒有明顯的形狀和病症,也沒有脈象可循。如果出現驚嚇的症狀,那就是胎驚;如果出現發熱的症狀,那就是胎熱。嬰兒其實和哺乳的母親是一體的,凡是嬰兒患有瘡瘍等疾病,只要觀察哺乳的母親是否肝經有熱,就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哺乳母親是肝經虛熱,則使用加味逍遙散之類的藥方。若是腎水不足以滋養肝,就使用地黃丸。如果是心經有積熱,就使用柴胡梔子散。如果是心經虛熱,就使用茯苓補心湯。如果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而產生積熱,就使用東垣清胃散。
如果是脾經有鬱熱,就使用錢氏瀉黃散;如果是脾經虛熱,就使用錢氏異功散。如果使用犀角丸、化毒丹這類的藥,或者外敷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傷害身體的生氣,加速病情惡化,導致危險。
2. 熱毒瘡瘍
因食膏梁厚味,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若腫腎作痛,氣血凝滯也,用仙方活命飲。口渴便秘,熱毒內蘊也,用四順清涼飲,佐以如聖餅。腫硬色赤,熱毒凝聚也,用活命飲,佐以隔蒜灸。腫焮不消,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不成膿或成膿不潰,氣血虛也,用八珍湯。潰而肉赤不斂,脾血虛也,用四物參朮。
肉白而不斂,脾氣弱也,用四君芎歸。食少體倦而不斂,脾氣虛也,用六君當歸升麻。凡藥對證,無有不愈,設或妄行攻毒,元氣虧損,則變惡證而難治矣。大抵瘡瘍屬腑者易治,元氣無虧者不治自愈。屬臟者難治,元氣虧損者則變為惡證。誤行克伐,元氣虧損,尤難療理,故切不可用峻厲之劑。
觀東垣、丹溪云,但見腫痛,參之脈證,虛弱便與滋補,血氣無虧,可保終吉,若用驅逐敗毒,不免有虛虛之禍矣。
漏蘆散,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見丹毒),當歸散(見潮熱)
解表消毒飲,治小兒瘡瘍,腫高焮痛,便利調和,脈浮而洪,有表證者用之。
黃耆(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拌炒,下部、鹽水炒,一錢半),葛根,升麻,赤芍藥,玄參,牛蒡子(炒研),麻黃(去根節),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更看是何經分野,加引經藥:手少陰加細辛(三分)。足少陰加獨活(七分)。手太陰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陰加蒼朮(七分)。手厥陰加柴胡(七分)。足厥陰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陽加藁本(五分)。足太陽加羌活(七分)。手陽明加白芷(五分)。足陽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陽加柴胡(七分)。
水一鍾,生薑三片,蔥白一根,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攻裡消毒飲,治小兒瘡瘍,腫硬痛深,大便秘澀,脈沉而實,有里證者用之。
栝蔞(連皮子,細切,三錢),連翹,牛蒡子(炒,研),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川大黃(一錢半),芒硝(五分),甘草(七分)
上,用水一鍾,煎至七分,大溫服。未利,再服。
連翹散,治癰癤等。
連翹(一兩),沉香,黃耆(各半兩),白蘞,川朴硝,川大黃(炮),甘草(各一分)
上,搗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抄入麝香一錢,煎五分,去滓放溫,食後服。
寄生散,治毒腫甚者。
桑寄生,獨活,川大黃(各一兩),犀角屑,朴硝,甘草(各半兩)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玄參劑,解諸般熱,消瘡癤。
生地黃,玄參(各一兩),大黃
末之,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燈心、竹葉,煎湯化下,入沙糖少許,亦可加羌活川芎赤芍連翹防風。
涼膈散,治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不寧,譫語狂妄,腸胃燥結,便溺赤澀,一切風腫,並宜服之。
白話文:
熱毒瘡瘍
這種瘡瘍,是因為吃了太過油膩濃厚的食物,或是哺乳的母親情緒不佳,內生鬱火所導致。如果腫脹疼痛,這是氣血凝滯的現象,可以使用仙方活命飲來治療。如果口渴、便秘,這是熱毒蘊積在體內的表現,可以使用四順清涼飲,並搭配如聖餅。如果腫脹堅硬,顏色發紅,這是熱毒凝聚的現象,可以使用活命飲,並搭配隔蒜灸。如果腫脹發熱不消退,這是將要化膿的徵兆,可以使用托裡消毒散。如果瘡瘍無法化膿,或是化膿後無法潰破,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八珍湯來治療。如果潰破後,肌肉呈現紅色,而且無法癒合,這是脾血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四物參朮湯。
如果肌肉呈現白色,而且無法癒合,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四君芎歸湯。如果食慾不振、身體疲倦,而且無法癒合,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六君當歸升麻湯。只要用藥對症,沒有不痊癒的。如果胡亂使用攻伐的藥物來解毒,反而會損傷元氣,導致病情惡化,難以治療。一般來說,瘡瘍屬於腑(指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的比較容易治療,元氣沒有虧損的,即使不治療也會自己痊癒。瘡瘍屬於臟(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的比較難治療,元氣虧損的則會轉變成惡性病症。如果誤用攻伐的藥物,導致元氣虧損,就更加難以治療,所以千萬不能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
觀察李東垣和朱丹溪的說法,只要看到腫痛,結合脈象和症狀,如果身體虛弱,就應該使用滋補的藥物。如果氣血沒有虧損,就可以確保最終痊癒。如果使用驅逐敗毒的藥物,難免會造成虛弱更加虛弱的危害。
漏蘆散,可以治療小兒癰瘡以及丹毒、瘡癤。(參見丹毒的治療方法) 當歸散(參見潮熱的治療方法)
解表消毒飲,可以治療小兒瘡瘍,腫脹高起且發熱疼痛,大便小便正常,脈象浮而有力,有表證(發熱、惡寒等)的可以使用。
藥方組成:黃耆(上部用酒拌炒,中部用米泔拌炒,下部用鹽水炒,一錢半),葛根,升麻,赤芍藥,玄參,牛蒡子(炒後研磨),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另外,要根據瘡瘍所在的經絡,加入引經藥:手少陰經加細辛(三分)。足少陰經加獨活(七分)。手太陰經加桔梗、白芷(各五分)。足太陰經加蒼朮(七分)。手厥陰經加柴胡(七分)。足厥陰經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陽經加藁本(五分)。足太陽經加羌活(七分)。手陽明經加白芷(五分)。足陽明經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陽經加柴胡(七分)。
用法: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一根,煎煮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攻裡消毒飲,可以治療小兒瘡瘍,腫脹堅硬且疼痛深入,大便乾結,脈象沉而有力,有裡證(便秘、腹痛等)的可以使用。
藥方組成:栝蔞(連皮帶籽,切細,三錢),連翹,牛蒡子(炒後研磨),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川大黃(一錢半),芒硝(五分),甘草(七分)。
用法: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溫服。如果沒有通便,可以再次服用。
連翹散,可以治療癰癤等瘡瘍。
藥方組成:連翹(一兩),沉香,黃耆(各半兩),白蘞,川朴硝,炮製過的川大黃,甘草(各一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加入麝香一錢,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後放溫,飯後服用。
寄生散,可以治療毒性很強的腫瘡。
藥方組成:桑寄生,獨活,川大黃(各一兩),犀角屑,朴硝,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後放溫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用量。
玄參劑,可以解除各種熱毒,消除瘡癤。
藥方組成:生地黃,玄參(各一兩),大黃。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蜂蜜調和,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竹葉煎煮的湯送服,可以加入少量砂糖。也可以加入羌活、川芎、赤芍、連翹、防風等藥材。
涼膈散,可以治療小兒臟腑積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口渴多飲,頭暈眼花,嘴唇焦裂,咽喉乾燥,舌頭腫大,喉嚨阻塞,眼睛發紅,鼻子出血,下巴和臉頰腫硬,口舌生瘡,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流鼻涕,睡覺不安穩,說胡話,腸胃乾燥便秘,小便赤黃澀痛,以及各種風腫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藥。